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扉頁上署名的愛意,杜拉斯用文字表白最後情人

2020-10-04 一隻愛思考的丸子

瑪格麗特·杜拉斯是一個可以在文壇上呼風喚雨的女作家,她的另類在文學史上獨領風騷。她靠著《廣島之戀》和《印度之歌》出名,《情人》更是全球暢銷書,獲得1984年的龔古爾文學獎

杜拉斯的作品帶有很強的自傳性,她從身邊的一切汲取寫作的靈感。揚·安德烈亞作為她生命中的最後一個情人,她當然不會放過可以表達感情的機會,除了愛情,寫作就是她生命的全部。

杜拉斯是個極具才華的女性,她用自己的文字徵服無數讀者,男人們懷著對她的好奇和欣賞,一個個慕名來到她的身邊,所以杜拉斯從來都不缺男人,她的情人總是換了又換。但毋庸置疑的一定是,她對於愛情是充滿渴望的,從遇到15歲遇到中國情人後,她就從沒有停止過愛。

晚年的杜拉斯在生活上無法自理,更是多次進醫院,幾經死亡邊緣。揚·安德烈亞的出現,是上天給杜拉斯最後的溫情,在她暮年之際,帶著忠貞不渝的愛情來到她的身邊,給了她關愛和照顧。

在垂暮之年,她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註上情人揚·安德烈亞的名字,她要讓這個名字和杜拉斯同時享受殊榮,享受人們的推崇。

1980年9月,杜拉斯創作的《80年夏》,她在書的扉頁寫上「獻給揚·安德烈亞」的字樣。本文所介紹的《烏髮碧眼》不僅是杜拉斯獻給情人揚·安德烈亞禮物,也是根據他而創作的小說。

《烏髮碧眼》寫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同性戀的男人與一個十八歲的女孩,同時愛著另一個年輕的男子,他們都有藍眼睛,黑頭髮。後來那個男子死了,同性戀男人與那個女孩同時為他哭泣……

揚·安德烈亞與杜拉斯相差39歲,27歲成為杜拉斯的情人,他是個雙性戀,他喜愛杜拉斯所有的文字,他也愛著杜拉斯,但只局限於精神上,因為杜拉斯已經不再年紀,昔日風韻蕩然無存,皮膚也蒼老不堪,他討厭她的肉體。

杜拉斯從揚的身上發覺寫作的激情和靈感 ,她寫了中篇小說《烏髮碧眼》,扉頁上同樣寫上,「獻給揚·安德烈亞」。他的名字已經已經和杜拉斯綁在了一起,隨著杜拉斯的作品而被人們所熟知,杜拉斯不僅與他共享文學的榮耀,更是對於最後情人的愛意。

END.

