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學古詩:我們今天來學古詩《遊子吟》

2020-11-22 騰訊網

《遊子吟》

孟郊(唐)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這首唐詩《遊子吟》是詩人孟郊創作的一首親切誠摯的母愛頌歌。其中的「遊子」是指在外作客的人;「」是詩歌的一種名稱;「寸草」是指小草,在這裡比喻子女;「」是指草木的基幹,在這裡一字雙關;「三春暉」是指春天的陽光,比喻慈母之愛。

相關焦點

  • 每日學古詩:我們今天來學古詩《四時田園雜興其一》
    每日學古詩:我們今天來學古詩《四時田園雜興其一》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注釋: 1. 雜興: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 2. 耘田:除草。 3. 績麻:把麻搓成線。
  •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遊子吟》?感恩慈母心,學寫《遊子吟》
    自信人生二百年,學寫古詩三百篇。今天,我們就繼續古詩仿寫第四篇。你想學寫詩歌嗎?你想學習寫作古詩嗎?你想學會像盛唐詩人孟郊那樣,去抒情詠懷,感恩母親,歌頌母親嗎?尤其是感恩母親的話題,更是讓每一個人感動不已;讓每一位在外打拼的遊子感動落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仿寫的是孟郊的《遊子吟》。行者在這裡不唯淺陋,先帶頭給大家仿寫四首。
  • 孟郊《遊子吟》:中華第一母愛頌歌
    歡迎收聽由小馬童書出品的節目《繪本中華故事,水墨古詩,小學必背古詩80首》。我是你們的小屋姐姐。今天,咱們來學《遊子吟》。這是唐代詩人孟郊的作品。《繪本中華故事水墨古詩》遊子吟孟郊03:55來自傳統文化圓桌派《遊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線
  • 《遊子吟》說課教案
    預知學習法6、複習鞏固法古詩內容分析:《遊子吟》是一首母愛的頌歌。然而對於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遊子的共鳴。
  • 劉燁教兒子學了一首古詩,網友卻都在心疼霓娜,諾一字跡亮了!
    近日,劉燁又更新了自己的微博動態,他配文稱:諾一學校的假期作業裡,有一項是讓父母選一首古詩並教會孩子讀和寫,媳婦的中國古文跟我比完全不靈!我選了《遊子吟》,她知道意思後很感動,說太美了,我說等小霓上一年級時我就教她《木蘭辭》,更美。
  • 每日學古詩:我們今天來學古詩《乞巧》
    舊時風俗,婦女們於這一天牛郎織女相會之夜穿針,向織女學巧,謂乞巧。 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 幾萬條:比喻多。
  • 孩子不認字不懂意思,學古詩沒用?巧讀,才是古詩的正確打開方式
    這樣讀古詩有什麼意義?純屬浪費時間。 的確,三四歲的娃一板一眼地背古詩很可愛,聽孩子背詩也覺得很自豪,但很少有家長把孩子學古詩當個正經事,畢竟現在背多熟都沒啥用,過不了多久就忘了。 孩子讀過那麼多詩都忘記了,學古詩還有意義嗎?當然有意義。古詩對孩子來說,可不止是文字。
  • 2000年前的這首古詩,前5字有4字重複,我們沒學過但是卻並不陌生
    有的詩歌雖然時代久遠,詩歌發展並不成熟,卻也並不妨礙我們學習。比如我們今天所談到的這首古詩,距離今天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前5字有4字重複,我們沒學過但是卻並不陌生,且看: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裡,各在天一涯。
  • 一起來學《遊子吟》
    從今天起大家監督我學習吧!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詩詞與成語相輔相成,許多成語都來源於詩詞!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那些成語與詩詞的魅力吧!1.寸草春暉 《遊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七夕會·養育|陪娃學古詩,趣事樂融融
