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丨街邊烤腸進價最低3毛多一根 多是仿造肉丨10歲男生在復旦...

2020-12-06 上遊新聞

【最吃驚】

你喜歡的街邊烤腸是什麼做的?進價最低3毛多一根 多是仿造肉

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消息,烤腸外焦裡嫩、香味四溢,是許多人鍾愛的小吃。不過這些看起來物美價廉的烤腸,裡面到底用的是些什麼肉呢?

烤腸進價最低僅3毛多一根

記者在江蘇揚州發現,路邊小店出售的烤腸,有「脆骨腸」、「黑椒腸」、「純肉腸」等不同的名頭,價格也從1元到4元不等,很受市民歡迎。別管這烤腸賣幾塊,店老闆都信誓旦旦地保證,絕對是豬肉腸。那麼,老闆所言靠譜嗎?這些烤腸的批發價格又是多少呢?記者隨後來到揚州某農貿市場,找到了類似的烤腸。最便宜的18元一袋,裡面有52根烤腸,平均下來3毛多一根。

在批發環節,烤腸的價格在每根3毛4到1塊8不等。老闆坦言,價格不同,含肉量和口味差距也很大。

廉價烤腸中大多是仿造肉

這些烤腸裡到底有沒有肉呢?記者購買了五種烤腸,價格跨度從一元到四元不等。買到後的樣品立刻用保鮮袋密封,做冷凍保存,隨後送到學校實驗室,找專家檢測。實驗現場,烹飪專家將五件烤腸樣品逐一切開,並對烤腸的質地進行辨別。專業人士介紹,烤腸的品質高低,可以從烤腸彈性、腸衣堅韌度、光澤度以及橫切面氣泡數等方面來判斷。彈性越好,證明肉質越多,腸衣越堅韌代表品質越差,而氣泡越多則說明澱粉含量越高。

通過5件樣品的對比試驗,也驗證了「一分價錢一分貨」的道理,比如一元的烤腸裡,含有的肉類成分就微乎其微,澱粉量很大。

據了解,按照國家標準,目前僅對腸類的蛋白質含量作出了規定,並未對肉含量做出規範。實驗中,3元以下的樣品都屬於以大豆蛋白為主要材料的仿造肉。參照烤腸外包裝上的配料表,烤腸裡還含有焦磷酸鈉、山梨酸鉀等食品添加劑,用於烤腸著色、防腐、提香、增加口感。

營養專家表示,含有大量添加劑的仿造肉烤腸,屬於世衛組織評定的一類致癌物,不建議大家長期食用。添加劑在人體中代謝,會加重肝臟和腎臟的負擔,誘發肝腎的一些疾病,甚至致畸、致癌。專家提醒,廉價烤腸中的營養成分微乎其微,為了自己的健康,吃貨們還是得悠著點。

【有爭議】

十歲男生在復旦大學旁聽加老師微信,其母強調他不是「神童」

澎湃新聞網消息,量子力學、經典力學、航空與航天、科學哲學、《論語》導讀……這些是五年級小學生陳明明(化名)在復旦大學旁聽的課程。

除了旁聽,陳明明還積極與任課教師互動,甚至提出比較專業的問題。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自己更喜歡大學校園,可以聽各種課程,對於未來做什麼職業,還沒具體的規劃,但希望自己能看更多的書。

孩子:「成為一個科學家也很好的」

上學期,陳明明就在復旦大學旁聽了。

最近,復旦校園媒體發布的一則微信讓他走紅復旦。在這則微信裡,他和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駱玉明互加微信。

陳明明和復旦中文系駱玉明教授互加微信。本文圖片均為 「復旦人周報」公眾號 圖

對自己的意外走紅,陳明明有些害羞,希望可以低調一些。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最近走在路上偶爾會有人和他打招呼,還有人見到他會拍照發朋友圈,甚至有學生加他微信。

