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7年,滴滴向死而生,程維做對了什麼?

2020-12-10 前瞻網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大V商業(ID:V-VIEWS),作者:大V商業

滴滴掌門人程維最厲害的是什麼?很多人可能一下子說不出來。

在外人看來,程維的高度與滴滴的體量不相符。TMD三家小巨頭的掌門人,張一鳴、王興都是典型的理工男,擅長深度思考,對業務的理解能力超出一般人,如果再加上好的執行力,對二人來說除非失手,創業成功是大概率事件。

程維是一個特例。非理工出身,做了8年的銷售,在網際網路創業圈子裡,也罕見其經典的語論。程維卻說滴滴隨時都可能死掉,活下來是小概率,是幸運。

當我們反向思考,為何最後是程維?

對於程維,很多人很難理解,從80萬資金起家,為何可以在7年的時間裡帶領滴滴成為一個龐然大物?在滴滴的出行帝國裡,是什麼支撐著程維打敗彪悍對手的?在程維的創業歷程中,又有什麼是值得學習的?

合併夢想,

招「老闆」一起打天下

程維善談。

圓臉,微胖,說話自帶三分笑的程維,很難讓人在交流中懷揣戒心。

有人總結,王興、張一鳴的特點是對新事物有敏銳的察覺,以及習慣在思考後拋出驚人言論,程維的特點則是更加風趣幽默。的確,8年的銷售經驗,讓程維能更容易帶動周邊人的節奏。

如果有人說「出行市場的江山是程維打下來的」,那是不準確的。準確來說,程維是招了一幫難伺候的老闆,一起打仗、一起建功立業。

把時間拉到滴滴創業初期。程維跟他的老領導,也就是滴滴的天使投資人王剛一起,拜訪了阿里首任COO關明生,關明生也是後來的阿里首席人力官。彼時,程維最想跟他學到的,是馬雲的管理之道。阿里巴巴能抓住B2B、B2C、C2C、網上支付等機會,程維認為團隊是關鍵。

關明生給程維講了一個老故事,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一半都是在講他們是怎麼加盟的,怎麼找到他們,怎麼判斷他們」,這是創業故事的精彩之初。

程維記住了。

2014年,陳汀找到了程維,其創業的項目螞蟻拼車剛拿到600萬美金。此前陳汀便是名副其實的學霸,六次創業六次成功。

只是他沒想到,這次「栽」在了程維手上。

來見程維之前,朋友給陳汀建議:你做拼車,滴滴做計程車,計程車也可以拼,可以找程維合作。「投資拿到了,產品你也看了,要不你給我導流吧。」陳汀把融資協議拿給程維看,沒想到,程維把它放進了自己的抽屜裡。

「這個你不需要了,我給你投1000萬。」半個小時後,程維改了主意,「滴滴現在一天就花幾千萬,給你一千萬你也花不了多久,你來滴滴做拼車吧」。

2014年初,程維就打算做拼車,由於計程車業務和快的正在打仗,就暫時無暇顧及。

他萬萬沒想到,這個時候陳汀送上門來了。

於是,陳汀有了第一次給別人「打工」的經歷。他退掉了投資人600萬美金的投資,給程維當了兩個月助理。2014年6月,滴滴上線一號專車,正是由陳汀操刀。到後來,私家車業務成為滴滴的核心。

「合併夢想,這是程維最牛逼的地方。」陳汀後來說到。

滴滴巴士事業部總經理李錦飛在加入滴滴前,他的創業項目鈦牛科技估值已經1億美金了。因為碰到點麻煩,產品上線第二天就被喊停了。

李錦飛第一次見程維,滴滴還在中關村的e世界,「樓道黑不溜秋,沒窗戶,通風非常差,一進去很悶很壓抑。」

第二次見程維時,滴滴搬到了得實大廈。程維給李錦飛描述了滴滴的構想,「巴士業務還沒有負責人,你來做吧。」

不到一個月,李錦飛就解散了公司,加入了滴滴。

程維就像有洗腦術一樣,把一個個原本就是老闆的人,「忽悠」到了自己手下。而這些人,在日後也給滴滴打下了關鍵業務的戰役。

招募柳青的故事就廣為人知了。為了幫助柳青做決定,程維想了個辦法:約柳青去西藏旅遊。滴滴8個高管拉著柳青飛到西寧,CTO張博發著燒,一路上胸口頂著方向盤開過來。一行人在喜馬拉雅底下,程維哭了。

