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齋戒3天才能吃到的素什錦,宮廷菜如何「以素託葷」?

2020-12-09 油鍋蓋兒

在現代人看來,製作一道素什錦或許並不複雜,因為它不同於其他菜餚,需要昂貴的食材,或是複雜的烹飪技法,可以算是接地氣的家常菜了。但在清朝時期,素什錦絕不是一道尋常人家能吃到的菜,而是一道地地道道的宮廷菜。

完成一道素什錦,先要準備10種以上的食材。即使皇帝貴為天子,想要吃這道素什錦,也要費盡一番辛苦,焚香、沐浴、齋戒是必不可少的流程,而且還要持續3天。那麼這道素什錦什麼來頭?連皇帝也要為它齋戒3天呢?

太廟:明清兩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廟

一、齋戒3天,皇帝也沒有「特權」

古代皇帝除了處理日常政務外,還需要主持大型的祭祀活動,比如祭祖、祭天、祭地、祭日、祭月等。這些祭祀在現在看來雖然迷信,但是卻體現了人類對世間萬物的崇敬。而皇帝在主持祭祀活動之前,往往要進行齋戒,以最虔誠的態度證明自己是「天子」。

但清朝的皇帝與其他朝代的皇帝又不相同,清朝的皇帝普遍信佛,因此佛家的「五葷」(大蒜、小蒜、興渠、慈蔥、茗蔥)在齋戒期間是絕對不能碰的。

但清朝雖然是外族建國,但卻對漢族文化很感興趣,並認為本土道教更接近世俗的煙火氣,利於滿足百姓的精神需求,所以清朝又以本土道教為國教。道教講究忌食「三厭」(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中遊的)。

因此,清朝的皇帝因為個人信奉佛教而要忌食「五葷」,又要作為實際統治者的身份,維護道教的地位,而要杜絕「三厭」。排除掉「五葷三厭」後,已經沒有幾道素菜可以吃了。

但帝國的機器是不會停止運轉,大大小小的政務還等待處理,而清朝皇帝總體上都是勤政的,一般都要皇帝本人去處理政務。但齋戒期間的那些素菜,實在無法給皇帝提供足夠的能量。

食材豐富的素什錦應運而生,這道菜也由此成為皇帝齋戒時期的特供,皇帝平時想吃是吃不到的。

二、齋戒特供,從京劇曲目說起

中國人在起名字上一向很有天賦,說起素什錦就不得不提京劇《十八羅漢鬥悟空》,美猴王被二郎神楊戩、太上老君合力制伏後,被太上老君扔到煉丹爐煉化。

但誰知美猴王不僅沒被煉化成仙丹,反而因此煉化出火眼金睛,美猴王更加無人能敵。唯有西方如來派出十八羅漢,經過一番酣鬥,終於將美猴王擒獲。

京劇《十八羅漢鬥悟空》

素什錦中的食材保羅萬象,各有各的風味,正如「十八羅漢」一樣各顯神通。眾多的食材各有各的風味,卻又融匯成一碗素什錦,正如「鬥悟空」一樣合心合力。

因此,「十八羅漢鬥悟空」又成了素什錦的別稱,這也正符合素什錦食材豐富、自成一味的特點。

三、「高大上」的宮廷菜——素什錦

或許我們家常的素什錦容易製作,心中或許還有一絲不屑。但按照清廷的標準,這道素什錦可真不是一般人家能吃得起的。

食材豐富

為了保證皇帝在齋戒時期,能夠保持足夠體力,素什錦就要保證營養豐富,因此素什錦中的食材種類相當多,涵蓋了時鮮、菌類、堅果、乾果等多類食材,比如冬菇、羊頭菌、板慄、桃仁、蓮子、小棗、冬筍、黃花菜、青豆等,細細算來,製作一道正宗的素什錦,起碼要準備數10種食材。

做工考究

除了食材上的豐富,素什錦在做工上也很考究,素什錦一般都會留有湯汁,但即使是不起眼的湯汁,也是由黃豆芽湯、口蘑湯、冬菇湯、黃豆湯等湯汁文火煨煮。

四、何為「以素託葷」?