大二學生夏克拉也發了一則關於陳明明的朋友圈:周二晚上《身邊的基因科學》課堂上,她發現這個10歲的同學睡著了,「先趴著,後仰著頭張著嘴,非常可愛」。

這次「睡著事件」讓陳明明覺得很抱歉。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自己馬上要參加航模比賽,下午訓練得比較久,晚上聽課時很困。當晚,他熬到課間十分鐘,想趴在桌子上睡一會兒,沒想到自己睡太沉,一直到第二節課結束才被旁邊的姐姐叫醒。下課後,他上講臺向老師道歉,老師沒有責怪他,還告訴他要注意休息,才能更高效率上課。

夏克拉說,上學期她還和陳明明一起上了「《論語》導讀」。他每次聽課都很認真,幾乎每節課後都會上去問老師問題,老師常常看到他會開心地笑一下。在她看來,陳明明又要上自己的課,又要私下補課,還要來這邊聽課,雖然說他很享受這個過程,但有時候未免會有些累。

陳明明媽媽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現在陳明明周一和周五在復旦聽課,周二和周四上午回到學校讀書,周二和周四下午參加航模訓練,周三和周末上專門的物理數學課,周末還會參加一些其他講座。

陳明明說,自己累並快樂著。「我和他們(小學同學)聊的就是遊戲,但我也不是很喜歡遊戲。大家都會玩《王者榮耀》,但是那有什麼好玩的。我總共玩過十局,被同學拉去玩的。」陳明明說,現在他會和小學同學在桌子上玩「鬥筆」,看誰先把別人的筆打下去。筆要好,筆打的位置很關鍵。

他更喜歡大學校園,可以聽各種課程,還能逗復旦的貓,看同濟的小龍蝦。「我喜歡這樣的生態環境。」陳明明說,他更嚮往自由的生活。對於未來做什麼職業,還沒具體的規劃,但希望自己能看更多的書。

「成為一個科學家也很好的。」他笑著說。

母親:「只要他健康成長就好」

「文史科普類都愛看,物理書看得比較多,《尋找薛丁格的貓》《魔鬼出沒的時間》《愛因斯坦的聖經》之類的……」陳明明媽媽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陳明明很愛看書。

她說,在陳明明上幼兒園的時候,她就帶他看繪本、紀錄片和有意義的小眾電影。好奇心驅動他學習更多的東西,父母也引導他在書本中找尋答案。他小學一年級開始看《環球科學》《Newton科學世界》《美國國家地理》等雜誌,從三年級至今,年均閱讀量約有一千萬字。

「雜七雜八的書可能看得比較多,但是專業類的書淺嘗即止,畢竟是一個小孩,現階段維持興趣比深究更有意義。」陳明明媽媽說,目前他對物理特別著迷,從閱讀科普書發展到主動去學習相關知識,因此才會選擇聽講《量子力學》等物理課。

陳明明媽媽說,2016年11月,陳明明跟隨他們夫妻從廣東回到上海。在這之前,他就讀於雙語小學,英文水平不錯,平時會看《老友記》、《生活大爆炸》、《唐頓莊園》等英美劇。這學期他決定旁聽復旦大學全英文授課的《量子力學》,但由於知識比較專業,已經遠超出科普範疇,涉及到計算的內容他還理解不了,有大量專業英文詞彙也聽不太懂,所以已經決定放棄旁聽。

關於兒子如何選擇旁聽的課程,她透露,自己會預先從課程表中挑選出一些課程,主要依據課程人數、課程名稱來判斷專業性強不強,以及是不是兒子感興趣的方向。經過她的第一輪篩選後,陳明明再選出自己想聽的課程。

