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國行·法官故事:「土樓法官」黃志雄「土方」解紛

2021-01-10 法制網

□ 法治中國行·法官故事

人物檔案

黃志雄,41歲,漢族,中共黨員。現任福建省南靖縣人民法院土樓人民法庭庭長。他三進執行局、四下基層法庭,紮根邊遠山區基層法庭、艱苦的執行一線18年,將群眾喜聞樂見的土樓文化引入審判,創新土樓文化調解法。先後被授予福建省十佳法官、福建省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法官等榮譽稱號。

「土樓法官」黃志雄「土方」解紛

□ 法制網記者 吳亞東

方圓交錯,樸素莊重,青山綠水與黃牆黑瓦交相輝映……在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故裡南靖縣書洋鎮,一座新式土樓建築——南靖縣人民法院土樓人民法庭拔地而起。

土樓人民法庭管轄4個鄉鎮61個村居和1個國家級5A景區,轄區人口近10萬人。土樓法庭庭長黃志雄臉龐黝黑、身材瘦小,但目光清亮、腰杆挺直、動作利索,周身散發著鄉土氣息。《法制日報》近日採訪中了解到,人稱「土樓法官」的他是當地群眾的「心頭好」:心地好、態度好、案子辦得好、文章寫得好。

一場官司認個「法官親戚」

「我來自農村,深知群眾打一次官司不容易,他們渴望幫助卻又不懂法,我能夠深切體會到他們的焦急和信賴,作為常年在基層的『土法官』,我的言行可能影響他們對法律的認知,我必須竭盡全力幫助他們。」黃志雄更愛稱自己為「土法官」。

在書洋鎮司法所所長簡順燈心中,黃志雄就是司法為民的真實寫照。書洋鎮是客家人聚居地,為了貼近群眾、做好群眾工作,只會閩南話的黃志雄苦學客家話,每每碰面,總要拉著簡順燈練習客家話。

簡順燈給記者講了一個當地人盡皆知的黃志雄辦案「認親戚」的感人故事。

2014年1月的一天中午,83歲的劉老漢打電話給黃志雄,要告子女賣了他的耕地卻不盡贍養義務,黃志雄立即上門為老人辦理立案手續。

從老人家中出來時已近傍晚,家家戶戶都張羅著晚餐,可沒有人給老人送飯菜。黃志雄放心不下,返回老人家中,給老人的子女逐個打電話,待其女兒送來飯菜後,他才離開。

「回去的路上,志雄就給我打來電話,打聽劉老漢家的情況,說要趕緊調解,擔心事情拖延下去老人身體受不了。」簡順燈說,第二天,黃志雄便約他一起走訪了當地政府部門及一些知情群眾,發現這不是一起簡單的贍養案件,而是由財產紛爭引發的親情官司。

當天,為了方便劉老漢訴訟和查明事實,黃志雄將其兒女全部召集到村委會,還邀請當地政府部門和有威望的群眾參加旁聽。徵得雙方同意後,黃志雄當即開庭審理此案。

庭審中,劉老漢的3個子女相互謾罵,兩個兒子認為劉老漢分家時土地、山林等分配不公,要求重新分家析產;其女兒抱怨兩個哥哥不管老人,自己照顧老人的生活影響了營生。

情勢複雜,黃志雄採取背對背的方式逐一勸解,從情、法、理三個層面用心調解,最終,雙方就贍養費、醫療費、生活照顧等達成調解協議。劉老漢感動地緊握著黃志雄的手說不出話,在場群眾豎起大拇指。

糾紛解決了,黃志雄仍時不時地回訪、看望劉老漢,鄰居們羨慕地說:「劉老漢打了場官司,得了個『法官親戚』。」

從事法官工作的18年裡,黃志雄大部分時間待在偏僻的鄉村法庭。2012年至今,辦結1200餘件案件,無一上訴、無一發回重審或改判、無一上訪、無一錯案、無一再審、無一投訴,服判率、群眾滿意率、審限內結案率、結案率、當庭裁判率、調解成功率均為100%,調撤率達98.9%。

