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苗鄉十八洞村,精準扶貧蛻變為旅遊名村,令人心動的幸福

2020-12-05 莫莫小遊記

碧空如洗,梯田連綿層疊。滿山空靈的鮮綠與氤氳薄霧纏綿交織,零星點綴在半山腰上的人家若隱若現,金鳳凰疾風般掠過水麵,留下一串令人遐想的鳴叫,這幅美得令人神醉的湘西山水畫卷徐徐展開。這裡,便是十八洞村,秀麗的山水,淳樸的民風,多少人夢魂中的桃花源。

位於湖南省花垣縣雙龍鎮的十八洞村,這裡只有239戶、946人。人均耕地為0.83畝的苗族小山村。如今作為「精準扶貧」戰略思想的首倡地,吸引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目光,稱為「精準扶貧」的一面旗幟,在2019年,十八洞村以獼猴桃種植、苗繡、勞務輸出、鄉村旅遊、礦泉水廠五大支柱產業蓬勃發展,有了巨大改變,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越來越快。

在今年,湖南省文旅廳公布的7條「錦繡瀟湘」湖南旅遊精品線路中,把湖南的精品景區景點串連成線,這樣便有了湖南的權威旅行指南。其中,花垣縣十八洞景區成功入選。十八洞景區位於湖南西部武陵山脈的中段,湘黔渝交界處,距離花垣縣城34公裡,湘西州府吉首38公裡,矮寨大橋8公裡,高速公路出口5公裡,交通十分便捷。

十八洞村為苗族特色的中國傳統村落,是大湘西「神秘苗鄉」的精品路線,也是其重要節點。海拔700米,屬高山熔巖地區,境內溝壑縱橫、高山峽谷遙相呼應,常年霧氣繚繞、雨水充盈,享受「雲霧中的苗寨」之美譽。這裡生態環境優美,自然景觀獨特,擁有黃馬巖、烏龍一線天、背兒山、擎天柱等自然景觀,以及夯街峽谷、原始次森林蓮臺山林場等生態資源。

最是奇特的,十八洞村十八洞,洞洞相連連成村。作為精準扶貧的第一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雙龍鎮的十八洞村,在2019年被評為首批鄉村旅遊重點村。這裡有婺源式的鄉村建築,層層疊疊的梯田稻田和一望無際的綠色。層巒疊嶂的山峰隔離出清新富氧的空氣,置身其中,令人心曠神怡。

土著的苗族村民沉澱出深厚的苗家文化底蘊,高山峽谷相互輝映,苗家歌聲傳悠揚;苗繡、蠟染等傳統工藝,在這裡傳承發揚;打苗鼓、跳苗舞,多樣的民間藝術形式,豐富著人們的精神生活。農家自製的山野腊味,豐富多樣的綠色果蔬,自然的恩賜加上苗人的智慧,就是一桌健康的美食。

農家樂。地球倉,既有樸質地道的山村民居,也有新奇創意的全景居室,令人以多種方式感受十八洞村的魅力。地球倉的全景玻璃窗將整個村落盡收眼底,日出日落、朝霞餘暉,不論是什麼季節,都有著美麗的風景。