陳明明的小本子上記錄著聽過的課和授課教師的籤名。

陳明明傾向於選擇「認識」的老師。從2016年2月開始,他經常去各種博物館、參加各類科學講座和活動。因為積極提問和互動,他還和不少專家學者加了微信。

「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墨子沙龍、self講壇、文匯講壇、上海科協在科學會堂舉辦的一些講座,我們都是經常出席的。所以進入大學課堂聽講,對他來說沒那麼困難,因為已經見過很多教授了。不斷接觸的過程中,他也學會和學者們交流的方式。他明白學者治學嚴謹求實,對一個孩子的問題,也能認真回答。」陳明明媽媽同時強調,她的兒子不是一個所謂的「神童」,只是喜歡讀書,對很多事物都好奇。

她認為,小學是應該多聽、多看、多讀的階段,正好上海有這麼好的教育平臺,「去大學旁聽,也是為了滿足他對各學科的好奇,而且可以和學者們近距離交流,很多爸爸媽媽回答不了的問題,他們會引導他進一步去思考和研究。」

她希望陳明明自己選擇未來的發展方向,做他喜歡做的事情。「他現在喜歡科學,能往科研的道路上發展當然是好的。」陳明明媽媽說,「每個孩子小時候都想當科學家。這要靠他不斷努力了,並不是聽聽課看看書就能達到的。」

「如果他有一天厭學了呢?」記者問。

「那也沒關係呀,只要他健康成長就好了。」

【熬雞湯】

學會面對迷茫,是人生最重要的必修課

1

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消息,一位異常焦慮的母親曾跟我說,她總是擔心如果孩子在困難時沒人幫忙,會自暴自棄。她想給兒子提供更多的幫助,但又總是被兒子拒絕。她感謝苦難給了她堅強剛毅的人格和成熟睿智的思考,卻不希望孩子再經歷這種苦。

為什麼母親可以在迷茫中走過一條自我找尋的路,而孩子卻不可以這樣成長呢?母親的初衷甚好,只是她千辛萬苦才收穫的幸福生活,對於一個沒經歷多少歷練的年輕人來說,又哪能輕易珍惜和懂得?她的幫忙不僅不被感激,還被兒子視作成長的束縛。

每個人都有天生的叛逆精神,常常反對他人給自己的建議,卻唯獨相信自己經歷千苦萬難之後琢磨出來的道理。

關於成長的苦,誰都無法替你扛,只有當你自己任性過、失望過、迷茫過,再一點點變得清醒時,才會明白什麼對於自己的人生最重要。

張愛玲在《不得不走的彎路》中寫到:在青春的路口,曾經有那麼一條小路若隱若現,召喚著我。母親攔著我說,那條路走不得,我不信。上路後,我發現母親沒有騙我,那的確是條彎路,我碰壁,摔跟頭,有時碰得頭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終於走過來了。

彎路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自我成長之路,不管曾有多少人給過你經驗和教訓,你終歸要把那些心存僥倖的路通通走過一次,才會願意相信那些原本就一直在你眼前的挺好的路。

2

在法國作家馬克·呂維的小說《偷影子的人》中,麵包店老闆的兒子呂克中學畢業就留在麵包店幫忙,而他最大的理想卻是上醫學院。

他知道父親老了,家裡還有妹妹需要照顧,他不得已挑起照顧家庭的擔子,可這樣的生活只剩下責任,毫無快樂可言。

他父親知道了他的夢想,把他從麵包店解僱,將他送到了理想中的醫學院,對他說:這才是你應該在的地方。你要是發現你當醫生跟當麵包師傅一樣蹩腳,那就回家來,我會好好把手藝傳給你。

從這時起,呂克的人生才真正開始活過來,他一改往日睡眼惺忪的樣子,對未來充滿了激情。直到他通過醫生的專業考試,直到他感覺生活越來越不像自己想像中的美好時,他迷茫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為大家烤麵包,再一次體驗到那份久違的滿足,他決定回到父親的麵包店。

當呂克無限地接近自己的夢想,他才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其實就是做一個普通的麵包師傅。哪怕那些追逐夢想的過程,到最後看起來就仿佛是一場虛無,可正是因為走過這樣一條彎路,他才明白自己並非為那些縹緲的夢想而活,而是可以把眼前的生活過得踏實而滿足。

