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秋的夜晚,夜涼如水,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舉起酒杯一飲而盡,酒入愁腸,醉意漸濃,抬頭望向夜空,一輪明月高懸,如水般清冽,又如珠子般圓潤。念及過往,輾轉多地為官,家人已多年未團圓,這明月越是圓,飲酒之人的心就越是空缺,心潮起伏之時,趁酒興正酣,揮筆寫下《水調歌頭》,這一寫,成了後世絕唱。
這個將心中思念酣暢淋漓傾吐的飲酒之人,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天資聰穎,學識淵博,但是一生仕途坎坷。
蘇軾出生於眉州眉山,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這三人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三蘇」。蘇洵年輕的時候並沒有多用功學習,到後期才勤苦讀書,發奮雖晚,但是很用功,他把所學知識品行都授予蘇軾和蘇轍兩兄弟,三人在勤勉學習中,都漸漸踏上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
19歲的蘇軾已經成長為一個頗有學識的青年才俊,到21歲,蘇軾同父親和弟弟一起進京參加科舉考試,多年的勤勉學習讓蘇軾在此次科考中,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當時的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蘇軾的文章得到歐陽修的讚賞,本想評為第一,但是歐陽修以為這篇文章是自己的門生曾鞏所寫,為避免落人口實,就改為了第二名,於是蘇軾得中進士第二名。同年,蘇洵和蘇轍也都高中進士,三蘇父子名動京城,聲名遠揚。
正當三人都滿懷激情,準備在京城大展身手,傾盡所學為朝廷效力時,突然傳來了蘇軾母親逝世的消息,三人內心悲痛,匆匆趕回家鄉奔喪。寒窗苦讀,得取功名,名動京城,蘇母還沒有享受丈夫和兒子帶來的這份榮耀,便撒手人寰了,這是三蘇父子內心永遠的遺憾和悲痛。守喪期滿後,蘇軾返回京城,再次通過了制科考試,成為鳳翔府判官,到鳳翔為官三年,這三年,蘇軾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力爭成為一個百姓愛戴的好官。三年任期,彈指一揮間,期滿後蘇軾回京,被任命為判登聞鼓院。
時間如白駒過隙,這一年蘇軾接到父親病逝的消息,冠滿京華的三蘇從這一刻開始,缺了父親,不再完整了。懷著沉痛的心情,蘇軾與弟弟一起扶柩還鄉,守孝三年,從此這世上最親的人,只剩弟弟一人了。三年的時間,蘇軾依然保持初心,一心想要效力朝廷,造福百姓,只是他不知道,三年的時間裡,朝野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當他返回京城的時候,正趕上震驚朝野的王安石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恩師歐陽修在內,皆因在新法上與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同,被迫離京,蘇軾本身也不認同新法的實施對於百姓的損害,於是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端,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對抗朝廷的龐大勢力,結果可想而知會被朝廷所不容,蘇軾自知無法在朝廷立足,就自請出京任職,這一年,蘇軾調往杭州,任通判,之後又調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在湖州上任三個月,蘇軾就被捕入獄,罪名是作詩諷刺新法,用文字毀謗君相,蘇軾遇到了人生的第一場大禍事,這也是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當時新黨們反覆審訊蘇軾,通宵逼供,要他承認罪名,一心想置蘇軾於死地。蘇軾面臨死鏡,蘇轍反覆上書替哥哥求情,一些與蘇軾政見相同的元老和變法的有識之士也紛紛替蘇軾求情,在大家的努力下,蘇軾得到從輕發落,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朝廷紛爭變幻無窮,不久新黨勢力紛紛倒臺了,蘇軾再次得到朝廷重用,成為翰林學士。他內心的剛正和坦蕩教他絕對不能趨炎附勢,欺軟怕硬,所以當他看到新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把新法完全廢除後,看到保守派和新黨都是玩弄權術的一丘之貉後,再次向皇帝提出建議,至此蘇軾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處於兩黨夾擊中,進退兩難,因此蘇軾再度請求外調。
這次他回到了杭州,之前任職的地方,杭州還是記憶中的杭州,西湖也是記憶中的西湖,這裡的佳山秀水,讓蘇軾品味不盡,也回味無窮,然而愜意的生活還沒有過夠,高太后就去世了,新黨再度執政,蘇軾的詩再次成為「譏訕先帝」的罪證,很快就被罷官,貶往惠州。蘇軾接受了命運的安排,動身前往那個荒涼之地,做一個與世無爭的閒人。然而他的敵人仍然不願放過他,將62歲的蘇軾以一葉扁舟送往海南儋州,一個荒涼的孤島。
在這一隅偏僻的地方生活多年以後,徽宗即位,於是蘇軾得以北歸,這時的蘇軾已年老,路途遙遠,輾轉顛簸,身體吃不消,在常州,蘇軾病逝了,一代大詩人仕途坎坷的一生就這樣結束了。
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他筆下為千萬人所稱讚的詩詞,還有他身上那種坦坦蕩蕩的君子氣概和自我超脫的人生態度,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蘇仙的詩詞中,感受一代文壇巨匠的非凡才華。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蝶戀花》
——宋·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水調歌頭》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宋·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宋·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
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宋·蘇軾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
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溼青紅。
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
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
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
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