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死亡詩社

2020-12-17 騰訊網

電影 | 死亡詩社 (又名:春風化雨)

2020-04-18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群高中生的學習和成長故事,青春歲月,雖是老話題,但是卻百聽不厭的美好時光,映射著我們每一個人青春年少時的迷茫和憧憬!

威爾頓學院因為嚴格的管理和極高的升學率而享有盛名,老師們堅持傳統,作風嚴謹,家長們望子成龍,滿心驕傲。

校長在開學典禮炫耀學校的輝煌成果,每年都有大批學生被送進很多著名名牌大學,家長們比孩子還激動,用熱烈掌聲回應著校長的演講,用期待的眼光給予孩子期許

在這裡,優秀已經被下了定義,這讓我想到了《聞香識女人》裡的教導主任,或許都是一樣的套路,而孩子們的道路已經被大人們以及老師們給規劃好了,就放在那裡,一切美好就都放在那裡,感覺都是那麼的自然和驕傲,而這樣的思想慢慢的也都在影響著學生!

但新來的老師基汀卻不這樣認為,第一節的英語課,基汀就把學生們帶到了展示櫃前,裡面有很多優秀畢業生的照片,但是他們大部分都以入土為安,只留下泛黃的照片,基汀用特別的方法教誨學生要珍惜時間!

不過這僅僅只是開始罷了,後來基汀用撕書的方式,教誨學生要打破標準,畢竟書籍教我們關於詩歌的標準,但是詩歌真的有標準嗎,因為經歷、天氣等等都有可能會影響到對詩歌的理解,那麼書本上的標準還適用嗎?

打破傳統,用自己感受這一份的真實和理解!很多文學類的不需要知道什麼修持手法或是韻律,我們要的是作者的感知和對於生活甚至生命的理解!畢竟那是對於生命對於靈魂的呼喚與回應!

用站桌子的方式,教會學生用不同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希望他們有自己的觀察而不是人云亦云,他關係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遠勝於他們的成績!

在一個只看中升學率的學校,學生們會思考這些嗎?當然不會,畢竟沒有被教導過,更加沒有機會,看看現在的很多中國高中,就知道了!

老師基汀如春風般帶領學生,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來教育學生,他鼓勵學生們獨立主動思考,表達真正的自己!於是孩子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成長,有壓抑又有自由!

學生們受到鼓舞,開始做自己,當他們在做自己的事情的時候,真的算是一個小高潮,那個時候,我們又在做什麼呢?

他們一直在前進而不退縮,雖然艱難,但是至少前行!

只是孩子們面對的是整個體制化的教育牢籠,在這裡,標準不容更改,就像是我們的高考一樣,這體系企圖蒙蔽所有人的眼睛,要求你走同一條路,邁向同一個終點,很多家長就是這個體系的捍衛者,他們為孩子們選擇了他們所認為的正確道路,理由則是:我付出了很多犧牲才把你弄到這裡來的,你不能讓我失望!

尼爾的父親就是其中之一,好不容易演出啊大獲成功,但是他卻不看,換來的卻是冰冷的眼神,他不看孩子對於喜劇的熱愛,硬生生的剝奪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利,用愛的名義殺死孩子的希望!

當家長讓孩子們出賣老師基汀時,當校長以開除威脅孩子們作出選擇的時候,這些大人們的嘴臉和骯髒交易,就這樣赤裸裸的暴露在孩子的面前,是那麼的可怕和無奈!

那些美好的標準,都在哪裡呢?一切美好的校訓都顯得那麼的諷刺。教育到底又算是是什麼呢?

教育是生命的傳遞,並不僅僅只是知識的傳遞,我們怎麼教育孩子,就是我們怎麼面對生命以及未來的表現!

最後的最後,學生們通過站桌子告別老師的時候,我相信,就算他們還有點唯唯諾諾,但是已經學會了自主獨立思考和選擇!明白自己的價值!

在現實的醜陋和守舊面前,他們已經敢於向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的思想和價值!

而現在呢?

還有很多人按照別人的選擇道路以及路徑在行走著,自以為自己春風得意!

影片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我已選擇了一條路,不管怎樣艱難,也無論人煙荒蕪,只因彼岸存在的真實!

我們該如何選擇我們的自己的道路呢?

