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傳承丨「浦口非遺傳承人」招募令!

2020-08-30 文旅浦口

什麼樣的周末是讓人期待的

一場有意義的「非遺小課堂」

才是學習、玩耍兩不誤的最佳選擇

動起小手,感悟生活,創造美好

這個九月

讓非遺不再遙不可及

文旅浦口傾情打造系列

非遺公益推廣體驗課程

旅遊景區非遺體驗課堂第一季

不老村泥香銅趣準備了

非遺體驗課堂

孩子們可以化身小小非遺傳承人

體驗看得到摸得著的非遺

加快推進了非遺活化傳承

將文旅融合進行到底

1

- 遇見之棕編 -

細緻精巧,樸實大方

棕編工藝在中國民間

有著悠久的歷史

被中國文化部譽為

「中國民間一絕」

是利用棕絲製成的

中國傳統手工藝品

樊紀華,棕編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南京市文聯會員,傳承棕編工藝二十餘年,善於利用棕櫚葉等天然原料純手工編制花鳥魚蟲、十二生肖等工藝品。多次參加大型民間比賽活動並獲得多個獎項。

2

- 遇見之布藝 -

布藝作品造型

典雅精細、色調簡潔明快

形象逼真可愛

兼具實用功能和藝術特點

既承載了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

同時也表達了人民

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布藝)代表性傳承人高勇,是南京唯一一位繡花男藝人。他的手工布藝,工藝針法細膩、色彩鮮明的南京地方特點,同時也糅合了北方粗獷,大膽的手法,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

3

- 遇見之風箏 -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風箏即紙鳶

距今已有2000餘年

在發展的過程中,將神話故事

花鳥瑞獸、吉祥寓意等

表現在風箏上

從而形成了獨居地方特色的風箏文化

張堡程,高級工藝美術師、河海大學客座教授、南京林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材料學指導老師、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是傳統風箏的傳承人。他把對風箏的熱愛融入到每一個作品中,將「扎、糊、繪、放」的風箏四藝掌握的爐火純青,屢屢獲獎,在業內備受推崇。

4

- 遇見之團扇 -

扇文化在我國由來已久

早在商代,就有了

「錦雉翠羽,遮塵蔽日

帝王威嚴,多加儀度」

團扇,又稱宮扇、紈扇

是一種圓形有柄的扇子

代表著團圓友善,吉祥如意

古時閨中女子

偏愛一柄團扇猶抱琵琶半遮面

盛夏正當時,不如來慢生活,我們自己DIY一個獨一無二的團扇吧!扇面圖案可以有多種選擇,選一幅自己喜愛的吧!

5

- 遇見之竹雕 -

竹是高雅、純潔、虛心

有節的精神文化象徵

不琢不成器,雅竹雖好

經精雕細琢

才能化腐朽為神奇

竹備受中國歷代文人雅士推崇

這也直接催生了竹雕藝術

竹雕也稱竹刻,是在竹製的器物上雕刻多種裝飾圖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種陳設擺件。何勝,南京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自幼學習書法繪畫,受民間藝術文化的薰陶,隨師父刻苦學習竹刻藝術工藝,是竹雕的傳承人。

6

- 遇見之剪紙 -

一張紅紙、一雙巧手

在剪刀的張合中

花鳥魚蟲已躍然紙上

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

也是中國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

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

深受國內外人士的熱愛

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

是我國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歐堅,南京剪紙藝術家張吉根外孫,受家庭薰陶,1998年始從事職業剪紙,先後在南京總統府,南京科技館做剪紙表演,教學。受到遊客好評。作品有南京風格,有獨特個性,更具有裝飾性。探索發展了南京鬥香花技藝。

7

- 遇見之銅雕、銅畫 -

我國的銅雕藝術歷史悠久

最早可以追溯至

古代青銅器上的刻畫和銘文

南京銅雕以銅為材料進行雕刻的工藝

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有著極其獨特的風格

在全國有著獨特的地位

「南京銅雕」技藝精湛、手法多樣

包括圓雕、淺雕、鏤雕、鑲嵌等多種方式

表現細膩,刻畫精美

具有很深的文化與藝術內涵

雷洪濤,南京銅雕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中國雕塑家協會雕塑委員會會員、中國工美協會雕塑《銅雕》會員。1997年起跟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銅雕代表性傳承人萬裡進老師學習銅雕技法至今,銅雕已然成為他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間在銅雕的基礎上,與畫的融合,是新的藝術技法的嘗試。

8

- 遇見之花藝-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是東方插花藝術的代表

具有端莊典雅的造型

富有詩意的畫面、形神兼備的意境

師法自然的手法特點

見證了中國歷代王朝的興衰

傳統文化藝術發展的進程

以及歷代風土人情的變遷

高級花藝葉紅,從事花藝行業10多年,每年都會外出學習開拓眼界,先後跟國內花藝界很多有名的老師學習,參加過歐洲花藝冠軍錦標賽選拔賽、南京市勞動和技能比賽、中式插花技術比武大賽!

