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戲為六絕句》是古代最早的論詩絕句

2020-12-09 一段讀歷史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大詩人。出生於河南鞏縣。兩次應進士舉試落第,曾漫遊各地,後寓居長安近十年。安史之亂爆發並陷長安,逃奔鳳翔謁見肅宗,官左拾遺,因疏救房綰貶華州司功參軍。後棄官攜家入川,在成都尹嚴武幕下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晚年離開成都經渝州、夔州等地出川,漂泊於荊、湘一帶,最後貧病交困逝於耒陽舟中。由於親歷安史之亂,詩作形象而深刻地反映它給國家社會帶來的災難,被譽為「詩史」、「詩聖」。世稱「杜拾遺」或「杜工部」。有《杜工部集》傳世。《舊唐書》、《新唐書》均有傳。

戲為六絕句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縱使盧王操翰墨,劣於漢魏近風騷。龍文虎脊皆君馭,歷塊過都見爾曹。

才力應難跨數公,凡今誰是出群雄?或看翡翠蘭苕上,未掣鯨魚碧海中。

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竊攀屈宋宜方駕,恐與齊梁作後塵。

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戲為六絕句》寫於上元二年(761),此時杜甫年近五十,正是創作思想成熟的時期。由於杜甫沒有專門論詩的文章流傳下來,他的詩論思想散見於為數不少論詩詩之中。這六首絕句便是重要的論詩組詩。它們是針對當時文壇的「輕薄為文」之徒而發。詩中一.再稱之為「爾曹」「汝」,諄諄教導之態可見。「題之曰『戲』,亦見其通懷商榷,不欲自以為是」。

唐代詩壇長期存在兩種傾向:一是齊梁的浮豔綺麗的文風仍有相當影響,一些人離開內容片面追求辭藻聲律之美,喜好停留在對事物的形似上刻畫,其結果自然是「喪於雅正」,走向邪路,違背了風雅的傳統。另一是從陳子昂到白居易,為了糾正齊梁文風的消極影響,提出了復古即恢復風雅傳統的主張,由此明確了詩歌的發展方向,然而有些人又走到了另一極端,粗暴地否定六朝文學的價值。總之,「好古者遺近,務華者去實」,兩種傾向都存在。

本組詩論正是針對上述兩種傾向而發的,中心論題是如何對待和繼承文學遺產。從詩歌的歷史發展來看,是源自風騷傳統。「輕薄為文」之徒的譏笑,無損於四傑的歷史地位,卻暴露出他們缺乏歷史的眼光,可謂「有眼無珠」。要多方面學習,「轉益多師」,兼取眾長。在廣泛吸收前人創作成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在這裡,既要「裁偽體」,又要「親風雅」,二者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偽體是反,風雅是正,不裁偽體,便談不上親風雅。而要親風雅,必須裁去偽體,始能上攀屈宋,找到詩歌發展的正路。再者,親風雅、攀屈宋與轉益多師也是不可分割的。沒有「親風雅」、「攀屈、宋」,「轉益多師」便失去意義,可見前者是後者的方向和目的。而沒有「轉益多師」,"親風雅」、「攀屈、宋」也就難以達到,可見後者是前者的手段和途徑。杜甫強調繼承風雅傳統,轉益多師,為的是創新,把詩歌創作推動向前發展。審視當時詩壇,杜甫認為:大抵都是清新巧麗之作,意境未達有如掣鯨魚於碧海般的雄奇壯麗。這既是對詩壇的期望,也是詩人的抱負。

縱觀唐代詩壇,具有杜甫的上述歷史與藝術的眼光的人,是為數不多的。而不但在理論上有這樣的認識,而且在創作實踐上能夠付諸實現,取得了詩歌發展上的集大成就的,唯杜甫一人而已!

《戲為六絕句》比較系統地表現了杜甫的上述認識,同時也是杜甫詩歌創作實踐的理論總結,因而有重大價值和意義。《戲為六絕句》又是我國古代最早的論詩絕句。它文意完整連貫,見解深刻,開創了以詩論詩的風氣,給予後世巨大影響。

