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報:跨境民族文字的傳承與發展——以德宏傣文為例

2020-12-06 南開大學新聞網

  章富剛 曾曉渝

  我國傣族使用四種文字:德宏傣文、孟定傣文、西雙版納傣文和金平傣文。德宏傣文廣泛使用於德宏、保山、臨滄、普洱四地州,在清代乾隆年間雲南土司奉旨編纂的十三冊「百夷譯語」中,有十二冊用德宏傣文編纂。孟定傣文使用於孟定、瑞麗等與緬甸撣邦接壤地區。德宏傣文和孟定傣文的字母數量、字形結構、表音體系基本一致,只是字母形狀一方一圓。緬甸撣邦北部的傣族也使用孟定傣文,撣邦傣族又稱「傣繃」,其文字被稱為傣繃文。國內傣族與緬甸撣邦傣族為跨境民族,德宏傣文與孟定傣文(傣繃文)是同一種文字的地方變體,可以一起視為廣義的德宏傣文。

  德宏傣文的改進

  德宏老傣文是一種拼音文字,然而拼寫和實際發音已經有了明顯脫節現象,因此一字多音現象比較嚴重,如韻母字母只有45個,但實際語音中韻母卻多達84個,再加上缺乏聲調表示符號,閱讀者需要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所表達的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根據中央人民政府「幫助文字不完備的民族逐漸充實其文字」的精神,德宏傣文於1952年開始進行改進,至1988年共實施四次改進、修訂方案。改進後的德宏傣文以德宏州首府芒市語音為標準音,字母和聲調符號齊備完善,書面上的聲韻調表現形式與口語語音系統一致,具備一形一音的特點,因而簡便易學。受德宏傣文改進的影響,境外傣繃文也作過一些修改、完善。

  德宏新傣文的推廣

  德宏州是我國傣族的主要聚居區之一,州內傣語一致性較高,是新傣文推廣的主陣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德宏州各級部門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的民族語言文字政策,在傣族學校開展了各種形式和層次的傣漢雙語教學,尤其是從1987年起,在小學教育階段大規模推廣雙語雙文教學。此外,新傣文在科普醫藥、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文化藝術、民間和宗教、政府和司法等各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流動,州內各地廣泛出現傣族和漢族、其他少數民族雜居的局面,傣文課開始逐漸退出學校教育,年輕一代傣族能識讀傣文的人越來越少。不過,在政府部門的支持引導及有識之士的努力下,社會各界和民間積極開展傣文推廣、傳播工作,各地成立的傣學會經常組織傣文學習培訓。

  保山、臨滄、普洱等地新傣文的推廣力度較弱,原因有三方面。一是三地傣族處於大雜居、小聚居的狀態,除靠近邊境的耿馬、雙江、孟連等幾個縣傣族較為集中外,各地傣族多與其他民族雜居,學校不具備開展傣文教學的條件,傣族民眾學習民族語文的現實動機也不足。二是民眾學習新傣文存在困難。德宏傣文改進的設計思路是確定一個標準音點,制定一音一符的拼音文字,然後向方言區推廣。但作為標準音點所在地的芒市只是德宏州首府,在其他地區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影響力不足。另外,與老傣文相比,新傣文的字母書寫、文字結構產生了一些變化,比如新傣文的標調法在點撇式和字母式之間反覆幾次,最終確定用五個西式字母標調。三是方言差異。這些地方與德宏州雖同屬傣語德宏方言區,但其間的方言差異直至20世紀80年代才基本調查清楚——保山與德宏為德保土語,臨滄、普洱為孟耿土語。芒市話在傣語德宏方言中聲、韻、調簡化較為明顯,因此如果用新傣文拼寫方言音,存在顯示困難,而相關研究也有待推進。目前,許多地方還是繼續使用改進前的老傣文系統。

  德宏傣文傳承與發展的意義

  民族語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構成民族共同心理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傳承和發展民族語言文字,對發展民族地區社會經濟、促進民族和諧、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都有重要的意義,也符合民族同胞的心理訴求。

  作為跨境民族,我國傣族與緬甸傣族語言、文字同源,文化、習俗、宗教相通,雙方在歷史上一直存在著傳統的交往關係。做好德宏傣文的傳承、發展工作,不僅有利於繁榮中華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自信、促進國家認同,進而維護民族文化安全和邊疆政治安全,而且有利於進一步發揮德宏傣文在跨境文化溝通、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因此,我們應當繼續努力提升民族語言文字方面的服務能力,加強傣文推廣、雙語教學的力度,開發多種多樣的傣語文化產品,豐富傣族民眾的精神生活。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文學院)