9

- 遇見之皮影戲 -

皮影戲

是老藝人在幕後精巧操作

是觀眾在臺前的笑語連連

皮影戲流傳至今

靠的事師徒相承、口傳心授

沒有現成的劇本

對演員的要求極高

姚其德先生是著名皮影藝術表演藝術家,從13歲拜師學藝,長期從事皮影戲工作。曾作為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先後在南京交際處、南京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為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賓及友人表演中國傳統皮影戲,深受觀眾的好評。

10

- 遇見之臉譜 -

臉譜是中國國粹

更是國家瑰寶

畫臉譜是國粹藝術魅力的體驗

根據自己的思維想像

在石膏材質的臉型上

用繪畫製作形態各異

色彩圖案變化多樣的臉譜製品

孫輝,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臉譜)代表性傳承人,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顧問,南京河海大學圖書館(河海大學傳統藝術文創社)特聘客座教授。美術作品《臉譜》編入《幼兒園滲透式領域課程》教學掛圖,並已由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2013年9月由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

11

- 遇見之泥人-

泥塑,俗稱「彩塑」

泥塑藝術是中國民間傳統的

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

用粘土塑製成個各種

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

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製成型

或素或彩,以人物、動物為主

泥塑藝術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效果,欣賞角度也極為的豐富和多樣化,更能貼近於人們的生活。時至今日,是人們追求其返璞歸真的具體寫照,同時也是當今人們傳承傳統民間文化的一種體現。

12

- 遇見之面人 -

面人,又稱「麵塑、面花」

原料多用糯米粉、麵粉

通過蒸面、調色、捏制的製作工序

運用揉、搓、捏、攤、拉、扎、貼

掀、挑、壓等手法

題材多以民間傳說、戲劇故事、神話寓言

古代仕女、名人以及飛禽走獸為主

色彩鮮豔、豐富細膩

非遺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

特有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

非遺技藝搬進課堂

是傳承的一小步

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很重要組成部分

讓非遺不再遙不可及

浦口非遺傳承人,我們等你喲

► 地址:南京市浦口區江浦街道珍七路103號(老山國家森林公園七佛寺東南150米)

►公交:地鐵10號線龍華路站下,轉608、611路「七佛寺站」下,沿珍七路步行十分鐘即到

►自駕:出長江隧道,經浦口大道,花卉大道行駛約5000米,左轉進入沿山大道行駛約1300米,右轉進入黃山嶺路行駛約1000米,右轉進入珍七線行駛640米,即到達不老村。

► 諮詢預定電話:025-58154909、13851705789

—END—

編輯:寧

浦口區文旅局、不老村

南京銅雕館聯合出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

×

浦口區文化和旅遊局出品

版權所有,轉載請留言或聯繫

2122981307@qq.com

●彩色的夏天,這樣的浦口你愛了嗎?

●你的暑假旅遊安排上了嗎?

●浦口的夏天,藏在這幾個字裡!

