福建推進兩大協同發展區建設 實現資源共享

2020-12-13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推進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建設,如何進一步整合空間資源、發展要素和創新網絡,實現區域內甚至區域間的資源共享,從而形成高質量的區域一體化發展態勢,是一個必須突破的重大課題。

  從我省發展實踐來看,在實現各種資源的共享上有一定探索,也取得較好的成效。比如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上,高速鐵路在我省已形成環狀,並且布局還在不斷完善;全省各縣都已實現通高速,初步形成了順暢便捷的快速交通體系。在脫貧攻堅方面,我省實施掛鈎幫扶機制,2018年就有5個省級開發扶貧工作重點縣實現摘帽。

  深入推進兩大協同發展區建設,進一步加大協同力度、推動資源共享是重要推手。

  以港口這一基礎設施建設為例,我省天然深水良港眾多,但不可能每一個都打造成國家級、國際級大港,也就有個互有側重、功能互補、發揮優勢、良性競爭的過程,最終實現各種功能類型港口的共享,並通過共享帶動各地產業布局、資源配置的重組,實現區域經濟的深度融合。

  又如在公共服務資源共享上,可通過推進教育、醫療衛生和文體資源共享,支持合作辦學辦醫、遠程教學醫療、教師和醫護人員異地交流,促進社會保障、城市管理、社會治安、人口管理、食品安全等公共管理事務一體化,推動區域內部資源合理配置。

  資源共享,一個重要的好處就是節約大量成本。尤其是對經濟欠發達縣市來說,很多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資源不必重複建設,很多發達地區的市場、人才、資金、技術等得以引入。

  資源共享,將促使資源稟賦逐漸平等化。以各項優惠政策來說,我省擁有自貿試驗區、自主創新示範區、福州新區、平潭綜合實驗區、海絲核心區、生態文明試驗區等「六區」疊加這一難逢的機遇和優勢,但具體到不同縣市,能享受到的政策各不相同,存在一定的落差。而通過試點平臺政策共享,推動創新舉措複製推廣,有助於縮小政策落差,實現政策效應最大化。

  資源共享,將改變生態保護各自為政的狀況,實現協同治理、共同保護。生態汙染沒有行政區劃的限制。河流源頭汙染了,很可能影響下遊;某個生態公益林破壞了,也可能造成周邊地方的環境惡化。因此生態保護最需要的是協同保護,推動各地區協同維護區域生態環境,加強生態環境的聯防聯治,共建生態共同體。這既需要強化生態環境監測監管、開展水、大氣、土壤汙染專項整治,也需要加強陸域、海域汙染源控制,統籌推進海洋環境保護,走生態一體化之路。

  「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著力區域協調,將優化區域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推動全省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在完善協調機制、推進產業協作、實現資源共享上持續發力,在新起點上形成「雙輪驅動、南北互動、協調推進、統籌發展」的良好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目標,譜寫新時代新福建發展新篇章。

