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周末是讓人期待的
一場有意義的「非遺小課堂」
才是學習、玩耍兩不誤的最佳選擇
動起小手,感悟生活,創造美好
這個九月
讓非遺不再遙不可及
文旅浦口傾情打造系列
非遺公益推廣體驗課程
旅遊景區非遺體驗課堂第一季
不老村泥香銅趣準備了
非遺體驗課堂
孩子們可以化身小小非遺傳承人
體驗看得到摸得著的非遺
加快推進了非遺活化傳承
將文旅融合進行到底
1
- 遇見之棕編 -
細緻精巧,樸實大方
棕編工藝在中國民間
有著悠久的歷史
被中國文化部譽為
「中國民間一絕」
是利用棕絲製成的
中國傳統手工藝品
樊紀華,棕編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南京市文聯會員,傳承棕編工藝二十餘年,善於利用棕櫚葉等天然原料純手工編制花鳥魚蟲、十二生肖等工藝品。多次參加大型民間比賽活動並獲得多個獎項。
2
- 遇見之布藝 -
布藝作品造型
典雅精細、色調簡潔明快
形象逼真可愛
兼具實用功能和藝術特點
既承載了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
同時也表達了人民
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布藝)代表性傳承人高勇,是南京唯一一位繡花男藝人。他的手工布藝,工藝針法細膩、色彩鮮明的南京地方特點,同時也糅合了北方粗獷,大膽的手法,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
3
- 遇見之風箏 -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風箏即紙鳶
距今已有2000餘年
在發展的過程中,將神話故事
花鳥瑞獸、吉祥寓意等
表現在風箏上
從而形成了獨居地方特色的風箏文化
張堡程,高級工藝美術師、河海大學客座教授、南京林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材料學指導老師、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是傳統風箏的傳承人。他把對風箏的熱愛融入到每一個作品中,將「扎、糊、繪、放」的風箏四藝掌握的爐火純青,屢屢獲獎,在業內備受推崇。
4
- 遇見之團扇 -
扇文化在我國由來已久
早在商代,就有了
「錦雉翠羽,遮塵蔽日
帝王威嚴,多加儀度」
團扇,又稱宮扇、紈扇
是一種圓形有柄的扇子
代表著團圓友善,吉祥如意
古時閨中女子
偏愛一柄團扇猶抱琵琶半遮面
盛夏正當時,不如來慢生活,我們自己DIY一個獨一無二的團扇吧!扇面圖案可以有多種選擇,選一幅自己喜愛的吧!
5
- 遇見之竹雕 -
竹是高雅、純潔、虛心
有節的精神文化象徵
不琢不成器,雅竹雖好
經精雕細琢
才能化腐朽為神奇
竹備受中國歷代文人雅士推崇
這也直接催生了竹雕藝術
竹雕也稱竹刻,是在竹製的器物上雕刻多種裝飾圖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種陳設擺件。何勝,南京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自幼學習書法繪畫,受民間藝術文化的薰陶,隨師父刻苦學習竹刻藝術工藝,是竹雕的傳承人。
6
- 遇見之剪紙 -
一張紅紙、一雙巧手
在剪刀的張合中
花鳥魚蟲已躍然紙上
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
也是中國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
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
深受國內外人士的熱愛
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
是我國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歐堅,南京剪紙藝術家張吉根外孫,受家庭薰陶,1998年始從事職業剪紙,先後在南京總統府,南京科技館做剪紙表演,教學。受到遊客好評。作品有南京風格,有獨特個性,更具有裝飾性。探索發展了南京鬥香花技藝。
7
- 遇見之銅雕、銅畫 -
我國的銅雕藝術歷史悠久
最早可以追溯至
古代青銅器上的刻畫和銘文
南京銅雕以銅為材料進行雕刻的工藝
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有著極其獨特的風格
在全國有著獨特的地位
「南京銅雕」技藝精湛、手法多樣
包括圓雕、淺雕、鏤雕、鑲嵌等多種方式
表現細膩,刻畫精美
具有很深的文化與藝術內涵
雷洪濤,南京銅雕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中國雕塑家協會雕塑委員會會員、中國工美協會雕塑《銅雕》會員。1997年起跟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銅雕代表性傳承人萬裡進老師學習銅雕技法至今,銅雕已然成為他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間在銅雕的基礎上,與畫的融合,是新的藝術技法的嘗試。
8
- 遇見之花藝-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是東方插花藝術的代表
具有端莊典雅的造型
富有詩意的畫面、形神兼備的意境
師法自然的手法特點
見證了中國歷代王朝的興衰
傳統文化藝術發展的進程
以及歷代風土人情的變遷
高級花藝葉紅,從事花藝行業10多年,每年都會外出學習開拓眼界,先後跟國內花藝界很多有名的老師學習,參加過歐洲花藝冠軍錦標賽選拔賽、南京市勞動和技能比賽、中式插花技術比武大賽!