近年來「人造肉」的新聞很是吸引眼球,但這項看似高科技的現代技術,其實古人也懂得。素什錦不僅在食材、做工上做到了頂尖,還在口感上做到了「以素託葷」,何為「以素託葷」?清朝御膳房在為皇帝製作齋戒飲食時,能夠使用植物或豆種品製作出肉類的口感,還能從形態上保證逼真。

像素魚的魚骨、魚刺御廚會用豆芽代替,製作芝麻鴨則用油皮、芝麻、冬菇、冬筍、香菜、胡蘿蔔烹製,成菜之後,這些素菜外形好像真的鴨脯肉一樣,口感上外酥裡嫩,別具一番風味。

因此素什錦名義上是道素菜,但對於深諳「以素託葷」之道御廚們來說,不把素什錦做出點花樣,實在不符御膳房御廚的身份。所以素什錦的味道卻是葷味,用素菜做出葷味,這也是一門藝術。

正是這些自然的平凡食材,在經歷過奇妙的搭配和高超的烹調技法後,往往能夠被激發出最美妙的味道。而這種味道促使我們無論何時,都要尊敬自然,崇敬自然。相信古代皇帝齋戒時吃到這道素什錦,也能與這些來自自然的食材產生共鳴,從而在祭祀儀式上,對世間萬物保持最虔誠的崇敬之心,而這正是我們現代人所欠缺的。

