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買輛轎車要花多少錢?不吃不喝攢二十年,加一升油這麼貴

2020-12-18 中建視點

民國時期買輛轎車要花多少錢?不吃不喝攢二十年,加一升油這麼貴

現在我們國家的輕重工業都發展起來了,很多人都買得起轎車了,一輛簡簡單單的代步車三四萬就能買得到,開車再也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了。那麼在一百年前的民國時期,買輛轎車要花多少錢呢?

在民國時期,剛剛啟智,國家還沒有能力自己生產轎車,轎車算是稀有物品,買轎車都是要進口。最早出現轎車的地方是上海,上海從二十世紀初開始就是中國有名的紅燈區。到1912年,全國已經有一千輛轎車了。

那時候有轎車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不是家裡政府有人就是家裡有礦。那個年代的錢都氏真金白銀的。胡適是著名作家,每年稿費就有十萬塊大洋左右,但他還只買了輛二手車,每月支付司機二十塊大洋,光燃油就要一百兩。

有的時候買得起車,養車也是要花很多錢的。那時候轎車的售價是2700塊大洋左右,一塊大洋在當時可以買十三袋大米。折合成人民幣,大約五十萬左右。

汽車是要用柴油的,在當時還不能大規模機器作業採油,油價也是很貴的。一升汽油八毛錢,兌換成現在的購買力,也要五六十。

老舍在《駱駝祥子》裡寫道,祥子不敢生病,省吃儉用一年能攢五六十塊大洋。想要黃包車,不吃不喝也要五十年才能買得起一輛轎車。毛主席曾經做圖書館管理員時一個月十八塊大洋,要買起轎車也是遙遙無期的。

