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買輛轎車要花多少錢?不吃不喝攢二十年,加一升油這麼貴
現在我們國家的輕重工業都發展起來了,很多人都買得起轎車了,一輛簡簡單單的代步車三四萬就能買得到,開車再也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了。那麼在一百年前的民國時期,買輛轎車要花多少錢呢?
在民國時期,剛剛啟智,國家還沒有能力自己生產轎車,轎車算是稀有物品,買轎車都是要進口。最早出現轎車的地方是上海,上海從二十世紀初開始就是中國有名的紅燈區。到1912年,全國已經有一千輛轎車了。
那時候有轎車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不是家裡政府有人就是家裡有礦。那個年代的錢都氏真金白銀的。胡適是著名作家,每年稿費就有十萬塊大洋左右,但他還只買了輛二手車,每月支付司機二十塊大洋,光燃油就要一百兩。
有的時候買得起車,養車也是要花很多錢的。那時候轎車的售價是2700塊大洋左右,一塊大洋在當時可以買十三袋大米。折合成人民幣,大約五十萬左右。
汽車是要用柴油的,在當時還不能大規模機器作業採油,油價也是很貴的。一升汽油八毛錢,兌換成現在的購買力,也要五六十。
老舍在《駱駝祥子》裡寫道,祥子不敢生病,省吃儉用一年能攢五六十塊大洋。想要黃包車,不吃不喝也要五十年才能買得起一輛轎車。毛主席曾經做圖書館管理員時一個月十八塊大洋,要買起轎車也是遙遙無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