相關焦點

  • 中國民族文字書法作品暨文獻展開展
    中國民族文字書法作品暨文獻展在民族文化宮開展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許多民族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創造了本民族的文字,並且留下了豐富的文獻資源,成為中華文化寶庫中珍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中國文字大家庭有50多個成員,是中國各民族水乳交融、攜手前行的見證。
  • 傣族(傣泰同源)
    元初的記載表明,當時德宏地區的傣族仍然使用奴隸從事勞動。元明之際各地傣族地區先後進入了封建領主制社會,社會生產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鐵器的使用已相當普遍。農作物亦增加了新的品種,棉花已經普遍種植。手工業也有新的發展,出現了珍貴的「幹崖錦」、「絲幔帳」等優美的手工藝品。商業活躍,出現了車裡等較大的商業城鎮。傣族地區地處邊疆,在帝國主義的入侵當中首當其衝。
  • 騰衝五合鄉舉辦傣文培訓 傳承傣家文化
    騰衝五合鄉舉辦傣文培訓 傳承傣家文化 2018-08-02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德宏人文|銀絲圈出傣文化
    你若見過展翅欲飛的鳳凰,就一定會為這千百股細如髮絲的銀線扭出的栩栩如生的鳳凰而驚嘆。你若賞過含苞欲放的花朵,就一定會為這成千上萬的扭圈之間的銀色綻放而傾倒。穿過芒市勐煥街道東北裡社區清水一巷平坦的水泥小路,一幢幢紅牆綠瓦的現代建築中帶著傣家人特有的文化元素。
  • 音樂人徐子崴攜「天籟演藝」亮相德宏·勐煥盛世國際民族藝術節
    古傣藝術之夜以熱烈歡快、激情洋溢、團結、幸福、歡樂祥和的氛圍,用歌、舞、樂節目的形式, 展現以民族文化為主的多姿多彩「綜藝晚會」,並邀請了知名藝人助陣,點燃小鎮文化之夜,感受古傣的藝術。唱響傣族古鎮的開放盛世,唱響傣族古鎮的璀璨未來,唱響民族文化的傳承,助力傣族古鎮絢麗綻放。
  • 經歷了結繩崖畫之後,在我國文字發展歷史上出現了納西族象形文字
    經歷了結繩、刻契、樹葉信、崖畫之後,在我國文字的發展歷史上出現了納西族的象形文字,之後形成了完整記錄語言的具有表形、表意、表音功能類型的漢字體系及各少數民族文字。歷史上,少數民族文字的產生時間尚無確切定論,關於少數民族文字產生的傳說故事卻廣為流傳。
  • 認識中國56個民族:「水的民族」傣族
    傣族是泰國、寮國的主體民族,佔泰國總人口的40%,傣族還是緬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國、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國的少數民族。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傣族在中國境內共有126萬餘人。傣文:傣文源於古印度的婆羅米文。婆羅米文的變體巴利文伴隨佛教經斯裡蘭卡傳到東南亞各地,被東南亞各民族所吸收後,傣族先民又集東南亞各種文字之所長創製了各種傣文。
  • 龔敬政:雲南德宏戰略地位無以取代 發展潛力大
    數據顯示,近年來,通過全州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呈現出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民族團結、邊疆安寧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面加強的可喜局面。2015年,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實現生產總值292.3億元,財政收入31.9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10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917元。
  • 據說,人口六七千萬的傣族,有著十幾種文字?
    之前我們討論了彝文苗文等民族文字哈,這次我們來討論另一個民族內部文字繁多的民族文字,傣文。不知道有沒有人跟小淚我一樣,第一次聽到傣族時印象就是中國西南邊陲的一個小民族。。。然而。。。傣族可不是個小民族啊[捂臉哭]。。。
  • 改革開放40年|從貝葉向數字的華麗蟬變——傣文數位化建設掃描
    原標題:傣鄉改革開放40年|從貝葉向數字的華麗蟬變——傣文數位化建設掃描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傣族先民將傣文刻在貝葉上,依託小小貝葉傳承文字和文化。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傣族文字和文化的傳承發生了革命性變化:從貝葉刻寫向數字應用華麗轉身,應用範圍、傳播方式、傳播功能發生了質的飛躍。