相關焦點

  • 多平臺"精準扶貧" 十八洞村成少數民族村寨發展典範
    中國經濟網湘西5月13日訊2016年5月11日下午,藍迪國際智庫平臺花垣縣十八洞村旅遊文化產業「精準扶貧」項目對接考察第三團造訪「洞天福地」的十八洞村,感受山清水秀的苗寨美景和歷史久遠的苗家文化。
  • 畫說「精準扶貧」湘西故事 刻寫人類減貧史上的中國奇蹟
    十八洞村「精準扶貧」石嵌畫廊包含十八幅作品,其中《美麗鄉村巨變系列》6幅、《精準扶貧的足跡系列》5幅、《花垣特色元素系列》5幅、《未來展望》1幅、《精準扶貧「十六字」方針》1幅,分別展示十八洞村精準扶貧前後的山鄉歷史與美麗蛻變、花垣縣整體精準扶貧的成果、花垣獨特的非遺手工製作場景及苗繡作品、沈從文筆下《邊城》的古今風貌及人文印記、花垣縣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全新面貌及遠景象徵
  • 十八洞村:用「繡花」功夫 打造鄉村精準規劃模式
    可能在十八洞村村民楊正邦看來,是自家年久失修的房屋變得煥然一新,各類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或許在村支書施金通的眼裡,是在規劃指導下,村容整潔、生活便捷、一步一景,村莊的每一處都彰顯特色和美麗的精心建設。在駐村幹部麻輝煌的印象中,又或許是十八洞村逐漸發展起來的各色產業,以及黨性教育基地、青少年研學基地、鄉村旅遊打卡地等不斷擦亮的金字招牌。
  • 湖南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旅遊景區導遊詞下篇
    這幾年龍元珍和幾戶鄰居邊採藥邊留種培育,光是七葉一枝花去年就種了一千多株,想的就是為早日轉入林下規模種植作準備。但是整理山林、圍山育種都要大筆資金投入,頭兩三年幾乎鐵定要虧。一想到錢的問題,龍元珍就不敢動了。龍元珍說:「轉機在去年出現」,駐十八洞村扶貧工作隊告訴大家現在有了政策,農民辦合作社可以申請國家貼息貸款。
  • 百村脫貧記|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精準扶貧結碩果 深山苗寨煥新顏
    這些故事,正是由中國一村一鎮的每一個普通中國人所書寫的。這裡是中國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重重大山和稀少的耕地桎梏著世代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位於山區深處的十八洞村,曾是一個閉塞的苗族村落,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2000元。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7年來,在精準扶貧方針指引下,十八洞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一起跟隨記者的腳步,回訪十八洞。
  • 「首倡地」的答卷——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精準扶貧」生動實踐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湖南調研,一下飛機就直奔武陵山連片特困地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在這裡,總書記與大家拉家常、話發展,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重要論述。「精準扶貧」是中國扶貧史上的偉大創舉。一場銘刻歷史的脫貧攻堅戰從十八洞村發起,歷時近七年之久,艱苦卓絕,波瀾壯闊。首倡之地,舉國矚目。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精準扶貧7年,十八洞村「長」出10餘種新職業
    精準扶貧實施7年,這個地處武陵山脈腹地的苗族村寨,從「著名」貧困村變成脫貧攻堅示範村,「長」出了10餘種新職業。施進蘭是花垣十八洞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妻子和長子辦農家樂,小兒子是短視頻項目創業者,還負責運營村裡的社交媒體官方帳號,女兒是景區講解員。十八洞村「地無三尺平,多是鬥笠丘」。過去,900多名村民除了種800多畝山嶺薄地,只有外出打工一條路。
  • 十八洞村:「如今的好日子都是託總書記的福」
    位於湖南省湘西花垣縣的十八洞村是一個苗族聚居村。這裡水秀山明,風光旖旎,卻因交通受限、信息閉塞,村民生活水平長期處於貧困。2013年,十八洞村人均純收入僅1668元,全村225戶939人中,有貧困戶136戶542人。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八洞村考察,在這裡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
  • 「首倡地」的答卷——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精準扶貧」生...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湖南調研,一下飛機就直奔武陵山連片特困地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 在這裡,總書記與大家拉家常、話發展,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重要論述。 「精準扶貧」是中國扶貧史上的偉大創舉。一場銘刻歷史的脫貧攻堅戰從十八洞村發起,歷時近七年之久,艱苦卓絕,波瀾壯闊。 首倡之地,舉國矚目。
