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到,吃月餅是我們如何也躲不開的話題,縱然你現在可能不喜歡吃月餅了。或許是因為口味變了,或許是身體不允許,不能吃甜食了。亦或是工作繁忙以至於你都沒意識到中秋到了,聽別人提起中秋才想起來吃月餅的節日到了。不論什麼原因,給自己幾分鐘時間,我們來聊一聊中秋,聊一聊吃月餅這件事。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小時候吃的帶青紅絲的五仁月餅?反正我一想到那種老式的五仁月餅,腦海中出現的不僅是經典、有質感的月餅本身,還有兒時開心、純粹的回憶,心裡會莫名有種特別真實、踏實的感覺。


提到月餅,給大家講一個有關月餅起源的傳說故事。傳說在元朝末年,在蒙古人的野蠻統治下,中原人民不堪重負揭竿而起,朱元璋準備領兵起義,可是當時跟現在不一樣,消息傳播緩慢且極不方便。這時候軍師劉伯溫出了一個妙計,把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消息用紙條放進餅裡分發至各路義軍的頭領。於是大獲全勝建立了明朝。然後每逢八月十五,就讓人仿照當初送信的餅精心製作後獎賞給將士們,這種食物就被叫做「月餅」。
真正有歷史記載的月餅起源是在唐代,當時還不叫月餅,叫「胡餅」。因武德年間大將李靖討伐匈奴大勝。長安經商的吐魯番人獻「胡餅」祝賀唐軍凱旋,當時正值八月十五日。唐高祖看著包裝精美的胡餅,便指著圓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這應該算是月餅起源最早的歷史記錄了。
現在月餅的種類可以說極盡國人的智慧,同時將想像力發揮到了極致。各式各樣的月餅都快做出「一朵花」了。就單說製作方法按地域劃分就有廣式月餅、蘇式月餅、京式月餅等等。口味也日益增多,除了經常見到的甜味、鹹味,我竟然發現還有麻辣味的、酸辣味的。這都可以忍,當我發現月餅餡還有韭菜的、腐乳的、辣條味的,做月餅的師傅您是認真的嗎?哎呦,光是聽著我都頭皮發麻,是「暗黑系」月餅嗎?當然這些想想還是能理解的,既然有市場就說明有需求,存在即是合理。但是你說誰口味這麼重,好好活著不好嗎?玩笑歸玩笑,話說回來,只能說明中秋賞月、吃月餅的習俗在人們心中的重要性,不然哪有這麼大的市場,哪有這麼多吃月餅的人,又哪來千奇百怪迎合市場、迎合人們口味的月餅。其實吃月餅更多的還是對傳統節日的重視,寄託一種情感,祈求個團團圓圓、和和美美的願望。
讓我記憶最深的還是小時候吃的五仁月餅,那時候也不知道什麼廣式的、蘇式的,只知道五仁月餅有兩種:一種餅皮是我們常見的色澤金黃的,還有一種餅皮是白色的,特別酥,吃的時候不用手捧著還會掉一些餅皮。但是裡面的餡料基本都是一樣的,主要有花生仁、芝麻仁、核桃仁、杏仁、西瓜子仁。這應該是五仁月餅最經典的「五仁」了,再加上格外好看的青紅絲的點綴,咬一口,伴著一顆咬碎的冰糖。那時候吃月餅的甜味真是能甜到心裡,現在想來就莫名的開心。現在「五仁」的餡料有千萬種,好像只要有五種果仁都可以叫五仁月餅。傳統五仁月餅用八種原料製作而成,看似簡單,實則是一個功夫活。能做出讓人滿意的,實在是不多。想去買塊月餅吃,你會發現琳琅滿目的各種品類的月餅一下子就讓你看花了眼,這是「月餅開會」啊!甚是懷念當時簡簡單單的幾樣,純粹原始的味道。


中秋到了,大家也會買些月餅走親訪友、或是跟自己的家人賞月食用。簡單跟大家介紹一些主流的月餅,流傳最廣的要數廣式月餅。廣式月餅有皮薄餡足的特點,應該用實在來形容。在過去,大家生活水平剛好起來的時候,提一盒廣式月餅絕對是走親訪友必備良品,過節不管是送月餅的還是收月餅的絕對是倍兒有面子。蘇式月餅有點類似我們平時吃的糕點,有皮酥爽口、層次分明的特點。正宗的蘇式月餅拿著不掉渣、餡料充足且吃起來不油膩,一口下去唇齒留香,比較適合買來在家吃。京式月餅口味清甜、口感鬆脆,餅皮和餡料的比例一般是四比六,比較符合北京人的口味。在廣東地區還殺出一種潮式月餅,可能很多人聽說過「老婆餅」,潮汕人就把潮式月餅稱做「老婆餅」。潮式月餅一般用清新的綠豆沙、烏豆沙、芋泥做餡料,甚至還有的就沒有餡,然后里面還會加上蛋黃或者海鮮讓味道更加豐富。


有的人喜歡五仁月餅,可有的人提起來五仁月餅都會覺得丟月餅的臉。但是你一定記得兒時五仁月餅帶給你的回憶,不妨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祝大家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