相關焦點

  • 民國時期上大學要花多少錢?
    民國時期大學的學費是不一樣的,從幾十塊大洋到二、三百塊大洋不等。    1932年,北京頤和園附近掛甲屯的居民,家庭年收入不到兩百塊大洋,最基本的飲食開銷就要花掉一百零五塊大洋,一年到頭最多只能攢下十幾塊大洋,供孩子讀中學都讀不起,何況讀大學?
  • 民國一輛小汽車多少錢?2700塊大洋,等於27個黃包車夫1年的收入
    確實是很昂貴的,我們知道任何一個東西剛發明出來的時候,價格都是極其昂貴的,等到普及之後,價格自然就會大大的降低,比如我們現在的小汽車幾萬塊就可以買一臺了,幾萬塊可能在很多國人這裡就是一個月的工資而已,算不上什麼大事,可是在民國時期可就大大的不一樣了。那麼到底民國時期的小汽車多少錢一輛呢?
  • 民國時期大學學費繳多少 復旦比北大貴一倍
    原標題:民國時期大學學費繳多少?;   那麼,在民國的大學生,是怎樣考大學,上大學又需要繳納多少學費呢?例如,1930年北大招收新生,報名費就是三塊大洋;同年,中山大學招收新生,報名費也是三塊大洋。   交上了報名費,而後先填志願,接著再參加體檢和考試,那三五塊大洋的報名費,實際上就是體檢和買試卷的費用。   幾塊大洋的報名費,聽起來好像可以忽略不計,其實不然。因為民國由各大學自由安排入學考試時間。
  • 趣說民國廣州單車:工薪階層買一輛需三個月工資
    市區汽車多,常出車禍,肇事司機多駕車逃逸,交警憑兩條腿去追,肯定追不上,所以局裡決定給交警配發單車,讓交警騎著自行車追捕肇事汽車。  1931年初夏,廣州市公安局果真將計劃付諸實施,給交警配了自行車,不過不是每人一輛,而是每三人一輛。為什麼不能增加到每人一輛呢?因為那時候的自行車比較貴,無論是買車還是養車,都要花很多錢。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大家都知道嗎?現今,人們的生活水平高了,很多人酒都看不上這小小的一塊錢了。但是,在民國小小的一個大洋卻是值很多錢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一塊大洋」究竟在當時的環境下,能夠從市場買回來多少東西吧。先來簡單介紹一下!在民國時期,我們所看到的「大洋」主要就是袁大頭,而他可是民國時期最主要的流通貨幣之一。出現這種貨幣,是在民國時期的北洋政府為了統一全國的貨幣而制定出來的,在民國過三年的時候頒布《國幣條例》之後,北洋政府就決定使用銀來作為貨幣的製作材料。
  • 民國上大學花多少錢:1930年北大報名費三塊大洋
    在民國上大學得花多少錢?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因為大學跟大學不一樣,有的大學收費高,有的大學收費低;學生跟學生也不一樣,有的學生比較浪費,有的學生比較節儉。 咱們先來算算那些最基本的開銷。 ■1930年北大招收一年級新生,報名費三塊大洋 首先,在民國上大學得交報名費。
  • 民國房價有多高?小市民攢88年才能買一套
    樓市凝滯,大家膠著,糾結的是買房子結婚和換房子透氣的剛需族,都感嘆辛苦工作大半輩,大部分收入都拿去供房和交稅了。憤懣之餘,如果告訴你:時光倒退約一百年,也就是在民國時期,在當時沒有開發商的情況下,房價比現在便宜N多,但人要攢88年才能買到一套房,那心態是否會平衡一些?——編者按  跟今天比起來,民國時代的房價是高還是低?
  • 老爺車︱在民國打車要花多少錢
    老爺車︱在民國打車要花多少錢 李開周 2016-01-01 16:57 來源:澎湃新聞
  • 你可能無法想像,一塊「袁大頭」銀圓,在民國時期能買多少東西
    面值一圓的銀幣,重量是庫平純銀6錢4分零8毫(6.408錢),材質是銀佔89%,銅佔10%,錫佔1%,一枚成品銀元的重量是7錢2分。由於袁大頭幣型規整,成色好、分量足,很快就被老百姓接受,迅速流通開來。 民國北洋軍閥時期,民間只信任袁大頭,因為它最可靠。著名話劇《茶館》中,大兵來敲詐,開口就是要袁大頭,不要鈔票。後來南京國民政府又發行了法幣,淘汰了袁大頭。
  • 民國初期,一塊銀元抵現在人民幣多少錢?
    民國時期是一段跌宕起伏,驚心動魄的時期,特別是初期軍閥混戰,催生了太多太多的名人。從孫中山建立國民政府開始算起一直到新中國建立前結束,民國應該有38年的時間。民國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而民國初期公認為是從1912年民國成立到1927年蔣氏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期間。算起來有16年光景。
  • 民國初期一塊銀元抵現在人民幣多少錢?
    民國時期是一段跌宕起伏,驚心動魄的時期,特別是初期軍閥混戰,催生了太多太多的名人。從孫中山建立國民政府開始算起一直到新中國建立前民國應該有38年的時間。民國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而民國初期公認為是從1912年民國成立到1927年蔣氏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期間。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現在價值多少錢答案令人很難相信
    雖然有一些誇張的成分,但間接的向我們展示了大洋在民國時期有多麼的重要了。對於大洋有很強好奇心的小夥伴都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民國時期的「大洋」,現在到底價值多少錢?如果要進行這一換算,就必須先了解當時民國時期的社會情況。學過歷史我們都知道,民國時期的社會非常的動蕩不安,因此很多地方的物價都是一直升升落落,沒有一個基本的數額,但、至少會有一個大致的平衡。好比民國時期的包子如果是一文錢一個,現在的包子一塊錢一個的話,一塊大洋差不多能買一千個包子,也就是說相當於現在的一千塊錢。
  • 如果穿越到民國,你該怎麼去考大學,學費到底貴不貴?
    然後就是選一所你心儀的大學了,民國時候大學招生不是全國統考,比如1931年中央大學的入學考試時間安排在7月份的6日到8日,而南開大學的入學考試時間卻安排在7月下旬。當然,你得在公布報名時間內,去想考的學校報名,交三塊(大洋)報名費。報名費不等於學費,只是用作買試卷和體檢的費用。交了報名費後的流程大概是填志願,體檢和筆試,口試。
  • 民國初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的購買力?
    論其購買力,在那時更是豐富:在1914年的上海,拿一塊大洋下館子,可以吃四五道菜的套餐,全是牛扒、燒雞、火腿等「硬菜」。1917年時,北大新入職的青年教授,哪怕每頓都吃「兩碟菜一碗湯」的精品餐,每月也花不到九塊大洋。甚至北洋時期的北京,六個人去東來順涮頓火鍋,也就花一塊大洋。
  • 「養活」1輛布加迪,到底需要多少錢?網友:中10次500萬都不夠
    它的存在不是為了超越任何人,只是為了超越自己、挑戰極限,絕大多數人在路上都沒有見過真正的布加迪,到底花多少錢能買到它?又需要有多少資產才能養活它?我們給你算了一筆詳細的帳。,這輛凱龍多少錢?1萬公裡的裡程換算,每年的油費約3.12萬,真心不貴。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還有一些人連飯都吃不上。民國成立後公布「新國幣條例」,規定一圓銀幣為國幣,即本位幣,重七錢二分,銀九銅一,後改為89%。民國時期,1大洋為1圓,30斤裝的一袋的洋麵粉,是1.5大洋。 3 一塊大洋能買多少東西,放到現在是多少人民幣呢?
  • 民國最敗家的四個美人,不管花多少錢,一點都不心疼
    一說起民國時期的美人,很多人都會覺得一般都是很節儉,很會過日子。但是大家很定沒有想到,那個時候有四個美人,不管花多少錢,從來都不會心疼。小編來帶你們了解一下。排在第一名的,那就是袁荃猷。她可是一個彈琴彈得很好的女子。
  •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古代打一仗究竟要花多少錢?說出來別不信
    在中國古代有這麼一句話:「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的說法,說的是一旦打起仗來,那麼就非常考驗這個國家的財力了,因為打仗等於就是在燒錢,所以對於打仗很多的人都是抱著謹慎的態度。就算是現在世界大洋彼岸的某國也不敢輕啟戰端,因為除了有力量制約他們,更主要的是對於他們來說也是得不償失。那麼打仗究竟要花多少錢呢?
  • 小夥花15萬元買輛二手寶馬320i拉客營生,跑了半年,如今非常懊悔
    大多數年輕人對BBA都情有獨鍾,都想著有朝一日開上心愛的車子回家,因此也有一些年輕人攢了些錢後選擇買二手BBA,當代步車用,還有些人會買二手BBA來做生意,拉客營生,不過結果大家都能想到,車主辛苦經營幾個月最後卻沒有賺到錢。
  • 為什麼星巴克在中國賣這麼貴?
    一杯咖啡的成本明明只有幾塊錢,為什麼這麼多人覺得不貴呢?有種說法是:「買它,是因為我背得起它。」我覺得這麼說還是有點屌絲,應該這麼說:「買它,是因為我剛好就是這個消費水平的人呀。」注意,說的時候語氣要雲淡風輕,就像說「我吃飯是因為我剛好餓了呀」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