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古老私人藏書館天一閣 天一生水 地六成之

2020-12-10 吉客營

天一閣的歷史有很多被人誤傳,網上很多公開信息都是嚴重背離事實的。我整理了一部分當歷史也可借鑑。天一閣的創建者範欽距今約440年前從嘉靖年間國防部副部長退休回到老家。因為做官三十年間去過二十多處做官,所以每到一地就收集當地的地方志,登科錄,各種圖書等。圖書來源主要有四種,一是購買,二是朋友贈送,三是手抄,四是宦遊所得。

共計收藏七萬餘卷。古代的書一卷差不多一萬多字。每種書版本不同,卷數不同。比如乾隆修《四庫全書》天一閣進呈六千卷,六百四十種書。也就是說天一閣七萬卷大約是七千到一萬本書。《四庫全書》大約七萬卷。也就是說天一閣得藏書差不多等於四庫全書的規模。古人常說的「讀萬卷書」差不多等於一千本書左右。

我查過古代的書價書價和書的種類。在1912年為止,中國的書籍數量一共有十萬本書左右。書價每個朝代不同,清朝開始便宜。但是宋元明時刊刻的都很貴,價格不等,有的按現在上千上萬元一本,也有過兩套宋刻本《漢書》能換一座莊園的事。

當然中國的書會由於政治,戰爭,火災,天災,盜竊,等等問題,周期性毀滅很多書,也會重建很多書。歷來都是皇家藏書最多,但是皇家藏書大約每80年會被燒毀,重建,重編一次。所以很多民間的藏書就非常珍貴。

天一閣的名字取自《龍虎山天一池碑記》中的天一。也同樣來自河圖洛書,以及《尚書大傳·五行傳》「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天五生土。」

漢代鄭玄《易經注》「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制火」永保藏書安全。天一閣樓前有一水池,池下有暗溝與城中之月湖相通,使池水終年不竭,萬一失火,可就近汲水搶救。

因為範欽見過朋友的藏書樓起火,燒了萬卷書。知道藏書最怕的就是火。所以建天一閣時從其名字「天一生水」,水克火,到建築,天一閣是兩層,上面一間整的放書,一樓下面六間,取「天一地六」。四百年間從沒遇到過火災,所以後代藏書樓都模仿天一閣的建築樣式。特別是乾隆修四庫全書時,專門派人去學習天一閣,所有《四庫全書》的建築都仿照天一閣修建。

範欽編著有《範氏奇書》,我看了一下目錄,一共是21本跟《易經》相關的書,都是非常難得的古籍善本。範的《易經》修為非常高,所以才會起天一閣的名字。範欽去世之前立的規矩是「代不分書書不出閣定期曝曬英石除溼芸草闢蠹」等。後世子孫都是嚴格遵守圖書管理制度,才有了四百年傳承。

坊間最大的誤解是範家祖訓是不讓外人上樓,黃宗羲後才能上樓,各房集齊鑰匙才能一起打開。但是我考證後發現這是完全誤傳。真實情況是範欽建天一閣很希望大家來看書或者抄書。古代基本上都是把書借走現抄,抄完再送回來。所以很多抄錯的通假字版本流傳下來,造成很多誤解。

有時候範欽還自己親自抄書。但是實際上天一閣很少有人來看書,主要是大多數人只看科舉類的書,以及天一閣沒那麼有名。所以只有很少的人來看書。直到範欽曾孫的朋友去天一閣看完書,回來跟黃宗羲說天一閣有很多種書,肯定有他需要的,所以才有了黃宗羲登天一閣的事,不像坊間所說還要開會研究。黃宗羲後來寫了篇文章專門講天一閣藏書,天一閣從此從無人問津到火爆。後來才有了長房掌管,上樓其他各房有一人陪同即可,也不需要所有家族各房集齊。這些純屬以訛傳訛。也因為黃宗羲,後來才有乾隆的事。所以做營銷無論任何時代都一樣,都要有大佬背書,有事件傳播,當然前提是自己產品要好。

