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詩論詩!杜甫驚人的創新之舉,批評年輕人一點兒也不留情面

2020-09-17 光華的小說鋪子

杜甫的詩有「詩史」之稱,這是因為他詩歌不但關心國家的命運,更關心百姓的命運。

與此同時,杜甫還特別關心詩歌的命運。

這不,當時文壇上有些人對前人作品妄加評論,杜甫實在看不下去了,一口氣寫了六首詩來反駁他們,《戲為六絕句》是也。

在杜甫之前,雖然有論詩的文章,但卻沒有論詩的詩歌,杜甫是以詩論詩第一人。

這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而不是浪漫主義詩人,卻有著驚人的創新之舉——以詩論詩。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第一首論的是庾信。

庾信是南北朝時期由南入北最著名的詩人。由此可見,杜甫是非常欣賞庾信的,不止這一首,他還在很多詩中提到了庾信,比如《春日憶李白》中的「清新庾開府」,比如《詠懷古蹟》中的「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杜甫一向老成持重溫厚,這次「不覺前賢畏後生」反諷意味十分突出,沒有給後生留情面。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第二首論的是初唐四傑。可是杜甫意猶未盡,第三首依然論的是初唐四傑:「縱使盧王操翰墨,劣於漢魏近風騷。龍文虎脊皆君馭,歷塊過都見爾曹。」

杜甫對初唐四傑同樣是非常欣賞的,對他們在唐詩轉型中發揮的關鍵作用給予了充分肯定。

前面三首評論了前代詩人,總不可能繼續評論具體的詩人吧,所以後面三首,就是杜甫的萬般感慨了。「才力應難誇數公,凡今誰是出群雄。或看翡翠蘭苕上,未掣鯨魚碧海中。」這是第四首,他認為,那時候,還沒有人可以超越初唐四傑。

「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竊攀屈宋宜方駕,恐與齊梁作後塵。」在第五首,杜甫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學詩要愛古人但也不能鄙薄像庾信、四傑這樣的今人,同時也充滿了希望,那就是成為屈原、宋玉那樣的大家,否則就要步齊梁之音的後塵。

「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最後一首,杜甫語重心長地說,那些輕薄之輩不及前賢是毋庸置疑的,繼承前人、互相學習的優秀傳統應該是不用分先後的。區別和裁剪、淘汰那些形式內容都不好的詩,學習《詩經》風雅的傳統,虛心向前賢學習,老師越多,這才是你們真正的老師。

這六首絕句,雖稱「戲為」,這哪裡是「戲為」,這是杜甫實實在在的經驗之談啊。

完全可以這樣說,杜甫在無意間把關係到唐詩發展的系列重要理論問題說清了道明了。

以詩論詩,杜甫這種新的嘗試為後人所繼承,比如歐陽修《水谷夜行寄聖俞子美 》一詩,評論了蘇舜欽、梅堯臣詩風,他後來還寫了《六一詩話》,把詩論體裁拓展至散文。

最有名的當數金代詩人元好問的《論詩三十首》,好傢夥,竟然一口氣「論」了三十首,對後世影響也很大。

至於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對詩歌評論有著相當大的貢獻,更是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名篇。

再比如白居易、韓愈、陸遊,或提出詩歌主張,或議論詩歌,或寫創作歷程包含思維傾向……當然,例子還有很多,限於篇幅自是不能一一列舉。

杜甫這個人,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用實實在在的詩歌成就檢驗了學習方法的正確。

如果放在今天,以他的詩歌創作成就,以及對詩歌評論的重大貢獻,要是不獲魯迅文學獎的詩歌獎,那就奇怪了。

至於獲不獲獎,杜甫也從沒有放在心上,他放在心上的,始終是愛國憂民的偉大情懷,正如聞一多的評價:「四千年文化中最莊嚴,最瑰麗,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相關焦點

