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印章的破邊有哪些規律?

2020-12-15 皮和正

導語:藝術印章的破邊有哪些規律?

印章是古代的一種信物,其作用相當於今天的籤名和按手印,秦朝以前一般叫璽,秦代以後璽主要指帝王用的印,普通官員和百姓叫印或者章,印和章其實沒有太大的區別,我們現在一般會連起來叫印章。

作為信物的印章在古代就標誌著擁有著的身份和地位,自然要自己清晰、印文工整好辨識,到了宋元時期,文人開始介入印章的製作,開始把印章用於書畫的創作,有的文人甚至開始自己去刻印,印章走向藝術化的道路,形成了我們現在的篆刻藝術。

印章藝術在書法和繪畫上的運用,不僅豐富了書畫藝術的表達方式,對於調整書畫作品的章法,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而大量出土的秦漢印章,由於都是銅鑄的,長時間埋於地下或者風化,很多印章都出現了殘破,鏽蝕,蓋出來的印面斑斑駁駁,這種斑駁的感覺讓藝術家覺得很有意思,並且把這種感覺稱為「金石味」。很多篆刻大師,包括吳昌碩、齊白石都是此中的高手。

這種金石氣的殘破有沒有規律呢,肯定是有的,這種規律也是根據自然的殘破而來的。

1、比如說一般印章的四個角容易殘破,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印章的四個角比較突出,很容易被磨損、磕碰和腐蝕,所以一般印章的四個角都會認為的敲打去。

大部分印章刻好以後都要把四個角敲去,除了非常工穩的圓朱文等印章,如果不敲去反而下降的整方印章太過於呆板,沒有靈氣。

方法一般都是用刻刀的柄去敲。

2、第二個比較容易殘破的地方就是印章的邊框,印章的邊框他也在印章的最邊緣,加上邊框一般比較細,也容易出現殘破和破損。

這個地方的殘破就比較講究了,要根據印章的形式和內容做殘破,中間要注意的細節非常的多,要想學會這個,必須要大量的臨摹古代印章,從中去體會其中的規律。

3、第三個容易殘破的地方,就是印章裡面有大面積空白的地方,這種地方面積比較大,容易被異物磕碰、被侵蝕,也容易形成殘破。

這個是藝術家經常做文章的地方,在這個可以通過殘破的大小和密度,調整整方印章的章法,藝術家創作喜歡留白,留白太多又容易顯得呆板,於是會在這個地方做一些殘破,一般的方法使用刀尖去碰。

藝術家在進行印章的創作的時候一般會在這些地方做一些殘破,我們知道書法講究筆法、字法和章法,篆刻也講究這些,只不過變成了刀法、字法和章法。一般的篆刻家在創作的過程中不會去破壞印章整體的字法和章法的。

也就是說要在保證印章文章正確、章法合理的基礎上進行創作,這個也是篆刻的底線,如果殘破到認不清刻的什麼內容了,章法也亂了,即使刀法再精湛也失去它存在的意義。

我以前在學習篆刻的時候,做殘破的方法一般都是用刻刀來完成的,使用的方法一般就是敲打、用刻刀戳擊、推、搓,有時候也會用刻刀的刀柄錘。現在也有一些篆刻家追求自然的方法。刻完印章以後,直接在石子中亂搓一番,破成啥樣是啥樣。相比來說我更推崇認為的理性的殘破。

印章的殘破增加了印章的趣味,也使篆刻的創作多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偶然性,增強了篆刻的藝術表達力,是篆刻藝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您喜歡我的這篇文章,歡迎動動手指點「贊」並收藏轉發,感謝您的支持與鼓勵,右上角關注我哦,我會繼續給您帶來更多更好更有意思的文章,謝謝您!