  • 習近平總書記「七一」講話民文翻譯版在德宏首發
    &nbsp&nbsp&nbsp&nbsp當天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民文版在德宏州隴川縣的首發,此次一共印了6萬冊,共翻譯成14個民族的18種文字,分別為彝文、白文、哈尼文、壯文、傣文(西傣文、德傣文)、苗文(川黔滇苗文、滇東北苗文)、傈僳文、拉祜文、佤文、納西文、瑤文(勉瑤文、門瑤文)、景頗文(景頗文、載瓦文)、藏文、
  • 聊聊今天東南亞傣泰民族文化特點
    聊聊今天東南亞傣泰民族文化特點本民族文化佔主導,但地位岌岌可危。東南亞傣泰民族所在的社會中,本民族的文化雖還能勉強佔據主導地位,但受到所在國、整個世界全球化的經濟、文化的聯合影響和圍攻之下,傣泰民族只能儘可能的吸收、融合外來文化,儘量保持不被其他文化直接替代。趨同所在國主體民族文化。傣泰民族居住國都是多民族組成的國家,國家本身的強勢文化勢必會對傣泰民族產生強大的文化影響。
  • 跨境民族的文化記憶與共同體構建:以彝族文化價值觀傳承教育為個案
    因此,學校多元文化教育對於促進彝族個體的心理健康、人格發展、性格完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彝族個體適應彝族社會生活的必要條件。同時,課堂中融合彝族文化價值觀,可以促進個體的道德發展,包括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的發展。
  • 民族服飾 · 傣族
    西雙版納和德宏瑞麗一帶傣族的竹樓別具風格。樓近方形,上下兩層,上層住人,距地約7尺,下層無牆,用以飼養牲畜及堆放什物,頂為雙斜面,多覆以編成的「草排」。拾級登樓,有走廊、晾臺,可以晾物、納涼。語言文字:傣族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因分布而分別被稱為傣語、泰語、寮語等,屬漢藏語系侗臺語族(壯侗語族)臺語支。
  • 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和信息處理現狀
    雲南省傣族人口約106萬(1994年),主要聚居在西雙版納、德宏兩個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元江、新平等自治縣。傣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分為西雙版納、德宏、金平三個方言,使用較多的是西雙版納方言和德宏方言。傣族共有四種不同形式的文字:西雙版納傣文、德宏傣文、傣繃文和金平傣文。
  • 《中國的民族政策與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白皮書 (7)
    中國憲法規定,國家根據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少數民族加快各項文化事業的發展。中國政府通過各種政策措施,尊重和保護少數民族文化,支持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創新,鼓勵各民族加強文化交流,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
  • 雷射照排助力少數民族文字歷史檔案的數位化建設
    我國少數民族歷史悠久,許多少數民族在歷史上創製了古民族文字,並以民族文字形成了極其豐富的反映各民族社會歷史發展情況的文字歷史檔案。研究少數民族文字歷史檔案數位化建設的現狀與對策問題,可更好地發掘、傳播與利用這一優秀的民族歷史文化遺產。
  • 「石榴籽的故事」五十六個民族大團結(22~28)
    傣族按分布地區有傣泐、傣那、傣雅、傣繃、傣端等自稱。西雙版納等地自稱「傣泐」,德宏等地自稱「傣那」,紅河中上遊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稱「傣雅」,瑞麗、隴川、耿馬邊境一線的自稱「傣繃」,瀾滄芒景、芒那的為傣繃支系。漢族稱傣泐為水傣,傣那為旱傣,傣雅為花腰傣。早在公元1世紀,漢文史籍已經有關於傣族先民的記載。漢晉時期稱為「滇越」、「撣」或「擅」、「僚」或「鳩僚」。
  • 孫伯君 | 中國民族古文字的文字學意義
    阿拉美字母系文字(1)佉盧文(2)婆羅米字母文字:焉耆—龜茲文、于闐文;藏文、八思巴字;西雙版納老傣文、西雙版納新傣文、德宏傣文、傣繃文、金平傣文。(3)突厥文(4)粟特系文字:粟特文、回鶻文、蒙古文、託忒式蒙古文、滿文、錫伯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