  • 把豐富的含義濃縮在極小的篇幅之中,是論詩詩在文體上的顯著標誌
    「論詩詩」的詩性特徵片語精微、言約意豐,把豐富的含義濃縮在極小的篇幅之中,是論詩詩之詩性特徵在文體形式上的一個顯著標誌。這一點在論詩詩的主要樣式——論詩絕句中體現得尤為充分。我們不妨以杜甫的《戲為六絕句》為例來說明這一點。
  • 趙翼《論詩》:論詩也可以很勵志
    趙翼論詩主張「獨創」,反對摹擬,與袁枚、張問陶並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趙翼論詩重「性靈」,主創新,與袁枚接近。他反對明代前、後七子的復古傾向,也不滿王士禛、沈德潛的「神韻說」與「格調說」。他說:「性靈乃其要。」(《閒居讀書作六首》之五)所著《甌北詩話》又名《甌北詩鈔》,系統評論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蘇軾、陸遊、元好問、高啟、吳偉業、查慎行等十家詩。
  • 古代最負盛名十首「論詩的詩」:豪華落盡見真淳,轉益多師是汝師
    古人的「以詩論詩」,就是用詩歌的形式來回答這兩個問題。這些「論詩的詩」,數量多得驚人。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萬首論詩絕句》一書,就收錄唐至清論詩絕句近萬首,蔚為大觀。這裡所選的十首古代「論詩的詩」,是其中最負盛名的作品,對後世詩學發展影響極大。這十首詩,要麼是詩人創作經驗之談,要麼是詩歌美學精彩評論,均是著名詩人厚積薄發之作,富有啟迪意義。
  • 元好問《論詩絕句》:運用絕句的形式,評論杜甫和李商隱的詩歌
    元好問的詩歌理論主要見於《論詩絕句》三十首。主張天然真淳,反對堆砌雕琢;提倡豪放剛健,反對纖弱柔靡;重視獨創精神,宣揚恢復建安以來的詩歌優良傳統。他是繼杜甫之後比較系統地運用絕句形式來表達詩歌理論的重要詩人,對後代影響很大。《論詩絕句》三十首,對建安以來的主要詩家及流派作了概括性評述。這裡選他「排比鋪張」和「望帝春心」這兩首。
  • 杜甫《戲為六絕句》是古代最早的論詩絕句
    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竊攀屈宋宜方駕,恐與齊梁作後塵。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戲為六絕句》寫於上元二年(761),此時杜甫年近五十,正是創作思想成熟的時期。
  • 清代詩人趙翼為什麼敢批判李白、杜甫?讀了這幾首詩你就知道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唐宋詩詞更是中華詩詞文化的巔峰,而李白和杜甫一仙一聖當屬巔峰時代的巔峰人物,歷來為後世文人之楷模,正如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詩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伊我生其後,舉頸遙相望。他在《論詩五首·其二》中說到: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他認為即使是李白、杜甫這樣偉大的詩人,他們的詩篇也有歷史局限性。到了今天也就不再新鮮。緊接著他指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不僅如此,詩人趙翼呼喚創新意識,希望詩歌寫作要有時代精神和個性特點,大膽創新,反對演習守舊。
  • 《論詩三十首》30篇全集
    元好問論詩主張天然真淳,反對堆砌雕琢,重視獨創精神,宣揚恢復建安以來詩歌的優良傳統,是位有獨到見解的詩歌評論家。元好問的《論詩三十首》是繼杜甫之後運用絕句形式比較系統地闡發詩歌理論的著名組詩。他評論了自漢魏至宋代的許多著名作家和流派,表明了他的文學觀點,對後世有重要影響。但是目前對全部《論詩三十首》作註解的,並不多見。筆者結合電大教學的需要,試圖對之進行簡要分析。
  • 袁行霈以詩論詩
    中國是詩歌大國,也是詩歌評論大國,詩論、詩評之類論著夥眾。以詩論詩又別具一格,杜甫之後,代有所作。
  • 論詩必先論其人——明清之際的詩學批評
    錢謙益以為治史可以救世,進而提出「詩義本於史」之說,主張詩歌與歷史是同源的,他充分肯定杜甫詩的「詩史」價值,並於明亡後模擬杜甫《秋興》八首而成《投筆集》,被陳寅恪稱為「明清之詩史,較杜陵尤勝一籌,乃三百年來之絕大著作也」(《柳如是別傳》)。屈大均也主張作者要以詩歌的形式記錄所生活的社會時代。杜濬更是提出了「詩可以正史之訛」的觀點,通過詩歌反觀歷史的真實與否。
  • 元好問《論詩三十首》
    他擅作詩、文、詞、曲。其中以詩作成就最高,其"喪亂詩"尤為有名;其詞為金代一朝之冠,可與兩宋名家媲美;其散曲雖傳世不多,但當時影響很大,有倡導之功。有《元遺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1 他認為寫詩必須要有真情實感元好問在《論詩三十首》裡主張寫詩必須要有真情實感。