相關焦點

  • 福建:以大格局大擔當加快推進兩大協同發展區建設
    原標題:以大格局大擔當加快推進兩大協同發展區建設山海交響蕩八閩,縱橫當有凌雲志。推動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重大舉措,是落實黨的十九大確定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促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具體行動,也是深化山海協作、推動閩臺融合發展、促進老區蘇區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
  • 福建建設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 全省一盤棋念好「山海經」
    福建建設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  全省一盤棋 念好「山海經」  廈門金龍汽車集團新建的新能源產業基地布局在漳州龍海;閩東北四市一區「組團」與上海振華重工集團籤訂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進海洋經濟發展;上汽集團寧德基地項目啟動後,寧德主動上門聯繫福州商談汽車產業的配套協作……2018年以來,福建各地跨區域協同發展
  • 區域協調發展的「福建方案」:從經濟協作區到協同發展區
    在最近舉行的福建省委十屆六次全體會議上,福建省委書記于偉國明確提出,著力區域協調,大力推進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建設。早在上世紀80年代始,福建就積極推動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區域的經濟協作。今年4月,福建提出以福州都市區和廈漳泉都市區建設為引擎,進一步帶動閩東北和閩西南兩個經濟協作區加快發展,在新起點上進一步形成「雙輪驅動、南北互動、協調推進、統籌發展」的良好格局。一段時間以來,福建各地推動一批重大協作項目建設,兩大經濟協作區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 陳祥健:深刻認識推動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融合發展的重要...
    提出將兩大經濟協作區上升為兩大「協同發展區」,從而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構建起「雙輪驅動、南北互動、協調推進、統籌發展」的宏大格局,推動形成富有時代特點、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區域發展「福建方案」。這一方案成為福建推進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服務全國發展大局、展現福建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有力抓手,在推動區域融合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兩極兩帶六灣區」 福建構建區域協調發展大格局
    福建把協調作為發展的內生動力,構建「兩極兩帶六灣區」發展格局,形成閩東北、閩西南兩大經濟協同區域,積極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城鄉統籌、山海聯動   閩東北經濟協作區和閩西南經濟協作區聯席會議相繼召開、南龍鐵路開通運營、廈漳泉城市聯盟大通道投建、上汽寧德基地與廈門金龍汽車龍海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福建區域協同發展頻傳喜訊,閩東北和閩西南兩個經濟協作區正向著雙輪驅動
  • 福建漳州深度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建設
    張金川 攝中新網漳州1月4日電 (記者 張金川)「充分用好閩西南城市協作開發集團和發展投資基金,加快23個重點協作項目建設進度。」福建省漳州市人民政府市長劉遠4日在漳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如是說。當天上午,漳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劉遠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
  • 「兩區一城」協同發展 成都加速建設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動力源
    同時,在此次會上,做強成都「極核」和「主幹」功能,加快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和西部(成都)科學城「兩區一城」建設被明確。近日,記者走進成都「兩區一城」,實地感受了「兩區一城」協同發展、打造增長極動力源的「加速度」。
  • 「兩區一城」協同發展,成都加快建設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動力源
    今年7月,中共四川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期間,作為「主幹」的成都如何在新時代實現新作為的課題被多次提及。也就在此次會上,做強成都極核和主幹功能,加快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和西部(成都)科學城「兩區一城」建設被明確。
  • 紮實推進省際毗鄰區域協同發展
    一是能夠促進資源在更大範圍流動和配置,獲得更高的利用率;二是能夠發揮各地區的比較優勢,實現共同發展;三是能夠推動區域間不同發展水平地區的協調發展;四是能夠破除國內外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增強市場競爭力。  「一體化」,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高級形態。尤其是在當前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暢通區域內「小循環」更顯重要。
  • 海澱區推進「兩區」建設「大動作」!一批重點項目籤約揭牌!
