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以詩論詩

2020-12-18 手機鳳凰網

中國是詩歌大國,也是詩歌評論大國,詩論、詩評之類論著夥眾。以詩論詩又別具一格,杜甫之後,代有所作。當代文史大家袁行霈教授自丙戌至庚寅(2006—2010)五年間「讀書偶得,一點一滴,發為吟詠」,成《論詩絕句一百首》,並自作簡注。一百首,皆七絕。

所論一百首,於《詩經》風、雅、頌及《陌上桑》、《古詩十九首》、《孔雀東南飛》、《木蘭詩》、《西洲曲》外,九十二首歷論屈原以下至清末詩人詩作。

《詩經》首篇《關雎》,傳統詮釋向為「后妃之德」雲。歐陽修始從平實自然的角度予以說解,所著《詩本義》曰:「詩人見雎鳩雌雄在河洲之上,聽其聲則關關然和諧,視其居則常有別,有似淑女匹其君子。」袁行霈先生論《國風》,直贊歐陽修揭示《關雎》樸素原始真諦:「裡巷歌謠萬口傳,何須禮教漫牽纏,醉翁另闢新蹊徑,本義真情始瞭然。」《詩經》的《頌》,近代以其為帝王歌功頌德而加貶斥。《百首》徑慨詠其歷史作用:「讚美先人創業時,皇皇八佾未詳知。形容盛德功成日,大呂黃鐘伴頌詩。」

論詩,既論詩歌,也連及詩人。陶淵明傳世詩作不為多,卻屬大家。行霈先生鍾情於陶詩,有《陶淵明集箋注》。《百首》論陶曰:「柴桑解印片帆歸,吟嘯孤松識者稀。遙想荊扉虛掩日,桃花源裡正芳菲。」乃對陶靖節為人為詩之定格。袁公且關注和陶之詩人詩作。《百首》論蘇軾云:「自創新風自和陶,豈知後繼竟滔滔。淵明地下應嗤笑,皇帝權奸亦染毫。」自注云:「和陶詩自蘇軾始,繼和者甚夥,多高士、逸民。然乾隆皇帝、諂媚秦檜之周紫芝亦有和作。」

清吳之振《宋詩鈔》有言:「(黃)庭堅出,而會萃百家句律之長,究極歷代體制之變,自成一家,雖隻字半句不輕出,為宋詩家宗祖。」《百首》頌其開江西詩派之功績:「立派江西一脈傳,奪胎換骨鬥精妍。舊衣補綴翻新樣,那得詩篇勝昔賢?」

契丹族耶律楚材善漢詩文,隨成吉思汗西徵,得《西域河中十詠》,記今中亞地區諸種風物,名於世。唯繁於軍政事務,聲韻缺少推敲,致入聲作平聲者多處。《百首》論曰:「甕山故冢幸常存,元功乃在護人文。西域河中風物美,難分平仄亦超群。」

清乾隆朝官吏學者詩人翁方綱,有《復初齋詩集》,秉「為學必以考證為準,為詩必以肌理為準」主張,所作詩歌,義理多於詩趣。同代人袁枚譏以「錯把抄書當作詩」。《百首》論曰:「以學為詩詩趣無,詩歌學問本殊途。豈能炫博充詩料,肌理何堪貫玉珠?」相比於論王禹偁,完全別樣:「議論為詩文為詩,浮華風氣此人移。數峰無語堪諷誦,曉暢自然更多姿。」議論和文章皆詩而無浮華,「堪諷誦」且「曉暢自然」,悉道其詩品詩格詩風。

以詩論詩,論者必詩人,有作詩實踐,方能體其甘苦,味其飴酢。袁公研治隋唐文學有年,《百首》論李白:「千古詩壇一謫仙,生花妙筆得誰傳?泱泱大國風華在,日曜星懸映九天。」為與呼應,今據《綴英集——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詩選》錄作於1985年6月的《遊天門山采石磯吊李白二首》:

