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博物館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在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進程中,打造生態文化城鎮、生態文化社區等,已成為一種新的實踐與思考。在此過程中,新博物館學理論指導下的生態博物館建設,被廣泛運用於中國的傳統村落、歷史街區、工業遺產等保護和利用中,在30餘年的探索與實踐中,逐漸走出一條既符合中國實際、又兼容當下與長遠需求的道路。生態與生計同一「生態博物館」這一概念,最早由法國人雨果·戴瓦蘭和喬治·亨利·裡維埃在1971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第九屆大會舉辦期間提出。
-
生態博物館與生態文明建設
與文化遺產階段相適應,需要探索包括政府、部門、機構、專家、公民及其他相關的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適應現代社會多元主體的保護與多個層次、多種形式的保護模式;需要探索管理型保護、規劃型保護、技術型保護、養生型保護等多種保護實踐的結合,需要探索更多形式的利用型保護、發展中保護的動態保護——遺產的保護利用已經成為一項整合科技、法規、政策、社會實踐的系統性工程,因此,也需要探索更具綜合性的遺產理論與方法
-
書寫建設美麗中國的壯麗篇章 ——「繁榮生態文學 共建美麗中國...
他們豪情滿懷,暢談己見——談波瀾壯闊的生態文明建設,他們心潮澎湃,倍感振奮;談生機勃勃的生態文學創作,他們勇於擔當,義不容辭;談砥礪奮進助推生態文化,他們建言獻策,字字珠璣。熱烈的氛圍中,與會者期盼與生態環境部門攜手,探索生態文化建設路徑與方式,以文藝創作傳播綠色價值觀念,廣泛動員全民參與美麗中國建設。
-
看生態博物館建設的「廣西模式」
民族文化原地保護,鄉土人才攝製鄉土文化,文旅和商業「跨界」融合,構建「博物館+」多元發展體系——2003年以來,廣西選擇自然與文化遺產豐富且偏遠的民族村寨作為建設地點,先後建成10座各具特色的民族生態博物館,並與廣西民族博物館共同構築起交流、合作、共享的「廣西民族生態博物館『1+10』工程」聯合體,探索出生態博物館建設的「廣西模式
-
一碧萬頃入夢 共期美麗中國 ——中國生態文明論壇十堰年會側記
美麗中國的盛世美景,華夏子孫的共同期待。11月16日的漢水之濱,群賢畢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十堰,迎來一場「國字號」盛會——中國生態文明論壇年會。國家部委和省市有關負責同志來了,專家學者來了,帶著一個共同期許——共商「生態文明和諧共生」,為高質量發展凝聚智慧,貢獻力量。
-
第三屆生態中國論壇舉行 弘揚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
東方網東方財經3月30日消息:「弘揚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系列活動-2013第三屆生態中國論壇今天在上海舉行。該論壇由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主辦,上海中傳公關承辦。論壇涵蓋地產、汽車、零售百貨、服裝、化妝品、金融等多個領域。
-
寧波市生態帶規劃管理的探索實踐
近期,復旦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上海空間規劃設計研究院、《城鄉規劃》雜誌社聯合舉辦題為《從「藍圖」到實踐——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創新升級》的研討活動,通過分析國土空間規劃、智慧城市建設、可持續生態發展的優秀案例,探討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的思路和方法。
-
書寫建設美麗中國的壯麗篇章
他們豪情滿懷,暢談己見——談波瀾壯闊的生態文明建設,他們心潮澎湃,倍感振奮;談生機勃勃的生態文學創作,他們勇於擔當,義不容辭;談砥礪奮進助推生態文化,他們建言獻策,字字珠璣。 熱烈的氛圍中,與會者期盼與生態環境部門攜手,探索生態文化建設路徑與方式,以文藝創作傳播綠色價值觀念,廣泛動員全民參與美麗中國建設。
-
建設美麗山西,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內容!
建設美麗山西,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內容!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11月27日,由山西省生態環境廳主辦
-
以科學理論指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
原標題:以科學理論指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學習馬克思,就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思想。」 四、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生態文明建設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全面把握人與自然的關係,就生態文明建設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一系列戰略部署,形成了系統完整的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這是對馬克思自然觀的繼承和創造性發展,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指南。
-
大連金州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探索
為科學規劃生態文明建設、更好地構建「實力新區、活力新區、宜居新區、文化新區、幸福新區」,2013年4月,金州新區管委會委託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開展《大連金州新區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編制工作,規劃科學估計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近期和遠期目標,提出了生態功能區劃和生態安全格局、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制度、生態文化、生態人居六大體系建設。
-
【學思踐悟·十九大】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建設美麗中國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近日出版發行,要學好用好這部重要著作,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其中,建設美麗中國,關乎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堅決打好生態環境保護攻堅戰,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
循跡「兩山」理念15年:浙江實踐「添墨」美麗中國
浙江臨安太湖源頭 範宇斌 攝用生態視角閱讀浙江,就像打開看見美麗中國的一扇窗戶。曾幾何時,偏安於浙北的餘村,粉塵飛揚、貧窮落後,正如中國千千萬萬個山村一樣,這裡的人們渴望著富裕,卻徘徊在發展與生態不可兼得的困境裡。
-
以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引領美麗中國建設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不僅在中國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與創新,而且引領建設美麗中國的實踐。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
以塞罕壩精神建設美麗中國
以塞罕壩精神建設美麗中國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8月28日電 題:以塞罕壩精神建設美麗中國 新華社評論員 跨越55年,三代人奮鬥不息,把「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變成了廣袤林海
-
唱響田園牧歌 託起幸福生活——看生態文明建設的浮梁實踐
近年來,浮梁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生態優勢,大力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生態+文化+發展」三篇文章,持之以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擦亮城鄉底色提升「顏值氣質」行走在昌江百裡風光帶浮梁段,一片花紅草綠映入眼帘,耳畔響起陣陣鳥鳴和淙淙流水聲,徜徉其間,好不愜意。
-
方世南:美麗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
原標題:方世南:美麗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建設生態文明上升到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的高度,首次把美麗中國建設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建設的重要目標,既以強烈的問題意識揭示了中國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的形勢,又滿懷信心地描繪了美麗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提出從2020
-
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助力長江環境保護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以長江對話世界大河 一直以來,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通過「長江之歌 文明之旅」常設主題展覽,以「水孕育人類,人類創造文明,文明融於生態」為主線,以提取長江經典的自然與文明元素為重點,全方位、多視角、立體化地展現長江流域優美風光與生態文明,為人們進一步認識長江、熱愛長江、保護長江和建設長江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
-
「詩e中國行」美麗江蘇生態環境採風活動啟動
,《環境保護》雜誌社、江蘇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主辦的「詩e中國行」美麗江蘇生態環境採風活動啟動儀式在江寧橫溪街道龍鄉雙範戶外草坪廣場舉行。、江蘇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集結詩人、作家、攝影家、藝術家、文化名人、媒體人等,組成「詩e中國行美麗江蘇行採風團」,於11月8—11日赴南京市江寧區、蘇州市張家港、鹽城市射陽縣、鹽城市東臺市、泰州市泰興市等地開展生態環境採風活動,通過探尋生態文化足跡,弘揚江蘇傳統文化、宣傳江蘇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引領生態文化創新,探索出一條「以詩詞文化為媒、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基」的江蘇模式,引領全國各地生態文化創新,推動生態文明領域的文化建設
-
建設美麗中國,努力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學習《習近平關於...
認真學習《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對於我們深刻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