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 推進現代國家治理進程

2021-01-09 人民政協網

人民政協網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 何方)12月19日,由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國家治理研究院、國家治理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治道:商鞅治秦與現代國家治理緣起》新書發布及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名譽理事長方立,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王浦劬,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王正毅等出席新書發布及研討會。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清華大學教授王宏廣主持新書發布活動。

會議場景

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名譽理事長方立致辭

方立在致辭中指出,商鞅治國理政思想的精華,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商鞅治秦形成的科層官吏制國家,早於歐洲1800 年,商鞅是人類現代國家和現代國家治理的最早開拓者和奠基者;通過對商鞅治道的研究和宣傳,一定有利於增強國人的文化自信和社會主義自信,有利於中華文化的復興,以期為我國依法治國的偉大實踐提供有益借鑑。而,對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思想精髓和改革創新精神的研究和宣傳,是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的題中應有之義。

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王浦劬致辭

王浦劬教授指出,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探索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治道研究體現了對優秀傳統文化和治國之道的深入精細探究;也體現了中國主體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學術研究原創創新發展之道。治道研究闡明政道以法制和科層來達成,顯示中華文化為法治文明之濫飭。而治道研究取向現代化和現代國家法治,體現了古為今用,取精華棄糟粕,對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創新的發展精神。

唐士其教則認為法治是一個複雜多面的體系,不是一個有與無的問題,更多是一個程度的問題,也就是多與少的問題。我們不能將西方的法治視為普適的標準與規範,也不應該將其視為法治問題上的「西方話語體系」。西方也罷,中國也罷,應該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共同對人類的法治思想與實踐做出各自不可替代的貢獻。

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葉自成教授介紹新書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系創系主任、中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治道》作者葉自成教授以「商鞅治秦與現代性」為主題,從商鞅治道的研究意義、研究路徑、思想和制度遺產、歷史評價四個方面進行了闡釋。他指出,商鞅治道的精華,是中華政治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商鞅治道的靈魂在於因循變化,強國利民,求真務實,賞罰分明,創新圖強。商鞅在國家統一、三農問題、上下流動、以法治國、官吏整治問題上的重大建樹,回應了中國國家治理的五大重要問題,奠定了中國制度文明的基礎。這不僅使中國在農業文明時代走在國際社會的前列,也是今天現代國家治理的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其創新的治理哲學、以法治國的治理原則、賞罰結合的治理機制、強國利民的治理目標與求真務實的治理精神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今天仍然熠熠生輝。

新書發布會後,來自國家網信辦、中共中央黨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新華網、中國文化報、中信出版集團、華鈺礦業集團等國家機關、科研教學單位、企業、新聞媒體方面的30多位領導和專家圍繞「商鞅治道思想精華及如何與現代國家治理對接」等話題進行了深入、熱烈的研討。

嘉賓研討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對商鞅治道的研究將有助於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進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夯實法治基礎。