相關焦點

  • 【美聲詩詞】22.杜甫《戲為六絕句》
    杜甫《戲為六絕句》朋友們,晚上好。今天開始,我們要一起來讀詩聖杜甫的詩了。
  • 杜甫《戲為六絕句》賞析
    在杜甫的詩作中,有一組詩是很特別的,一共六首詩,相當於一篇論文,論述唐詩發展過程中的重大理論問題。#郝乙書法#中國古代詩歌從先秦時期啟蒙初唐時期,以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為代表的「初唐四傑」,對魏晉六朝詩歌進行改革,扭轉了唐朝以前萎靡浮華的宮廷詩歌風氣,使詩歌題材從亭臺樓閣、風花雪月的狹小領域擴展到江河山川、邊塞江漠的遼闊空間,賦予詩以新的生命力。
  • 書法作品 草書:杜甫《戲為六絕句.其一》一一凌雲健筆意縱橫
    這是杜甫的詩《戲為六絕句.其一》,也是草書作品所寫的內容。杜甫的《戲為六絕句》是一組組詩。前三首評價詩人,後三首為論詩宗旨。每首可單獨成立,表現不同主體,而六首又互相連貫,成為一個整體。它實際上是杜甫詩歌創作實踐經驗的總結,詩論的點綱。這樣周密安排的一組組詩,難道真的是「戲為」嗎?當然不是。這是自謙。詩中有明顯的批判鋒芒,自謙一下,以緩和其勢。
  • 「詩聖」杜甫首創的一種絕句,後代詩家紛紛效仿
    但杜甫卻別開蹊徑,以議論入絕句,擴展了絕句的內容領域。「論詩絕句」便是此道典型。下面這組《戲為六絕句》便是杜甫最典型的論詩絕句,也是此類詩歌中影響最為深遠的,其中一個名句更是膾炙人口,你一定聽說過:戲為六絕句
  • 《戲為六絕句》:杜甫對初唐四傑的一錘定音
    這個爭論,最後在杜甫的一系列作為文學評價的絕句中直接給出了定論:戲為六絕句 杜甫其二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其三縱使盧王操翰墨,劣於漢魏近風騷。絕句其二:四傑當時的文章,被人們取笑輕薄,現在取笑的人都灰飛煙滅了,四傑的詩詞卻萬古流傳。絕句其三:四傑的詩,像《詩經》《楚辭》,不如漢魏古風,但是他們就像那千裡馬縱橫馳騁,不像你們這些玩意兒一跑長途就廢。這個評價就相當高,後世對四傑的評價也就基本以杜甫為定論。
  • 詩聖杜甫在「絕句」的創作中,相比前人有哪些開拓?
    事實上,從絕句形式問世發展到盛唐,就已形成「含吐不露」的傳統風格,並以此為佳,反之為劣。但這「含蓄」風格若一成不變,絕句就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也不符合文學本身發展的客觀規律。杜甫為了適應這些需要,衝破單純「含蓄」的蕃籬,在絕句風格方面又作了大膽的創新,根據不同的題材和主題,創作了各種風格的絕句。
  • 元好問《論詩絕句》:運用絕句的形式,評論杜甫和李商隱的詩歌
    元好問的詩歌理論主要見於《論詩絕句》三十首。主張天然真淳,反對堆砌雕琢;提倡豪放剛健,反對纖弱柔靡;重視獨創精神,宣揚恢復建安以來的詩歌優良傳統。他是繼杜甫之後比較系統地運用絕句形式來表達詩歌理論的重要詩人,對後代影響很大。《論詩絕句》三十首,對建安以來的主要詩家及流派作了概括性評述。這裡選他「排比鋪張」和「望帝春心」這兩首。
  • 書法作品 草書:杜甫《戲為六絕句·其二》一一不廢江河萬古流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的這首詩,題為《戲為六絕句·其二》。雖說戲為,其實杜甫的態度是很嚴肅的。詩的意思是說:王楊盧駱開創了詩的新一代風格和體裁,一些淺薄之徒,對它的譏笑是無休無止的。
  • 杜甫的一首《戲為六絕句》,是對初唐四傑最高的評價
    詩聖杜甫曾經寫過一組《戲為六絕句》,其中第二首是針對初唐四傑的評價,詩中寫道: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可以說,杜甫的這首詩是對初唐四傑最高的評價和讚賞。我們知道,在唐朝之前,魏晉的詩風是意境宏大,筆調朗暢,頗有建安風骨之氣,而到了六朝,詩風則由質樸轉向了華彩,甚至為了寫出豔麗的辭藻,寧可忽視了詩本身的內涵,所以六朝的古詩大多有一種華麗而萎弱之感。
  • 杜甫最冷門的一首絕句,一句一絕,手法妙絕盛唐
    詩聖杜甫,最為後世所稱道的就是其寫實的現實主義詩風和格律嚴謹、精於鍊字的律詩。杜甫的七言律詩和其鍊字之精甚至被宋代江西詩派奉為鼻祖。其實,杜甫在絕句上的成就也不低,只是後世詩壇多忽視其絕句成就。杜甫在絕句方面之所以不被後世讚許,只因他作絕句與旁人不同。其一是杜甫首創了一中論詩絕句,也就是以絕句體發褒貶評論。
