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 郝春梅 劉愷琦
7月14日下午首場考試為道德與法治,從下午1:30持續到3:00結束。記者來到青島65中考點看到,由於下午四點還要繼續進行物理考試,在道德與法治考完後,學生們沒有走出考點,而是在操場上進行休息。
在當天全部考試結束後,記者看到走出考場的考生們不少神態比較輕鬆,青島第二實驗初中考生李同學告訴記者,他認為道德與法治的題目比較簡單,開考1個多小時就結束了答題。記者在隨後的採訪中得知,道德與法治考題首年開卷變閉卷,但題型和難易程度與去年變化不大,考題沒有迴避熱點,考生挺適應。
考生反映:
試題不難,緊扣熱點
根據新中考的政策要求,今年道德與法治是首年閉卷考試,李同學在考前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了充分的準備。「老師強調的一些重點內容,基本上都已經背得爛熟了,考試的試題在練習時基本都遇到過,所以答卷還是挺順手的。」記者隨機採訪了幾名考生,他們都表示道德與法治試題並不難,答題時間充裕。
在採訪中,還有考生表示,試題材料緊貼生活,緊扣時政熱點,「試題我感覺不難,印象比較深的是,選擇題裡有一道是問探測火星的是哪個系列名稱,在嫦娥、問天等選項裡面選擇。」考生李同學告訴記者,試題和時政新聞掛鈎,涉及國家創新發展之類。「我平時很關注時政新聞,感覺在考試上也能得心應手一些,把自己能想到的都能答出來。」
名師解析:
題目不逃避熱點,切口有獨到之處
青島六十二中九年級道德與法治備課組長戰麗明老師告訴記者,道德與法治學科首年實行閉卷考試,是一項巨大的改革,這批參加中考的孩子們也經歷了從開卷到閉卷的過程,「以前都是抄寫,現在是要默寫,對孩子們的要求更高了一些」,但戰老師表示,根據考生提供的信息,當天的道德與法治考題無論在題量、題型和結構上都跟去年開卷試題基本持平。
「總體比較穩定,但也有一些變化」,戰老師說,閉卷考試對孩子們提煉知識的能力要求更高一些,今年考題的材料都是新聞時政熱點,「這個熱點新聞包括大興機場以及我們國家的科技成果天問一號等」,隨後的題目是對於課本知識的考察,考生比較自信,「二卷的主觀題難度要大一些,考察了對疫情下的模範人物以及其他典型的榜樣模範人物的道德感悟和實踐,還有我們國家出臺的民法典,雖然立意比較高,但切口是生活中的小人物,這樣的落點能夠讓孩子們有話說」。
此外,今年的道德與法治考題還考察了關於青島市的發展和國家的脫貧攻堅等熱點話題,引導孩子們關心關注家鄉以及對國家政策的理解等。戰老師說,這些考察方面,孩子們在日常的練習和教學以及素材積累中都有涉及,「出題沒有逃避熱點,但是切口有獨到之處,跟成題沒有重複」,所以孩子們總體比較從容,每個題都有話說。但戰老師坦言,如果基礎知識不夠紮實,或者說學科綜合思維能力較差的話,有些題也拿不到高分。
【來源:半島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