調解方法獨具土樓特色

近年來,隨著南靖土樓的名氣越來越大,大量遊客帶來了商機,各種矛盾糾紛也紛至沓來。

幾年前,外地遊客陳某在南靖景區和貴樓遊玩時,私摘樓邊柿子樹上的柿子,導致其他柿子掉落,引起農戶簡某的不滿。雙方就賠償問題鬧到和貴樓樓長簡良發家中。

簡良發以和貴樓崇尚「以和為貴「的傳統美德勸解,幾番言語,雙方很快握手言和,簡某對賠償金額作出讓步,陳某欣然接受。

黃志雄深受此事的啟發,他發現,共同守護家園的信念深植在客家人的骨子裡,只要用好這張牌,就沒有調解不了的糾紛。

於是,黃志雄將土樓的內涵、樓名、樓形等與調解理念、原則、方式、方法相融合,借景說法、借物說理、借情說案,形成了獨具土樓文化特色的調解方法。

4個圓形土樓中間圍著1個正方形土樓——這便是南靖的田螺坑土樓群,獨特的造型被人們稱為「4菜1湯」。然而不久前,住這裡的黃氏兄弟卻爭吵不休。

分家時黃氏兄弟各分到一塊土地,30多年過去了,作為兩塊地分界線的小路被高大的松樹和雜草覆蓋變得不清晰了,兩兄弟都覺得對方侵佔了自己的土地,最終鬧到法院。

為了查明事實,黃志雄將兩兄弟80多歲的老母親請到爭議現場指明界限,還調查了相關知情村民。事實弄清楚後,兄弟倆在黃志雄「以和為貴」的勸說下不再針鋒相對,反而「默契」地提出佔用一些相鄰土地的方案。

「看看你們住的田螺坑土樓群,方土樓就像是規矩,無論你們的願望有多圓滿,必須以規矩為起點、為中心。侵佔別人的土地是違返法律法規的事啊!」黃志雄指著身後的方土樓解釋著老祖宗訂下的規矩,黃氏兄弟間的矛盾煙消雲散,圍觀群眾紛紛點頭認同,這一刻,遵規守法這一淺顯的道理,深深植入在場群眾的心底。

「將土樓文化內涵融入法律進行解說,不僅能迅速調解矛盾、有效普及法律,還宣傳了當地文化。」書洋鎮黨委副書記劉永盛對黃志雄的土辦法讚不絕口。

土法官研究法律追時髦

黃志雄這位接地氣的「土法官」,在法律專業研究領域卻相當「時髦」。

「鄉村生活難免枯燥,除了工作,我的業餘時間全部花在專業研究上,有趣得很。「談及法律,黃志雄興致勃勃。

「注重涵養、善於學習、刻苦鑽研、勇於創新」,是同事們對他的普遍評價。在他的帶領下,土樓法庭頻頻創新工作亮點:在福建省基層法庭率先建立心理輔導室,引入心理緩和調節法;率先推行網上QQ視頻訴訟服務,解決」六難三案「;建立駐企法官工作室,服務小微企業;創設土樓文化調解法……

在做好審判工作的基礎上,黃志雄利用業餘時間,撰寫了很多調研文章。

黃志雄審過這樣一起案件:2014年12月30日至2015年7月13日,原告肖某通過銀行轉帳、微信轉帳等形式與被告簡某有過資金交易、往來,後來,肖某請求簡某歸還借款本金6.6萬元並支付相應利息,簡某卻不承認部分借款。

庭審中,原告肖某向法庭提供了一段微信聊天記錄作為證據:2015年7月15日,暱稱為「噯財宥導」的微信號向原告微信號「快速刻章」發送消息:「之前不是還欠你35000,一共6萬6。」肖某同時申請被告簡某以前的同事出庭,證明簡某是「噯財宥導」的使用人。