相關焦點

  • 善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善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在新時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 眾議新時代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
    中國道路的本體、主體或根本仍然是馬克思主義,以及馬克思主義所開創的科學社會主義傳統,中國道路是在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化和中國化的進程中開闢出來的,中國道路的繼續延伸、拓展和推進,也必須回到當代化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用不斷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我們的事業。
  •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將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置於為全體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以及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深厚支撐的重要地位。
  • 新時代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維度
    我們唯有以科學態度對待傳統文化,以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路徑賡續傳統文化,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社會系統中的涵養功能,大力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舞臺,才能切實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文運與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傳承發展的根本和精神命脈。
  • 制度優越性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過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淬鍊,通過內在反思,已經被注入了新的內涵和釋義,具有了現時代的先進性。喚起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再認識,發現其中的歷史積極性質,傳承其歷史靈性,增進民族文化自信,有助於發揮更大的制度優勢。 制度和體制優勢的哲學本質表現為:追求「個人-家庭-社會」一體化協調發展。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指出,「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意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納入國家戰略層次,從整體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作出規劃,以國家意志提出的系列重大舉措,必將顯示出深遠的重大意義。
  • 海南周刊 |《傳統文化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近日出版 創意審視中華傳統文化
    海南日報記者了解到,省委黨校於2019年12月啟動「傳統文化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課題,積極梳理總結中國古代治國思想和經驗中的精華,挖掘闡發其在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時代價值。而《傳統文化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一書,正是課題組經過一年努力,推出的首部學術專著,並於近日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
    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對於傳承中華文脈、全面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2.指導思想。
  • 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原標題: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新時代必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 山東省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工作方案
    、人文精神、科學思想、價值理念,道德精髓,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專題研究,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轉化創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全省黨員幹部教育培訓規劃,編寫黨員幹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本,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政德建設和黨員幹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充分利用各類公共設施、場所和陣地,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作用,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教育和大眾傳播。
  • 朱璐|制度優越性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喚起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再認識,發現其中的歷史積極性質,傳承其歷史靈性,增進民族文化自信,有助於發揮更大的制度優勢。制度和體制優勢的哲學本質表現為:追求「個人-家庭-社會」一體化協調發展。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家庭是社會的原初細胞,家庭細胞所傳遞的正能量越多,國家越興旺。
  • 在城鎮化進程中如何保護與傳承傳統文化?
    為推進城鎮化進程中的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全國政協副主席盧展工率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專題調研組,近期赴安徽、福建進行了調研。專題調研組建議: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法律法規體系;堅持摸清底數、保護先行、規劃落實、考核跟進,強化城鎮化進程中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具體舉措;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力度,保障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措施切實到位;創新體制機制,拓寬社會力量參與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途徑;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文化服務,為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創造環境條件。
  • 兩岸專家聚焦政府治理:從中華文化中探尋智慧 推賢能政治
    會上,與會的大陸和臺灣學者梳理了中華文化中的治理智慧和理念,分析了當代政府治理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分享了改善公共治理的實踐經驗,探討了吸收中華優秀文化推進政府治理現代化的路徑,展望了以中華文化為紐帶促進兩岸人民心靈契合、促進國家和平統一的前景。
  • 【文萃】新時代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方法論探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歷史和全局的高度,把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國家治理體系,納入「五位一體」社會總體布局以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布局之中,社會各界再次掀起了研究熱潮。
  • 堅定文化自信 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在幾千年的歷史流變中,中華民族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了無數艱難困苦,但我們都挺過來、走過來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培育和發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步入新時代,應如何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我們應該如何更好發揮文藝在脫貧攻堅戰中的獨特作用?當前,基層文化建設還存在哪些問題?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實施一周年:激發文化新活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鮮明提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方針,指出「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
  • 中國國家制度體系彰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中華文化根基」。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觀念,有助於進一步健全完善國家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國國家制度具有深厚的優秀傳統道德文化基礎,包含著豐富且系統化的優秀傳統社會治理思想資源。
  •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從推動中華民族現代化進程的長遠戰略高度,創新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賦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嶄新的時代內涵。中華民族在5000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發展進程中創造了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
  • 讓優秀傳統文化真正實現活起來傳下去——《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
    可以說,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對於延續中華文脈、全面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加強政策扶持,加強文化法治環境建設,推動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協同推進、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新格局,整體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在意見制定過程中,各部門已經著手推進了一些重點項目,如大型電視紀錄片《記住鄉愁》等,產生了良好反響。
  • 郝琴、衛建國: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禮儀文化
    【郝琴、衛建國: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禮儀文化】  山西師範大學郝琴、衛建國指出,禮儀關乎人格,關乎國格。建立和規範禮儀制度,對於規範人們的言行舉止、激發人們幹事創業的精氣神具有重要意義。新時代,我們要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禮儀文化,建立和規範禮儀制度,不斷增強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首先,構建禮儀文化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