相關焦點

  • 印章的形式規律 - 節選《印學總論》
    一切能夠充分表達作品主題的形式材料方法,原則上都能用於印章創作。只是在具體實踐中要結合印章的客觀條件、可能性,對各種素材、方法材料根據藝術規律和創作需要予以整理加工、選擇取捨,以便更充分地發揮它們的作用和價值。由於形式本身在藝術創作中的從屬性,它具有很大的創造自由空間。把藝術的本質問題簡單地表面化為形式的人為規定,是不切實際阻礙印學發展的。
  • 為什麼篆刻印章都喜歡劃破印邊?
    篆刻作品做殘破處理不只是印邊,印文也有,這種風格的形成有大致幾個方面因素:首先不得不說下源頭,我們學篆刻,要「印宗秦漢」,自元代趙孟及吾丘衍開文人篆刻之先河起,文人逐漸取代匠人走去篆刻行列,根據自己的身沒情趣自篆自刻出各種風格的印章,但是,各家各自的風格或迥異或新奇或流俗
  • 張濟華:「篆寫」印章人生 傳承敦煌文化
    他說我的篆刻裡也有竅門,刀子怎麼轉、怎麼推、怎麼切,那全是有規律的,要是功夫沒到那個地方,絕對做不了。他說自己從小在父親的指導下,邊上學邊學篆刻,十二歲時,因為家庭困難就開始擺攤刻印,養家餬口,至今,篆刻制印已65年。
  • 篆刻的邊款藝術
    當時制印部門的工匠,只是在一些官印周圍刻上制印年記、編號和釋文等內容,雖然還稱不上藝術,但已形成了邊款藝術的雛形。正是有了這些簡短而又草率的原始邊款,後來明清乃至當今流派紛呈、風格各異的邊款藝術才得以發展起來。
  • 篆刻印章的邊款
    今天給大家帶來南京市博物館藏印中的名人印章。這些名人印章有出自趙叔孺,錢瘦鐵,黃少牧,談月色,何墨,呂鳳子,方介堪,都冰如等等人之手。,蔡談月色時年六十有四刻於淨業山房」。 △談月色(談月色刻) 兩面刻有隸書邊款「戊寅上巳」,「作於棠溪」
  • 什麼是智能印章?智能印章有哪些優點?
    什麼是智能印章?智能印章有哪些優點?每家公司不論規模大小都會有一枚企業公章,而一枚小小的公章在一家企業當中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的。因為不管是在合同籤署還是在審批一些重要文件的時候,這枚印章都是權威性的代表,一份文件如果沒有蓋公章,那麼就沒有什麼法律效力可言,而一旦蓋上了企業的公章,那麼不管這份文件是什麼內容,企業都要負責到底。正是由於公章的重要性,所以很多企業在公章管理方面都是非常嚴格的,畢竟一旦公章管理不夠規範,那麼就有可能會對企業造成不可逆的損失。那麼有沒有一個很好的印章管理辦法來解決公司公章管理的「難題」呢?
  • 北京市如何申請電子印章?電子印章製作有哪些規定?
    北京市如何申請電子印章?電子印章製作有哪些規定?一、電子印章如何申請?用章單位可在經公安機關許可且具備電子印章製作能力的印章製作單位申請製作電子印章。已有單位或機構申請製作電子印章,應當向印章製作單位提供以下材料:1.依法批准設立或者登記的證件、文書;2.有上級或者主管部門的,應當出具上級或者主管部門的介紹信;無上級或者主管部門的,提供法定代表人、經營者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委託授權書;3.提供經辦人有效身份證件原件、複印件及聯繫方式
  • 壽山石印章鈕雕和邊款雕賞識
    由於鈕頭的有限空間;難於展開大篇幅的山水樹木之類題材,但有一種自然形的印章,它的印鈕和印體連接在一起,沒有印臺的間隔。此類印鈕往往因印體的四邊,連接在一起雕刻,也可以稱鈕雕,也可以稱印邊雕。此雕往往用山水樹木類的題材進行薄刻。該技法稱「淺浮雕」和「薄意雕」。山水則以山和巖石為主,樹木則多楊柳和修竹,如一幅國畫,追求意境,深含有詩意。印鈕形式也同樣是多種多樣的。
  • 篆刻印章過程中的再創作
    下面介紹漢印形式創作的有關構成因素:   (一)內容的確定  印章內容在創作中佔著較為重要的一面。若形式方面都完成得很美,而印章的內容不好,則有前功盡棄的危險。所以考慮內容時要注意有思想內容,並健康向上,同時考慮到印章的形式構成,最好字數越少、越精練越好。,以及字的筆畫繁簡等,以便容易求的各字間的統一協調,使內容與形式達到相互和諧,相得益彰(更多資訊關注:篆刻微刻)。  印章內容或範圍主要有姓名印、書畫印、收藏印、齋館印、詞句印等。
  • 印章知識大全
    主要根據李炯老師的文章《書法作品印章知識》做了增刪,同時針對老師的文章加了一些圖片以輔助大家理解文中提到的一些概念,這樣大家看起來可能更輕鬆些,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了解書法印章方面的知識有幫助。一、印章的藝術作用書法作品上的印章,是書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為完整的書法作品。
  • 中國古代的印章都有哪些樣式?
    現代篆刻界,我們最常見到的印章樣式大概只有兩種:一種正方形,一種是條式(實際上就是長方形)。當然也偶有圓形和橢圓形印(應當包括在我們平常說的「隨形印」一類)。,從整個印章的樣式來說,較為特別的有以下幾類:1、漢魏穿帶印。
  • 印章的「殘破美」