程維感觸到,這可能就是創業路吧,「我把命交給兄弟,我就信任他們。」其他的高管聽了之後也哭了,柳青也哭了。

那仰望的人,心底的孤獨和嘆息,

每當我找不到存在的意義,

每當我迷失在黑夜裡。

夜空中最亮的星,

請照亮我前行。

程維放的這首歌打動了柳青,也打動了8位高管。程維看來,創業就是晚上推開門,外面一片漆黑。在這漆黑的世界裡,每個孤獨的人,誰又是誰的啟明星?

滴滴的第一款軟體,是多次轉包給藍翔技校開發的,這讓程維吃了大虧。他一直想找一個技術合伙人,翻遍了通訊錄,看誰可能認識。堂哥學計算機的,在老家開網吧,問了一圈也沒有。想到大公司變動可能有牛人跳槽,程維就去騰訊、百度約人喝咖啡,也沒有得到回音。

是此後張博的加入,讓程維開始相信:等到你努力到無能為力的時候,上天就會幫你。

張博曾是百度負責研發的產品經理,負責過九個用戶過億的產品。2012年的秋天,獨自創業的項目剛倒閉,心灰意冷的張博就來到威海閉關。

通過一個叫「唱片三」的獵頭,程維找到了張博,準確地說,是張博在自己人生最黑暗的時刻,遇到了程維。

程維做出了一個決定,也滴滴成立後在用人方面的第一個重要決定:公司帳上只有100萬美金,程維用240萬人民幣買回了原CTO手裡30%的股份,換張博上場負責研發。

之後,張博這員大將為滴滴打下上海市場,在和快的生死決戰中,帶領技術為滴滴取得了「七天七夜」戰鬥的勝利。

如今滴滴的高管團隊讓程維頗為自豪,他們既有阿里的地面能力,也有百度的技術能力,還有騰訊的產品能力,更可怕的是柳青、朱景士等高盛的戰略和投資能力。

創業就是補短板的過程,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要靠一個完美的團隊,程維深諳此道。

和Uber一戰,程維認為自己幾乎是必死之局。Uber舉全球市場之力賺錢,在中國打滴滴。

在和Uber的關鍵戰役上,滴滴還是發動了聯合的力量——程維建了一個「太平洋群」,把東南亞、巴西、美國的打車企業聯合了起來,選擇全球打Uber。

回到關明生對程維講的三國演義的故事,就像是劉備手下良將如雲、謀臣如神,要問到底是劉備厲害,還是手底下這些大將厲害,外人問滴滴的故事裡,是程維厲害,還是滴滴的高管們厲害,已經很難說了,或者,也沒那麼重要了。

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真正優秀的、有創造力的人,激發大家去為共同夢想努力,而不是讓他們去執行某個想法。不得不說,程維在這一點上做的很棒。

在滴滴,程維把40%的時間用在招人上,總監級別以上的必須親自面。而招人之後,80%的時間用在怎麼把這些人融合到滴滴。在程維看來,業務是假的,只有團隊是真的。

這是程維的絕招,也是他在公司的意義。

如果「大雪」來了,

必須保證不能輸!

滴滴因為2012年的一場大雪,獲得轉機並存活了下來。這個故事裡,很多人只記住了這家公司的運氣,但是忽略了一點:為什麼是滴滴,而不是比滴滴更大的搖搖招車或者其他公司?

如果說大雪只是一個節點,那在這場大雪之前,滴滴三個月的玩命推廣,可謂是把前期的工作做到極致。

很多投資人建議,創始人在介紹自己的產品的時候,能一分鐘說清楚到底做的項目是什麼,可實際上很多人做不到,因為抓不住關鍵點。

作為銷售,程維門清。

30秒介紹清楚滴滴到底是做什麼的,壓力不來自於投資人,而是只給自己30秒的司機,如果你介紹不清楚,司機就必須開車走了。

也就是說,30秒時間,決定了滴滴的生死。

滴滴團隊判斷,計程車司機每周都要去一趟機場,如果在那裡設點,一周下來就可以接觸到全北京的司機。但是沒有對手錢多,機場優質的點位拿不下,他們只能花幾千塊在北京西站設點。

