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中華好詩詞「一啜夜心寒,跏跌謝衾影」朱熹茶詩《茶坂》品讀
吳斌
朱熹在武夷山九曲溪畔的武夷精舍傳道、著書的同時,將種茶、採茶當作是自己著述、講學的一種調節,將飲茶作為自己抖擻精神、蕩昏滌寐、脫俗醒心的一個好習慣,終生保持不變。他創作的茶詩《茶坂》就非常真實、直白地表達了他的這個生活習慣。《茶坂》的內容為:
攜籯北嶺西,採擷供茗飲。
一啜夜心寒,跏跌謝衾影。
「坂」就是山坡的意思,「茶坂」也就是茶山之坡,即是「茶園」之意。「籯」為竹簍,用來裝採摘下來的茶芽。「跏跌」為佛教用語,即盤腿打坐之意。「衾」就是被子。全詩的大意為:
攜著竹編的茶簍,前往位於北嶺西邊的茶園,採摘茶芽,用以供自己與朋友品嘗、飲用。此茶一喝,整夜都舒爽清醒,就像是寒夜冷得毫無睡意一般,正好打坐思考,謝絕了那「招呼」我入睡的棉被的影子。
不得不佩服朱熹對武夷巖茶品質特徵理解的深刻。如果你去問武夷山資深的茶農,什麼樣的山場最適宜栽種武夷巖茶?他們會告訴你,一是必須在武夷山景區丹霞地貌的巖石群山,也就是所謂的「正山」範圍之內;二就是巖茶需要日曬,但又不能日曬太多,喜陰但又必須通風良好。也就是說,有適當日照又有點陰,且通風良好的山場最好。這麼一來,在武夷山「正山」範圍內,什麼樣的茶山最好呢?自然是朱熹說的,北嶺西向的山坡,比較能滿足這個條件。朱熹就是選擇在這樣的山坡上種茶的,也就是詩中所說的「北嶺西」。
到了春天,茶芽綠油油地抽出,朱熹又親自帶著竹編的茶簍,來到這「北嶺西」採茶。按朱熹自己說的就是:「攜籯北嶺西,採擷供茗飲。」偉人的休閒生活也是這麼的平常、隨和,讓人感覺起來,瞬間就有一種很平等、很親切的體會。
事實上,朱熹自己種茶、採茶、制茶,不僅僅是節約了買茶的開支,關鍵的是,這美好的武夷巖茶,為他提供了一個他非常需要的功效,那就是提神、醒睡的功能。朱熹在詩中是這麼說的:「一啜夜心寒,跏跌謝衾影。」那麼朱熹又為什麼需要這提神與醒睡呢?不用小編在這裡多說,大家都明白,沒有朱熹日以繼夜的鑽研與著述,也就沒有朱熹日後的巨大成就。
那麼,我們在欣賞朱熹詩歌的時候,在感受朱熹的親切、平和的時候,在品著與朱熹當年所品的,一樣美好的武夷巖茶的時候,是否也應該學學他老人家的努力與專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