●內有福利 | 綠野仙蹤,來浦口過詩意慢生活

相關焦點

  • 龍口粉絲博物館面向全球招募「粉絲技藝非遺傳承人」
    近期,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澱粉及澱粉製品專委會、中國龍口粉絲博物館共同發起傳承人招募令,面向全球招募「龍口粉絲技藝傳承人」,進一步提高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意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非遺「活起來」。在「龍口粉絲非遺傳承人」招募令活動中,傳統文化以一種全新的形式展現,傳承人收徒不再局限於古代的「傳男不傳女」等習俗,而是將範圍擴大到全國、全世界從事粉絲行業的工作者,讓國家非遺文化面向世界,真正實現凝聚共識、優勢互補,讓傳統的非遺文化插上騰飛的翅膀,推動中華傳統技藝的可持續發展。
  • 小小浦口非遺傳承人,我們等你喲!
    」才是學習、玩耍兩不誤的最佳選擇動起小手,感悟生活,創造美好這個九月讓非遺不再遙不可及文旅浦口傾情打造系列非遺公益推廣體驗課程旅遊景區非遺體驗課堂第一季孩子們可以化身小小非遺傳承人體驗看得到摸得著的非遺加快推進非遺活化傳承將文旅融合進行到底1- 遇見之棕編 -
  • 匠心堅守 非遺傳承 丨 「傳統修腳術」代表性傳承人彭有兵先生首次公開收徒
    早在9月初,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河南傳統技藝大師彭有兵先生要收徒的消息甫一公布,就在行業內外引起強烈反響!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彭有兵先生據資料記載,彭世「傳統修腳術」最早起源於清朝末年,歷經四代傳承,由彭有兵先生繼承並發揚光大,堅持傳承與創新,不斷參與國內外修腳技藝交流,博採眾長,已成為中原派修腳技藝代表,得到行業內外廣泛認可,並於2019年入選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彭有兵先生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 浦口草聖書鄉再添新名片
    >「中國標準草書學社研究基地」「江蘇省華僑文化交流基地」中國標準草書學社研究基地在近日舉行的「中國標準草書學社研究基地」授牌儀式暨「同心浦口樸樹、隔壁老樊...十月與您相約浦口!一起去浦口!隨手拍大片刷爆朋友圈!
  • 北京西城區非遺項目招募志願者 優秀者有望成傳承人的入室弟子
    為更好地保護北京傳統手工藝文化,讓出現傳承困難的手工藝項目得到延續發展,也讓有此情懷的社會各界人士近距離接觸、認知和了解傳統手工藝,昨天,西城區第六屆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志願者招募活動在西城區非遺保護中心正式啟動。
  • 璀璨非遺 匠心傳承—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海派插花代表性傳承人...
    12月21日-22日由上海市插花花藝協會、上海市職工技術協會和上海植物園聯合主辦的「德藝雙馨 傳道授藝」蔡仲娟插花藝術60周年研討會暨「璀璨非遺 匠心傳承」——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海派插花代表性傳承人蔡仲娟師生插花藝術作品展,將於12月21日
  • 非遺傳承人齊聚西安城牆共話傳承
    來源:中國新聞網圖為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現場。 梅鐿瀧 攝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5日在西安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齊聚西安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內,用熾熱匠心與精湛技藝為民眾帶來了一場文化盛宴。圖為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現場。
  • 蒙自市發放2020年度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經費
    楊林在講話時充分肯定了蒙自市文化館取得的成績,同時感謝各類傳承人多年來對非遺工作傳承和保護作出的貢獻。隨後,蒙自市文化館館長劉雯琦進行了非遺傳承動員講話,並向傳承人提出了今後的工作要求和傳承工作計劃。最後,參與活動的領導分別向傳承人發放傳承經費。據了解,今年的傳承經費發放金額根據國家、省下發的傳承人傳承經費發放政策,發放標準分別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每人20000元,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每人8000元,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每人1000元。
  • 西安城牆舉行非遺文化傳承活動 感受熾熱匠心 傳承非遺技藝
    剪紙非遺傳承人楊彩霞(中)精心製作的剪紙漢服在活動現場驚豔亮相。(西安報業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明 王健 攝)秦繡非遺傳承人在活動現場展示技藝。(西安報業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明 王健 攝)12月5日下午,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在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拉開帷幕。
  • 師道永續、匠心傳承國家級非遺項目「廣州玉雕省級傳承人尹志強收徒儀式舉行