    12月28日,2020年海澱區推進「兩區」建設重點項目籤約揭牌活動舉行,海澱「兩區」建設和創新發展再次迎來了一批重量級的「創新合伙人」。區委書記於軍強調,要貫徹落實好蔡奇書記、陳吉寧市長調研海澱「兩區」建設時的講話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勁頭加快推動政策落實、項目落地,確保「兩區」建設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奮力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
  • 北京發布《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2018-2020年行動計劃》
    副中心辦公區一期主體基本完工北京發布《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2018-2020年行動計劃》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一期主體工程目前已基本完工;今年下半年北京三環內區域性專業市場疏解將
  • 大足區委書記:切實發揮橋頭堡作用 爭做雙城經濟圈建設協同發展...
    協同發展最大的特點在於不擠佔對方的發展空間,而是促使各方發揮特長,促進人流、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科技流的集聚融合,達到互利共贏的效果。重慶作出推進主城都市區發展的決策部署,對於加快推動「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雙核驅動」實現「相向發展」,更有利於整合各類要素資源、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優勢互補、拓展發展空間、促進協同發展,加快建設「兩中心兩地」。
  • 北京市海澱區副區長林劍華:協同發展全力推進北京金科新區建設
    首先,我代表海澱區政府向長期以來一直支持海澱創新發展的各位領導、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2018年以來,海澱區按照市委市政府有關部署,立足科技創新出發地、原始創新策源地、自主創新主陣地的功能定位和西城區全力推進北京金科新區的建設,共同發布了三年行動計劃。在建設國家級金科新區的道路上,兩區各有側重,協同發展。
  • ...印發《關於推動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一區多園統籌協同發展...
    堅持規劃引導和協同發展,自覺運用「精明增長」「緊湊城市」的新發展理念,從區域、城鄉整體協調的高度謀劃園區發展,明確分園發展定位,加強分類指導和服務,推進存量資源盤活利用,提升配套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增強規劃的前瞻性、科學性和連續性。堅持綠色生態發展,把握好生產、生活、生態的內在聯繫,建設宜居宜業、產城融合、綠色低碳的創新社區,實現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  (三)發展目標。
  • 北京城市副中心:把好「牛鼻子」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橋頭堡」
    姜文山 攝全面推進生態環境建設保護 生態綠廊加快形成強化「兩帶一環一心」綠化布局,建成張家灣等環城公園8個,新增城市綠地2500餘畝,基本實現「一環」串聯格局。推進「兩區」建設 運河商務區加速產業承接成功舉辦2019年、2020年北京市與廊坊北三縣項目推介洽談會,現場籤約了85個重點項目,意向投資金額達552億元,涵蓋教育、醫療、養老、文化創意、科技創新、裝備製造等多個領域。
  • 知與行|持續用力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向廣度深度拓展
    「十三五」時期,我省積極作為,與京津一道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積極成效。黨的十九大以來,我省把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北京冬奧會籌辦確定為河北的「三件大事」,並提出舉全省之力辦好「三件大事」,以此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向廣度和深度拓展。
  • 福廈聯通邁向更高層次 成福建區域協同發展「強引擎」
    (經濟觀察)福廈聯通邁向更高層次 成福建區域協同發展「強引擎」 中新社福州5月1日電 (龍敏 吳朋珊)15年前,剛從廈門大學畢業的李新國乘坐火車來福州創業,「13個小時的顛簸路途太耽誤工夫了。」長期以來,福州、廈門是福建最重要的兩個城市,也是福建經濟發展的「雙引擎」。福州火車站副書記盧伏龍說,10年間,福廈鐵路以大運量、高密度、公交化的運輸組織模式,為廣大旅客提供了安全舒適、方便快捷的運輸服務。2個小時的運行時間,重新定義了福州、廈門兩座城市之間的交通模式,改變了兩城居民的工作和生活觀念。
  • 雅安:協同建設成渝地區大數據產業基地
    梳理發現,雅安發展大數據產業不僅有「底氣」,還有五大優勢——優質的環境資源奠定合作基礎。雅安是一座滋潤的城市,在成渝地區具備電量充足、電價低廉、氣候適宜、通信基礎良好、地質結構穩定等比較優勢。在雅安布局建設數據中心,能有效保障日常及突發情況的供電需求,實現較高的能源使用效率,能實現雅安存儲研發、成渝應用交易,全國運用推廣。
  • 廣安攜手重慶8區縣共建製造業協同發展區
    近日,四川廣安與重慶北碚、渝北、長壽、合川、璧山、潼南、墊江、兩江新區達成協議,加強廣安與重慶毗鄰友好區縣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交流合作,共同構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製造業協同發展區,打造重慶都市圈北部製造業聯盟。
  • Haier | ECO: 搭建資源資本共享之橋,推動洗護行業協同發展
    本次活動只對投資人和項目方開放,旨在搭建一座資本、資源、產業的共享之橋,促進各方優質資源與海爾各產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加速洗護生態協同發展,實現互惠共贏。 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海爾融合各類資源,突破技術關卡,推動洗護產品革新升級,助力海爾智慧家庭生態平臺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