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器鑑定三大基礎要訣,吃透了才能少吃藥

2020-08-30 福羲聊収藏

瓷器是最難鑑定也是最容易鑑定的。現在,這種觀點已悄然發生了轉變:陶瓷最難看,書畫最容易辨認。因為每個書畫家的個人風格都比較單一。雖然有模仿,但仍局限在狹窄的範圍內。陶瓷涉及多個窯口,每一個時代出現的瓷器數不勝數,很難鑑別真偽。因此,很多人看瓷器都如同霧裡看花般,無從下手。

古瓷器有官窯瓷器,有民窯瓷器。元青花、唐三彩、甜白瓷、絞胎瓷,汝窯鈞窯磁州窯;景德鎮的瓷器遠近聞名。很多喜歡收藏的朋友多少都會接觸到瓷器的,瓷器是古玩收藏類目中比較廣泛和常見的。

那麼我們看到一件瓷器,怎麼去看是新是老,是真是假呢?以下幾個方面聯繫起來看,對年代、新老的判斷,其可靠係數就比較大。

前言:筆者本身在拍賣行工作,而且在這個圈子已經長達六年,但是我司是不成交不收取任何費用的,所以不需要擔心以下內容會有任何套路,也不希望讀者帶有色眼鏡去閱讀,如不喜歡可以右滑退出,切勿多言!


使用痕跡:瓷器傳世的最好見證


鑑定一件藏品之真偽,單從釉、器型、紋飾、燒制方法等傳統鑑定方式去看是不夠,需要用一些痕跡的方法來輔助鑑別。

比如,傳世的東西一定會有流傳下來的使用痕跡,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只要是散落民間的東西,其經歷必然是相當之坎坷,這類藏品不同於故宮的東西,故宮裡很多的瓷器藏品至今依舊光鮮亮麗,那是在特定的環境中被完好保存下來的,一般我們很難看到或者接觸到這類東西。在看一件傳世品時,其自然使用痕跡是非常重要一種的鑑別方法。

我們公司有一次徵集活動中,一位老先生挺不留情面地拿出一件元青花梅瓶,往桌上一放,對著我指著鼻子說:「坐那兒」,把嚇了我一跳。還沒等我說話,他就開口說到:「你先別說其他的,不管這件東西是真是假,你至少得告訴我什麼原因,別給我說『假的』,就輕易把我打發了。」

聽他說完,我把梅瓶翻過來,對老先生說:「讓我問你一個問題,為什麼圈足,圈足裡面簷口的位置磨損程度與外面的磨損程度這麼一致?在什麼條件下,它的磨損能如此一致?您能告訴我嗎?」老先生確實是一位前輩,他拿起自己的藏品說:「假的,謝謝你。」

什麼是正常的使用痕跡,什麼是人工做舊的使用痕跡,在摸索中各位會漸漸清晰。第一眼看上去,沒有什麼問題;第二眼看迷惑了;再看就推翻,不確定了,經過數個來回之後,就會總結出一個適合自己的區別痕跡的方法,這樣再鑑定才會有意義。


工藝痕跡:各個歷史時代的縮影


工藝痕跡可以說是非常複雜以及相當難以弄懂的。有緣可與一白交流壹叄,肆壹零柒零零壹,捌壹元代以前,老窯瓷器內壁基本上是不會修胎的,都是自然拉坯出來的。在拉坯過程中,瓷器內壁會有差不多一釐米左右的旋式拉坯痕跡,或深或淺,根據器型、窯口和生產區域的不同而定。

對於拉坯痕跡,我以前總結了很多,認為但凡這類拉坯痕跡幾乎都差不多。為什麼得出這個結論呢?因為一白曾去景德鎮拜訪國內拉坯大師佔紹林先生,了解到國內懂得這種古窯拉坯法的很少,幾乎沒有,現代拉坯出來的效果和筆者說的這種現象有比較大的區別。

一白的體會是一些粗製仿品瓷器上有很多氣孔和皺紋的痕跡,而且很集中。例如,拉坯以後就人為製造一些褶皺痕跡或者是氣泡痕跡,不是很勻稱很自然。

拉坯和煉泥的工藝過程,包括修足的工藝過程其實是很複雜,到目前為止,筆者幾乎沒有見過一件現代仿品的底足仿得是這個樣子的,一白說的都是小物件。不管是高足杯還是碟碗,平切足成直角。燒成後,平切足的內部向裡收縮,幾乎變成一個剖面八字形。一白尚不清楚這種底足是如何形成的,好像是靠外沿的邊支撐燒的,裡面就是八字形,多見於出土文物。

