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寫作跟病痛「和解」 輪椅上15年寫出150萬字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

  【中國夢·踐行者】他用寫作跟病痛「和解」 輪椅上15年寫出150萬字

江瀾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圖書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

  文/圖 金羊網記者 張璐瑤 通訊員 劉紅豔

  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圖書館,江瀾的身影時常引人矚目。他在廣外是一個「史鐵生」式的傳奇人物,不只因為他需要坐著輪椅出行,還因為他不僅掌握三種外語,還用15年的時間寫出150萬字共三本專著——《古羅馬詩歌史》《古羅馬散文史》《古羅馬戲劇史》。

  18年前,因一次醫療事故,江瀾脊髓受損,只能坐在輪椅上。像著名作家史鐵生一樣,患病之後,他拿起筆,埋頭書堆中,研究古羅馬文學,用寫作來緩解病痛。15年裡,他研讀了數不清的英文、德文資料,還自學了拉丁文,寫出三本系統解剖古羅馬文學的專著,填補了學界在古羅馬文學、戲劇研究方面的一些空白。其中,《古羅馬詩歌史》一書還獲得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並於近期上市銷售。近日,在廣外圖書館,羊城晚報記者面對面專訪了江瀾,聽他講述他的文學夢。

  突發疾病坐上輪椅,德語教師惜別三尺講臺

  2001年之前,江瀾的人生軌跡平凡順遂。他是重慶人,本科畢業於四川外國語大學德語系,本科畢業後繼續攻讀碩士,碩士畢業後進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成為廣外西語學院德語系教師。

  做研究是江瀾的專長,在川外攻讀德語語言文學研究碩士期間,他的學術水平就得到了老師的認可。進入高校當老師,他的人生夢想才剛剛起步。

  好景不長,2001年10月14日晚上9時多,江瀾突然感覺身體劇痛,吃止痛藥也無法緩解。由於醫院沒有及時處理,等江瀾醒來時,他發現,自己的腳已經沒有了知覺。「『我的腳哪裡去了?』我醒來的時候一直在喊這句話。」江瀾說。

  這段經歷至今仍是江瀾人生中的灰色。醫院躺了兩個月後,江瀾第一次坐上了輪椅。「我可以接受疾病,但不能接受身邊人異樣的眼光。」他告訴記者,生病後,不能繼續站上講臺,也離婚了,生活一度陷入低谷。

  雙腿喪失行動力後,疼痛也時刻伴隨著他。採訪中,江瀾時不時要抓一抓自己的大腿,那是疼痛的表現。「全身像千刀萬剮一樣疼,必須要找點事情做,才能轉移這種疼痛的注意力。」他告訴記者,朋友曾建議他開翻譯公司,利用自己的德語特長賺點外快,家人則建議他不要工作了,安心養病。「我還是想自食其力。」於是,江瀾跟學校申請轉到圖書館文獻採編部,負責編小語種書目,並參與建設廣外小語種資料庫。該資料庫目前已處於全國領先水平。

  15年專心著書解病痛,自學拉丁語

  人生軌跡巨變,離開講臺後,江瀾的學術研究天地反而更廣闊了。2003年冬,時任中山大學教授劉小楓到廣外開講座,江瀾慕名前去聽課。劉小楓和江瀾同為川外校友,得知江瀾的情況後,劉小楓建議他不要放棄學術,希望他能研究古羅馬文學藝術。

  當時,國內研究古羅馬文藝的人非常少,國內外成體系的研究資料基本是一片空白。「答應了劉小楓老師,就不能食言。」從此,江瀾一頭扎進了古羅馬研究中。「我做事比較專心,一旦投入進去,世界就沒有了,就只有我自己做的事。」他笑道,從那以後的十幾年間,除了吃飯、睡覺和工作,他的所有空餘時間都用來研讀資料、寫書。

  江瀾精通英語、德語。除了中文資料,他偶然間在教師閱覽室發現了幾架英語古典叢書,有詳細的古羅馬時期文學作品和作者介紹,這讓他如獲至寶。啃完這幾架書還不夠,他發現,許多資料的原文是拉丁文,後被轉譯其他語言,難免有錯漏。讀的資料越多,江瀾越發萌生出一個想法:「不能光靠翻譯的資料,一定要讀原著,我要學拉丁語。」

  為此,他曾想攻讀劉小楓教授的博士,學習古拉丁語。但當時他的身體狀況實在太糟糕,不允許他長期往返於中大和廣外。劉小楓給他寄來一套書,鼓勵他:「要讀書在哪裡都可以讀,你在家也可以自學。」