在北京西站的計程車底下通道,滴滴打車副總裁趙意波每天就在這個陰冷的地方「上班」,從2012年6月開始,沒有休息過一天。每天早晨7點多醒來,晚上11點多回家,有的人身體差扛不住病了就換下一個人來,丟「人」不丟崗。

滴滴給司機的介紹,也很能抓住關鍵點,「用嘀嘀省時省力更省油」的條幅,加上「用這個一個月可以多掙幾百塊」的簡短介紹,還有「司機上廁所的時候別發宣傳單,要等他出來的時候再給」時機的細節,都讓地推效率得到提升。

溝通策略也是深思熟慮的——智慧型手機當時還沒有普及,滴滴的員工不能問司機是不是智慧型手機,而要問是不是諾基亞。問智慧型手機,只會給自己帶來溝通的障礙,而不是諾基亞,大概率就是可以裝軟體的。

在對手看來,滴滴耍了小聰明。搖搖招車在電臺投放廣告,讓司機在某一天去某個酒店現場安裝軟體,滴滴則直接在廣告後面加一句「撥打××電話,立即安裝」,因為下載安裝麻煩,滴滴讓工作人員帶著電腦,直接給司機安裝。

要關注細節的也很多。一位司機說一筆10元的獎勵沒到帳,主管王品哲趕緊上前說到,「我們一定會解決,這是我的電話要是還沒解決您打我電話。」滴滴聯合創始人吳睿從來不關機,晚上2點還有司機給他打電話,問「睡了嗎?兄弟」。此外,程維的手機裡也有很多司機和乘客的聯繫方式,這些人會給他反饋,產品哪裡做的好,哪裡做的不好。

在濟南的服務點,滴滴和快的有過多次摩擦。他們請了兩個身高 185cm 以上的壯漢,戴著墨鏡,叉腰站在服務點門口,對方就不敢過來了。」

「打起來是常有的,我們只有兩條要求,不許先動手;動手了,不許打輸。」負責深圳市場開拓的易銀波說到。

日拱一卒,因為你不知道哪天會遇到屬於你的「大雪」,能做的就是在大雪來臨之前默默地做好準備,一旦「大雪」來了,就不能輸。

另一邊,程維拜訪北京的189家計程車公司。因為沒有相關文件,100多家都拒絕了滴滴。很多計程車公司第一句就問,「你們有沒有交通委的文件?」滴滴的員工到處碰灰,有人問程維,你家有沒有親戚在交通委?程維真問了,沒有。

處處碰壁之後,程維鼓勵到,「再堅持一下,跑完全部189家公司,沒有一家願意跟我們合作,我們就認了、放棄!」直到後來,昌平一家只有70輛車的計程車公司負責人和滴滴的人喝了頓酒,發現他們真的不容易,才答應試著合作一下。

一家籤下來以後,滴滴開始拿著合同給其他家的說,你看,某某跟我們籤了,你們不籤,錢就都跑到人家那裡去了。此後,滴滴才順利籤下北京的計程車公司,深圳那邊如法炮製。

兩年後,搖搖招車退出了市場,首都機場也開始與滴滴合作。機場負責人和滴滴的人吃飯,席間敬了滴滴一杯酒,並好奇的問到,「當年搖搖招車比你們大那麼多倍,你們這支小米加步槍的隊伍最後贏了,能告訴我為什麼嗎?」滴滴的人默默地喝了酒,什麼也沒說。因為沒有經歷過的人,不能理解。

很多創業公司會遇到一個問題,是員工都不用自家的產品。

滴滴CTO張博,每周五下午會自己花300塊錢不停地打車,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觀察司機怎麼收到訂單廣播、怎麼搶單、路線是不是最佳的。

坐在辦公室裡,這些體驗是看不出來的。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發現了很多司機最痛苦的,就是晚上回家收車那一單,也是在那個時候,滴滴開始做順風車功能。

有人問程維,滴滴為什麼是活下來的那個?程維說到,「靠的就是這群人,每天嗷嗷叫著往前衝」,「一定要珍惜早期創業的時光和這幫兄弟。早期創業的時候是很幸福的,充滿夢想,一個小的團隊,很單純。」

