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不能超脫六道,而佛則可以不入輪迴,道教與佛教有什麼區別?

2020-12-13 指點江山

(指點江山談「儒釋道」第一期)

仙,山人也。佛,弗人也。這種拆字雖不是很嚴謹,但很好地揭示了二者之間的差別。仙與佛,不僅代表著兩種不同的宗教神明,還代表著兩種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世界觀。

仙,一般而言是道教神明的總稱,他們是經過修煉,從人道成功求索到天道的人物。對於道教而言,道是繞不開的話題,是一切的起點和應該有的終點,對於道的求索是天然的、是自我完善的手段。山人,早期意味著在山裡隱居修身的人,這也就是說,成仙的過程其實就是脫俗的過程,通過煉丹服藥等手段使得自己和自然達到一個和諧的狀態,修身又修心,從而升華自己的精神境界,以此帶來肉體上的質變。仙就是進化成功的人,他們有常人不能及的超凡脫俗的能力和長久不滅的壽命。在道教中,仙是合乎道的,也就是與自然規律和諧統一。

佛,在大小乘佛教中有不同的理解,前者一般用佛來稱呼釋迦牟尼,後者還將其他修行圓滿的人也稱作佛。雖然弗人這種拆字的結果並不合理,但是佛的內在含義中還真的有非人的意思,不過,這並不是說成佛是背離人道。按照釋尊自己的說法就是,他什麼都不是,只是覺悟了而已。什麼都不是,自然就不是人了。早期的印度佛教中,佛具有仙那樣的神通,後來的時候其形象不斷被拔高、被神化,以至於最後上升到真理本身的高度,另普通人難以企及。

在佛道二教中,對彼教的神明都存有自己的看法。在道教看來,仙即逍遙,不為外物所累,不為俗世所拘,其舉手投足都在天意的驅使之下,其所思所想即是天理,因其由人的肉身飛升而成,故是永恆的。而佛卻是不完滿的,因為其肉身已經湮滅,屬於沒有實體的仙的範疇。而在佛教心中,仙才未曾真正擺脫輪迴之苦。佛是寂滅的,永不入輪迴,這是其與凡人的境界區別。仙雖然壽命極長,日子過得極其自在,擁有超越凡人之上的幸福感,但其仍在六道之中,只不過與凡人不同界而已。即使仙人可與天地同壽,但天地有生也有滅,仙還是無可避免地走向輪迴,遭受無常之痛苦。而這種痛苦是佛不需要去承受的,不僅如此,菩薩等佛教神明也不需要,所以他們認為佛的境界優於仙。

談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二教之間的區別。

佛與道在理論上其實有共通之處,畢竟兩者在發展過程中擁有過較多的摩擦,所以磨合是必須的。佛家的禪宗和道家的內丹都承認一元,赤子之心其實也就是明心見性。而且雖說神鬼之說在二教的理論層面從不佔重要地位,但事實上這確實二教歷史發展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基石。道教一開始就秉持著神鬼信仰,而佛教本來是無神論者,後來法事在其日常中也佔了非常大的比重。道教認知中,道是本體,而佛教則沒有實在的本體,主張萬法緣起於性空。修道雖然最終追求的是精神的升華,但同樣注重肉體的康健和長生,而佛教對於肉體就看得很淡,在其眼中,沒有什麼是永恆的,肉體的湮滅反而是解脫、有助於圓滿。在到達理想境界的途中,二教都會打坐。在道教這裡,打坐是為了養生,這一點要高於身心。而佛教則不然,他們的入定是為了更好地進入一種空靈境界的手段,是覺悟的手段之一。

有的人認為,說來說去,二者都只是戒除欲望的人而已,佛覺悟,仙對身體狀況有著極致的追求,二者之間其實殊途同歸。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在真正思想清透的「悟了」的人心裡,仙也好,佛也好,神通也好,極樂也好,無論這些是真是假、是虛是實,重要的是對此保持一顆平常心。世間萬物都超脫不過「存在」,既然這些存在都擺在這裡,懂與不懂、信與不信又有什麼本質的影響呢?按照思想境界來說,一人能不能仙與佛,就是看其能不能做得了自己的主。如果以平常心看待世間萬物,那麼宇宙和人生不就盡在掌握之中了嗎?當下雖然完美而不可超越,但並非人人都能擺脫與生俱來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行為慣性。所謂功德圓滿或得道就是通過一種修行,來幫助我們獲得這種解脫,達到人生的大和諧。