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說:好的人生,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狀態;是一個方向,而不是終點。

你或許會暫時迷茫,但不會停下,你會一直走下去,直到走上那條最適合你的路。

3

在我身邊總會看到很多樂觀豁達的人,無論發生什麼,都可以平靜面對;也會看到許多生活在抱怨中的人,點滴小事,也可以鬧得天翻地覆。

那些能活到更踏實安定的人,並非是更幸運,而是他們早就接受了生活中更多不同的可能。而那些活在惶恐不安中的人,並非就是現狀糟糕透頂,而是生活中的任何變化都會讓他們措手不及。

很大程度上,一個人生活得是否幸福,取決於是否具備面對迷茫的能力。

在每個人生命的早年,都會有一種天生的全能感,覺得只要努力,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任何東西;只要你對人好,別人就會對你好;只要你一直不放棄,成功總有一天會屬於你。

可是,當越長大,就會發現人生哪有那麼多的確定。並非努力,就有收穫;並非善良,就被善待;並非堅持,就能成功……這些不確定才是生活的真相,這些真相也常常讓人迷茫。而順著迷茫往下走,你又會看見更多,再次更新內心的真相。

在這個於變化裡尋找自己的過程中,許多的已知被拋在身後,經歷這一層層的蛻變,我們就有了更多的勇氣面對未來。這就是面對迷茫的能力。

沒有迷茫的人生是不真實的,不會面對迷茫的人生是痛苦無助的。自我成長的路沒有捷徑,只有不斷地走,勇敢地面對迷失,才會一點點琢磨清楚自己,對未來無所畏懼。

相關焦點

  • 街邊賣2元一根的「烤腸」,孩子見了走不動路,到底是什麼肉做的?
    一臺烤腸機擺出來,裡面有數個滾軸,上面碼著一排排的「烤腸」,老闆用一根竹籤子插起來,像串糖葫蘆似的遞到食客手裡。 所以也有很多朋友犯了嘀咕:這烤腸賣這麼便宜,肉香還非常濃鬱,裡面究竟是什麼肉?或者到底說有沒有肉?
  • 小學生見了走不動路的烤腸,好多年一直是兩元一根,是什麼肉做的
    好多火腿腸實際上就是澱粉腸,即便是某匯的王中王這種最好的火腿腸裡面也是有好多澱粉,可是小店賣的烤腸你能真正吃到肉味,吃起來也是肉的口感,這些美味的烤腸一根只要兩塊錢,店家都說這是豬肉腸,現在豬肉什麼價我們都知道,菜場的豬肉都是三十塊錢一斤,如果小店裡賣的烤腸真是純豬肉做的,烤好的烤腸一根才賣兩塊錢,生產廠家還能有利潤嗎?這些烤腸究竟是什麼肉做的呢?
  • 路邊攤調查實錄:街邊2元烤腸的背後,是致癌物與胃液反流的噁心
    街邊美食的罪與罰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馬路上走著走著,突然就被香噴噴的烤腸或者雞排等吸引。烤腸2元一根?雞排10元一大塊?這也太物美價廉了,你毫不猶豫來了一根!2016年,15歲的小程在吃完3根烤腸後,突然出現嘔吐、腹痛等症狀,隨後陷入昏迷,被送進ICU。後經診斷,小程肝腎器官等嚴重受損,而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烤腸中的肉毒桿菌和大腸桿菌等。此前,南京城管在執法時就遇到一件怪事。
  • 學校門口2元一根的「烤腸」,孩子見了走不動路,到底是啥做的?
    一臺烤腸機擺出來,裡面有數個滾軸,上面碼著一排排的「烤腸」,老闆用一根竹籤子插起來,像串糖葫蘆似的遞到食客手裡。烤腸經過均勻受熱,外皮脆嫩,肉質濃香,平常家裡燉排骨時,出的香味也不過如此,說它是「孩子見了走不動路,大人見了邁不開步」一點都不為過。雖然在不同場合下,價格也有所區別,但大都在2-4元左右,對於吃貨們來說,絕對是非常實惠。