滴滴的運氣是好的,但這些運氣建立在不停努力的基礎上,一直把事情做到了極致上,當大雪來臨的時候,那就是努力的一個「奇點」到來。

王興舉過一個例子:

舒馬赫和阿隆索有一個很經典的對決,雙方的距離非常近,長時間齊驅並駕,就看在最後關頭,誰先松油門誰就輸了。經過長時間激動人心的僵持之後,最後阿隆索勝出了。事後,別人問阿隆索為什麼,他說那一刻我是這麼想的,

大家都不松油門的話,可能車毀人亡,他有小孩,我沒小孩,他應該讓我。

這個是很極致的競爭,其實有點殘酷,對人性是個考驗。

扛過去了,

你就上了一個層級

爬山的時候,最困難的階段不是快要登頂時,而是在半山腰。如果再碰上山霧瀰漫、露水潮溼,人眼仿佛看不到山的盡頭,再加上精疲力盡,這個時候往往是爬山最艱難的階段。

滴滴在過往的7年的時間裡,就像是在爬一座沒有盡頭的山,一直處於瀰漫著山霧的半山腰,看不到山頂。

程維也在不斷地講,滴滴是一家危機感很重的公司,「容錯率很低,一個錯誤就可能前功盡棄。」除了在政策方面不斷地碰到麻煩,在經營上滴滴也並不順。

很多人認為滴滴融資上百億美金,一定是一家不缺錢的公司。實際上,程維一直在講,滴滴敬畏每一份錢。

在補貼大戰期間,程維分析了日訂單,定期地提醒員工,「如果我們失敗,結果就是滅亡。」

柳青加入滴滴後,程維忐忑地對她說,未來可能沒法坐頭等艙,住酒店也只能住經濟型酒店。後來柳青出差美國參加論壇,果然住了一家經濟酒店。程維不是要省多少錢,而是提醒滴滴,」我們還是一家創業公司,我們並沒有賺錢,我們必須要敬畏每一分錢,希望大家都是一樣「,」珍惜每一分好不容易拿到的錢,把它的效率用到極致。「

嘉御基金創始人衛哲說,為什麼很多創業公司都是燒錢,程維和王興能成功,不在於他們融了多少錢,燒了多少錢,而是在燒錢上獲得更高的效率。

補貼大戰是滴滴無意間引發的。最初只是為了讓司機不用找零錢,引導用戶使用錢包工具。一方面滴滴把錢墊出來,乘客支付後,司機立刻就能收到。另一方面,滴滴提供紅包,鼓勵司機使用。當時微信也正好出支付,兩家就聯合起來了(你看,程維把馬化騰的夢想也合併進來了)。

有一天,有人提醒程維,當天是司機的帳期,可能很多司機會提款,資金有壓力。果不其然,到了晚上,司機把滴滴的帳戶提爆了。產品經理比較實在,之前的頁面設計的是,「滴滴餘額不足」。這一下子司機炸了,瞬間開始傳播,滴滴要倒閉了。雪崩效應下,滴滴帳上差了1000萬。

當時的滴滴融了很多錢,不過拿的是美元,換成人民幣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今天發不了錢,明天可能司機就都走了。

程維就又開始翻通訊錄,把認識的人翻了一遍,誰可能借給他10萬,誰能借100萬。那一晚,程維打了一晚上的電話,東拼西湊了1000萬,度過了危機。此後,程維開玩笑說,要把提示改成「系統正在維護」。

缺錢的那種痛,誰也沒有程維清楚,刻骨銘心。

2012年11月,滴滴曾經帳面上只剩下一萬元錢。到C輪融資的時候,程維飛到紐約、舊金山,所有人都因為阿里的阻力放棄了滴滴。

漫天大雪,程維一個人拉著箱子離開,「挺悲涼的,往事不堪回首,」程維後來苦笑到,「很多次,稍不小心,滴滴可能就死掉了。」

但是,你扛過來了,就上了一個層級。

以前程維不理解,為什麼像《七龍珠》的動畫片裡,人物被打趴下、被踩在地上怎麼都不死,忽然之間就起來了超級厲害。後來程維明白了,真的是瀕死才會有突破性釋放,才會否定自己,重新琢磨一切。