————完————

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

笑來笑去,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

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

觀上觀下,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

相關焦點

  • 不一樣的校園題材電影——《死亡詩社》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國外的校園題材電影——《死亡詩社》。很多人看到這個名字第一感覺都會以為這是一部恐怖片,但是大家都想錯了,這是一部校園片。《死亡詩社》又名《春風化雨》是一部1989年在美國上映的電影。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有思想的老師和他的學生們之間的故事。
  • 《死亡詩社》一部讓我們尋求生命的真正意義的電影!
    《死亡詩社》覺得這與當今教育體制下的我們有奇妙之同,但現實裡基丁老師沒有出現,我們這一代肩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頭頂改革開放以來父輩對子輩的強制式夢想、日益形成拜金主義價值觀、想著以後過穩定的生活,而影片中追求自我、「抓住今天」的瘋狂行為、對詩歌的浪漫渴求、激情與夢想的綻放,於我可謂醍醐灌頂
  • 電影《死亡詩社》:詩歌和浪漫才是我們生活的意義
    我不是一個好的影評人,但我想把好的藝術品分享給大家,今天同朋友看了《死亡詩社》這部電影,怎麼說呢?我覺得好的電影有很多的,只是我還沒發現,還沒看過,才會誤以為沒有好的電影,這部電影給我的感受就是震撼,那種震撼是服務於心靈與心靈間的碰撞,是對心靈的窺視以及對心靈的發掘。
  • 《死亡詩社》曾是最好的青春電影,現在看來依然感動
    關於羅賓·威廉士這個人,可能很多資深影迷都有印象,他出演過《博物館奇妙夜》《人工智慧》《心靈捕手》《漁王》《死亡詩社》等知名影片,在電影中他經常扮演喜劇類型的角色,曾三次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後都失之交臂,樂之天命之年,他獲得金球獎終身成就獎。
  • 電影《死亡詩社》:教育的魅力在於喚醒
    《死亡詩社》毋庸置疑是一部經典名作,一直被大多數老師課堂上放映的模板,想必也有很多學生都看過,裡面的「Oh!Captain,My Captain!」更是永遠銘記於心。 這部由彼得·威爾執導的電影讓主演羅賓得到了奧斯卡的提名。豆瓣評分9.0,堪稱神作!《死亡詩社》講述了一位特立獨行的英語老師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放學生的天性,帶學生沉浸在詩歌中的故事。
  • 《死亡詩社》:比死亡更可怕的,是從未真正的活過
    」很多人在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以及在看完之後都會發出疑問:這部電影的名稱,為什麼叫「死亡詩社」?50年代,然而時至如今,《死亡詩社》的影響依然存在。如何看待生命,如何利用時間,如何面對死亡,這是這部電影所傳達的。《死亡詩社》最想要告訴觀眾的,是盡力活出自己想要活出的人生,為自己而活。
  • 《死亡詩社》:及時行樂,一部刻在靈魂深處的電影
    如果以一句話來描述《死亡詩社》這部影片,那就是:一場心靈淨化之旅。這是一部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經典影片,老師獨特的教育方式讓人如沐春風,學生們青春熱血都令人動容,值得反覆品味!他富有自己的想法,且重組了死亡詩人俱樂部。他們在黑夜裡穿過樹林,聚集到山洞裡朗頌詩歌,這個神秘的地方是這群內心躁動不安的小詩人們的秘密集結地。也許文學和詩歌的確能改變人的認知,尼爾最終在表演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理想。
  • 《死亡詩社》-死亡詩社成員
    換學校不僅有十年的時間,而且要離開現在的詩社。父親的強權最後奪走了他的心愛的東西,並讓他感到希望破滅。死亡詩社成員其他人託德:作為尼爾的室友,他唯一的心魔就是自卑。他有個特別優秀的哥哥,作為優秀畢業生學生代表講話,大名鼎鼎。
  • 電影《死亡詩社》|死亡洗滌人性本真,詩人的青春就該這樣度過!
    電影主要講述了死亡和詩歌的故事。然而在電影悲劇性的結尾到來時,我並沒有感覺到死亡的恐怖,更多的是復活的氣息,這種感覺正如電影的另一個名字——春風化雨。是什麼,將死亡——這一濃重的色彩衝淡了?這要看主人公尼爾的死因。
  • 在我們的生命中總需要突圍,電影《死亡詩社》的啟示