雙峰雲漢外,絕壁大江前。太白今何在,猶疑抱月眠。

才高天亦妒,志大世難容。唯有峨嵋月,相將萬裡從。

《百首》以詩評詩,如行霈教授的學生曾祥波《跋》所言,「或可以《詩史》視之」。享受袁先生論詩之詩藝,進而辨讀諸詩人。

相關焦點

  • 袁行霈談詩論道,能書善詠,他追求的是一種詩意的人生
    【素材展示】袁行霈,字春澍,生於1936年,江蘇武進人,著名古典文學專家,享譽海內外。袁行霈的父親是清末舉人,長於詩文書法,後因病不能執筆,遂由袁行霈代寫信札詩文,就此培養了他對古典文學的興趣。1953年,袁行霈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接受了嚴格的學術訓練。1957年,大學畢業,被林庚教授選中,留校任教,從此開始了他的教學與科研生涯。袁行霈致力於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學研究,兼及中國詩歌史、中國文言小說。
  • 袁行霈:寄厚味於淡泊
    袁行霈:寄厚味於淡泊 2015-01-10 19:17:46袁行霈近影  如今已快到杖朝之年的袁行霈先生,卻越來越有活力。沒想到,很多天過後,我意外地收到了袁行霈先生的邀請,只為了答謝,這讓我十分感動,也因為那次「家宴」我得以有更多機會走近這位學界泰鬥。  許多年過去了,如今,袁先生的聲望越來越大,但除了書越來越多,其他對於先生來說並沒有改變,他還住在原來的房子裡,還喜歡坐在原來的沙發上,他還會一如既往地大聲笑,還一如既往地俊朗著。我從來看不到袁先生的忙亂,儘管他有那麼多的事情。
  • 【以詩論詩】詩眼(下)/楊玉辰
    【以詩論詩】詩眼(下)/楊玉辰 詩眼 詩要靈動必有眼,詩眼睜開主題見。 即使讀者難背誦,記住詩眼也欣然。 18. 誇張 描寫難免有誇張,誇張過頭成虛妄。 凡事張合須有度,觀點辯證詩意暢。 19.
  • 趙翼《論詩》:論詩也可以很勵志
    【古典詩詞,新鮮解讀】趙翼《論詩》:論詩也可以很勵志丁啟陣
  • 把豐富的含義濃縮在極小的篇幅之中,是論詩詩在文體上的顯著標誌
    「論詩詩」的詩性特徵片語精微、言約意豐,把豐富的含義濃縮在極小的篇幅之中,是論詩詩之詩性特徵在文體形式上的一個顯著標誌。這一點在論詩詩的主要樣式——論詩絕句中體現得尤為充分。我們不妨以杜甫的《戲為六絕句》為例來說明這一點。
  • 袁行霈:儒雅的師長
    為人師表:雅量高致  在北大中文系,當得起「儒雅」二字的,老一輩教授中非林庚先生莫屬,接下來就該是他的學生袁行霈了。這固然得益於其研究對象古典文學的薰陶,更重要的是他們強調知行合一,注重學問與道德的合一,因而這份儒雅是從骨子裡透出的儒雅,不會隨身份、地位的變化而變化。  袁行霈在北大中文系任教已有半個多世紀了。
  • 袁行霈:格局•眼光•胸襟•氣象
    大學時期,袁行霈與中文系1957級同學胡復旦、周強合影(圖右為袁行霈)程蘇東:您入校時正值1952年院系調整後的第二年,林先生講詩講得激動起來,喜歡伸出右手的食指說:「真是好啊!」他一說好,你再去讀,發現就是好!我畢業以後跟著林庚先生一起做《中國歷代詩歌選》,我負責初盛唐詩歌,他告訴我李白的《獨漉篇》好,一定要選。這詩裡有四句:「羅幃舒捲,似有人開;明月直入,無心可猜」,恰好可以概括林先生的人格。林先生就是一位無心可猜的、透明的人。
  • 110系慶·中文學人 | 袁行霈
    林先生講詩講得激動起來,喜歡伸出右手的食指說:「真是好啊!」他一說好,你再去讀,發現就是好!我畢業以後跟著林庚先生一起做《中國歷代詩歌選》,我負責初盛唐詩歌,他告訴我李白的《獨漉篇》好,一定要選。這詩裡有四句:「羅幃舒捲,似有人開;明月直入,無心可猜」,恰好可以概括林先生的人格。林先生就是一位無心可猜的、透明的人。
  • 北大教授袁行霈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
    其中,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資深教授袁行霈當選為該院外籍院士。 其中,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資深教授袁行霈當選為該院外籍院士。袁行霈,字春澍,1936年4月18日生於山東濟南,原籍江蘇武進(今常州市武進區)。
  • 元好問《論詩三十首》
    他擅作詩、文、詞、曲。其中以詩作成就最高,其"喪亂詩"尤為有名;其詞為金代一朝之冠,可與兩宋名家媲美;其散曲雖傳世不多,但當時影響很大,有倡導之功。有《元遺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1 他認為寫詩必須要有真情實感元好問在《論詩三十首》裡主張寫詩必須要有真情實感。
