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嶽《太極拳論》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 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乎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皆是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立如平/秤準,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裡,學者不可不詳辨焉。
王宗嶽是明朝萬曆人,歷史上傳說他精通拳法、劍法、槍法等諸多功夫。他的主要代表作有《陰符槍譜》,《太極拳譜》。
王宗嶽所著《太極拳譜》中的《太極拳論》,被很多人視為太極拳的經典理論。當然了,很多人是需要用到它的時候,引經據典,高談闊論。等到練功的時候,又往往棄之如無物。這是因為很多人練太極拳的時候沒有內煉,體會不到《太極拳論》中的精髓所在。
太極拳的行功當以內功運化為上,如果少了運氣的內涵,那麼就只是太極操罷了。如《太極拳論》中所言:「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很多人只是把它放在嘴巴上,或者提出了一些拔苗助長的方法,比如意念有一根線吊在頭頂之上,這些方法無疑是錯誤的。太極拳的修習在於周身為用,混元一體,意念在頭頂上,則真氣聚集於頭,這樣如何做到運化周身?
實際上只要認真習練真正的太極拳,他的動作,拳架自然能幫你運化陰陽,循行氣血,從而清陽上升,濁陰下降。功夫深化之後,自然有真氣循行周身,而頭頂與丹田之真氣往來之真實感受只是其中一部分,並不需要參雜人為的後天意念。
然細觀王宗嶽所寫的《太極拳論》,其實主要是關於推手訓練的論述,比如說「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這些說的都是推手的要訣。
「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乎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皆是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這是說推手之時要注意不要頂牛,不要像大部分流行的功夫一樣,硬頂著幹,誰速度快誰佔上風,誰力氣大誰勝,這樣是個人都會, 是人的本能,不算本事。
真正的太極拳推手要做到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不需要太用力就能勝出,那麼怎麼才能做到這點呢?拳論裡說:要「立如秤準,活似車輪」,這是說要以腰為軸,才能很好的化力。當然光有腰是不行的,要把周身關節的真氣都貫穿了,這樣才能真正通過腰的運轉把對手的力量化開。如果練了數年甚至數十年都不能達到推手這個標準,說明你「雙重之病未悟耳」。
什麼是雙重之病?拳論說了,是沒有知道陰陽,要陰陽相濟,才算懂勁。這個雙重和陰陽很多人不明白,說是重心啊什麼的,那是瞎扯蛋。陰陽是指體內陰陽氣脈的運轉,當體內真元之氣萌動升發之後,體內的真氣運化要開合有序,升降有度,這樣才能做到陰不離陽,陽不離陰,自然陰陽相濟了,同時也是醫經裡所說的「陰平陽秘」。
人體的元氣「陰平陽秘」了,人的元氣就能壯大,精神就能飽滿,感應敏銳,如此才能很好的體會到對手的力道,才能做到「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很多人連拳架都沒練好,自己左手碰右手都沒有什麼感覺,你怎麼能去細心體察別人的動靜呢?怎麼能做到「粘即是走,走即是粘」呢?真正的功夫到了一定程度,感覺很靈敏,行拳的時候自己的雙手一碰到就如觸電一般,雙手在練拳的時候,隔很遠也能相互感應到, 這是氣機相感,也是因為神經得到氣血的滋養,神經未梢很發達了的表現。
真元飽滿後,真氣運行周身,滋養周身的肌肉,筋骨,神經,使肌肉和皮膚靈敏度提高,動作靈敏,柔韌性高,這時對手推你的時候,你就能感受到他的力量在哪裡,這樣才能自如的運化開對手的力道,從而做到四兩撥千斤。這也是太極拳論中所說的「陰陽相濟,方為懂勁」。
那麼為什麼說「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呢?這是因為元氣充足後,則真氣往來,內外同步。在自我的習拳中,內氣與外在的動作慢慢地開始達到自然的和諧一致,筋骨皮髓肉都日漸統一,先天真力開始萌發,這時只要堅持努力練功,功力會增長得很快。
沒有達到這種內氣推動形體運轉的氣與力合之前,練功是在盲人摸象,練的時候是顧得頭來不顧不了尾,上下左右是脫節的,連自我一人行功都練不順,怎麼可能練好推手?但是內力萌動之後,能初步體會到氣力合一的滋味之後,就開始能做到「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腳合」了,這時才算是剛剛得知宗傳內功的三昧滋味,沒有這種感受之前,那是連內功的邊都沒摸著。
現在練習太極拳者眾多,除了套路的學習之外,很多人都喜歡推手,那麼就要好好的參習王宗嶽所著的《太極拳論》,這本是專述太極推手的經典,不可不用心。同時也要知道太極拳是內功,想練好就不能只練筋骨,不注重內煉。
如喜歡此文,敬請關注,收藏,點讚,評論!
武當太乙鐵松派代14代傳人
武當先天太極拳代19代傳人 凌霄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