所以,仙與佛都只是人生的一種平常境界而已,區別僅在於在通往這個境界的途中我們選擇的的是哪一條路。

文|江山

相關焦點

  • 道教的神仙和佛教的佛菩薩有什麼區別
    道教的神仙」和「佛教的神仙」有什麼區別?看後你會恍然大悟!首先必須明確,道教大羅金仙不落輪迴——道教的仙道並非佛教的天人道!要想知道道家修行能否超脫三界六道,首先,我們要確認一點:什麼是仙?一些佛教徒經常說「道家是佛教所說的「外道」,道家的果位最高是也只是仙,不能脫離生死輪迴」,這是一個天大的謬誤!這種話他們說得很順口,然而說這話的人顯然並不理解「仙」的概念,只是將中國所說的仙,與古印度的外道修行人或婆羅門教觀念裡的諸天混淆起來。一 . 仙不等於古印度外道,這點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
  • 仙不能超脫六道,佛則可以不入輪迴,道教與佛教有何根本區別?
    我們經常能在各個影視作品中看到佛和仙的身影,雖說仙和佛隸屬兩個派別,但它們都世人的普世價值觀是一致的,代表著正義光明,他們嚮導人們積極行善,這樣才能修成正果。但仙和佛並不是完全一樣的,他們還是有著很多區別的。
  • 佛教超脫生死輪迴與道教長生不老的意義,關於佛、道修行(上)
    我們先來談談佛教超脫生死輪迴與道教長生不老的觀點,這裡我先講個故事:這是法華經裡釋迦佛講的,釋迦佛說某個村子的一位富有的父親有很多子女,他們生活在一個大宅子裡,有一天父親發現宅子四周起火,整個宅子在一片火海之中,父親告訴子女說外面起火了,讓子女們從院門逃走,但是子女們不明事故,他們依然在火宅之中嬉戲玩耍,毫不驚懼。
  • 大足石刻之六道輪迴
    六道輪迴是佛教傳教中重要的一環,也是佛教的重要組成部分,佛教認為,人死之後地藏菩薩會通過生前的所做的事情來判處此人輪迴於哪一道,而六道輪迴則為天人道(化生)、人道、畜牲道、阿修羅道(魔)、餓鬼道、地獄道(化生)六道。
  • 佛與道最本質的區別是:如何面對生死!道教說道理,佛教講真理
    佛佛,最早見於《詩經》,其本義為看不清楚,又可以引申為慈悲等義。「佛」又是譯音用字,是梵語佛陀的省稱,意為覺者,是佛教徒對修行成功者的稱呼。雖然都是佛學路上的同道師兄,但學佛的心態各有不同1.可以說兩者是截然不同的。 佛教追求的目標是「涅磐」,脫離生死輪迴。 佛教認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這種苦是沒有盡頭的,是在一個循環往復、不到頭的生死輪迴中。只有實現涅磐,才能脫離生死輪迴。
  • 道教仙與神的區別
    道教仙人與神的區別。仙者是古代中國神話中稱有特殊能力、可以長生不死的人。神話序位中凌駕於神靈之上的存在,稱修為境界超脫凡塵。仙,道教仙人,是修行超脫,肉身成仙。在道教,仙分五類,天神地人鬼。比如最次的為鬼仙。陰中超脫,神象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雖不輪迴,又難返蓬瀛。
  • 神、仙、佛、聖、菩薩、羅漢究竟有何區別?都別打擾「老子」飛升
    神、仙、佛、聖、菩薩、羅漢究竟有何區別?都別打擾「老子」飛升古代的中國大地歷經萬千產生和融入了很多的宗教信仰,這些信仰中人們往往會將他們具象化成為他的供奉的對象來祈福。那麼這些神、仙、聖、佛、菩薩、羅漢等等我們常聽到的名稱所代表的又有什麼區別呢。我們都知道這些人都是神通廣大,好像無所不能,其實也是一種宗教文化的延伸,讓我們具體了解一下。我們先來談談佛這一派,佛文化可謂是生生不息,現在也有很多人拜佛。佛教也是從印度傳到了中國,佛教也講究眾生皆苦,普度眾生。
  • 佛教修行的終極目的——空間上不入六道,時間上超脫生死
    《紅塵說禪》系列第30篇許多學佛的朋友進過許多廟,拜了許多佛,念過許多經,也做過不少修行,但或許對佛學中的時間,空間和生命的概念仍然不甚了解,也對佛教中修行的終極目的比較茫然,今天紅塵君就來聊聊這方面的內容。
  • 道教也有「輪迴」之說嗎?「五道輪迴」分別指的是哪些?
    有很多神明被佛道共同尊奉,如華光大帝,佛教稱之為華光佛、華光天王佛 ,在民間俗稱五公菩薩;道教稱之為靈官馬元帥、馬天君,是道教的雷部和火部的神靈,也是道教的護法四聖之一。佛教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與道教的慈航道人,都是寶相莊嚴,慈悲的女相;佛教消災的保護神摩利支天與道教的眾星之母鬥姆元君形象也非常相似。道教與佛教也有許多不同的地方,最明顯的是修行方式的不同。
  • 神話作品稱號多,神、仙、聖、佛、菩薩、羅漢都是指什麼?
    神話作品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稱號,包括神、仙、聖、佛、菩薩、羅漢等等,我們只知道這些都是神仙,但並不清楚都是些什麼神仙。本文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吧。,其中神、仙是道教體系,聖是儒教體系,而所謂的佛、菩薩、羅漢這屬於佛教的體系。
  • 道教中的「五道輪迴」指的是哪五道?