  • 旅遊熱點評論:雪鄉15元烤腸事件
    請注意,我們是以城市5元一根對標雪鄉的15元進行分析,你說雪鄉的肉更多,拿官方證據來,我還可以說那東西就是最廉價的,幾毛錢一根。本文已經設定雪鄉用的是品級較高的烤腸了。 3. 烤腸的價格成本 夫妻老婆店這類小吃行業有個基本的商業規則,即毛利率應高於70%,低於60%必虧。
  • 街邊3塊錢一根的臺灣烤腸不能吃!沒關係,我們有更好的選擇
    小時候的我們都喜歡街邊小攤,就算媽媽三番四次教育,不衛生,不健康,可一聞到街角飄來的香氣,還是抵不住誘惑。 尤其那些架著爐子,燃著呼哧呼哧的炭火,叫賣烤香腸的小攤,最誘惑人。爐子旁張貼著紅底的招牌,黃色的大字寫著「臺灣烤腸」,單看名字,就感覺很美味。
  • 街邊2元一根的烤腸到底是啥做的?為什麼那麼香?都是真豬肉嗎?
    說到烤腸大家一定不陌生,隨便逛街溜達,都能看到這種美味的小吃,不論是報刊亭、便利店,早餐店,米粉店,學校門口,都能看到滾動著香噴噴的肉腸的烤箱,在我們的生活中出鏡率非常高,而且老百姓對它的接受度也是非常高的,畢竟外焦裡嫩的吃起來特別香,還只要兩塊錢一根,就是等公交的時候都忍不住買一根解饞!
  • 夜讀丨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
    不是從第一道皺紋、第一根白髮開始,而是從放棄自己那一刻開始的。只要心靈永遠年輕,又何懼歲月老去呢?匆匆歲月,悠悠流年,不曾厚待誰,亦不曾薄待誰。既然我們來不及認真得年輕,那就不妨選擇認真得老去。歲月不饒人,此時的蘇軾已經40多歲(蘇軾66歲時去世),頭髮略顯花白。但是蘇軾又何曾繞過歲月,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定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只要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何愁歲月老去,何愁境遇不公?做一個曠達的人,才能真正獲得自由,才能看透生活,認清生活,熱愛生活。
  • 夜讀丨平靜,人生最好的境界
    特別推薦夜讀丨熬住,你就贏了!夜讀丨人品,永遠大於能力夜讀丨人在做,天在看,別給自己找麻煩夜讀丨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就選擇認真地老去 夜讀丨生命來來往往,來日並不方長夜讀丨不愛炫耀的人,最值得交往夜讀丨我不傻,只是不想計較夜讀丨人生歪理,歪得很有道理!
  • 夜讀丨人最大的教養,就是和顏悅色
    推薦閱讀 夜讀丨性子直的人,都看看>夜讀丨待人,靠心,不靠嘴夜讀丨越看越認同的幾個小故事……夜讀丨朋友(深度)夜讀丨有一種愛叫做永遠陪伴······夜讀丨旅行者幫人過了河,結果……夜讀丨人最大的幸福,就是真心地認可自己(經典好文)作者:張弛監審:
  • 夜讀丨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
    若人在低谷、簷下時,在無力回天時,不妨低低頭,也許,低頭就有一絲光亮,低頭就為自己開了另一扇窗,如果,生活中懂得適時低頭,生命裡就會多一份韌性、一份張力和一份成熟。推薦閱讀 夜讀丨人在什麼時候最明白?(說得真好)夜讀丨做人,一定要說話算數夜讀丨沒人扶的時候,自己要站直!夜讀丨不解釋的人生,才是真正強大的人生!夜讀丨與其抱怨,不如改變夜讀| 人生最難熬的日子,你是怎麼撐過來的?
