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舞臺劇《到昆明去——我的青春在西南聯大》首演成功
10月31日,值此「西南聯合大學在昆建校暨雲南師範大學建校八十周年」之際,原創舞臺劇《到昆明去——我的青春在西南聯大》在雲南省大劇院首場演出成功。現場,1400名觀眾到場觀看,西南聯合大學名人聞一多之子聞立鵬、西南聯大總務長鄭天挺之子鄭克揚親臨觀劇,激動不已。
據悉,該舞臺劇的創作是以抗戰時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遷入手,通過幾位主人公為了保存中華文化和教育命脈而與軍人、土匪等發生矛盾衝突,最終折射出人性的光輝,展現給觀眾具有衝擊力的舞臺形象。同時,該劇也由多位資深編劇聯合撰寫劇本,分為:夢的引子,夢的延續第一幕:辭宮闕;夢的延續第二幕,駐衡湘;夢的延續第三幕:
而劇中的舞臺表現則巧妙地採用簡潔的主體形象、臺階式的平臺以及抽象寫意的布景,用統一的舞臺形式將劇中的不斷變換的場景巧妙地呈現於劇中。而貫穿話劇的音樂也是由熟悉西南聯大歷史的作曲者創作,契合劇情跌宕起伏的發展。
現場,隨著大幕拉起,觀眾跟隨劇中現代年輕大學生「小川」的夢境,進入抗日戰爭時期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南遷的那個時代,跟隨著劇中顧必德、劉知悔、趙寒徵和林袖春,一路跋山涉水,歷經矛盾衝突,最終這四個人物的秘密揭開了蓋子:顧必德保護一本詩經、劉知悔佩戴的項鍊藏有放射性元素、趙寒徵和林袖春的行李裡藏著一隻實驗培育的小豬,原來他們都在保護中華文化和教育成果,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劇中劉知悔年輕的生命逝去,趙寒徵毅然投筆從戎,而護送學子們的排長戎雨途也犧牲了……「小川」夢醒了,當全體演員振臂而呼:「猶記1935年,著名教育家張伯苓在南開大學開學典禮上問了3個問題: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時,臺下的觀眾屏住了呼吸,群情激越,緊接著雲南師範大學學生合唱團上臺合唱「西南聯合大學校歌」,觀眾情不自禁地跟隨輕聲吟唱,歌聲將演出推向高潮,讓每一個人沉浸在濃濃的家國情懷中。
作為出品單位代表,華僑城·雲南文投集團董事長陶國相表示,這部話劇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的創新,貼近年輕人的視角和觀劇口味,讓更多年輕觀眾走進劇場樂於觀看、易於理解。推出這部話劇旨在向在戰爭的困境中成就教育偉業的西南聯合大學致敬,向西南聯合大學在昆建校暨雲南師範大學建校八十周年獻禮。
回想起在昆明求學的日子,今年87歲的聞立鵬頗為激動,他說:「那個時代條件非常艱苦,但是每個人都保持著鬥志昂揚的精神面貌。後來離開昆明,還時常懷念在昆明求學時的校園氛圍。
談起西南聯大,已是高齡、精神矍鑠的鄭克揚對記者說,西南聯大的敬業精神和友愛團結,造就了眾多人才,這種教書育人的思想傳承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就像父親鄭天挺在《滇行記》結語寫道「西南聯大的八年,最可貴的是敬業和團結精神」。
本劇由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雲南師範大學、中共昆明市委宣傳部、華僑城雲南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雲文(北京)影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市八釐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製作,雲南省大劇院協辦,哲騰(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製作。(中國日報雲南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