如何判斷這條電子證據的可採性與證明力?黃志雄為此查閱了許多資料、諮詢了許多專家學者,展開了慎而又慎的調查。

最後,黃志雄結合本案汽車抵押借款合同、涉案銀行卡對帳單、客戶交易查詢單、證人證言、原被告微信聊天記錄等證據及原告庭審陳述,確認被告簡某尚欠原告肖某借款本金6.6萬元的事實。

微信聊天記錄等電子證據在審判中如何採用?該如何把握此類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案件雖已了解,但黃志雄仍在考慮這些深層問題。

結合此案的審判經驗,黃志雄撰寫了一篇調研報告,全面梳理了未實名認證的微信聊天記錄成為定案依據的法定條件,在多家法律專業媒體刊登。

調研題材源於審判實踐,搞好調研促審判才是調研的終極目的。黃志雄善於從司法實踐中發現問題、總結經驗,他的60餘篇調研文章、論文、案例分析在國家級、省級報紙、期刊上發表,成為業內廣泛借鑑、推廣的先進經驗。

相關焦點

  • 省總工會到南靖法院調研黃志雄勞模工作室
    盧明琪一行先後來到土樓法庭、福建土樓德育基地(黃志雄勞模工作室),實地察看了勞模示範崗、勞模教學點、勞模普法基地、勞模研修中心、勞模黨建主題館、文化展廳、榮譽室等地,聽取林銀木院長和勞模團隊負責人黃志雄關於黃志雄勞模工作室創建、創新情況
  • 春寒料峭行無阻,退休法官巧解紛
    春寒料峭行無阻,退休法官巧解紛 2020-04-14 14: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蘇鹽城四大動作打出多元解紛「組合拳」
    『法官村長』們勤走基層、傳播法治,不僅推動了老百姓身邊煩心事、鬧心事的順利化解,也帶動了全村上下學法、用法的濃厚氛圍,我們很感動,也很信服!」2018年春節前夕,當一起贍養糾紛被「法官村長」找出破解「鑰匙」後,一位當地的老教師道出了肺腑之言。群眾點讚源於真情付出。自2015年開始,東臺法院先後選派60名幹警擔任全市60個重點村居社區的「法官村長」。
  • 「雙網」解紛縱到底橫到邊——廣西梧州法院多元解紛工作紀實
    輪值法官:群眾身邊的「法律智囊」 「這裡是梧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多元『雙網』解紛中心,請問有什麼我們可以幫到您……」7月24日下午,岑溪市糯垌鎮村民黎某因和同村村民發生糾紛,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到村委,撥通了梧州中院多元「雙網」解紛中心輪值法官的視頻電話,隨後法官在視頻的另一端出現了。
  • 蘇家屯區法院召開物業企業普法座談會實踐多元解紛機制
    蘇家屯區法院召開物業企業普法座談會實踐多元解紛機制 2020-09-15 14: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零距離」解紛 「家門口」辦案——廣東高州法院推進司法惠民服務...
    >▲《人民法院報》2020年11月28日第4版近年來,廣東省高州市人民法院深入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將司法為民、司法惠民的觸角不斷向基層延伸,打造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法院主導、多方參與、科技支撐的訴源治理工作格局,將訴前調解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成品牌。
  • 東臺法院「一庭三所+」 多元解紛機制入圍鹽城市第二屆「十佳法治...
    東臺法院「一庭三所+」 多元解紛機制入圍鹽城市第二屆「十佳法治惠民實事」 2020-09-19 1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夯實多元解紛的「民心工程」
    今年4月7日,江蘇省揚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新訴訟服務大廳落成揭牌;9月24日,揚州法院集約送達中心上線運營……  近年來,揚州法院全面開展一站式建設,著力構建集約高效、多元解紛、便民利民、開放互動的現代化訴訟服務體系,打造矛盾糾紛化解「民心工程」。
  • 【多元解紛】法官四顧「新廬」,終促糾紛和解
    送達開庭文書後,承辦法官為了解情況,第一次到現場走訪。通過實地走訪,承辦法官認為,就因一個長2.52米、寬1.33米,共計3.35平方米的衛生間牆體頂端的異物填塞問題,且暫不影響質量和裝修,此案應該能通過庭前調解結案。可是由於被告是個放蜂人,長年在外趕花期。