    看過很多催人淚下的電影,但其中最引人深思的一部,只能是《死亡詩社》。它很直接地展現了一個當時美國的教育問題——「是在培養人才,還是在生產人才」。它大膽地對當時的教育體系提出了質問,衝擊了多少社會人的心靈。影片主要講述了一所全國最優秀的男子學校中的幾位學生和他們的文學老師基丁之間的故事。
  • 《死亡詩社》:一句翻譯「及時行樂」,並非電影傳達的真實理念!
    在電影中被譯為「及時行樂」,這是錯誤的,這句話的本意是:珍惜時間,把握當下,努力使你們的生活超越平凡。之所以作此更正,是因為不想讓更多的人因為電影的影響而真的相信什麼所謂的「及時行樂」。這是錯誤的,也並非電影傳達的真實理念。其次,電影一開始,Neil在他父親的壓力下,輕易地選擇放棄自己的課外活動。
  • 《死亡詩社》:浪漫是架構於現實之上的
    《死亡詩社》香港版的譯名是《暴雨驕陽》,臺灣版的譯名是《壯志驕陽》,不過根據本片感情複雜的故事內容,以及最後這些思想剛剛開化的孩子所得到的死亡結局,我更喜歡大陸的譯名《死亡詩社》。「死亡詩社」是對英文原名「Dead Poets Society」的直譯,似乎沒有太多的翻譯才華在其中,但是卻真實地概括了這部電影的意圖傳達的理念——自由的危險以及突破的代價。至於「暴雨驕陽」和「壯志驕陽」更偏向電影中青年的激情與浪漫,與「死亡詩社」相形之下顯得溫和一些。我本人認為如果按照港版和臺版的電影譯名來理解,其層次或許未免有些膚淺了些。
  • 《死亡詩社》:張揚的個性與自由的靈魂相結合
    文/烏託邦電影秀這部電影的題材和《放牛班的春天》有點類似,都是講述了在那個體制化的年代,一個有思想有能力的老師拯救了一群被禁錮在體制下的少年們的故事。在得知老師曾經加入過死亡詩社這個秘密組織以後,他們央求老師告訴他們死亡詩社是什麼樣子的。架不住學生們的好奇心,基廷老師開始講述了死亡詩社的故事。這個組織裡的人聚集在一個黑暗的山洞裡,裡面的每一個成員都會在山洞裡朗誦詩歌,感受詩歌真正的魅力。
  • 《死亡詩社》:自由,或是死亡?
    今天我想推薦一部將近三十年前的電影:《死亡詩社》。在這部電影裡,沒有任何華麗的特效,也沒有太過精美的畫面,甚至它的故事結構都如此簡單,但就在這種樸素裡,我們反而能找到那種引發人心的東西。可以這麼說,這部電影已經打破了時間的隔閡,在三十年後的今天,它仍然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故事發生在美國的一所傳統的貴族學校,校長與老師們抱守著傳統而死板的教育方式與理念,威爾頓預科學院的教條便是:「傳統,榮譽,紀律,卓越」。而一切的改變,都來自於新上任的「基延老師」。o, captain, my captain!
  • 高分電影《死亡詩社》:青春的吶喊,生命的禮讚
    《死亡詩社》又名《春風化雨》,這是一部有關成長的影片。我個人比較喜歡《死亡詩社》這個譯名,《春風化雨》的重點僅在基廷老師身上,讚揚的是基廷老師引導孩子們為愛、為自由、為人生的精神。而《死亡詩社》是基廷老師在學生時代組建的一個秘密團體。
  • 電影賞析《死亡詩社》:不敢直面的人生,不敢追逐的夢想
    《死亡詩社》又名《春風化雨》,這是一部有關成長的影片。我個人比較喜歡《死亡詩社》這個譯名,《春風化雨》的重點僅在基廷老師身上,讚揚的是基廷老師引導孩子們為愛、為自由、為人生的精神。而《死亡詩社》是基廷老師在學生時代組建的一個秘密團體。
  • 電影《死亡詩社》豆瓣8.9評分,溫暖卻充滿力量,送給迷茫中的你
    小編今天推薦的電影《死亡詩社》,豆瓣評分高達8.9分。它曾榮獲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並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提名。影片講述了1959年,內向的託德·安德森前去威爾頓預備學院讀書。
  • 《死亡詩社》:哦,船長!我的船長!
    大家好,這裡是強哥說劇,我是強哥,今天跟大家講的電影是《死亡詩社》。《死亡詩社》是由彼得·威爾執導,羅賓·威廉士、伊桑·霍克、羅伯特·肖恩·萊納德領銜主演的一部教育電影。該片於1989年6月2日在多倫多首映。
  • 《死亡詩社》:死亡是命運,活下去是責任
    如果只看美國電影《死亡詩社》的前半段,許多人會以為這是一部充滿著青春活力、勵志的校園電影。基廷老師的到來,給壓抑的學生帶來了一股春風。當一切都朝向好的方向發展時,電影情節突然反轉,尼爾開槍自殺,成了一場悲劇。這時我才恍悟,為什麼看前半段的故事時,總覺得片名有點文不對題,還以為是年輕人以「死亡詩人」自詡的耍酷。
  • 《死亡詩社》一部美國青春成長勵志電影
    《死亡詩社》一部美國青春成長勵志電影。與其說是成長勵志電影,我更願意將它當做一場追求思想自由的逆旅。這部電影獲得了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又名《春風化雨》。影片講述了50年代末美國一所著名大學預科學校中,特立獨行的基汀老師與一群刻板教育下追求自由的學生之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