  2004年,他從零開始學習拉丁語。「我的性格就喜歡挑戰有難度的。」靠著劉小楓寄來的那套書,江瀾打下了拉丁語的語言基礎。為了破解語言障礙,他滿世界「拜師」。比如,在德國海德堡大學網站上,他找到了《古羅馬文選》作者阿爾布雷希特的email地址,他精通拉丁語,江瀾便試著發郵件向他請教拉丁語問題。研究中,他還遇到一些希臘文的問題,他便寫郵件請教經阿爾布雷希特介紹認識的德國古典語文學家協會的邁斯訥。一封封郵件往來,兩位德國教授分別遠程解答了他大量關於拉丁語和希臘語的疑惑。

  「書寫完之後,我的拉丁語已經達到可以做翻譯的水平了。」江瀾笑道。

江瀾近期出版的三本專著(採訪對象供圖)

  著成150萬字專著,填補古羅馬研究空白

  整整15年,研讀了國內外數不清的文獻資料,做了大量的翻譯、分析,還新學了拉丁文,江瀾終於著成共150萬字的三本專著:《古羅馬詩歌史》《古羅馬散文史》《古羅馬戲劇史》。

  有評論家認為,這三本書展示了中國學者觀察、研究古羅馬文學史的獨特視角。「在中國詩學中,戲劇、詩歌和散文三足鼎立,而依據西方古典詩學,戲劇屬於詩歌。」江瀾告訴記者,「這三本書中,我按照文體把古羅馬文學史拆分為三。」

  書中,他重新界定了古羅馬文學的歷史時期,將古羅馬晚期和中世紀初期的文學時間段界定為轉型時期,將之後的時間段界定為不朽時期;他還重新釐清了一些原初的概念,如肅劇(前譯「悲劇」)和諧劇(前譯「喜劇」),又如敘事詩(前譯「史詩」)和訴歌(前譯「哀歌」);在國內首次闡述轉型時期(古羅馬晚期至中世紀初期)的拉丁語基督教文學和異教文學。

  其中,《古羅馬詩歌史》也被稱為中國第一部原創的古羅馬詩歌史,並獲得國家社科基金資助。

  出版前,他又「突發奇想」,決定把所有引文重新翻譯一遍。「古羅馬戲劇史上只有3個劇作家有完整作品傳世,沒有作品怎麼分析?必須翻譯出引文,即殘篇、殘段,再參照古希臘戲劇故事儘量重構、還原劇本,這樣才能看出作者的寫作特點、語言風格。」他說,「寫歷史,就要嚴謹,要有經過嚴格考證的可靠資料。」

  15年著書歷程,也讓江瀾慢慢和他的病痛達成「和解」。「看書讓我得到了解脫。」他印象最深的是古羅馬哲學家波愛修斯在獄中寫成的《哲學的慰藉》。「他用想像的哲學女神疏導自己,跟自己對話,在寫書的過程中,我也自己跟自己達成了和解,走出了當年的陰影,實現了自我價值。」

  申請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後,學校給了江瀾更大的自由度來做研究。「我還準備寫散文、寫神話故事。」江瀾笑道,「我人生的終極目標,就是希望有自己原創的文學作品。」