    大量的出土印章鈐蓋出來的殘破痕跡又啟發了藝術家們,對印章進行進一步的藝術化——殘破,進而又產生了「金石味」的說法。這裡不得不提及歷代篆刻家敏感的藝術嗅覺。秦漢印(銅印為主)是因為長期鏽蝕和風化,才使得原本清晰的文字變得斑駁殘破。但是這種殘破經歷了歷代篆刻家們的研習和日漸完善,形成了與原先相對的另一種美。
  • 印章收藏全攻略:印章三千年 收藏有門道(組圖)
    中國印章文化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應該說每一方收藏級印章的背後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它是實用與藝術的合體,是具有悠久民族文化傳統特色的藝術瑰寶。   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印的採用、2009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後,印章已經逐漸成為收藏的新門類,並在拍賣市場上連破驚人紀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收藏家。
  • 印章拍賣逐漸興起 哪些因素會影響印章價值
    印章的收藏自古有之,而在清末及民國時期,印章的收藏更是形成一種熱潮,一些具有影響力的藏家輩出,其中就有丁輔之、張魯庵、華篤安、高絡園、葛書徵等印章收藏大家,以及近代錢君匋等人。近年,隨著印章拍賣的興起,名家篆刻、印章逐漸為藏家所關注,市場行情也在不斷攀升。
  • 印章拍賣逐漸興起 哪些因素會影響印章價值?
    印章的收藏自古有之,而在清末及民國時期,印章的收藏更是形成一種熱潮,一些具有影響力的藏家輩出,其中就有丁輔之、張魯庵、華篤安、高絡園、葛書徵等印章收藏大家,以及近代錢君匋等人。 哪些因素決定印章價值? 就筆者參加的歷界印章拍賣進行分析,名家篆刻及印章中,影響其價值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開派人物篆刻作品 名家篆刻印章與書畫同理,一些在篆刻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開派人物和具有代表性人物的篆刻作品,其價值往往要高於其他篆刻家的作品。
  • 一方印章,文化的傳承,印章該怎麼收藏,這些小知識很有用!
    印章是金石藝術的體現,融入了書法、繪畫、雕刻、審美等內容,成為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最早的印章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有出土的印章為證據。從我國的印章前身來說,應當源遠流長,早在石器時代的巖畫,陶器上的圖案,到甲骨文的銘刻,影響了印章的形成與發展。
  • 中國的印章與篆刻藝術:方寸之地 氣象萬千
    現存最早的銅製印章,是相傳出土於殷墟(今河南安陽)的三枚商代銅印,印面是圖案和文字(或族徽)相結合。儘管學術界對這三枚商代銅印的性質及用途尚有爭論,但結合考古工作者在安陽殷墟發現有商代陶器殘片上的文字印痕,以及在陝西扶風發現的西周銅製圖案印章來看,中國的印章產生於商代應該是毫無疑問的。   早期印章上鐫刻的都是圖案花紋或族徽(民族標誌),與商代青銅器上的銘文特點相近。
  • 搞書法藝術,印章的這些常識不能不懂
    搞書法藝術,如果想要寫出自己高大上的作品,印章是必不可少的一門藝術。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印章的使用很講究,印章落在哪裡都有一定的原則。文首、落款分別用哪一種印章,都有講究,不是隨便可以蓋印。要學會用印,下面這些印章的常識不能不懂。
  • 棄醫從文救國的魯迅,喜愛的印章有哪些!
    魯迅先生,喜歡印章,喜歡篆刻,從自用「戎馬先生」印章可以看出。特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印章只有梅花是知己_印章魯迅先生不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同時也是資深的藝術研究者。他曾為杜澤卿寫過篆刻作品《蛻龕印存》的序,僅用四百多字就講解了印章的傳說、起源、發展和審美價值。魯迅先生雖刻印不多,卻具備了較深的藝術功底。少年時代,因叔父周芹候研究篆刻,耳濡目染,他便學會了刻印的本領。
  • 書法作品中印章有講究,不可胡亂為之
    一、印章的藝術作用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證作用。宋、元以後,因注重了書畫題跋和署款,書家們逐漸認識到印章的藝術作用並注意在書法作品中發揮這一作用,使書、印合璧的藝術得以形成。書、印相映成趣,不但使書法作品增色,活躍氣氛,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調整重心,補救布局上的不足,對作品起到穩定平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