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滴滴打車這幾年發生過多起安全事故,滴滴公司也頻繁遭受社會的指責,但如今這個軟體確實讓人離不開了。特別是惡劣天氣,苦苦等不到計程車的時候,才想起來滴滴的好處。作為一個打車平臺,它不僅僅方便了人們出行,讓司機和乘客之間不再有信息阻礙,更讓很多平凡的家庭靠滴滴多了一份可觀的收入。只是,我們還是希望它的安全性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避免安全隱患再次出現。
關於滴滴出行的CEO程維,平時經常關注網際網路資訊的網友應該對他挺熟悉。程維曾經在阿里巴巴集團工作過8年,擁有很豐富的運營經驗。其實程維在創建滴滴的時候並不懂編程,但即使不懂編程技術,程維依然帶領滴滴成長為一個獨角獸公司,甚至還一度收購了國外打車軟體Uber。這一切,都被程維在阿里巴巴的同事張暉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張暉是什麼人?也是阿里巴巴集團的老員工,做過上海和廣東地區的銷售經理,跟程維很早就認識,兩人既是同事,也是朋友。看到程維一手帶出來滴滴公司這樣一個巨頭公司,張暉也深深被影響了。
張暉跟程維一樣,在阿里巴巴期間也擁有很豐富的銷售和運營經驗。看到滴滴成功後,張暉也從阿里巴巴跳槽,發誓也要創立一個跟滴滴出行一樣的巨頭公司。在2013年的時候,張暉組建了自己的團隊,並給項目取名為「運滿滿」。聽這個名字,很多朋友可能一下就明白了,張暉做的並不是出行平臺,而是貨運平臺。看到滴滴出行達到這麼大的規模之後,張暉也意識到不能硬碰硬,所以另闢蹊徑,選擇從貨運平臺開始做起。
在團隊組建初期,在成都的一次經歷,更是讓張暉堅定了做貨運平臺的想法。當時張暉去成都考察市場,到了當地最大的物流集散地,本以為物流早已現代化的張暉卻看到這樣一幕:一堆各式各樣的貨車混亂地停在一起,一群司機圍著一個小黑板,爭先恐後記錄著自己能接到的配貨訂單。張暉怎麼也沒想到,在家隨便按個按鈕就能打車的今天,這群貨車司機還要用如此原始的方式來獲取配送信息。於是張暉更加堅定了決心,他要做一個貨運界的「滴滴」。
在進一步調研了中國貨運市場後,張暉發現了巨大的商機。該怎麼解決當前貨運市場效率奇低、不講信用的問題,是運滿滿初期能否成功的關鍵。畢竟廣大貨運司機其實也對物流市場的亂象早就心懷不滿了,如果真的能有這麼一個平臺來整治亂象,規範市場,那自然是好事。張暉也算不負眾望,從阿里巴巴又拉來了幾位同事,每個人都最少跑過全國最少20多個城市,再加上張暉在阿里多年的運營經驗,總算是收穫了第一批客戶。
在去往各地推廣的時候,張暉才真正意識到貨運市場到底有多亂,這種「亂」是之前沒有想到的。廣大的貨運司機常年奔波在大大小小的加油站和休息區,不知道哪裡有生意,只能各個物流基地來回跑。決心結束這一切的張暉,要求手下的員工必須親自指導司機使用運滿滿,直到他們全都學會,並且願意相信運滿滿平臺為止。依靠高品質的人工服務,運滿滿用了一年多時間就擁有近百萬用戶。
滴滴程維的前同事,看到滴滴成功後從阿里跳槽,創業融資120億。在貨運司機看來,運滿滿建立了一個方便又誠信的貨運平臺,嚴格的實名制以及保證金制度,讓司機不用再擔心貨主放鴿子,貨主也不用擔心司機偷偷對貨物動手腳。此時,運滿滿的用戶已經非常可觀了,再加上張暉以前的營銷經驗,終於在2018年4月份,運滿滿獲得120億的融資。雖然名氣還比不上滴滴出行,但在貨運行業,張暉已經實現他一開始的初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