相關焦點

  • 【中國夢·踐行者】他用寫作跟病痛「和解」 輪椅上15年寫出150萬字
    【中國夢·踐行者】他用寫作跟病痛「和解」 輪椅上15年寫出150萬字金羊網  作者:張璐瑤、劉紅豔  2019-12-06 像著名作家史鐵生一樣
  • 肌無力女孩寫出25萬字神話小說,渴望成為作家
    紅星新聞消息,「我今年18歲了,我多想跟同齡人一樣參加高考。」坐在輪椅上的唐欣總是想這個問題,她也知道這是一個爸爸媽媽無法回答的問題,因為自己沒有上過一天的學。唐欣患有先天性肌無力症候群,導致四肢軀幹肌肉無力,她沒能像其他同齡人一樣走進校園,但是通過電視學習知識,寫出了一本25萬字的神話小說。談及自己的心願,她說,想要成為作家,有人教她寫作。
  • 常熟「輪椅」作家:用一根手指,敲出300萬字
    【看蘇州專稿 記者/羅涵】他,是中國作家協會2020年新會員;他,整個人生都在輪椅上度過;他,是常熟人;他,叫高淳。在常熟中醫院的病房裡,記者見到了高淳,由於全身癱瘓,他的身體情況比較差,經常生病。這一次他患上了胰腺炎,疼痛難忍,不得不住院。高淳十個月大時,就被診斷出患有先天性肌遲緩症,終生癱瘓。高耀興、顧克霞夫婦抱著他四處就醫,北京、上海,中醫、西醫,一直持續了十多年。
  • 73歲農村作家只上六年學寫出48萬字小說,寫出公廁對聯讓村民叫絕
    在許多人看來,寫作、寫對聯等都是學富五車,上過高等學府的人才有能力做的,其實卻不知在不為人知的農村,同樣隱藏著務實而又具有豁達情懷的人才。韓來福本人是扶貧的受益人,家庭條件得到很大的改善,同時借著這陣風,為村中推廣政策寫出許多深受村民喜愛的對聯。韓來福本人也成為人人尊敬的農民作家,他已經寫過48萬字的小說,如今親眼看到農村翻天覆地變化,正在寫一部關於扶貧的小說。而這位73歲農民作家的經歷並非別人看到的那樣悠閒。
  • 萊蕪:山區老師寫出15萬字有關孔子的學術著作
    資料圖原標題:山區老師寫出15萬字有關孔子的學術著作引言:為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綜合素養,推進全市中小學教師閱讀的專業化、科學化,市教育局組織開展「讀經典名著,做智慧教師」李耐久,鋼城區辛莊鎮鐵車中學的物理教師,他的教學成績優秀,業餘時間研究先秦文學,記下數百萬字的讀書筆記,寫出15萬字的孔子學術著作。痴迷研究先秦文學,源於小時候的好奇心李耐久1976年出生在辛莊鎮裴家莊村,他的父親是一名(民辦)教師,小時候他聽父親說:「《論語》、《道德經》這些書都很好,但是咱看不明白。」
  • 泉州12歲女孩「才氣外漏」 寫出15萬字校園小說
    泉州12歲女孩「才氣外漏」 寫出15萬字校園小說 qz.fjsen.com 2012-06-19 17:03  莊奕燁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鄭心怡在校內辦新書籤售會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閩南版6月19日訊(記者 莊奕燁)畢業在即,泉州第二實驗小學12歲女生鄭心怡寫出
  • 河北故事|輪椅上的女作家在為普通生命寫作
    日前,石家莊市作家協會主辦的「世界讀書日:閱讀劉廈」分享會在線上舉行。輪椅上的青年女作家劉廈分享了自己的成長故事、文學創作經驗和心得體會,感動了在線所有觀眾。萌芽自幼坐著輪椅,13歲時開始寫詩劉廈於1985年出生在晉州市,由於從小患有脊髓肌萎縮症,只能終身與輪椅相伴。
  • 腦癱女孩寫出13萬字小說 向「雲上的奶奶」致敬
    腦癱女孩寫出13萬字小說 向「雲上的奶奶」致敬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羅田怡  陳媛  筆名蟻蝶,都江堰人。1983年出生,先天性小腦偏癱。12歲入學,19歲因殘疾輟學。現為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散文學會會員。  「站住,你站住!」
  • 坐在輪椅上的「奔跑」追夢者—王憶
    著有長篇小說《冬日焰火》、散文集《在輪椅上奔跑》、詩集《在靜寂裡逆生長》等多部文集。作品發表在《詩刊》《中國作家》《雨花》等多家期刊雜誌上,2018年10月由中國作協主辦的「王憶詩歌作品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曾榮獲第三屆中國青年詩人獎、第十屆金陵文學獎,被張海迪譽為「不倒的生命之樹」。
  • 他越是紅,就越是要寫出他紅在哪裡!15萬字《張文宏醫生》首發...
    15萬字的《張文宏醫生》對他進行了怎樣的解密?記者日前獨家採訪了該長篇紀實作品的作者程小瑩。 程小瑩表示,「他越是紅,我就越是要寫出他紅在哪裡?要說難度,這算是難度,但這也是文學創作的高度和努力方向。」 &nbsp>
  • 王憶:坐在輪椅上的「奔跑」追夢者