  • 為什麼唐代以杜甫為首的一大批詩人,要用詩的方式來品詩說藝?
    「論詩詩」的文化成因為什麼唐代以杜甫為首的一大批詩人及詩論家要用「詩」的方式而不是用「論」的方式來品詩說藝?個中的原因無疑是複雜的,但我以為最根本、最直接的是以下兩點:首先,是中國古代批評文體之「文學」化的歷史進程和發展趨勢決定了「論詩詩」這種詩性的文學接受方式的產生。
  • 「詩聖」杜甫首創的一種絕句,後代詩家紛紛效仿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清代趙翼的這首《論詩》想必大家都曾學過,其中「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一句更是膾炙人口。拋開此詩名句不說,這首絕句讀來只有議論和道理,卻無絲毫意境之美。
  • 清朝的這位詩人非常張狂,寫了一首詩,認為李白和杜甫的詩不新鮮
    那麼說起唐詩有兩位詩人,那是不可不提,一位是「詩仙」李白,另外一位則是「詩聖」杜甫,這兩位詩人,那都是唐朝眾多詩人中,最為出色的詩人,李白的詩歌充滿浪漫主義精神,杜甫的詩作,那對於底層人們的那種深入的描寫,更加能夠打動人心,引起人們情感上的一個共鳴。所以說起唐詩這兩位詩人作品,那是不可不得。
  • 從詩話批評樣式看東亞文人的共同情懷
    詩話源遠流長,產生於北宋歐陽修的《六一詩話》,由於首創之功,開論詩「方便法門」(郭紹虞),影響之大,被認為是詩話的正宗。詩話綿延千餘年,並且在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得到接受和傳播,泱泱洪流,構成了不同於西方文論的獨特的東方批評樣式,體現了東亞文人區別於西方的共同情懷。
  • 論王船山對杜甫詩歌的批評
    對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藝術感染力,船山進行了充分的肯定。船山在《讀通鑑論》中曾這樣感慨:「讀杜甫《石壕吏》詩,為之隕涕」;「讀杜甫無家、垂老、新婚三別之詩,千古猶為墜淚」;「讀杜甫庭絕天驕、花門蕭瑟之詩,其亂大防而虐民生,禍亦棘矣」。對杜甫詩歌自然含蓄、深宏蘊藉的藝術風格,船山也表示了由衷的讚賞。
  • 元好問論詩三十首,褒貶精當文採佳,堪稱千古絕唱
    這些詩褒貶精當文採佳,堪稱千古絕唱。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詩詞的讀書人,記得關注我哦。元好問用絕句三十首的形式來品評歷史上的詩人和詩作,藉此表達元好問自己的詩歌創作觀念和文學審美理念。因此,這些詩又被稱為「論詩絕句」,其實就是討論詩的「詩」。這種論詩絕句的形式,其實古已有之。比如大詩人杜甫評論初唐四傑:「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 趙翼《論詩》賞析
    趙翼寫過不少論詩的著作,其中的《甌北詩話》(又名《甌北詩鈔》),系統地評論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蘇軾、陸遊等十家詩作。我們將要學習的《論詩》,可以集中反映趙翼在詩歌創作方面獨樹一幟的理論與實踐。二、部分詞語注釋1.領:是引領的意思,不宜理解為「佔領」。2.風騷:風,原指《詩經》中的《國風》,後來則常用來指《詩經》;騷,指屈原的《離騷》。
  • 杜甫詩詞鑑賞之【春日憶李白】
    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長安一帶,當時杜甫在此地。 4. 江東:指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帶,當時李白在此地。 5. 論文:即論詩。六朝以來,通稱詩為文。  【前言】   杜甫同李白的友誼,首先是從詩歌上結成的。
  • 南京記憶|《詩品》:中國千古論詩之祖(圖)
    導讀:南朝時期,詩壇混亂,「詩人之風,頓已缺喪」。文藝創作出現了「準的無依」、「不顯優劣」、「曾無品第」的局面。為了「辨彰清濁,掎摭利病」,文人鍾嶸效仿古制,編寫《詩品》,以顯優劣、列品第。
  • 宋人對杜甫的批評也是很犀利的
    我們可以從詩歌、詩畫作品中看到一些端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對時代風氣的反叛據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吳門下居厚喜論杜詩,每對客未嘗不言。紹聖間,為戶部尚書,葉濤致遠為中書舍人。待漏院每從官晨集,多未厭於睡,往往即坐倚壁假寐,不復交談。惟吳至則強之與論杜詩不已,人以為苦,致遠輒遷坐於門下簷次。一日忽大雨飄灑,同列呼之不至,問其故,曰:怕老杜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