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賞析】《清明》杜牧

2021-02-07 唐詩宋詞

每天積累一點點點擊關注

這裡是古文學愛好者的聖地,同好者同聚。品味經典,傳承精華!

關注本帳號,可進入人氣爆表的詩詞論壇,與眾多社友互動交流,一展詩才!

點擊標題下方唐詩宋詞,一鍵免費關注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譯文] 清明時節細雨紛紛揚揚,路上行人愁苦得失魂落魄。
[出典] 杜牧《清明》
注:
1、《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注釋:
(1)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文學家。杜牧寫景抒情的小詩,文詞清麗生動,意境簡明爽朗。其詩在晚唐成就較高。與晚唐詩人李商隱齊名,被稱為「小李杜」。
(2)清明: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約在陽曆四月五日左右。 在陽曆四月五日前後,歷代有踏青掃墓等風俗。
(3)欲斷魂:指心裡憂鬱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樣。神情悽迷,煩悶不樂。
(4)借問:請問。遙指:指向遠處。
(5)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
3、古詩今譯
清明時候偏趕上細雨濛濛,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悶。問一聲牧童哪裡才有酒家,他指了指遠處的杏花小村。

4、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士族。宰相杜佑之孫,祖居長安南郊樊川,又稱杜樊川。大和二年 (828)年進士,為弘文館校書郎。

5、「清明時節雨紛紛」。這一天正是清明佳節。詩人小杜,在行路中間,可巧遇上了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甚至時有「疾風甚雨」。但這日的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這「雨紛紛」,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悽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這「紛紛」在此自然毫無疑問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還有一層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實際上還在形容著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路上行人慾斷魂」。「行人」,是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那麼什麼是「斷魂」呢?在詩歌裡,「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緒方面的事情。「斷魂」,是竭力形容那種十分強烈、可是又並非明白表現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在古代風俗中,清明節是個色彩情調都很濃鬱的大節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遊玩觀賞,或上墳掃墓;而今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是複雜的。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溼,這又平添了一層愁緒。因而詩人用了「斷魂」二字;否則,下了一點小雨,就值得「斷魂」,那不太沒來由了嗎?這樣,我們就又可回到「紛紛」二字上來了。本來,佳節行路之人,已經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悽迷紛亂了。所以說,紛紛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緒,甚至不妨說,形容春雨,也就是為了形容情緒。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裡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種絕藝,一種勝境。
「 借問酒家何處有」。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著寫行人這時湧上心頭的一個想法:往哪裡找個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尋到一個小酒店,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小飲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溼的衣服,最要緊的是,藉此也就能散散心頭的愁緒。於是,向人問路了。


是向誰問路的呢?詩人在第三句裡並沒有告訴我們,妙莫妙於第四句:「牧童遙指杏花村」。在語法上講,「牧童」是這一句的主語,可它實在又是上句「借問」的賓詞—它補足了上句賓主問答的雙方。牧童答話了嗎?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動」為答覆,比答話還要鮮明有力。我們看《小放牛》這齣戲,當有人向牧童哥問路時,他將手一指,說:「您順著我的手兒瞧!」是連答話帶行動—也就是連「音樂」帶「畫面」,兩者同時都使觀者獲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詩人手法卻更簡捷,更高超:他只將「畫面」給予讀者,而省去了「音樂」,不如說是包括了「音樂」。讀者欣賞了那指路的優美「畫面」,同時也就隱隱聽到了答話的「音樂」。


「遙」,字面意義是遠。然而這裡不可拘守此義。這一指,已經使我們如同看到,隱約紅杏梢頭,分明挑出一個酒帘—「酒望子」來了。若真的距離遙遠,就難以發生藝術聯繫,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無盡的興味:妙就妙在不遠不近之間。《紅樓夢》裡大觀園中有一處景子題作「杏簾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這裡體會脫化而來,正好為杜郎此句作註腳。「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這只需要說明指往這個美麗的杏花深處的村莊就夠了,不言而喻,那裡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詩只寫到「遙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費一句話。剩下的,行人怎樣的聞訊而喜,怎樣的加把勁兒趲上前去,怎樣的興奮地找著了酒店,怎樣的欣慰地獲得了避雨、消愁兩方面的滿足和快意……,這些,詩人就能「不管」了。他把這些都付與讀者的想像,為讀者開拓了一處遠比詩篇語文字句所顯示的更為廣闊得多的想像餘地。這就是藝術的「有餘不盡」。


這首小詩,一個難字也沒有,一個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語言,寫得自如之極,毫無經營造作之痕。音節十分和諧圓滿,景象非常清新、生動,而又境界優美、興味隱躍。詩由篇法很自然,是順序的寫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悽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是「轉」,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而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藝術上,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後的手法。所謂高潮頂點,卻又不是一覽無餘,索然興盡,而是餘韻邈然,耐人尋味。這些,都是詩人的高明之處,也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繼承的地方吧!