在北京元代墓葬以及元代教堂中出土了許多這樣的瓷器,包括北京許多建築工地出土的盤碗瓷器幾乎都是這樣的足圈。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不外乎是減少了器物本身與墊底的接觸,但是我們知道翻轉過來就是平切內刮一刀,就是如此簡單,不過內刮一刀的速度和技術水平都是爐火純青的,你可以感覺到它是一種自然收縮,這根本不是內刮一刀,也沒有刮刀的痕跡。

我們知道,在宋代耀州窯中,平切足內刮一刀外刮一刀的痕跡十分清楚,因為胎泥本身存在許多的顆粒,在刮的過程中,碰到硬的顆粒就會有跳刀的痕跡。這種痕跡根本找不到。只能理解為自然收縮,但是為什麼只是收縮內部而不是外部?對於這些未知的事物,我們至少應該把握一些現象,到目前為止一白還沒有看到一件仿品可以達到如此水平,諸如此類等等工藝上的特徵和痕跡,我們需要認真去研究和探討,方能使自身鑑定水平更上一層樓。


出土痕跡:歷代瓷器出土的鐵證

出土痕跡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痕跡,這種痕跡想要熟練把握多多少少會有點困難。同樣是北方地區的土壤,北京的土壤與內蒙古、東北地區的土壤是有差異的;同樣的,南方的土壤,如四川、重慶,與江西、福建的土壤也是不同的,每個地區的土壤其土質上都存在很大差異。

還有一種方法是把瓷器埋在土裡三到兩年,三年以上的不是沒有,但是少。這是因為現代人的浮躁,埋了這麼多年,肯定是希望能盈利的。

比如我們說民國的東西,無論是繪畫、雕塑還是瓷器、玉器、青銅器都相當精美,雖然清朝已經不復存在,但前朝對這些工匠的影響是很微妙的,那時候的匠人們心是靜的,他們崇尚學習一門手藝,有了這門手藝才有飯吃。因此,他做的東西一定是腳踏實地的,不會砸了自己招牌,經得起推敲和琢磨。現代人的浮躁到了這種程度,他們沾的泥土也和浮躁的心貼在一塊了,不管能埋多少年,都會一樣選擇作弊,這往往也是暴露馬腳的地方。