    十五萬字的《冬日焰火》是王憶的首部長篇小說,也是一部自傳體小說出生於1989年的王憶天生小腦癱瘓,雙手變形,也幾乎沒有正常說話的能力。父母經年累月地帶著她求醫問藥,過程曲折艱難。然而,這場「命運的判決」並沒有限制她對未來的嚮往。文學,讓她推開了與世界交流的一扇窗。  因為無法正常上學,17歲以前的王憶,在父母和老師的共同幫助下,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又進一步自學了大量的文學知識。
  • 這個棗莊人,歷時15年,書寫120萬字,解析鄉土中國
    他是劉業偉,十幾年來,他用筆名葉煒,憑藉著墨香鉛字,書寫了棗莊故事,傳遞著故鄉深情......  葉煒1977年出生在山亭區西集鎮劉莊村,從小他就非常喜歡寫作,用他自己的話說:「我以前啊,作文都是被老師當作範文在講臺上宣讀的!」讀了初中後,葉煒參加了學校文學社,再後來,他考入了曲阜師範大學中文系。在系統地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葉煒對文學的熱愛之火又重新燃起燎原之勢。
  • 輪椅上的偶像:克里斯多福·裡夫
    輪椅上的偶像然而,1995年的一次意外之後,裡夫再沒有銀幕上「超人」的矯健身姿,近十年來,我們所見到的裡夫永遠是那個坐在輪椅上的男人,但是,每次在螢屏上看到他坐著輪椅出來時,牽動人心的那種情緒並非同情,而是驚詫和感動於他整個人身上所迸發出的強烈的生命活力。
  • 癱瘓作家一根手指敲出300萬字,父母的愛,是我全部動力
    今年36歲的高淳,家住江蘇常熟,從2002年開始文學創作,憑著驚人的毅力,身患殘疾的他,僅靠一根手指點擊滑鼠來打字,用18年時間,創作出了長篇小說《風逝》、《生死時代之雙雄》和中短篇小說集《夜雨十年燈》、散文《記憶八章》等,共計300多萬字的文學作品。由於身體不便,高淳從小就沒有玩伴,獨處讓他喜歡上了寫作。
  • 「追夢人」王憶:坐在輪椅上的「奔跑」追夢者
    著有長篇小說《冬日焰火》、散文集《在輪椅上奔跑》、詩集《在靜寂裡逆生長》等多部文集。作品發表在《詩刊》《中國作家》《雨花》等多家期刊雜誌上,2018年10月由中國作協主辦的「王憶詩歌作品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曾榮獲第三屆中國青年詩人獎、第十屆金陵文學獎,被張海迪譽為「不倒的生命之樹」。
  • 腦癱兒寫出68萬字小說 已出版1000冊
    陝西省西安市邊東街的陳碩,今年30歲,他歷時13年寫出68萬字的玄幻小說。在家人和出版社的幫助下,經過精心打磨和豐滿,本次出版的成稿為76萬字。第一批為1000套,每套分上下兩冊,雖然才拉回家3天,他的書已經賣出去了近300本。圖為2月3日,陳碩和他出版的書合影,他告訴筆者:書出版後,好幾個晚上都激動的睡不著覺。
  • 小夥身患腦癱 歷時13年寫出68萬字玄幻小說
    今天的午間人生,我們來認識一位自強自立的小夥,剛出生時因為溶血性黃疸導致腦癱,生活不能自理,但他卻憑藉自己的堅持,寫出了68萬字的小說。採訪當天,陳碩從椅子上摔了下來,右臉腫脹淤青。因為身體原因,陳碩沒有上過一天學,在親人的輔導下,他學會了拼音,認識了漢字。由於父母要上班,陳碩大部分時間都獨自待在家裡,為了給他解悶,家裡買了電腦。陳碩喜歡歷史和天文學,也常有一些天馬行空的想像。2003年,他突然冒出了一個大膽念頭,寫作。
  • 大慶81歲老會戰鋼筆寫出20萬字回憶錄
    不留金不留銀,給兒孫留下的,是20萬字的回憶錄81歲老會戰的別樣傳家寶他時而在紙上奮筆疾書,時而又皺著眉頭,他在回憶自己在這座城市所經歷的一切。81歲高齡、只讀過兩年半書的他,在身體極其糟糕的情況下,用5年的時間,完成了20萬字的回憶錄——《我的成長史》,真實再現了石油會戰時的場景——歷經5年鋼筆寫出20萬字9月19日上午,登峰家園一處居民樓裡,81歲的徐大爺,正在整理自己的書稿,這時,家裡的電話,突然響了起來。
  • 史鐵生:《命若琴弦》不甘心,坐了一生輪椅如何讓生命如此絢爛
    2007年前後,我謀到了一份整日背著相機,到處去採訪的差事。單位地點在地壇附近,我的職位又跟北京作協有不少交集,於是,整日裡期盼著能夠有緣去拜訪仰慕的大作家。那年北京的春天,依然像往常一樣,風很大。但是一旦哪天沒有風,陽光又是如此熱烈的親吻著大地,溫暖的空氣撲在臉上,到處都能感受活著的美好,生命的絢爛。
  • 江蘇腦癱女孩用嘴唇打字寫出20萬字小說
    她沒上過一天學,沒有接受過任何正規教育,卻能聽懂基本的韓語和日語;更重要的是,她還寫出了20萬字的小說,成了一位網絡籤約作家。 腦癱女孩 用嘴打字成就20萬字小說 因為一場醫療意外,導致江蘇鎮江女孩王千金成了腦癱兒。18歲的她雖然能講話,但更多發出的是「嘟嘟囔囔」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