相關焦點

  • 杜拉斯的最後一位情人走了
    2014年是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誕辰100周年,8月舉行的上海國際文學周上還將有一個杜拉斯單元,「紀念瑪格麗特·杜拉斯誕辰100周年攝影展」和相關講座將陸續舉行。讀讀《坐在走廊裡的男人》。她想要我的肉體。」揚會朝杜拉斯嚷嚷:「我受夠杜拉斯了!」她便看著揚:「不,揚,永遠不會受夠杜拉斯的。」所以,揚總是會回來,他們彼此無法離開。有好幾次,杜拉斯覺得揚會拋棄她,但從1986年的大病改變了事情的發展,揚每時每刻在她身邊,杜拉斯睜開眼睛的時候,他都在。蘿拉·阿德萊爾說,揚·安德烈亞在杜拉斯快喘不上氣來的時候出現在她的生命裡,「他將給予她寫作的欲望。」
  • 女孩的情人不止一個:杜拉斯《情人》與《中國北方的情人》之比較
    由於杜拉斯在創作《中國北方的情人》之時,故事的當事人、男主角、杜拉斯的中國情人——李雲泰,已經去世了,所以她寫起來也毫無忌諱,寫得更投入,寫了很多在《情人》中沒有寫到的隱情。他們就交往了一段時間,雙方的家庭都反對,卻又有著利益瓜葛,最後還是分手了,結局是女孩回國,男人和家裡訂下娃娃親的女子結婚了。他們在各自的世界裡又生活了幾十年,直到晚年才又聯繫上了,聊起了往事,男人說他還愛她。他愛她至死不渝。
  • 讀杜拉斯《情人》:愛情外衣下的人性光輝
    什麼時候能夠讀懂《情人》,或者說,看著《情人》這部充滿戲劇化但背景又寫實、赤裸的作品,取決於我們彼時彼刻的心境。如今的我,在時間可以揮霍無度的自由自在的日子裡,不匆忙尋找工作,不刻意尋覓歸宿,半死不活的枯槁靈魂下,一位遠方的書友給我發來私信,「你跟杜拉斯的文字,有幾分像」。誰是杜拉斯?
  • 用身體寫作的杜拉斯,因為一個中國人成就《情人》
    在中國,人們把杜拉斯作為女性解放的鮮明旗幟,世界上人們把她當做時尚的風向標,後來的安妮寶兒、韋慧等一眾女作家,更是把「用身體寫作」的杜拉斯當做楷模。杜拉斯杜拉斯36歲的時候,把她母親這段湄公河故事搬上了小說《抵擋太平洋的堤壩》,封面寫著獻給母親,但是她母親卻不買帳。
  • 永遠的情人,永遠的杜拉斯
    那年,杜拉斯16歲,她遇見了一個名叫胡陶樂的中國男人,更多時候人們更願意叫他萊奧——杜拉斯最著名的小說《情人》的男主人公。在渡輪上,他對她一見鍾情。他很富有,黑色利穆大轎車,柞絲西服,高級香菸,還有沙瀝赫赫有名的藍色大房子。他說要送她去西貢的學校,她沒有拒絕。父親死後,與母親不睦的她,已經厭倦了貧窮、掙扎的生活和那個總去鴉片館,索取無度的大哥皮埃爾。
  • 一個病態的靈魂,一段滄桑的歷程,我永遠的文字情人——杜拉斯
    你可以因為她自我孤僻的性格而討厭她,因為她放浪大膽的愛情觀而將她棄之千裡,但她的文字就在那裡,佇立於世界文壇,經久不倒。慢慢揭開她身上的光環,我看到的卻是一個病態的靈魂,一段蒼涼的旅程。這份熱愛與堅持常被人們所忽略,他們更願意相信杜拉斯是一個天生的作家,一個為寫作而生的傳奇女性。杜拉斯在寫作上的瘋癲是常人難以想像的,她可以整日把關在房間裡,忘我地寫作,即使在老年已經無法打字的情況下,靠著自己的口述,和揚的幫助下,創作出文學奇葩——《情人》。
  • 不可模仿的杜拉斯:巴黎的《情人》
    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特為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這是杜拉斯《情人》一書中開篇的第一段文字。在歲月的風塵染白鬢髮之際,杜拉斯回眸自己年輕時的戀情,無限滄桑盡在其中。
  • 紀念杜拉斯:「中國情人」必定存在 但已不愛他
    在最後一個情人的幫助下,她寫出了第一個情人的故事66歲的杜拉斯在1980年夏天結識了24歲的埃萊娜·邦貝爾吉和27歲的揚·安德烈亞。從此,一個連續14年用鏡頭記錄下杜拉斯的晚年生活,另一個成為她生活的伴侶,替她打字,開車,買東西,洗衣服,做飯。他們兩人都是《情人》的見證,都是杜拉斯遠離塵囂的晚年生活的見證。
  • 《情人》的作者杜拉斯,為什麼被稱為「渣女」?
    憑藉《抵擋太平洋的堤壩》成名,代表作有《廣島之戀》《情人》,小說《情人》獲龔古爾文學獎、裡茨一巴黎一海明威獎,被譯成40多種文字。這些是她光彩的表面,但是她的背後是不堪回首的過去和一種變態的愛情觀。她支持婚姻背叛,因此即便在她結婚之後,她也找到了許多個情人,在她70歲左右,她還包養了一名大學生揚·安德烈亞,兩個人一起生活了16年。
  • 杜拉斯之《情人》,暮年寫下那份遲到的愛戀,懷念中國北方情人
    這本書,由已經年老的杜拉斯口述,一生最後情人揚·安德烈亞打字。杜拉斯依然記得那一幕:「橫渡湄公河,與那個從漂亮的小臥車裡出來的男人相遇,那個北方的中國人,我的第一個情人……」這是個可憐的故事,寫下它無異於在揭杜拉斯傷疤。她回憶起自己悲慘的童年,15歲時遇到的中國情人李雲泰,小哥哥的死……杜拉斯有時會講不下去,聲音哽咽,然後哭泣。當杜拉斯最終完稿的時候,她對揚說:「我沒有編造任何東西,哪怕是一個逗號!」