    20日下午,師道永續、匠心傳承國家級非遺項目「廣州玉雕省級傳承人尹志強收徒儀式在荔灣區珠寶玉器行業工會聯合會非遺項目廣州玉雕技能培訓基地舉行。 拜師學藝,是一項悠久的傳統民俗禮儀,今天由荔灣區珠寶玉器行業工會聯合會與廣州工藝美術行業協會聯合為尹志強大師舉行一個收徒儀式目的是致力於更好推進非遺玉雕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讓玉雕文化和工匠精神得以更好的延續,讓玉雕精神生生不息。
  • 感受熾熱匠心 傳承非遺技藝 西安城牆舉行非遺文化傳承活動
    12月5日下午,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在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齊聚含光門,用熾熱匠心與精湛技藝為市民遊客帶來了一場冬日文化盛宴。本次活動由西安城牆管理委員會和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聯合舉辦。
  • 傳承與創新 | 非遺匠心暖全城 | 非遺抗疫作品展
    命名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233 名,入選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名錄 55 人,入選國家級傳承人名錄 9 名。》,地圖針對所遴選出的西安區域具有代表性的18個項目進行介紹、展示與定位,並通過手繪方式呈現非遺美食製作技藝與匠心傳承的工、道、序,這些項目的公布將為廣大國內外遊客了解與探秘西安非遺美食提供「尋寶秘笈」。
  • 「匠人匠心」雲競技!湖北鄂州省級非遺傳承人夏祖康榮獲國獎
    為激發傳統工藝創新活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0月27,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組委會公布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匠人匠心」雲競技獲獎名單,來自鄂州市華容區省級非遺傳承人夏祖康一路過關斬將,榜上有名,其作品《光碟行動 利國利民》榮獲二等獎。
  • 三雕藝術非遺傳承人任清文:匠心 堅守 傳承
    任清文向人們介紹自己的作品王家大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王家大院有一位名叫任清文的「三雕」非遺傳承人,多年來,他在致力於保護院內近日,記者在靜升古鎮非遺文化產業傳習所見到了這位非遺傳承人。技藝源於歷史「我的雕刻作品主要包括神話故事類、戲曲人物類、山水類及動物類等題材,這些元素,是歷史文化的積澱,也是人們智慧的結晶,其中飽含了人們的思想情感。吉祥、喜慶、福壽、平安,是人們恆久不變的一種追求,也是人們非常普遍的一種心理。」
  • 抖音「非遺合伙人」計劃上線,全國招募50名傳承人
    抖音「非遺合伙人」計劃:10位傳承人,百萬粉絲,百萬收入「我個人認為想要傳承的好,首先得讓傳承人,生存的足夠好。」定居杭州的餘萬倫是瀘州油紙傘的傳承人,他師父是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畢六福。餘萬倫表示,和很多傳統非遺項目一樣,油紙傘當下還面臨傳承難的問題。
  • 匠心·傳承 2020渭南非遺文化直播周活動啟動
    匠心·傳承 2020渭南非遺文化直播周活動啟動10月26日下午,「匠心•傳承」渭南非遺文化直播周活動拉開帷幕,這也標誌著FM102.6渭南新聞廣播頻率日活動同步啟動。」的方針,不斷深入挖掘本土非遺資源,積極申報非遺保護項目,建立完善名錄保護體系,實現傳承基地、傳承人和傳承項目的有機統一。
  • 志願傳承挖掘非遺「富礦」
    從2014年起,西城區每年都會推出「民間瑰寶 記憶西城」西城區非遺傳承志願者招募活動。每次推出5個非遺項目,招募總人數不超過50名志願者,與傳承人學習傳統技藝,留下一段特殊的非遺記憶。  「不做不知道,麵塑在色彩搭配、空間結構上都很有特點。看老師做得很輕鬆,真自己操作就會覺得非常難。」竇雅麗一直很喜愛傳統文化,當她在網上看到麵塑招募傳承志願者,就立刻報了名。
  • 傳承匠心 「北京瀕危手工藝傳承人才培養」項目啟動
    人民網北京3月13日電  (記者黃維)為更好地保護北京傳統手工藝文化,讓出現傳承困難的手工藝項目得到延續發展,由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提供支持,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聯合北京市西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共同主辦的北京文化藝術基金項目——「攜手大師,傳承匠心:北京瀕危手工藝傳承人才培養
  • 長沙市3名非遺傳承人獲省級表彰
    勞模裡的「非遺傳承人」本次受表彰的49名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來自長沙的各個行業、各條戰線。其中,有3名長沙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他們是: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湘繡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黃笛>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江氏正骨術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江林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瀏陽油紙傘製作工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李忠國勞有所獲
  • 湖北恩施非遺傳承人陳景鵬:匠心傳承竹編工藝
    老人編織的「不忘初心」陳景鵬今年七十歲,這位面容清瘦,精神矍鑠,看上去溫和大度的老人,是恩施市第五批非遺美術類——竹編技藝傳承人代表。「我的師傅羅伯祥是四川瀘州的竹編傳人。」回憶起當年學藝的情形,陳景鵬感慨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