解決完一個危機,會習慣的思考下一個危機是什麼,面對任何一個維度生死挑戰的時候都要打,因為這是對所有人的壓力,就看誰能邁出去。

19年前的高考考場上,成績本來挺好的程維,在數學考試結束前的15分鐘發現三道大題沒做。當時他的腦子就凍住了,思緒幾乎崩潰,15分鐘時間裡除了沒哭啥都沒做,寫了三個解就交上去了。

出來後,程維對他母親說,完了。考完了?考完蛋了,三道題沒做。程維心虛,很慌。

程維的母親鎮定地說,不慌,休息一下還有考試。最終程維其他的考的都還行,這一關算挺過來了。

這之後程維明白,很多事情發生了就是發生了,先接受它,然後要思考的是,現在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最正確的應該做什麼。

有時候,你挺過來了就是挺過來了,否則就死掉了。如果能挺過來,你就上了一個層級。

周星馳一句話很打動程維,這句話也適合所有人——

「你不行是世界上最大的謊言。」

2019,程維的填坑之戰

熟讀戰爭史的程維,沒想到安全問題攻破自己多年來苦心構建的「馬奇諾防線」。

程維早已把「日拱一卒」拿下來,換成了「虛心」。和Uber合併後,滴滴無仗可打,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只是這「開荒墾田」,要比兩軍對壘艱難的多。

這是一場要和過去的自己打的仗。

新能源化、全球化的夢想,依然是和合作夥伴一起完成。滴滴繼續與車和家等眾多車企達成合作,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共享化,充電樁等基礎設施的普及化。在巴西、日本等市場,和當地合資公司開拓海外市場。

但是在國內,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只能程維自己來完成。

10月的五彩城街頭,程維又發起了傳單。只不過這次,是徵求用戶問題。7年的時間,程維離司機、離用戶,都走的太遠了。

7年前,沒人知道滴滴,哪怕呼叫成功率只有一半,程維也得硬著頭皮上,今天多一個司機用,明天就多一分活下去的希望。

7年後,人人都知道滴滴,但是在程維看來,這個有著5.5億註冊用戶的產品,依然是千瘡百孔。

程維曾把滴滴比喻成高速上250邁的車,任何一塊石頭,都可能讓他們前功盡棄。高速發展的時候,憑藉慣性滴滴就可以保持穩定地前進。但是當速度慢下來,如果還沒有注意到這些問題,不能站到自己的對立面,重新認識自己,那就只能隨著自己的影子一起倒下。

安全問題、司乘體驗、價格問題,每一個都是自己當年埋下的坑。如今,這些課只能自己去補。

在2019年2月,程維正式宣布滴滴進入「冬天」,關停並轉非主業,All in 安全。今年滴滴七周年的慶祝,也變成了一個吐槽大會。

程維和柳青笑著吐槽滴滴,也笑著接受吐槽。

可能是因為瘦了,程維曾經的笑容僵硬下來,變得沒那麼輕鬆。在公開場合,再也不能輕鬆地講述自己的艱苦歲月。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地談責任、談用戶價值、談安全,談滴滴能為司乘做點什麼。

其實,也是有支持滴滴的聲音。安全問題本是社會各個環節固有的問題,並不能全部讓滴滴承擔。但這也是滴滴天然社會性產品的屬性,無法避免。

面對這樣的一個難題,程維明白,這是一個比競爭更複雜的戰場。如果說程維熟讀戰爭史,那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不知道程維的書架上,是不是該放上一本《論語》。