  • 集美區舉辦「首屆法治文化節」活動
    以嘉庚精神為槳 揚法治文化之帆集美區舉辦「首屆法治文化節」暨「院校訴非聯動,法律服務進村居」啟動儀式12月2日,在第七個國家憲法日即將到來之際,區委政法委、區法院、檢察院、司法局等政法部門與集美大學聯合舉辦的首屆「法治文化節」暨「院校訴非聯動,法律服務進村居」啟動儀式在集美大學隆重舉行,相關領導及集大師生代表約500餘人參加活動。儀式上,集大黨委副書記洪文建為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劉輝煌頒發了集大兼職教授聘書。
  • 稚子無心 小小果叉引發「血」案,看法官如何解紛~~~
    稚子無心 小小果叉引發「血」案,看法官如何解紛~~~ 2020-09-02 16: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站式服務多元化解紛】青岡法院:法官呂雲龍速調解紛 讓兩當事...
    【一站式服務多元化解紛】青岡法院:法官呂雲龍速調解紛 讓兩當事人恢復友情 2020-09-11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告別「山路十八彎」,一站式解紛,家門口解決煩心事!
    一站式訴訟,法治觀念更加深入人心!吳飛法官在接案後,也迅速對案件展開了分析研判。此時的吳飛法官,也終於卸下了心中的重擔。服務到家、家門口解紛,高州解紛新模式為因地制宜化解各類糾紛,推進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蹚出了一條新路。
  • 連雲區法院多元解紛十大典型案例
    近年來,連雲區法院牢固樹立「訴源治理」理念,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積極打造「三張網覆蓋、兩中心分流、兩平臺解紛、三機制保障」的多元解紛「3223」模式,大量矛盾糾紛通過調解方式得到妥善解決,積累了豐富的調解案例素材。
  • 【多元解紛】多元解紛平臺再立新功:小手機搭上大平臺,成功跨國...
    【多元解紛】多元解紛平臺再立新功:小手機搭上大平臺,成功跨國調解離婚糾紛 2020-09-28 15: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多元解紛 | 一場糾紛涉三案,法官與陪審員合力調解促結案
    多元解紛 | 一場糾紛涉三案,法官與陪審員合力調解促結案 2020-09-07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解紛新思路助力基層平安建設
    新市區法院牢牢扭住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努力打造與各方聯手協作的多元解紛平臺,著力建設分層過濾的矛盾糾紛齊抓共管新格局。  2019年7月,新市區區委政法委部署開展「無訟」創建活動。新市區法院結合執法辦案仔細調研,推出「無訟」街道社區(村鎮)創建方案,提出將「無訟」基層創建標準設定在單位全年訴訟數量在5件以下,糾紛受理與接受法院委派調解成功率達到80%以上的目標。
  • 多元解紛觸角延伸到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社會治理制度,我市整合司法調解、群眾調解等力量,建立多元化的解紛機制,通過調解「大合唱」,把多元解紛觸角延伸到基層治理「神經末梢」,實現基層治理能力的提升和優化近年來,遂寧引入工會、人力資源、公安、住建、工商聯、婦聯等81個第三方組織定期入駐多元解紛中心,推動矛盾糾紛類型化專業化調解。
  • 全面推進江西法院兩個「一站式」建設提升解紛體系和服務能力現代...
    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一、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定紛爭以「您有需求,我有平臺」為目標,全省法院主動「走出去」、積極「引進來」、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基本形成了覆蓋糾紛源頭到訴前再到訴訟前後端全程,包含訴源治理、多元化解、分調裁審三個層次的一站式多元解紛體系,為當事人提供多途徑、多層次、多種類的解紛方案和方便、快捷、低成本的解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