  • 杜拉斯:情人的誕生
    《情人》的開頭從一個蒼老的形象開始,從一場久遠的夢開始,從一條渡河開始,從一個碼頭開始,多年之後情人的一通電話,敲開了回憶的大門,在電話中他對她說:「和過去一樣,他依然愛她,他根本不能不愛她,他說他愛她將一直愛到他死。」就是這句話,使杜拉斯重新拿起紙和筆,開始小說《情人》這部作品的創作。
  • 杜拉斯《情人》:病態家庭下,她想用情慾治癒童年,卻一生成癮
    這是一段世人眼中的「不倫之戀」,但是於杜拉斯而言,這卻是她漫長的一生中,為數不多的值得她去追溯的一段經歷。杜拉斯在《情人》的開篇寫道:在十八歲和二十五歲之間,我原來的面貌早已不知去向。我在十八歲的時候就已經老了。不過事實上,更準確地說,當這個離經叛道的少女,在十五歲半的某一天,在湄公河的渡輪上,伸手接過一個中國男人遞來的香菸時,她已經老了。
  • 淺顯與深遂——讀瑪格麗特•杜拉斯《情人》
    王小波先生在其好幾篇文章中提到瑪格麗特•杜拉斯的這本《情人》,他對該書推崇備致,我喜歡王小波的書,自然想要讀一讀他喜歡的書。
  • 讀書筆記:我讀杜拉斯,我讀小說《情人》
    本文作者:陳穎,一個愛讀文字的人。前言:每年4月4日,是杜拉斯誕辰之日(2020年誕辰108周年)。將這篇讀書筆記發在這裡,是因為紀念她,喜歡她的文字敘述風格,欣賞她特有的文學氣質。杜拉斯的文本氣息非常獨特、個性鮮明。既清澈靈動,又歇斯底裡。這種獨特性,是別人無法模仿的,甚至空前絕後。
  • 《情人》:杜拉斯強烈呼喊著的欲望,其實是個多美好的東西
    我一直覺得,杜拉斯想做的,是用這一生,過完其他人幾輩子才會體會到的豐厚。她70歲那年,追溯她生命裡的初戀,欲望在年老如她的筆下,卻流露出觸手可及的本真,就此成就了《情人》。」把整本書的基調奠定得那樣回味無窮……那年是1984,《情人》一經發表,當年即獲龔古爾獎,被譯成40多種文字,傳遍全世界。《情人》是杜拉斯斷斷續續融合的一生,是王小波一生追逐的最高目標,更是全世界的藝術瑰寶。
  • 杜拉斯《情人》原著,原來我們都被梁家輝主演的《情人》騙了
    她的文字是熱辣的,是纏綿的,是帶刺的,同時又像為我們展現了世態情緣的一面鏡子。 《情人》是杜拉斯以自傳為藍本寫就的一部小說,主要講述的是15歲的白人少女與一位身體羸弱意志殘疾的紈絝子弟之間的利慾糾纏的故事。
  • 《情人》成了她的魔咒 杜拉斯逝世20周年
    杜拉斯成為了談資型的作家,甚至是一件文學消費品,其實杜拉斯也意識到了這一點,自從1984年小說《情人》獲得龔古爾獎,杜拉斯就發現自己正在被通俗化,以至於在後來某一個時期,她本人甚至不願談起《情人》。只讀過《情人》並把它認定為杜拉斯代表作的人,是杜拉斯的誤讀者;在微博上轉發偽杜拉斯名言「愛之於我,不是肌膚之親,一飯一蔬,它是一種不死的夢想,是疲憊生活裡的英雄夢想」之類並高呼喜愛杜拉斯的人,其實,並不認識杜拉斯。在杜拉斯逝世20周年之際,書評君願與大家分享南京大學法語系教授黃葒在2014年「杜拉斯神話:跨越時空的百年」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是誰誤讀了杜拉斯?》。
  • 隔越時空的愛戀,杜拉斯的《情人》,我雖年輕,但心已暮年。
    恐懼、失望、淚水,愛的無助,也許只有身體才能緩解,一千次的表白,都比不上一次的縱情相擁。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複。緣也好,劫也罷,若是註定,終不能倖免。最終,在他父親的安排下,她的中國北方情人,娶了當時門當戶對的撫順姑娘,她也帶著他父親給的錢離開西貢,去法國讀書,結婚,離婚,寫書。兩個人,經歷了結婚生子以及生活的顛沛流離。
  • 杜拉斯的《情人》
    法國作家杜拉斯最出名的大概是她的情史,在人生耄耋之年有一個年輕帥哥不離不棄的愛上了她,還陪她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段。儘管這個男人有吃軟飯的嫌疑,但並不妨礙廣大婦女同志的羨慕嫉妒恨。試想,當你年老,滿身皺紋,滿臉黑斑,身材臃腫,可是一個年輕男人卻不嫌棄,全心全意的愛著你,崇拜著你,儘管賺不到錢,但你仍然會很高興,你是同齡人的「偶像」,因為上了年紀的女人缺的是青春和愛,而不是錢。杜拉斯寫《情人》這本書,據說是年老的時候(70歲左右),因為這是屬於自傳性質的小說,而且揭露的是當年的「隱痛」和隱私。
  • 《杜拉斯 永遠的情人》讀後感
    找了某個下午的時間,專門去圖書館翻找了所有人物傳記,最後選擇了這本《杜拉斯 永遠的情人》。《情人》。很遺憾,一直未曾讀過《情人》,但我想,先了解了解這個傳奇的女人也不失為一種趣味。我一直覺得,孩子的性格和行為很大程度上都是父母的綜合體,從一個孩子的身上總能感受到父母的影子,這種影子無關後天環境變化,是始終存在的 。杜拉斯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