    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它與外來的佛教一同發展,兩者逐漸融合,都出現了對輪迴的定義。然而,在佛教中,他們講究六道輪迴,認為人的輪迴有六道,而道教講究五道輪迴,認為人的輪迴有五道。我們都孰知六道輪迴,在本篇文章中,小編就來聊聊人們不知道的五道輪迴吧!道佛兩家都認為人界是輪迴中的一部分,萬物生靈都要在輪迴中周而復始,如果一個人能夠超脫凡塵、返璞歸真、追尋本根、與道同體,那他就可以超脫輪迴,不在輪迴之列,在宇宙中逍遙自在,無拘無束。
  • 什麼是佛教中的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有哪六道?
    什麼是佛教中的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有哪六道?有著近兩千年佛教思想文化的中國,在宗教界裡,佛陀的思想可謂是包含了千千萬萬的宇宙智慧。也因此佛學大師聖嚴法師在《真信的佛教》中,詳細了描述了關於佛教是否相信「輪迴」做了回答,本文大茶經就通過佛家大德一書中來探討佛教的「輪迴」問題做一個闡述。什麼是佛教中的六道輪迴,有哪六道呢?關於佛教的「輪迴」並不簡單的一句人的生與死的輪迴,佛教有著自己的觀點。
  • 佛教和道教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近幾天收到了私信,很多朋友在問佛教和道教的區別是在何處,其實今天來看是不太明顯了,道教興起與漢朝,佛教傳入於唐朝,自從佛教傳入之後,兩個宗教就開始互相吸收觀念,其實我們所了解的佛教與印度的本土佛教還是有區別的,原因就在於佛教和道教之間的相互汲取,相互融合,導致兩個宗教是越來越相像,那麼這兩個宗教的區別是在哪裡呢?
  • 一分鐘搞懂:道教與佛教的區別
    還深入探究過去之所生與未來之所往,這是真理,也稱為真諦,這是佛教與道教不同之處。 一般的,宗教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一個人精神上的終極關懷問題,實際就是如何對待生與死亡的問題。對人來說死亡是最大的恐懼,宗教要給出對待的辦法。 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對待生和死的態度。可以說兩者是截然不同的。 佛教追求的目標是「涅磐」,脫離生死輪迴。
  • 佛教「六道輪迴」與道教「五道輪迴」有何不同?多數人都理解錯了
    「輪迴」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概念?佛教信仰中的「六道輪迴」與道教信仰中的「五道輪迴」又有怎樣的異同呢?例如:道教的華光大帝,在佛教的形象為華光天王佛;道教雷部馬天君,則是佛教的護法四聖之一。......之所以佛教會出現這種理念,完全是因為佛教徒的修行方式及追求所決定的。因為,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有生滅相,而僅有一本住法圓滿而寂靜的狀態,所以,佛教徒的最終目的,就是「涅槃」(無為、自在、不生不滅),超脫輪迴,不再局限於被擺布的命運。
  • 「悟道」王屋山:第一洞天之道教與佛教的區別
    佛教和道教基本區別在於: 道曰今生,佛說來世;道教講承負;佛教講因果。 與道教相反,佛教主張"無生",認為現實對一切來說都是苦海。人們對現實是無能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須放棄各種欲望,把希望寄托在來世上,要追求超脫生死輪迴的"苦海"而進入涅槃(無苦的極樂世界)。
  • 「六道」是什麼樣子,「輪迴」的根源是什麼?
    六道輪迴」是一個佛教裡的概念,或者說是一個解釋宇宙運行的理論,而佛教的這個理論也是採用於古印度婆羅門教的世界觀。六道是宇宙眾生所處的六道,分別為:地獄、餓鬼、畜生、人、阿修羅、天人。而輪迴則是生命死亡之後會繼續投生到下一個場景,造成輪迴的根源是業力。
  • 【討論】道教與佛教的區別!
    之前在評論區有人說佛教好,有人說道教好,其實關於信仰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緣分,哪個有緣就信哪個。都不信無緣,也可以。今天我想就道教與佛教的本質區別來討論一下。我認為道教與佛教本質的區別就是「道曰今生,佛說來世」。
  • 道教常識:道教的「神」與「仙」有何區別?
    如果細分的話,「神」與「仙」還是有區別的。道教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宗教,在道教的神仙體系裡有諸多的神仙,既有先天的尊神,也有後天的仙真,而且還吸納了很多民間的俗神。本期就跟大家聊一聊道教的「神」與「仙」的區別和聯繫。早在道教誕生之前,我國就有對於神仙的記載了。
  • 「仙」和「佛」的區別是什麼?
    仙與佛…前者是人通過修真而帶某種神通(特異功能)者。後者是已經覺悟的人。明顯仙帶有某項神性,當然仙與神嚴格講是有許些區別的。而後者是想通世間機緣的人,並不具神性。「仚」這個就是《說文解字》古字的仙,形象明顯是人於山上修真的象形。因此仙是人之後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