    小兒仔仔學詩,經歷了「從學到玩到樂」的過程。「六一」節,幼兒園要求每位小朋友在線表演一個才藝節目。小兒仔仔說,那我就背古詩吧,一口氣背誦了《詠柳》《小池》《秋夕》《江雪》等四首,分別對應春夏秋冬四季。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仔仔學詩,經歷了「從學到玩到樂」的過程。他對古詩的興趣,發端於一套笑背古詩的動漫書。
  • 孩子幼時學古詩,長大就忘沒意義,常讀90首古詩,大腦留下潛意識
    文|凝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在我們的潛意識裡,都知道教孩子古詩很有好處,但是要讓我們說出到底有什麼好處,卻又一時語塞。一旦有這樣的想法,放棄讓孩子學古詩,就有些可惜了,學古詩的好處,可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呢!
  • 遊子吟 作者:李府鍾
    遊子吟作者:李府鍾我在詞彙的花園裡聚採,煮沸我心壑最美的詩海。我在古詩宋韻裡揚帆,吟誦我心中最美的詞牌。窯拐,多麼親切的名字;一個孕育了我們生命的世界。我們的母親,在這裡十月懷胎;我們的衣胞在這裡落下塵埃。我們在這裡蹣跚習步、呀呀學語,我們的童年在這裡嬉戲徘徊。上小學、破書袋,光著腳丫上講臺;獎狀滿牆帖,老少樂開懷。
  • 給學齡前兒童講解古詩,家長快別自作聰明了,古詩啟蒙不是這樣學
    作為語文老師我想說,古詩啟蒙肯定是要學,但是怎麼學?我們也要根據孩子的學習發展階段來進行古詩啟蒙教育。學齡前的孩子,接觸古詩,學的是音律、練習的是記憶力;上了小學,學習古詩,學的是字詞、練習的是文學的賞析;到了高年級階段學習古詩,那就是應用和體會,明白學習古詩詞的意義,用來指導生活。會錯了意,學錯了詩,那還不如不學。
  • 各國王室爭相學中文 臺灣竟為學幾篇古詩文爭論不休
    臺灣為學幾篇古詩文爭論不休。(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大陸初中教材古詩文多達132篇,臺灣高中語文課本還在力保20篇?當年僅4歲的英國喬治小王子開始學中文、泰國公主已能夠翻譯中國小說,臺灣社會還在為課本中的文言文比例激烈爭辯?
  • 一邊教孩子畫畫,一邊學古詩,很棒的方法,快來試試吧!
    古詩詞是先人給予我們的一份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短短的幾行字,寥寥數語,卻蘊涵著豐富的哲理和醇厚的美韻。而這其中的哲理與美韻是讓學生受益終生的知識積澱。今天跟著千千一邊畫畫,一邊學習古詩,簡筆畫古詩倆不誤!
  • 空中讀寫教室:在古詩文「學唱畫作」中傳承經典
    課題組實驗班級「翰墨軒」在杭州錢塘新區新灣小學許敏老師的引領下,通過對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的18篇古詩文進行了整組梳理、歸編和拓展學習,進行了古詩文「學唱畫作」教學模式的探究。在空中讀寫教室這一充滿創意的網絡平臺中,師生一起感受古詩文凝練含蓄的語言魅力、深邃悠遠的雋永意境,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 每日學古詩:我們今天來學古詩《聽彈琴》
    我雖然很喜愛這首古時的曲調,但在今天人們大多已不去彈奏了。 注釋 泠(líng)泠:形容清涼、清淡,也形容聲音清越。絲:一作「弦」。 松風:以風入松林暗示琴聲悽涼。琴曲中有《風入松》的調名。
  • 教孩子學習古詩好處多!掌握3個小技巧,孩子學得快記得牢
    古詩在遣詞造句中講究平仄、對仗、韻律,幼兒讀古詩詞,能大量積累詞彙,能豐富自身的文學語言。古人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多讀詩,多背詩,能為其今後高雅風趣的談吐、妙筆生輝的寫作打下結實的基礎。
  • 每日學古詩:我們今天來學古詩《歸雁》
    大雁答道:湘靈之神在月夜彈的瑟曲調太傷感了,我忍受不了那悲怨欲絕的曲調,不得不離開瀟湘飛回到北方來。 注釋: 瀟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內。 等閒:輕易、隨便。
  • 大語文時代,古詩文背誦重要性凸顯,如何讓孩子愛背古詩文?
    首先給各位學生和家長一組數據:部編版新教材中,小學古詩文所佔比例為30%,初中古詩文比例佔57%。這組數據告訴我們,學不好古詩文,將會嚴重拖語文後腿。但古詩文首先有年代感,再加上語法,文體,用詞的不同,讓學生不易於理解,在背誦時 ,也會出現畏難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