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同安現「軍事防禦」古民居——路下六路「棋盤厝」

2020-12-18 閩南網

­  記者 陳雅玲 攝

­  記者 陳雅玲 攝

­  瞭望孔、射擊孔、銃樓……說到這些名詞,您聯想到的是什麼?其實,和這些名詞相關聯的正是位於同安汀溪鎮路下村的一座古民居———路下六路「棋盤厝」。

­  同安區汀溪鎮文化站站長劉良鎮表示,「棋盤厝」是廈門市惟一現存的一座帶有軍事防禦功能的大型清代古民居,也是廈門地區最為完備的大型紅磚古厝民居,至今還有居民居住在此。

­  古民居已有百年歷史

­  昨日,記者來到位於汀溪鎮路下村六路25號的「棋盤厝」,只見古厝整體布局錯落有致,第一、二落布局均為中間廳堂,兩側各有2間並排小房,第三落共有5間房,每間都設有角樓。小房的牆體、窗戶有些是用杉木搭建的,精美的圖案仍栩栩如生。往後走,後部便是書房。門楣上仍可看到「拱南」二字,外牆兩側的壁畫清晰明了。

­  據路下村族譜記載和同安區文史專家調查,「棋盤厝」總面積約1100平方米,始建於清末,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原為兩落大厝帶雙邊護布局民居,後因人丁興旺,民國時在後院增建第三落大厝。房主叫葉拱南,是當時村裡的「首富」,有較高的學識素養,喜交文人雅士,為族人所敬佩,被推為大家長。

­  射擊孔曾嚇退劫匪

­  而這個古民居最為「吸睛」的當屬角樓的瞭望孔和射擊孔。古厝共有4個角樓,全部位於古厝二樓,每個角樓的四面都設有1個-2個瞭望孔和隱蔽的射擊孔,而大門兩側還設有護衛槍眼,軍事防禦舉措很嚴密。劉良鎮介紹,「棋盤厝」最為有特色的亮點就是有軍事防禦功能。

­  劉良鎮告訴記者,瞭望臺前後、左右相呼應。當時,該古厝還配備武器,並有專人站崗、巡夜。而在古厝前方東北角約50米的農田中,還建有一座高6米、邊長3.4米的石砌銃樓。銃樓同樣設有瞭望臺和射擊孔,並和角樓相互呼應。若有突發情況,族人可第一時間採取防禦舉措。正是這一堅固的建築,讓葉氏家族平安度過了100多年。如今,葉拱南後裔已繁衍至500多人。

­  珠光青瓷砌牆風格獨特

­  而值得一提的是,古厝角樓的外牆體上半部分是由宋元時期汀溪窯址珠光青瓷的廢料匣缽體碎片碼砌而成,有些角樓的外牆體下半部分則用鵝卵石砌成。

­  記者看到,儘管歷經百年的風吹雨打,外牆上的匣缽體碎片仍保護完好。

­  「用珠光青瓷砌成的汀溪古民居,在省內可謂獨一無二。」劉良鎮說,用珠光青瓷的廢料匣缽體碎片碼砌的古民居,是汀溪鎮路下村、古坑村、隘頭村、褒美村這些平原村莊獨有的建築風格。

­  據了解,今年,同安區擬對汀溪鎮路下村和褒美村古民居進行修繕,路下「棋盤厝」便是其中即將修繕的古民居之一。目前,初步的修繕方案已研究出來,區、鎮有關部門將於今年動工著手修繕。(記者 陳雅玲)