文章均源自網際網路,精編整理公益分享(我們敬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唐詩宋詞


微信號;vzhuomian

關注本帳號可進入火爆的詩詞論壇,和社區的小夥伴們互動交流,眾多社友等你來!


長按二維碼可快捷關注


相關焦點

  • 杜牧《贈漁夫》詩詞賞析
    杜牧《贈漁夫》詩詞賞析枯木《贈漁父》>【唐】杜牧蘆花深澤靜垂綸,月夕煙朝幾十春。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拆解」古典詩詞 《清明》作者恐怕非杜牧
    可以將古典詩詞拆解成詞彙的零部件,並對其做「定量分析」嗎?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樣的研究無視「創造力」,破壞「藝術美」。但是,古典詩詞是有固定意象的,藝術創造是有程式的,定量分析可以讓我們早已習慣的某些結論變得格外可疑——比如,「清明時節雨紛紛」的著作權,恐怕不屬於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詩詞
    歷代文人給我們留下了關於清明節的大量詩詞,這些詩詞需要我們如今的孩子們去繼承,去發揚。關於清明節的詩詞很多,尤其是晚唐詩人杜牧的《清明》詩,膾炙人口,婦孺皆知,連小學生都耳熟能詳。其實,除了杜牧等人的清明詩詞,還有很多的的清明詞,我們一起來看最美的清明詩詞。
  • 杜牧《清明》詩詞賞析——漂泊的遊子,才理解「路上行人慾斷魂」
    杜牧,是晚唐的傑出詩人。他有著出色的家庭背景,爺爺是當宰相的,家裡人都是當官的,他自己也有出眾的政治才能。熟讀史書,才華橫溢,23歲就寫出了造詣極高的《阿房宮賦》,十幾歲時就懂得行軍謀略,為打仗獻過軍事計謀並被當朝宰相採納,取得大捷。
  • 未來講堂|杜牧《清明》 誦讀:陸洋
    未來講堂|杜牧《清明》 誦讀:陸洋 2020-12-16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明時節雨紛紛」不是杜牧寫的?
    然而,4月4日晚,《藏在節日裡的古詩詞》作者章雪峰在線直播分享清明節詩詞時說,「清明時節雨紛紛」這首家喻戶曉的《清明》很可能不是唐朝大詩人杜牧寫的,一時引發網友們熱議。但是,《樊川別集》《樊川續別集》《樊川外集》之中,也沒有這首《清明》。這首《清明》在史上第一次出現,是在南宋。在南宋謝枋得的《重訂千家詩》中,《清明》不僅赫然在列,而且署名杜牧,其依據是什麼尚不清楚。也就是說,杜牧去世至少三百多年後,這首詩才剛剛冒出來。「現在尚無定論,既不能說不是杜牧的作品,也不能說肯定是杜牧的作品,除非有新的史料發現來印證。」章雪峰說。
  • 每天學習一首古詩詞31:杜牧《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唐61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詩句譯文: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清明節賞析:《清明》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詩作。此詩寫清明春雨中所見,色彩清淡,心境悽冷,歷來廣為傳誦。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第二句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悽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第四句寫答話帶行動,是整篇的精彩所在。
  • 只記得「清明時節雨紛紛」?這3首清明詩詞,不遜色於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的這首《清明》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三歲的小朋友也可以朗朗上口的背誦出來。自古以來,無數文人墨客都以清明為主題,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除了杜牧的這首《清明》本期我們再聊聊三首著名的《清明》詩詞。一、白居易《清明日登老君閣望洛城》提起唐代的大詩人,白居易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一個高峰。
  • 《中華古詩詞100集》第2首:《清明》杜牧
    杜牧《清明》賞析朗誦:常世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江南的清明最銷魂,陽春三月,柳綠花紅,明媚春光撩動著天下遊子的情思。更有霏霏細雨,酥潤纏綿,「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美麗而又悽迷。在美麗和悽迷中,人們闔家團聚、祭祖掃墓、遊春踏青……清明是一個最見親情的日子。然而,總會有人在這個最見親情的日子裡不得不遠離親人,天涯孤旅,行色匆匆,雨絲風片,春衫盡溼,自難免觸景傷情。