  • 湘西十八洞:「精準扶貧」從這裡走向世界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湘西州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作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重要指示。這一刻起,「精準扶貧」從湘西十八洞村走向全國,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歷史性地得到解決,這將為全球減貧事業做出重大貢獻。
  • 湘西十八洞村打出產業扶貧的「深井」:打工的人兒回來了,人的心兒...
    2013年「精準扶貧」戰役打響,決心將優勢資源產業化的十八洞村,將自然景觀優勢與淳樸民俗民風結合起來,把這裡打造成精準扶貧教育基地和美麗鄉村旅遊勝地。  眼見旅遊的人與日俱增,不少村民像阿雅一樣開始謀劃致富路。  外省媳婦孔大姐,就是第一批在苗寨經營農家樂的「嘗鮮者」。「十八洞太窮了。」2012年,孔大姐來此相親,「窮」是這個小山村留給她的唯一印象,親事也因此擱淺。
  • 他來大漢講十八洞村的故事,感動了家鄉的「扶貧司令」
    2020年9月4日,大漢集團黨委開展特邀湖南湘西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委會主任、原十八洞村精準扶貧工作隊隊長、「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獲得者龍秀林同志為大家上了一堂「精準扶貧」主題黨課。湘西自治洲原州委書記彭對喜、「扶貧司令」彭楚政將軍、大漢集團董事長傅勝龍以及來自大漢集團各支部的黨員們等出席了活動。
  • 追尋李迪:尋訪湘西十八洞村,見證扶貧小康路
    十八洞村究竟有怎樣的十八般武藝?國慶前夕,瀋陽廣播電視臺全媒體報導團隊跋涉兩千多公裡,跨越大半個中國,實地尋訪了十八洞村,見證了它的翻天巨變。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戰略方針,指導全國扶貧攻堅戰。沉睡在貧困中的十八洞村自此蝶變,張開多彩而勤奮的翅膀,飛翔在脫貧奔小康的春風裡。
  •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景區導遊詞上篇
    伍阿哥今天帶你走進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十八洞傳說為古夜郎國休養生息之處,洞內有十八個叉溶洞,故又名「夜郎十八洞」,簡稱「十八洞」。十八洞村位於湖南省西部,武陵山脈中段,湘黔渝交界處,素有花垣「南大門」之稱,隸屬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雙龍鎮排碧鄉。有婺源鄉村建築模式,又有兔耳嶺的自然景觀。
  • 金風送爽十八洞——「精準扶貧」的花垣實踐(圖)
    2013年11月以來,十八洞村幹部群眾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到村裡視察作出的重要指示,以戰天鬥地的豪邁氣概,克服艱難險阻,打響了決戰貧困的精準扶貧攻堅戰。    為紮實推進十八洞村的精準扶貧工作,花垣成立了以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第一副組長,其他相關縣級領導任副組長的十八洞村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
  • 繪出十八洞村的暖心畫面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在這裡他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隨後,村裡決定,先從精準識別開始,首先摸索出「七步法」標準,把困難戶識別權交給同村父老鄉親,以確保貧困戶認定的透明公開、相對公平,這也為全國其他地方提供了重要經驗。2018年2月初,高速路處處結冰,我驅車輾轉7個多小時到達十八洞村梨子寨採風。
  • 【扶貧印記——走進脫貧村】春到十八洞
    精準扶貧推進7年來,湖南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以首倡之地當有首倡之為的政治責任感,紮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省共實現747萬人脫貧,6920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51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底的13.43%降至2019年底的0.36%,脫貧攻堅即將迎來響鈴交卷的歷史時刻。
  • 首倡之地擔起首倡之責:湖南湘西交出「精準扶貧」合格答卷
    據統計,該州的州縣組織部門派出5995名優秀幹部,組成1742個工作隊,對1110個貧困村和632個有貧困人口的非貧困村(社區)實行「一村一隊」全覆蓋,各級黨員幹部5.96萬人結對16.5萬戶貧困戶,實現精準幫扶全覆蓋。
  • 在總書記指示指引下|我是十八洞村,我是菖蒲塘村,我就是幸福的小日子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因習近平總書記的到來,火了,如今已是網紅旅遊打卡地。和它一樣小有名氣的是湘西鳳凰縣的菖蒲塘村。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地處武陵山區中心地帶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在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理念;在菖蒲塘村生態水果產業基地強調依靠科技,開拓市場,做大做優水果產業。
  • 幸福的炊煙丨冷水灘麥子園村:貧困村的美麗「變形記」
    編者按:十八洞村是全國精準扶貧村級樣板,為更好展示湖湘人民用雙手書寫追夢小康路上的印記,解讀更多的「十八洞村」現象,紅網派出多路記者,深入多個鄉村一線,蹲點採訪拍攝,記錄精準扶貧以來的鄉村劇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