本文來源大V商業,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滴滴程維的合體金剛|觀止研究院
    滴滴創始人程維也是如此,在阿里巴巴工作的期間,他意識到注重團隊的重要性,他認為,業務是假的,只有團隊是真的。創業初期,程維就跟他在阿里的老領導王剛,也是滴滴的天使投資人,一起拜訪了阿里首任COO(營運長)關明生,向他請教馬雲的管理之道。
  • 好戰的程維、柳青與滴滴的邊界
    --程維滅掉搖搖,合併快的,收購Uber中國,喊戰美團,對打摩拜;好戰的程維在「炮火連天」的商場不斷擴大滴滴的邊界。創業5年,從0到3640億,程維締造了一個又一個傳奇。前天寫美團的王興,昨天寫今日頭條的張一鳴,今天是「TMD」的滴滴程維。
  • 戰慄的80後滴滴創始人程維(重磅呈現,看完淚奔)
    程維發現,可以載入中國網際網路史的合併案並不能給滴滴快的帶來安全感,很可能面臨人員離職和公司動蕩;Uber強勢進入,通過燒錢迅速擴張市場;各垂直領域的拼車、巴士紛紛成長起來,給滴滴很大壓力。合併後的那個春節,程維和柳青幾乎是在快的杭州公司度過的。「我們的確花了很多精力,做動員工作,合併談判時間很短,很多工作都是合併後做的。」
  • 滴滴籌備上市,目標估值800億,83年創始人程維,原來如此兇猛!
    就在滴滴和快的合併的前幾天,Uber創始人特拉維斯·卡蘭尼克帶著城下盟約來到北京,給滴滴下了通牒:要麼接受Uber收編,要麼就被乾死。程維感覺很不爽。他向《商業周刊》記者描述:卡蘭尼克看著我的眼神,就好像我看著一家四川的打車軟體一樣。
  • 滴滴程維的朋友,受程維影響,從阿里辭職創業,拿下120億融資
    關於滴滴出行的CEO程維,平時經常關注網際網路資訊的網友應該對他挺熟悉。程維曾經在阿里巴巴集團工作過8年,擁有很豐富的運營經驗。其實程維在創建滴滴的時候並不懂編程,但即使不懂編程技術,程維依然帶領滴滴成長為一個獨角獸公司,甚至還一度收購了國外打車軟體Uber。這一切,都被程維在阿里巴巴的同事張暉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張暉是什麼人?
  • 萬字長文講述滴滴出行程維五年從80萬人民幣到估值500億美元+
    而我們再回顧下滴滴之路,也不得不承認,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給你貼錢的人還被你罵著;到現在,人家發達了,我們還在說人家灌!雞!湯!逆勢而行:門外漢竟是靠直覺創業?你們都說不靠譜,那就對了!程維在最開始決定創業的時候,僅有近日剛拿到融資、估值超過300億美元的美團點評CEO王興鼓勵他。
  • 觀察者網專訪滴滴程維:很慶幸生在這個時代的中國,一切都是剛剛好
    如果不是生在中國,而是在日本或者歐洲,印度東南亞,我可能根本沒有機會參與網際網路創業。而即便生在中國,如果不是在北京,不是在中關村,創業的成功率會低不少。這就是中國傳統上「天時地利人和」的理念。 從我個人的經歷來說,2005年加入阿里巴巴也很重要。我在阿里工作了八年,對這段經歷我很感恩。
  • 對話滴滴掌門人程維:多數人只知道戰爭,卻並不真正理解競爭
    成立於 2012 年的滴滴可能是有史以來遭遇競爭最慘烈的中國公司,而程維本人,對戰爭、對輸贏有著比多數創業者更深刻的理解。很多企業家都曾公開談論過戰爭,而程維說,多數人對競爭的理解遠弱於對戰爭的理解,他認為在一家公司的崛起中,更多是競爭和外交因素,而不是戰爭。在新一代網際網路小巨頭中,程維年齡最小,公司估值最高。
  • 雅虎聯合創始人楊致遠:最欣賞的企業家是滴滴的程維
    迄今為止,楊致遠仍然保持了美國有史以來在中國最偉大的投資的記錄:雅虎於2005年投資阿里巴巴。談話中,楊致遠分享了過去20年其對全球科技投資,特別是中國網際網路產業崛起的觀察。楊致遠表示,中國科技界的勤奮、機遇和驚人的創造性已經超越美國,而滴滴的程維則是全球範圍內他最為敬佩的網際網路企業家。
  • 滴滴幕後老闆到底是誰?滴滴的老闆是柳青還是程維?
    滴滴的幕後老闆是誰?大家可能會想到柳青或程維,那麼滴滴的老闆是柳青還是程維?小編給大家揭曉答案吧!滴滴收購優步中國之後,柳青近日公開宣布:「滴滴的目標是全球化,滴滴一定會進軍海外」,儼然一副滴滴出行我說了算的態勢。
  • 程維:希望滴滴能做智慧交通建設的引領者