  • 以詩論詩!杜甫驚人的創新之舉,批評年輕人一點兒也不留情面
    杜甫的詩有「詩史」之稱,這是因為他詩歌不但關心國家的命運,更關心百姓的命運。與此同時,杜甫還特別關心詩歌的命運。這不,當時文壇上有些人對前人作品妄加評論,杜甫實在看不下去了,一口氣寫了六首詩來反駁他們,《戲為六絕句》是也。
  • 古代最負盛名十首「論詩的詩」:豪華落盡見真淳,轉益多師是汝師
    古代最負盛名十首「論詩的詩」:豪華落盡見真淳,轉益多師是汝師「什麼樣的詩才是好詩?」古人的「以詩論詩」,就是用詩歌的形式來回答這兩個問題。這些「論詩的詩」,數量多得驚人。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萬首論詩絕句》一書,就收錄唐至清論詩絕句近萬首,蔚為大觀。
  • 袁行霈:寄厚味於淡泊-光明日報-光明網
    如今已快到杖朝之年的袁行霈先生,卻越來越有活力。從當年那位英俊溫和的北大學生,到「文革」時期那位信念堅定的「白專典型」,再到之後鳳凰涅槃的北大著名教授、著名古典文學專家、北京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學研究》年刊主編、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他對學術的敬畏一直有增無減。
  • 王和尚論詩:俗語入詩應該注意的3大問題,萬千寫詩人未必清楚
    王和尚論詩:俗語入詩該不該?今日談詩,王和尚要談談「俗語入詩」的問題。所謂俗語,指民間流行之口語、歇後語、成語;也可指方言、土語;甚至隨著時代發展而產生的新詞彙,比如「電腦、網絡、手機」等等。這類詞語可以入詩麼?歷來有不同的爭論。
  • 看趙翼《論詩》,學寫詩之道
    《論詩》賞析視頻,由陳老師傾心播講;2.《論詩》文字賞析;3. 趙翼其人4. 拓展閱讀趙翼的名詩《野步》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誦讀經典詩詞,傳承國學文化。
  • 袁行霈為李東東詞賦輯作序
    胸懷社007-補3-李東東向袁行霈先生請教。稷,情系民生;其心拳拳,其文切切;無靡麗之辭,有儒雅之風;去意浮之患,求旨深之境;誠可謂得賦心者也。今其大作即將付梓,屬序於予,遂略贅數語,爰表祝賀之意。辛卯初秋毘陵袁行霈春澍識於法自然齋。(2011年8月)
  • 品畫先神韻,論詩重性情,畫求神韻,詩重性情
    ​結語:「品畫先神韻,論詩重性情」出自清代袁枚《品畫》。這句話的意思是:要欣賞畫,首先要講求畫中所流露的神韻;要評論詩,則要重視詩中所蘊含的性情。品畫論詩有一定的方法,畫求神韻,詩重性情,藉此便可判斷詩畫的優劣。
  • 評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
    我最早讀的袁行霈先生的書,是那本電大教材《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學史綱要》。我曾為這本書的感悟精細和美文字所著迷。後來聽北大和電大同學說:袁教授對中國古詩感受之深,領悟之精,的確是叫絕的。
  •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筆記和課後答案pdf網課視頻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典教材名師講堂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3版)全套資料【教材+筆記+題庫+視頻】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3版)網授精講班【教材精講+考研真題串講】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3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修訂版)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3版)配套題庫【考研真題精選+章節題庫】 在手機上閱讀袁行霈所著的
  • 8首著名的禪詩,以禪入詩,論詩如禪,一起妙悟精進!
    論詩如論禪,以禪論詩的真正核心在於妙悟。——《滄浪詩話》8首歷史上著名的禪詩,以禪入詩,論詩如禪,送給大家,望早日妙悟。——元·石屋《山居詩》過去的事已經過去了,未來的事情不用提前操心。現在當考慮當下的事情,梅子熟了梔子很香,這樣就很好。人生何必瞻前顧後想太多,珍惜眼前的美好,這樣不更好嗎?精華美句:過去事已過去了,未來不必預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