在道光之前,天一閣還有3394種書,近四萬卷。但是鴉片戰爭,太平天國,八國聯軍,抗日戰爭等多次戰火造成圖書散亂。包括民國年間1914年的失竊案。被竊2139種。1930年時天一閣藏書僅有900多種。

民國年間的竊案,由於上海書商想買天一閣藏書,再轉手高價賣,被範家拒絕,最後攛掇人去偷書。按照薛福成的天一閣圖書目錄偷的書。所以投了兩千多種。薛福成是曾國藩幕僚,後來曾國藩去世後,幕府四散,薛也有一陣不得志,但是後來又起來了。這是後話。還是要自己有本事,不然靠山倒了,也就沒得混了。

天一閣並不是國內或者寧波最大的藏書樓,也不是藏書最多的,很多其他的藏書樓規模都超過天一閣。但是民間藏書樓大家卻只知道天一閣。首先是四百年內沒有發生火災,子孫賢明,遵守祖訓族規,沒有人搶或者拿去賣錢,傳承十四代,這是絕無僅有的。這種精神非常難得。其次是收藏的質量高,內容珍貴,很多地方志,家譜,登科錄都是絕無僅有的。經史子集種類繁多,以經典實用為核心。經目中《易經》的書非常多。最後是黃宗羲的廣告效應和乾隆皇帝的四庫七閣仿製奠定了地位。還是四百年前範欽從祖訓家規家風到天一閣的名字,建築,放火做的非常好,給十四代子孫打的基礎好。所以做事要多為子孫計。

寧波天一閣景區跟天一閣有關的只有四個房子,除了一個兩層樓的天一閣和範家老宅外,其他的都只是附近的鄰居而已。所以很多人會失望。但是從文化角度。隔壁是麻將的改良人陳魚門,通過現在看來顛覆式創新把漁民的紙牌改成了麻將。把複雜的遊戲變得簡單。作為他交際的手段,跟英國領事,上海聞人,寧波幫等做人脈拓展的工具。才讓麻將在全世界盛行。當然雖然人脈這麼強悍,陳魚門晚年也沒有大富大貴,核心還是麻將造成很多人沉迷賭博,害人無數。

再旁邊是甬商的祠堂。甬商就是寧波幫。在歷史上也是十大商幫,影響力非常大。邵逸夫,包玉剛,董建華都屬於甬商。但是近些年甬商很少有新一代的代表人物出現,一是時代變化,產業轉型,甬商很多人沒及時轉,二是甬商人低調,不願意對外發聲,之前的時代可以,但是現在這種時代,一切都要變化。所以我總結同樣是三江出海,都具有善於把握時機,膽大敢賭的潮汕幫跟甬商。區別在於潮汕幫擅於吃杜月笙的「體面情面場面」這三碗面。而甬商因為踏實耐看注重信用,只吃了情面這一碗麵。但是甬商底蘊深厚,未來可期。