相關焦點

  • 「厝"才是福建古民居的代表——兼談永泰古民居稱謂
    大家熟知的福建古民居代表總認為是閩西土樓,這是由於二十多年旅遊熱的興起而傳遍大江南北的印象。而實際上代表福建古民居的是「厝」。如:福州的陳厝、林厝、黃厝;莆田的石厝、前厝、後厝;泉州的肖厝、曾厝、蔡厝;廈門的溫厝、曾厝埯等;還有多地都有叫「舊厝&34;、「上厝」、「下厝」等等。
  • 近代廈門同安的這個「土皇帝」,建了一座別具一格的「同」字厝
    久聞廈門同安有一座相當有特色,大名「同」字厝的閩南大宅,我其實早想登門造訪,感受一番「同」字厝的風採。前日去同安踩點,專程到「同」字厝一遊,美美的觀賞了這座有歷史有故事有情趣的建築…… 「同」字厝,是近代同安「土皇帝」葉定國的故居,建於上世紀30年代初。
  • 福建很多地名都帶有「厝」字,比如曾厝垵,福建有哪些古民居呢?
    在福建能看到很多帶有「厝[cuò]」字的地名,比如廈門曾厝垵,厝在當地方言中指的是房屋,在閩南流行的古民居紅磚厝就是用紅磚蓋起來的房子,後來逐漸用到地名中,比如宋厝,相當於其他省份的宋家、宋莊、宋裡、宋屯等。
  • 嚮往廈門同安
    前些年,考古專家在瀋海高速福廈段擴建項目沿線中,曾發現27處重要古遺址,其中有3處距今萬年的舊石器晚期遺址,分別是廈門同安區(今屬集美區)北面山遺址、泉州惠安縣黃塘鎮西面山遺址和泉州洛江區雞母石山遺址。到了新石器時期,同安先民在此活動更加頻繁,考古專家在這裡考古,先後發現了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址,有烏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和路嶺新石器時代遺址。烏山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同安新圩鎮烏山村鐘山。
  • 嚮往廈門同安(下)
    廈門同安方特旅遊度假區廈門同安方特熊熊樂園「飛越極限」是高空飛翔體驗項目,被譽為方特明星項目。六、鄉愁之城:一個鄉愁十足的地方同安擁有1個千年古縣、1個千年古鎮、19個千年古村。同安褒美古厝同安古民居同安蓮花村同字厝同安村景有些大厝屋頂多為懸山式曲線燕尾脊,屋面頂鋪紅瓦,間以瓦簡壓,簷口掛滴水、瓦當。
  • 廈門古建築之盧厝,豪門攀比鬥富訂婚約,造就了精美的閩南古厝
    廈門盧厝1、盧厝的建築特色:廈門盧厝廈門盧厝建築構造:盧厝坐北朝南,建築面積985平方米,由中軸對稱的兩落橫向大厝和兩側縱列護厝及院前石埕組成,埕周為圍牆據盧厝的第四代主人,盧安邦的曾孫盧合溪老人介紹,他的曾祖父盧安邦原是同安古莊人氏,因科舉不第便轉而從商,來往於廈門南洋之間,先經營橡膠生意,後來搞船務運輸。盧安邦經過幾年的拼搏,成了富豪,但對功名之事始終耿耿於懷,便又用錢捐了個花翎頂戴。
  • 《廈門之旅》同安孔廟,蘇頌故居,焚天寺
    同安孔廟廈門地區唯一的孔廟同安孔商始建於五代,現已闢為同安區博物館。同安孔廟是廈門地區唯一的孔廟,是古同安(包括廈門、金門、集美、翔安及龍海市角美鎮等地)科學教育中心和文教昌明的標誌,是廈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現已闢為同安博物館,陳列著自西漢以來同安的史跡,傑出鄉賢名宦以及歷代的文物。同安兵馬俑孔廟內有被稱為「同安兵馬俑」的石雕陳列場,擺放著500多件從全區各地收集來的石雕,神態各異,造型逼真。
  • 廈門地名的這些秘密,90%的人還不知道!
    大井腳巷厝、寮、寨……都和房屋、建築、軍事有關在廈門地名中,還有許多地名與房屋、建築相關。最廣為人知的是「厝」閩南話中指住所、房子。例如何厝和已消失的吳厝、潘厝、楊厝等,均代表該姓氏家族居住之地,鼓浪嶼的內厝澳也是由「李厝澳」演化而來。
  • 嚮往廈門同安(上)
    同安這個地方,不怎麼張揚,長期以來都很低調,其實它曾管轄過包括今天廈門市全境、金門縣、龍海市部分地區1000多年;元代朝廷設澎湖巡檢司也隸屬同安縣併兼管臺灣民政,臺灣行政建制始於此。1935年析出同安縣的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設廈門市,到了1958年同安縣才劃歸廈門市。同安的歷史,就這麼悠久;同安的文化,就這麼深厚;同安的資源,就這麼豐富。但很多人只知道廈門鼓浪嶼,卻不知道廈門同安。
  • 廈門新增公交723路 調整709路 恢復……
    廈大翔安醫院車場  首班:07:50 末班:19:30  票價:上車1元,全程1元  調整709路  內厝車場—廈大翔安醫院車場  線路走向  上行:內厝車場始發,經民安大道、舫山北二路、五權路、舫陽北路、巷東路、巷南路、新興路、洪鐘大道、洞庭路、翔安東路、廈大翔安醫院南側道路、424縣道至廈大翔安醫院車場  下行:從廈大翔安醫院車場始發,經424縣道、蔡厝村道、翔安東路、洞庭路、洪鐘大道、新興路、巷南路、巷東路、舫陽北路、五權路、舫山北二路、民安大道至內厝車場