聲明:本文系小編原創,侵權必究。本文部分圖片系網絡,侵權立刪。

文/油鍋蓋兒

相關焦點

  • 皇帝齋戒沐浴後才能吃的一道菜,如此莊重嚴肅,你知道是什麼菜嗎
    皇帝齋戒沐浴後才能吃的一道菜,如此莊重嚴肅,你知道是什麼菜嗎?在清朝,素什錦是一道非常著名的宮廷菜,而且這道菜可不是隨時都能吃到的,即使貴為天子,也得焚香、沐浴、齋戒三天才能吃到,這又是怎麼回事兒呢?我們都知道,皇帝自稱天子,他們身負上天的使命治理天下,因而在處理朝政之外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主持大型祭祀活動,如大型的祭祖、祭天、祭地、祭日、祭月、祭農等。這些祭祀,表示對萬世萬物的尊崇。古人常說」舉頭三尺有神靈」,他們認為祭祀儀式是對上天各種神靈敬仰之情的表達,因此祭祀的過程非常虔誠,除了繁複的祭拜禮儀之外, 皇帝還要在祭祀前齋戒。
  • 佛家修持裡的三葷三素都有哪些?
    佛家說法裡,素中有三葷,葷中有三素。按照佛經裡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是素中五辛:蔥、薤、蒜、韭、胡荽,這五種植物吃了會令人亂性,我們正常的說法中說的是這三樣似素實葷(三辛:蔥、韭、蒜)。常言道「齋食者,潔淨身心,滌除邪穢。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
  • 「一枝春」菜館往事:老鎮江最愛的素食館,「以葷託素」極有特色!
    一說是開業之初曾聘請焦山定慧寺素膳齋僧掌灶,將寺院素菜與民間素食熔為一爐。另一種說法,是焦山定慧寺一位姓劉的廚師把寺院素食帶到民間,這位劉姓廚師的技藝非常高超,號稱什麼葷菜,他都能用素菜給做出來,味道還差不多。高手一出手,就知道有沒有。於是鎮江附近的寺院、道觀、庵堂的和尚、道士、尼姑以及俗家居士都愛到「一枝春」來就餐。吃素的佛門子弟只有對一枝春的素菜(點心)信得過,才敢吃。
  • 鎮江「一枝春」:一代人的珍貴回憶,美妙的素齋傳天下
    其二,請注意,徐珂老先生說的是「寺廟庵觀素饌」。事實上,素菜可以分成寺院菜、宮廷菜、市肆菜、民間菜這四大派系,又形成了以寺院菜、宮廷菜為代表的「全素菜」和市肆菜、民間菜的「以葷託素」兩大發展方向。「一枝春」無疑屬於市肆素菜,同時,菜品又多為「以葷託素」的菜名。有鎮江民間人士說,「一枝春」開設素菜館時,曾得到鎮江焦山定慧寺和尚的傳授,甚至民間有傳言,說「一枝春」有一位六指的大廚劉祥坤,神功了得……這近乎於《六指琴魔》這樣的演繹了,姑妄聽之吧。
  • 現代心素派:素什錦
    現代心素派:素什錦 2014年10月15日 16:08 核心提示:龐宜安 周曉鵬 示範「素什錦
  • 清爽宜人,美味健康的素什錦
    素什錦是一款老少皆宜的素食,食材可以自由搭配,四季皆可。食材清單:木耳,胡蘿蔔,藕,花生,西藍花,菜花,腐竹,荷蘭豆調料:鹽,糖,醋,生抽,花椒油,香油,雞精素什錦的做法步驟1木耳泡發步驟3所有食材焯水後過涼,依次放入鹽,糖,醋。
  • 南說—「寺廟道觀中的素齋」
    寺廟道觀中的素齋1在中國,素食起始於「無為而清靜」,「蔬食以遨遊,泛若不系之舟」的道家思想。在三千年前的周朝,素食就與齋戒聯繫在了一起,在齋戒期間要素食。《禮記·坊記》:「齊(齋)戒以事鬼神。」施主給什麼就吃什麼,遇葷吃葷,遇素吃素,寺院內是不開夥的。漢代後佛教初入中國,來自西域的沙門極守戒律,寺院內不準積蓄錢財,不許做飯,三餐都是靠託缽化緣維持生活的。西晉之後,佛教日盛,寺院日多。許多寺院建於名山大川之中,遠離人市煙火,乞食之制難行,才開始自辦夥食。寺院自辦食堂,取「香積佛及香飯之義」,故夥房稱為「香積廚」。寺院設有「香積廚」後,也並非只吃素不茹葷。
  • 年味︱南京人年夜飯必炒素什錦
    每一戶南京人家年夜飯的菜譜都不相同,但幾乎家家都有一道菜是相同的——炒素什錦。「炒素什錦」又叫「十樣菜」、「十景菜」,「炒什錦菜」、「元寶菜」,最初的確是由十種菜蔬放在一起炒的。「炒素菜」是過年時南京人必定要吃的一道美食。炒素菜其實就是「炒什錦菜」、「炒素什錦」,南京人又稱之為「元寶菜」。
  • 21天減脂17.6斤,超簡單炒素什錦來了,教你過年怎麼吃才能不長胖
    雖然這個素炒什錦只是一道菜,可是卻能夠吃到四種食材,老公戲稱為大雜燴。大雜燴也好,什錦菜也好,自己覺得好吃就行。主料:黃瓜1個;胡蘿蔔1個;木耳50g;腐竹50g輔料:蔥花適量;鹽適量;油適量;生抽適量素炒什錦菜的做法1原料圖2黃瓜、
  • 宮廷名饌---素八珍