相關焦點

  •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因餘秋雨文章更使它名震一時
    天一閣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也是世界上現存歷史最悠久的私人藏書樓之一。匾額南國書城四個大字,是我國著名的寧波寧海籍國畫大師潘天壽於1962年所寫。許多人會疑問,為什麼天一閣這個匾額沒有落款。
  • 寧波天一閣,亞洲最古老的私家圖書館,網友稱為:淨化心靈的聖地
    談及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不禁想起了國內最好吃的湯圓,還屬寧波湯圓。寧波不僅有美味的湯圓,更是一座靈動的文化名城。「書藏古今,港通天下,天一生水,海定波寧」是對它最完美的詮釋。溯古追今,鍾靈毓秀的寧波大地,孕育了數以百計的文學藝術 、科學思想的領袖學家,故得名「東亞文化之都」。
  • 中國最古老的藏書閣,名字取自天一生水,書最怕火,所以叫天一閣
    一座老的藏書樓,並且還是全國最老的藏書樓,小弟搖身變大哥了。火可是書最大的剋星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所以這位老大哥名為「天一閣」,他位於寧波市市區月湖之西天一街10號,國家AAAAA旅遊景區,門票官價30大洋,不算貴,優惠力度也蠻大的,未成年人啊,老人什麼的都免票,建議網上訂票,多少會便宜幾塊錢,有雙人票,一起買便宜點,網際網路時代網上購票還是很方便的,不需要取票,憑發送的二維碼驗證一下就好了。
  • 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皇家書閣仿照它而建,一個家族守候四百多年
    天一閣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僅此三項嘉冠就足以使人仰慕不已。天一閣,位於寧波市海曙區,始建於明嘉靖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據清代學者全祖望《天一閣碑目記》稱,由於建設之初,曾建一水池於下,後來又搜集石碑刻,得到吳道士龍虎山天一池石刻。閣主認為與是建池不謀而合,於是便就以「天一」為此閣之名。而另一種說法是:既然是建藏書樓,書紙最怕的就是火,受漢代學者鄭玄註解《易經》中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啟發,於是把書樓題名為「天一閣」,是為「以水制火」的意思。後一種說法目前成為主流。
  • 世界上最古老的家族圖書館排前三,亞洲第一,說的就是寧波天一閣
    天一閣的Titles都很厲害的!現存歷史最久的私人藏書樓;亞洲現存最古老的圖書館;與義大利的馬拉特斯塔圖書館、美第奇·洛倫佐圖書館並稱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那既是私人藏書樓,所以主人是誰?主人乃是明朝年間兵部右侍郎——範欽,不過,比起「業餘」當官,範欽主業實則是藏書。性喜藏書到什麼地步,每遊宦到一地,特意留心搜訪當地方志、正書、文獻,並僱人私刻下來。
  • 我國最古老私人藏書樓,藏書達30多萬冊,人稱「寧波的書房」
    天一閣坐落在寧波市內的月湖西岸,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是卸任官員範欽所建的藏書處,樓閣中處處瀰漫著厚重的書香氣息,如今已作為一個以藏書文化核心,集藏書的研究、保護、管理、陳列、旅遊觀光於一體的專題性博物館。
  • 旅遊:天一閣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古籍浩瀚,歷史悠久!
    天一閣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許多的展廳都陳列著範家走遍五湖四海收集的書籍,非常值得一看。鬧市喧囂深巷裡。紅塵那畔,坐落著幽隱而悸動的風雨天一閣,走到天一閣,尋一個角落那一本經典細細品讀。
  • 餘秋雨精短散文:風雨天一閣
    天一閣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建於明朝中期,由當時退隱的明朝兵部右侍郎範欽主持建造,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藏書文化的代表之作。
  • 亞洲最古老的藏書樓裡,為什麼會有座麻將陳列館?
    如果你以為天一閣只是一座閣樓,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天一閣是亞洲最古老的圖書館;如果你以為天一閣只是一座圖書館,那你又錯了,天一閣是一座精美的江南園林;如果你以為天一閣只是一座園林,那你還是錯了,天一閣和月湖風景區是5A級景區,是寧波市的標誌。
  • 禁止婦女登樓的中國最古老的私家藏書樓,為何能屹立400多年不倒
    據文獻中記載,中國最早私人藏書樓始於北魏,在此後的一千五百多年中,相繼出現過幾千座藏書樓,其中有一定影響的達1000多座。既然有那麼多座藏書樓,為何現存的古代藏書樓數量之少?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是位於浙江寧波的天一閣。
  • 鄭薇薇講述:亞洲第一藏書樓不為人知的故事(圖)