  • 廈門5所學校迎來新進展!環東/同翔基地都有
    近日,廈門多所學校迎來新進展!  環東海域新城翔城第二幼兒園項目批覆  項目位於環東海域翔安南部新城,新城中路以西、林厝村西北側,主要建設1所12班幼兒園,總用地面積4362平,總建築面積4625平(含地下建築面積142平)。
  • 廈門紀事:庶安樓終於要修繕了!
    在以同安、南安為中心的泉州南部地帶,存在著一種既像土樓又不是土樓,既像土堡又不是土堡的樓堡建築。這種樓堡建築以硬山頂、較高的石牆裙為主要特徵,同時融匯了鄰近閩西南土樓與閩中土堡兩種不同的建築範式,演繹成為一種與閩南紅磚厝民居相配套的獨特防禦性建築。
  • 2020年廈門(同安)孔子文化節圓滿落幕
    2020年廈門(同安)孔子文化節祭孔大典。宿海濱 攝   10月28日,2020年廈門(同安)孔子文化節在同安孔廟舉行。主祭人和陪祭人肅立在大成殿外,向至聖先師行九鞠躬作揖禮和獻太牢、祝文、爵、帛之禮;來自同安東海學院的36名學生,穿上漢服,右手執羽,左手執龠,獻上六佾之舞。   隨後,現場舉行了開筆禮和成人禮。同安區第一實驗小學的學生代表依次就位,專家老師為其開筆點睛,並手把手教孩子們寫下「人」字。第二外國語學校的學生代表們向至聖先師行拜謁之禮,齊聲誦讀《論語》,表達對孔聖人的尊敬。
  • 廈門新發現24處閩南大厝
    廈門海滄新垵閩南大厝保護片區  海都閩南網訊 往昔歲月被時間粉刷潤飾,唯獨古厝,容顏老去。那些古厝音容,如何勾勒?昨日,記者從廈門市規劃局獲悉,《廈門市閩南古大厝保護規劃方案》出臺,全市新發現24處閩南大厝。市規劃局、市文管辦表示,加上現有的已列入市級文保單位及歷史風貌建築的大批古厝,廈門將在整體保護的基礎上,聯合泉州、漳州,對閩南古大厝進行整體申遺。
  • 拼音文字之父盧戇章 廈門同安故居殘破不堪(圖)
    廈門日報訊(文/圖 記者 吳耀東)在鼓浪嶼有一條拼音路,拼音路的一端有一座塑像,那是有「現代漢語拼音文字之父」之稱的盧戇章。盧戇章有兩處故居,一處在鼓浪嶼,另一處在他的出生地同安古莊村,在鼓浪嶼的故居很多人知道,但他在古莊村的故居卻鮮為人知。偌大的故居由於年久失修,日益殘破。記者昨日實地走訪。
  • 2018年廈門(同安)孔子文化節在同安孔廟舉行
    原標題:兩岸同祭孔 弘揚傳統文化 2018年廈門(同安)孔子文化節在同安孔廟舉行昨日上午,以「海濱鄒魯·禮儀傳世」為主題的2018年廈門(同安)孔子文化節在同安孔廟舉行,海峽兩岸嘉賓齊聚同安,共同見證這一盛事,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自2009年首屆成功舉辦以來,同安孔子文化節活動影響力不斷增強。在許多人看來,文化節以「海峽兩岸同祭孔」為特色,已然成為廈門知名文化品牌。
  • 廈門同安綠色家園活力四射 新變化讓同安備受矚目
    位於同安新城的廈門方特旅遊區福建日報訊(記者 楊珊珊)同安是廈門最大的行政區,古城歷史悠久近期,同安區還啟動了一批道路的立面改造提升工程,包括濱海西大道(浦頭十八王爺公宮-雙溪大橋)、同集路(禹洲大學城-324國道)、城南大街(國道324-舊同安汽車站)、南北通道(舊同安汽車站-金安大廈路口)等。去年「莫蘭蒂」颱風給同安區綠化工程帶來了不小的創傷,綠化改造提升和夜景提升工程也馬不停蹄地進行著,幫助城市變新顏。
  • 廈門第一座圓形天橋竟以他命名
    同安必達天橋它位於同安區環城西路與同蓮路交叉路口相信很多同安人並不陌生至於這座橋為什麼叫必達天橋小編了解到它是以同安歷史人物吳必達命名歷任廣東廣海寨水師守備、廣東香山副將、1758年任浙江溫州水陸總兵、1760-1763年任廣東左翼總兵官、1763-1764年任廣東全省水陸提督軍門、1764-1769年福建水師提督軍門(1769年兼管澎臺水陸官兵,是臺灣清治時期地區最高軍事首長)。
  • 老廈門都不知道的廈門老事,以前還有專屬的鈔票?
    當時在白城海邊立了一個「以東軍事要地禁止進入」牌子。有軍人全天候站哨,想要進入得拿通行證。圖片來源:amoymap到了90年代,廈門環島路開始建設,廈門東部沿海一帶就沒有禁區了,從而變成今天熱門的景區之一。
  • 廈門之痛:富甲一方,卻連一座小小的庶安古堡都保護不了!
    在以同安、南安為中心的古泉南地帶,存在著一種既像土樓又不是土樓,既像土堡又不是土堡的樓堡建築。這種樓堡建築以硬山頂、較高的石牆裙為主要特徵,同時融匯了其鄰近閩西南土樓與閩中土堡兩種不同的建築範式,演繹成為一種與閩南紅磚厝民居相配套的獨特防禦性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