    其中,滴滴出行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堪稱共享經濟模式之下的佼佼者。對於滴滴的成功,不得不提滴滴創始人程維的堅守和韌勁。初心:通過網際網路改變出行,讓出行更美好2012年,新一波移動網際網路席捲之際,程維帶著洞見與無畏,辭去了支付寶B2C事業部副總經理的職位,毅然投身網際網路出行領域,創造了滴滴。
  • 滴滴程維:分享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價值觀
    滴滴創始人兼CEO程維在主旨演講中表示,分享經濟已經從幾年前一個新的名詞變成了新經濟的代名詞。    程維提出,「網際網路時代的價值觀就是分享」,金磚國家乃至全球的分享企業將把握歷史機遇加強分享合作共贏,推動更加共享和智能的未來。
  • 程維與王興這對分崩離析的水花兄弟,終究成了圖窮匕見的對手
    甚至,當時在阿里旗下支付寶做副總裁的程維,因為每天加班打車非常不容易,萌生了製作一款打車APP的創業念頭的時候,他第一個想到的能幫自己「掌一眼」的朋友就是王興。他還真在自己的項目方案都出來之後,興衝衝的拿著APP的初稿去找王興談人生了。
  • 滴滴程維、柳青道歉:滴滴不再以規模和增長作為公司發展的衡量尺度
    滴滴程維、柳青道歉:滴滴不再以規模和增長作為公司發展的衡量尺度 2018-08-22 11:39
  • 楊致遠:中國科技公司不是「抄襲者」,最欣賞滴滴創始人程維
    楊致遠還介紹了他最欣賞的中國企業家是滴滴的程維。楊致遠以成功投資阿里巴巴而為國人所熟知。作為中國網際網路科技行業崛起的目擊者,楊致遠近期與紀源資本(GGV Capital)的童世豪(Hans Tung)、張睿(Zara Zhang)一起,錄製了一起90分鐘的播客節目。1月23日CNBC對這期節目進行了摘錄報導。
  • 戴威與程維正在上演一部網際網路版《讓子彈飛》
    文章中,一名滴滴的員工評論程維和戴威,他說:程維很軸,戴威比程維更軸。一般我們形容一個人很軸的是時候,大多是在說他死腦筋,不懂得變通。那麼程維的「軸」與戴威的「軸」有何不同,其背後的訴求又是什麼呢?程維軸嗎?
  • 楊致遠自曝:最欣賞程維 他是個15*7的工作狂
    楊致遠之所以欣賞程維,始於2015年12月其出任滴滴董事會觀察員和公司高級顧問。當時,滴滴並未披露楊致遠是否具體掌管業務、權利,以及持股情況,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其主要擔任類似智囊的角色。 「我們2014年開始接觸,他也非常欣賞滴滴的闖勁和對技術、對用戶體驗的不懈追求。在矽谷幾次交流見面,特別投契。我們覺得他帶來的寬廣的國際視野特別重要。」滴滴相關負責人表示,楊致遠在矽谷投資界和技術界的人脈和威望少人能及。
  • 投資人王剛獨家口述:滴滴如何用八十萬成為百億美金公司?
    滴滴是他在2012年離開阿里巴巴後孵化投資的第一個項目,此項目也讓他獲得了數千倍收益。除了滴滴,王剛還孵化、投資了四十多家中國創業公司和十多家美國創業公司,以獨特的眼光和深刻的商業邏輯 協助創業者,成功孵化多個估值過億美金的創業項目。他還發起並建立了「勝利者同盟」俱樂部,供創業公司CEO之間碰撞想法、資源利益共享並互助成長。
  • 滴滴出行:曾在「懸崖邊」徘徊的巨頭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訊)程維曾經說過:「這個時代如果不創業一定會後悔」。程維講的時代是什麼時代?為了賣保險,他也曾經在公交車上搭訕陌生人,多次吃閉門羹後,程維覺得這條路走不通。於是考慮做回自己的老本行「行政管理」,想當然地認為可以去公司做前臺和助理,四處投簡歷後,他「如願以償」,可沒想到等待他的確是一家足療店,半年後,程維離開這裡,在網上四處投遞簡歷,後來又幹了幾份工作。
  • 滴滴程維:AI技術將大幅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
    【TechWeb】 8 月 29 日消息,滴滴自動駕駛車隊亮相「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滴滴出行CEO程維在圓桌論壇討論時表示,將加速推動滴滴自動駕駛在上海載人測試,並邀請普通用戶參與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