相關焦點

  • 濤哥給你講古瓷器的鑑定和收藏
    古代瓷器上蘊含著我國古代文化的傳承,具有歷史文物的價值,因而深受收藏家的喜愛,被大眾追捧投資收藏。然而,市場上的古瓷器存在不少的仿品,那麼怎樣鑑別古瓷器呢?濤哥為大家歸納幾個簡單有效的方法。濤哥簡介:周濤:實戰型古陶瓷鑑定者, 數十年實戰經驗收藏愛好者。
  • 古瓷器真偽鑑定之底足辨偽法
    出於對文化的傳承,中國民間歷來有收藏的傳統,當代藝術品收藏投資時代已經進入了最興旺的時候,藝術品收藏是繼股票、房地產熱之後的第三大投資熱點。 但是隨著收藏的日益火爆,古玩市場上的古瓷器贗品越來越多,大有「鋪天蓋地」之勢,令人防不勝防。那麼如何鑑定古瓷器呢?
  • 老化痕跡鑑定,這種瓷器鑑定方法可靠麼?瓷器鑑定真知堂
    因此,它的顯微結構特徵非常關鍵,而這種顯微結構特徵,無疑是鑑定瓷器真偽的關鍵要素。但這種顯微結構特徵,目前國內僅有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可以做類似檢測,而相對於被鑑定瓷器而言,最關鍵的是足夠多的標準器資料,才能得出比較靠譜的鑑定結論。這是什麼意思呢?我給大家打個比方。我們知道體操,跳水一類綜合評分的體育項目,一般有十個裁判。
  • 明清民窯瓷器鑑定與馬未都如何鑑定瓷器
    元明清瓷器是現代人們收藏鑑賞的重點項目。由於元明清瓷器是生活用瓷和藝術瓷的極盛時期,歷時很長,品種繁多,涉及古陶瓷的年代、窯口、器型、紋飾、用途、胎釉品質、彩瓷品種、底足工藝、款識、做舊手法等許多內容,對其中每一項的研究都可以說是專門學問。
  • 古瓷器胎釉的鑑定要領
    鑑定古瓷器的胎體、釉料主要是為了鑑定器物的產地,尤其是具有燒造歷史的要口,由於歷史原因,不同時期的胎體和釉也有很大的差別,而不同的古窯燒制的瓷器,胎釉的差別會更加明顯一些。在古代時期因為交通不變,信息閉塞,所有瓷器窯口在工藝上和燒制技術的交流不是很廣泛,尤其是官窯瓷器的技術保守,使得各窯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傳統工藝技術和燒制方法,各個窯口在胎體上的化學成分和燒成溫度,顏色等都大致相同,同一時期更加接近。
  • 知名教授手把手教您古董古瓷器鑑定秘籍(視頻在線觀看)
    業界知名教授伍秋鵬教授手把手教您古董古瓷器鑑定秘籍,「伍秋鵬去偽存真古瓷學院」開課啦!伍秋鵬教授的課程是廣大古玩愛好者的福音,想提升瓷器鑑定能力的廣大古瓷愛好者朋友們可以直接報名哦!業內知名古瓷鑑定專家,伍秋鵬教授親自授課,由於近些年古玩行業大熱,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熱愛古玩收藏,為了讓自己少走彎路,能夠準確的鑑別老瓷器的真假,已經有大批的古瓷愛好者通過伍秋鵬教授的得意弟子濤哥,加入到了「伍秋鵬去偽存真古瓷學院」的學習當中。伍秋鵬教授手把手教您古董古瓷器鑑定秘籍,必將讓您終身受益!
  • 鑑別古瓷新思路 論瓷器氣泡鑑定法
    但是,不是所有的釉下都有一樣多的氣泡,有的氣泡多,有的氣泡少,有的甚至沒有氣泡。這是為什麼呢?可否利用氣泡的形態與分布來區別古瓷與現代瓷的不同,為古瓷斷代辨真偽呢?釉中水分子多,氣泡亦多,釉中水分子少,氣泡亦少。如果釉中不含水分,釉下可能就沒有氣泡。  陶瓷生產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釉的製作技術。中國古陶瓷技術十分成熟,具有很長的歷史,施釉有很多配方和不同的工藝方法。這些工藝特點在不同時期使用不同方法。同時也與釉料的配方和粘度有關。  在古代常用釉粉撒布法,這是一種幹法施釉,其中不含或很少含水分子。
  • 艾尼提可攜式顯微鏡助力古瓷器老化痕跡鑑定
    古瓷器古瓷器老化痕跡鑑定  瓷器的鑑定方法有許多,但綜合來說可分為兩大類:傳統眼學經驗和現代科學儀器鑑定。  古瓷器古瓷器老化痕跡鑑定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下古瓷器老化痕跡和鑑定方法,古瓷器老化痕跡鑑定要實行"四步走"。
  • 手把手教你怎麼鑑定瓷器,三大步驟四大要點,值得收藏
    古瓷是我國歷史文化的精髓,具有實用性、藝術性、科學性與經濟性等多重價值。古瓷鑑定是一項複雜的專門性工作,鑑定內容主要是辨真偽、斷時代、定窯口、評價值,鑑定方法有歷史學的、經驗性的、科技學的、邏輯學的和藝術學的等,準確的鑑定是各種方法的綜合運用和互相印證。本文對鑑定內容與鑑定方法體系進行了論述。
  • 古瓷器的老化痕跡和鑑定方法