9
- 遇見之皮影戲 -
皮影戲
是老藝人在幕後精巧操作
是觀眾在臺前的笑語連連
皮影戲流傳至今
靠的事師徒相承、口傳心授
沒有現成的劇本
對演員的要求極高
姚其德先生是著名皮影藝術表演藝術家,從13歲拜師學藝,長期從事皮影戲工作。曾作為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先後在南京交際處、南京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為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賓及友人表演中國傳統皮影戲,深受觀眾的好評。
10
- 遇見之臉譜 -
臉譜是中國國粹
更是國家瑰寶
畫臉譜是國粹藝術魅力的體驗
根據自己的思維想像
在石膏材質的臉型上
用繪畫製作形態各異
色彩圖案變化多樣的臉譜製品
孫輝,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臉譜)代表性傳承人,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顧問,南京河海大學圖書館(河海大學傳統藝術文創社)特聘客座教授。美術作品《臉譜》編入《幼兒園滲透式領域課程》教學掛圖,並已由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2013年9月由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
11
- 遇見之泥人-
泥塑,俗稱「彩塑」
泥塑藝術是中國民間傳統的
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
用粘土塑製成個各種
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
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製成型
或素或彩,以人物、動物為主
泥塑藝術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效果,欣賞角度也極為的豐富和多樣化,更能貼近於人們的生活。時至今日,是人們追求其返璞歸真的具體寫照,同時也是當今人們傳承傳統民間文化的一種體現。
12
- 遇見之面人 -
面人,又稱「麵塑、面花」
原料多用糯米粉、麵粉
通過蒸面、調色、捏制的製作工序
運用揉、搓、捏、攤、拉、扎、貼
掀、挑、壓等手法
題材多以民間傳說、戲劇故事、神話寓言
古代仕女、名人以及飛禽走獸為主
色彩鮮豔、豐富細膩
非遺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
特有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
非遺技藝搬進課堂
是傳承的一小步
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很重要組成部分
讓非遺不再遙不可及
浦口非遺傳承人,我們等你喲
► 地址:南京市浦口區江浦街道珍七路103號(老山國家森林公園七佛寺東南150米)
►公交:地鐵10號線龍華路站下,轉608、611路「七佛寺站」下,沿珍七路步行十分鐘即到
►自駕:出長江隧道,經浦口大道,花卉大道行駛約5000米,左轉進入沿山大道行駛約1300米,右轉進入黃山嶺路行駛約1000米,右轉進入珍七線行駛640米,即到達不老村。
► 諮詢預定電話:025-58154909、13851705789
—END—
編輯:寧
浦口區文旅局、不老村
南京銅雕館聯合出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
×
浦口區文化和旅遊局出品
版權所有,轉載請留言或聯繫
2122981307@qq.com
●彩色的夏天,這樣的浦口你愛了嗎?
●你的暑假旅遊安排上了嗎?
●浦口的夏天,藏在這幾個字裡!
●內有福利 | 綠野仙蹤,來浦口過詩意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