  • 有關清明節的古詩詞句:《清明》唐/杜牧 譯文+注釋+賞析
    清明【作者】杜牧 【朝代】唐譯文對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譯文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 寫「清明」的詩詞,這一首不遜於杜牧的《清明》,同樣流傳千古
    古往今來,關於「清明」的詩作並不少。但是,因為杜牧的《清明》一詩短小明快,朗朗上口,廣為流傳,所以讓其他關於「清明」的作品失去了光彩。其實,在中國古代浩瀚的詩詞大海中,不乏膾炙人口的「清明」詩作。黃庭堅的《清明》一詩就是一首揭示人生哲理的好作品,具有比杜牧的《清明》更深廣的思想內涵。清明黃庭堅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 清明詩詞賞析
    賞析:青谷  這首元代詩人喬吉寫的「清明」之作,並不為現在的人所熟知。而我一見之下、一讀之後,便感到和當下口語化的表達十分貼近。幾乎不用任何譯註,就明了作者抒發的強烈情感。賞析:幽月青痕  初讀些詞只是感到清新景色秀麗,時逢清明再讀此詩更多的是寄思,暫且不論詩者一生達官顯貴,心胸豁達,從此詞的清秀婉麗中能見得「春日好時節」
  • 「清明時節雨紛紛」不是杜牧所寫?甚至可能不是「唐詩」?
    然而,4月4日晚,《藏在節日裡的古詩詞》作者章雪峰在線直播分享清明節詩詞時說,「清明時節雨紛紛」這首家喻戶曉的《清明》很可能不是唐朝大詩人杜牧寫的,一時引發網友們熱議。但是,《樊川別集》《樊川續別集》《樊川外集》之中,也沒有這首《清明》。這首《清明》在史上第一次出現,是在南宋。在南宋謝枋得的《重訂千家詩》中,《清明》不僅赫然在列,而且署名杜牧,其依據是什麼尚不清楚。也就是說,杜牧去世至少三百多年後,這首詩才剛剛冒出來。
  • 分析清楚詩人、行人、牧童的角色,才能讀懂杜牧的《清明》
    牧童遙指杏花村賞析「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時節「紛紛」揚揚下著雨,讓身陷其中的人們感覺到異常的陰冷「路上行人慾斷魂」旅途中的杜牧和「行人」(不止一人)一起身陷紛紛揚揚的冷雨中。此時的詩人杜牧急需要找到一個能遮風避雨的地方。於是乎杜牧問「行人」(們),何處有讓我歇腳躲雨的酒家?但「行人」(們)冷漠無情、心神恍惚,魂不守舍,對杜牧的「借問」置若罔聞。因此,詩人杜牧嗔怒:罵「行人」(們)快斷魂了!
  • 格倫大語文丨有關清明的詩詞,寫得最好的並不是杜牧而是他!
    齊魯網濟南4月8日訊清明節在我國文學裡,屬於比較重要的一個篇章,它自成一派,形成了「清明文化」。說起清明節的詩詞,最膾炙人口、傳誦不絕的,當屬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古詩文學習037:三年級下冊,杜牧《清明》
    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注釋①〔清明〕我國傳統節日,有掃墓、踏青等習俗。②〔斷魂〕神情悽迷,煩悶不樂。譯文清明節這一天,細雨紛紛。趕路的人心裡更加增添了一份愁苦,簡直是失魂落魄。
  • 清明 · 杜牧
    趙俊作品清明
  • 二十四節氣之清明:品讀唐代杜牧《清明》,了解清明節
    中國是詩詞的國度,詩詞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我們吟詠這些詩詞,就像在與歷史對話。讓我們放下紛擾的一切,靜靜地讀一首詩詞,開啟一段美妙的旅程。觀光君今天帶大家品讀唐代杜牧《清明》,了解清明節。清明節這天,詩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
  • 「清明時節雨紛紛」或許並非杜牧所寫,還可能成詩於宋代
    然而,4月4日晚,《藏在節日裡的古詩詞》作者章雪峰在線直播分享清明節詩詞時說,這首家喻戶曉的《清明》很可能不是唐朝大詩人杜牧寫的,一時引發熱議。杜牧去世三百多年後,這首詩才出現?「我是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這個聲音在學界討論了很多年。」
  • 也談《清明》的作者不是杜牧,其實它是一個時代的傳奇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它既未「杜牧」之署名,也無「清明」之詩題。「杜牧」真正成為《清明》作者,最早是在《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是南宋詩人劉克莊編纂的。其中收錄了13首有關清明、寒食的詩歌,第一首即是《清明》,並標明作者是「杜牧」。按理說,劉克莊是宋末文壇領袖、「一代詞宗」,他說《清明》的作者是杜牧,還是比較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