    【點睛】天一閣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天一閣對藏書的執著與堅持,對書籍的保護和傳承,都對寧波文化起到了引領作用,也是後來的藏書家和藏書樓所學習的典範。
  • 黃永順:南國書城天一閣
    前 言  寧波天一閣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存歷史最悠久的私人藏書樓,與義大利的馬拉特斯塔圖書館和美第奇東明草堂  範欽(1506—1585年),字堯卿,號東明,他一生最大的愛好就是藏書。為官期間,每到一地,他會搜訪當地文獻,並藏於東明草堂。東明草堂系天一閣建成之前範欽的藏書處。
  • 寧波天一閣:歷史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
    寧波天一閣,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建於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由當時退隱的明朝兵部右侍郎範欽主持建造,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 ,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天一閣藏書樓坐北朝南,為兩層磚木結構的硬山頂重樓式建築,通高8.5米,斜坡屋頂,青瓦覆上。 一層面闊、進深各六間,二層除樓梯間外為一大通間,以書櫥間隔。閣前鑿「天一池」通月湖,園林以「福、祿、壽」作總體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獅一象」等景點。 天一閣及其周圍園林具有江南庭院式園林特色。
  • 亞洲最古老圖書館屹立400年不倒 藏國寶「中華第一書」成5A景區!
    俗話說:「到寧波不到天一閣,等於沒有到過寧波」。始建於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的天一閣,坐落在寧波市海曙區天一街5號,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素有「南國書城」之稱。
  • 天一生水,寧波天一閣
    是會想到中國最早的外灘,擁有漂亮的歐式老建築的老外灘、還是會想到《神鵰俠侶》、《琅琊榜》等熱播劇拍攝地,來一場古今穿越之旅的象山影視城。反正對於愛學習的小編來說,對於寧波來說印象最深的當然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的寧波天一閣啦。那麼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一下「天一閣一天 雲扶石扶雲」之名的天一閣。
  • 寧波的城市名片:天一閣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南國書城天一閣是由於蘭亭集序而聞名遐邇的。我也是因為蘭亭序知道天一閣的,以前只知道她是一個古籍藏書的地方。現在看來,天一閣很大,不是一個圖書館,而是無數個圖書館組成的書城。天一閣又名寶書樓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古老的家族圖書館,家族傳承450多年,歷代文人心中的聖地。
  • 世界三大私人藏書樓有一座在寧波,400年藏書30萬卷,門票只要30
    中國是一個非常愛看書的國家,從古至今留下來的藏書成千上萬,在中國的各個角落都有著歷史悠久的藏書閣,在這其中,不僅誕生了中國四大藏書閣,還有一座藏書閣成為世界三大著名私人藏書館,這座能與世界圖書館相併列的藏書閣就是寧波的天一閣。天一閣在寧波海曙區,建於明朝中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藏書文化的代表之作。
  • 以亞洲最古老圖書館為藍本《藏書之家》登國院
    8月20日、21日晚,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將第四次登陸國家大劇院,上演越劇《藏書之家》。據悉,該劇以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私家藏書樓、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寧波天一閣為藍本創作,由小百花越劇團團長茅威濤領銜主演。
  • 中國最大的私人書房:歷經整整500年,藏書數量堪比當代圖書館
    這位「書蟲」主人究竟是誰呢?他就是明朝的一位官員,名叫範欽。這個藏書閣可謂是他一生的心血。他取名為天一閣,也是希望「天一生水」的說法可以靈驗,保佑自己書房可以克火,不會被火燒掉。
  • 中國底蘊深厚的私人藏書閣,外姓人不得入閣,女性也不能入閣!
    中國底蘊深厚的私人藏書閣,外姓人不得入閣,女性也不能入閣!天一閣,一座底蘊深厚的私人藏書閣,是我國最早的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博物館。它被稱為亞洲現存的最古老的圖書館。範欽平生最愛看書和收集書籍。他一生所收藏的經典書籍多達7萬卷。「東明草堂」是他的藏書閣最初的名字。後來他離職後建造了天一閣來保管這些藏書。天一閣的名字是很有深意的,寓意著水克火,可以更好地保護藏書閣中的典卷不會遭遇火災的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