    為此筆者根據這些年對古瓷的研究,來分析一下古瓷的鑑定要點,希望能給紛亂的古瓷認知帶來一些共識。瓷器老化的原理和特徵首先必須明確,大自然中,不管什麼物體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老化或者說氧化,瓷器也不列外,我們注意看新老瓷器的對比就會發現,新瓷器釉面反射的光澤刺眼,火氣大。
  • 瓷器 陶器 陶器的特徵及其鑑定
    根據款識來確定瓷器的新舊和真偽,是絲路營行鑑別工作中重要的一個環節。今日的傳世品和仿品以明,清兩代瓷器居多,而明、清官窯絕大部分都有年款和特徵。如明代款識就有所謂「永樂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雜」一類的說法。
  • 民國瓷器鑑定(建議收藏)
    古瓷鑑定新老,看的是釉面的老化層(皮殼)和老化層外的包漿。釉面的老化有其自身的規律而老化層外的包漿卻是千變萬化的,包漿給鑑定造成了諸多麻煩,歪曲了瓷器釉面老化本質現象,所以選擇從包漿較少薄的晚清民國瓷器開始闡述釉光判斷新老的方法論(斷代的論述會在後面具體介紹)。雖然是晚清、民國瓷器的鑑定,但是並不意味著簡單而不重要,恰恰相反,民國瓷器的辨識是鑑定古瓷的底線,是鑑定高古瓷的基石。
  • 宋代定窯瓷器鑑定方法
    藏家若能收藏到一件宋代定窯瓷器,都如獲至寶。但是,隨著當代定窯瓷器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仿製技術的一再提高,給宋代定窯瓷器收藏鑑定帶來很大的難度。下面就來說說宋代定窯瓷器鑑定方法。  過去人們總結出來的那些老定瓷特徵,現在造假者幾乎都能做出來,有的做的是相當的「好」,以至於很多老藏家、權威專家也連連「打眼」。
  • 定窯瓷器基本鑑定知識
    【古董鑑定知識:每天早上8點更新】 定窯瓷器基本鑑定知識 火石紅:是指古瓷露胎處,顯示紅色,也有黃紅色,紫紅色,灰紅色等.個別火石紅嚴重者,也可從胎上爬上釉面一、二毫米。
  • 成化青花瓷器-鑑定
    目前老陳任職於香港福羲國際拍賣行,負責於市場藏品徵集一職若你手上有珍品瓷器困於出手,想找正規平臺參加拍賣,有緣者可與老陳聯絡:+86 185-5923-2218其它勿擾!由於本身對古玩的喜愛,老陳曾與業界多位教授實踐探討過關於成化青花鑑定中的問題,特作此文,下面老陳分享幾點自身常用的一些鑑定技巧。
  • 瓷器鑑定六大必備特徵
    我國瓷器文化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是歷代文化的結晶,從古至今喜歡古陶瓷藝術品的人較多,但是懂得鑑定瓷器的人很少,也正是因為如此,在進行瓷器交易的時候,很多瓷器愛好者,會購買到假冒偽劣產品,尤其是歷代名窯較多,製作出來的精品瓷器也多,因此在交易或者收藏的時候,藏家要明確具體鑑別方法,相對而言顯得非常重要
  • 古陶瓷科學鑑定:古陶瓷老化痕跡鑑定方法和技術
    專家古陶瓷鑑定之眼學經驗鑑定古陶瓷的收藏風氣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或更早。而隨著收藏系統化,專門辨別瓷器窯口、年代的研究隨之而起。此後由於利益驅使,「瓷器作偽現象」也應運而生,古陶瓷鑑定擴散至對真偽的辨別上。由此,也產生了古陶瓷鑑定傳統的方法,被稱為標型學或眼學。一直以來,古陶瓷鑑定專家的鑑定法寶便是依靠「目、手、耳」三者並用,並依靠世代相傳的鑑定理論及與大量實物接觸所積累的經驗,通過與傳世「標準器」的比對來判斷被鑑定品的年代、窯口、真偽。
  • 古陶瓷鑑定研究——清代瓷器中的特殊款識
    歡迎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更多精彩收藏信息等著你~清代民窯瓷器中的草記款清乾隆 豆青釉青花山水紋盤乾隆朝民窯中有一種獨特的豆青釉地青花瓷器,民間比較常見,此類瓷器紋飾以山水人物為主,器型以盤最多,其次有碗、瓶、罐等,器底均用青花書
  • 茶葉末釉瓷器鑑定有哪些步驟
    【古董鑑定知識:每天早上8點更新】 茶葉末釉瓷器鑑定有哪些步驟 造舊者為了在底足上下功夫就利用老瓷器的底足接上新體、貴賣出,從整體上、胎、釉、紋飾、口等各方面看,這就有全面的知識,端正的態度,在看氣泡、老化情況,才能識別真面目
  • 磁州窯瓷器都有哪些鑑定方法
    【古董鑑定知識:每天早上8點更新】 磁州窯瓷器都有哪些鑑定方法 市場上的古瓷器不乏不法商販造假的,那麼怎樣去鑑定古瓷器的真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