    中國皇家御膳飲食發展中心繼連載《古代宮廷飲食文化發展史》之御膳文摘資料宮廷名饌---素八珍在宮廷中,御膳房內專設「素局」,負責皇帝「齋戒」素食,能調製出好幾百種素饌。皇帝在祭祀先人或遇重大事件時,事先要有數日沐浴,更衣獨居,戒酒、食素,使心地純一誠敬。南朝武帝蕭衍,當了48年皇帝,此人長於文學、樂律、書法,篤信佛教,素食終身,為天下倡,曾四次捨身入同泰寺,皆由國家出錢贖回。
  • 老公總嫌我做菜太素,周末破例做了3葷1素,給老公解解饞
    老公總嫌我做菜太素,周末破例做了3葷1素,給老公解解饞減肥,女人一輩子的事業,我也不例外。減肥我是一段一段的,超過標準了就趕緊減一減,運動節食,吃素寡清淡的飯菜,還是蠻有效果的。只是我總這麼吃,老公就受不了了。
  • 西遊中,唐僧喜歡喝的「素酒」究竟是啥?「葷酒」又是什麼酒?
    可見西遊記裡,酒分「葷酒」、「素酒」,而唐僧也不是完全戒酒,「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而且三個徒弟是可以隨便飲酒,唐僧也不加以阻止,只是酒必須是「素酒」。羊羔酒歷史悠久,在唐代,酒作為貢品進入宮廷供皇帝享用,唐玄宗給楊貴妃過生日時,就特意為楊貴妃選了「羊羔美酒」,這才有了著名的「貴妃醉酒」。
  • 素口之道,儘是禪機,佛門素齋的魅力!
    梁武帝這個人很有意思,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崇佛的皇帝了,甚至當時的寺廟缺錢的時候,梁武帝就會捨身到寺中做和尚,讓那些大臣拿錢來贖。記載中就曾有梁武帝捨身同泰寺,大臣們以一萬錢贖回來的故事。相傳這位梁武帝讀《楞伽經》時,讀到「菩薩大慈大悲,不忍心食眾生肉」後非常感動,自己發願吃長素。
  • 《一葷一素》——音樂推薦
    小吳(投稿)(寫在前面 請一定要一邊聽著歌一邊看下去)《一葷一素》詞曲:毛不易日出又日落 深處再深處一張小方桌 有一葷一素一個身影從容地忙忙碌碌一雙手讓這時光有了溫度太年輕的人 他總是不滿足固執地不願停下 遠行的腳步望著高高的天走了長長的路
  • 素椒雜醬為什麼是葷的?
    她很不理解為什麼素椒不素也沒有(青)椒的面,要叫素椒麵。來,今天,我們就來把面這回事講清楚,給大家一個交代,算不上100%的嚴謹,只當是一代成都人的記憶。說到吃麵,成都人在「水面還是棍棍面」這一題上雖然贏面不大,但是你只要一說到面的臊子,成都人的花樣兒就多了哈。
  • 上海炒素到底熱吃還是冷吃?
    今日研究課題——炒素炒素在有些地方也叫素什錦,顧名思義也就是眾多素食的食材放在一起,炒制而成的一道菜。根據各個地方的口味不同,炒素用到的食材也不同。蘇幫把它叫做羅漢上素,其中大多放入白果、青菜、西蘭花等加以點綴。而北方的素什錦則偏愛萵筍、馬蹄,芸豆等脆糯食材。
  • 最「吃得開」的兩種人:鬧市裡「綿裡藏針」,處世時「可葷可素」
    所以,人生在世,必然要「綿裡藏針」,時刻都懂得進攻,也要「可葷可素」,適應社會的各種大環境。吃得開的人,鬧市裡「綿裡藏針」社會百態,能自保才能有所成就。就像一棵高高聳立的小樹,早晚會被風吹倒;就像一隻毫無警戒之心的綿羊,早晚會落入「虎口」。
  • 「一葷一素一菇」引領中產飲食風尚
    事實上,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崛起,這場根植於消費升級的「膳食革命」早已開始,其中以「一葷一素一菇」為代表的膳食結構已成為中產的一種新風尚。「一葷一素一菇」引領膳食升級近年來,中國人的餐桌經歷了從吃飽到吃好再到吃出品位的變遷,最直觀的例子就是以前「搓一頓」總喜歡大魚大肉,但是現在更強調健康和時尚。
  • 素酒和葷酒在釀製材料上到底有何區別?為何唐僧喝素酒不算犯戒?
    人家唐僧可是得到高僧,從小接觸到的教育告訴他,佛門弟子不能飲酒,然後婉拒了李世民,誰知李世民聽到唐僧的話後也不惱,只說了一句「這是素酒」,接著讓人大跌眼睛的事情出現了,唐僧這次沒有推辭,直接接過酒後一飲而盡,然後策馬揚鞭踏上徵途。看到這裡小雨相信很多人都在想李世民口中所說的素酒到底是什麼酒?
  • 6種餃子餡調法,有葷有素,都是適合冬天吃的餡兒
    冬天,外面天寒地凍的,全家圍坐在一起熱熱乎乎的吃頓餃子是最幸福的事。每次在家包餃子,我幾乎都會做兩種餡,一種肉的,一種素的,兩種搭配著吃,多吃一點也不會膩。餃子皮的做法都是一樣的。所以,今天專門和大家分享6種餃子餡的調法,有葷有素,都是很適合冬天吃的餡兒,喜歡的話一定要試試看。第一道:白菜豬肉餡白菜,冬天的看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