  • 古代最負盛名十首「論詩的詩」:豪華落盡見真淳,轉益多師是汝師
    古人的「以詩論詩」,就是用詩歌的形式來回答這兩個問題。這些「論詩的詩」,數量多得驚人。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萬首論詩絕句》一書,就收錄唐至清論詩絕句近萬首,蔚為大觀。這裡所選的十首古代「論詩的詩」,是其中最負盛名的作品,對後世詩學發展影響極大。這十首詩,要麼是詩人創作經驗之談,要麼是詩歌美學精彩評論,均是著名詩人厚積薄發之作,富有啟迪意義。
  • 把豐富的含義濃縮在極小的篇幅之中,是論詩詩在文體上的顯著標誌
    「論詩詩」的詩性特徵片語精微、言約意豐,把豐富的含義濃縮在極小的篇幅之中,是論詩詩之詩性特徵在文體形式上的一個顯著標誌。這一點在論詩詩的主要樣式——論詩絕句中體現得尤為充分。我們不妨以杜甫的《戲為六絕句》為例來說明這一點。
  • 以詩論詩!杜甫驚人的創新之舉,批評年輕人一點兒也不留情面
    杜甫的詩有「詩史」之稱,這是因為他詩歌不但關心國家的命運,更關心百姓的命運。與此同時,杜甫還特別關心詩歌的命運。這不,當時文壇上有些人對前人作品妄加評論,杜甫實在看不下去了,一口氣寫了六首詩來反駁他們,《戲為六絕句》是也。
  • 元好問《論詩三十首》:推崇自然天成,貶抑閉門覓句
    論詩絕句,首創於杜甫。杜甫作《戲為六絕句》,品評作家作品,揭示論詩宗旨,為絕句增添了新的表現題材。宋代以後,學杜甫以絕句論詩者約有數十家,可分為兩大派:一派屬於闡述詩歌理論的,從南宋戴復古《論詩十絕》起,到清代趙執信、趙翼、張問陶、丘逢甲諸家的論詩諸絕句。另一派屬於品評作家作品的,則從金代元好問《論詩三十首》起,至清代王士稹、袁枚、洪亮吉、陳衍等諸家的論詩絕句。
  • 淺論杜甫律詩的師承與李白詩歌的絕句藝術
    杜甫律詩的代表是《秋興八首》,是作者憶長安之作,以表現家國興衰為主要線索,八首主題一致,其中第一首「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是全組詩歌的中心。詩歌以時空轉換的視角表現作者在夔州時期四年長安的心情,悲愴動人,感人至深。
  • 夏承燾先生《瞿髯論詞絕句》新版小記
    會面中,主客饒有興致地討論詞集版本、校勘等問題,彊村老人並對夏承燾論辛棄疾的「青兕詞壇一老兵,偶能側媚亦移情」絕句勉勵有加,說:「何不多為之?」(此詩系吳常雲先生賜示)     是年1月18日,夏先生在給學生陳美林的信中寫道,香港《大公報》「副總編陳凡不久前來京組稿,拙作遂為取去」,即得先在香港《大公報》的「藝林」副刊陸續刊出。次年3月,這部縱論千年詞壇、品評歷代詞家的《瞿髯論詞絕句》終於由中華書局正式出版。夏先生字瞿禪,瞿髯是他晚年的自號。
  • 杜甫的五言絕句有哪些 杜甫作過哪些五言絕句
    說起杜甫,大家一定再熟悉不過了。他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春夜喜雨》、《望嶽》、《登嶽陽樓》都是他的作品,他寫了許多的五言絕句,大家知道是哪些嗎?  杜甫的五言絕句  杜甫寫的五言絕句有《春望》、《春夜喜雨》、《絕句二首》、《望嶽》、《月夜憶舍弟》、《登嶽陽樓》、《絕句
  • 杜甫唯一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七言絕句,堪稱其七絕壓卷之作
    而盛唐時期另一位偉大的詩人詩聖杜甫在七絕方面的名聲就大不如李白等人。眾所周知,杜甫最為擅長的是律詩,尤其是七言律詩。杜甫的七律格律嚴謹,精於鍊字,其詩風格沉鬱雄渾,讀來抑揚頓挫,鏗鏘有力。幾千年來杜甫的七律被詩家奉為圭臬,但杜甫的七絕成就遠不如其七律。
  • 絕句特點六字訣
    絕句特點六字訣如今,學寫舊體詩的人,多從絕句入手,以為此體最省 力,僅四句,一首七絕才二十八個字,隨便湊一湊就成了。殊不知絕 句是一種「成如容易卻難精」的體裁。正因為它簡短,所以最難藏拙, 不像律詩倒還能以對仗來遮飾。
  • 杜甫最膾炙人口的12首絕句,首首出名句!
    杜甫最膾炙人口的12首絕句,首首出名句! 1 絕句二首·其一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