  • 夜讀丨我沒有靠山,自己就是山!
    推薦閱讀 夜讀丨心態不好,你將永遠是個弱者夜讀丨因為信任夜讀丨人生的快樂和幸福就藏在糊塗之中夜讀丨安靜,是一種生命的力量夜讀丨人生八度,你有幾度?夜讀丨愛子女是天性,愛父母是人性!夜讀丨「空船 」!
  • 雪鄉喊叫竇娥冤,烤腸15真划算
    雪鄉喊叫竇娥冤,烤腸15真划算文:枯木昨天,某地方媒體發表了一篇文章,替雪鄉喊冤,起因是遊客發表了一段視頻,說在雪鄉,一根大點的烤腸15元一根,小的也要8元一根,豆漿8其次,一根烤腸15究竟貴不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本地行政區域內的價格由縣級以上價格主管部門決定,由於不知道本地主管部門的詳細規定,因而無法確定是否違規經營。不過,我們可以做一參照,今年由於疫情原因,不少人因為高價售賣口罩被判刑,原因是價格比進價高於數倍。
  • 夜讀丨王安憶:過去的生活
    文字丨王安憶誦讀丨佐 伊一日,走在上海虹橋開發區前的天山路上,在陳舊的工房住宅樓下的街邊,兩個老太在互打招呼。過去,傘沒有現在那麼鮮豔好看,也沒那麼多的花樣:兩折、三折,又有自動的機關,「譁啦」一聲張開來。那時的傘,多是黑的布傘,或者蠟黃的油布傘,大而且堅固,雨打下來,那聲音也是結實的,啪、啪、啪。有一種油紙傘,比較有色彩,卻也比較脆弱,不小心就會戳一個洞。但是油紙傘的木傘骨子排得很細密,並且那時候的人,用東西都很愛惜。不像現在的人,東西不當東西。
  • 夜讀丨心態不好,你將永遠是個弱者
    推薦閱讀 夜讀丨身上有這五樣東西的人最好命!(精闢)夜讀丨有一種人,一輩子都不會老夜讀丨最高級的聰明,是靠譜夜讀丨一個人能不能成大事,要看這件事夜讀丨"半"(深度好文)夜讀丨人生沒有不幸福,只有不知足夜讀丨你如何過一天,便如何過一生策劃:趙嘉麟責編:蔡雨編審:胡璇絢
  • 夜讀丨冬日好讀書
    《禮記》中就有 " 春誦,夏弦,秋學禮,冬讀書 " 的句子;《漢書 · 東方朔傳》中記載了東方朔上書給漢武帝,稱自己三冬讀書 " 文史足用 "," 上偉之,令待詔公車 " 的事,後來 " 三冬足文史 " 的典故成為冬天讀書成才的佳話;三國時期的儒學宗師董遇,總結自己的讀書經歷,提出利用 " 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 " 之 " 三餘 " 時間讀書,精彩的論述讓書蟲們深以為然;清人金聖歎則發出了
  • 15元的烤腸質疑不得?雪鄉宰客的刀,又快又長
    1一根烤腸的傲慢最近,有網友曝了一段視頻,說在黑龍江雪鄉景區,物價高的嚇人。烤腸要15元一根、豆漿8元一杯、玉米8元一根、茶葉蛋4元一個。3年後,面對質疑。黑龍江的某媒體依然不改傲慢,他們說:「從一根明碼標價的15元的烤腸說起。有人嫌烤腸貴,並由此陳芝麻爛穀子地引發「回憶殺」,藉此翻炒舊聞,甚至故意編造謠言,或將八桿子打不著的醜聞惡意嫁接給雪鄉。
  • 夜讀丨有一種斷舍離,叫「不值得」
    全民夜讀來自民生周刊00:0006:50點擊上方綠標收聽朗讀音頻文/國學文化堂(ID:cdhgxzh)「不值得定律」最直觀的表述就是:不值得做的事,就不值得做好。看似簡單的道理,卻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秋刀魚會過期,肉罐頭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多年前聽不懂歌裡那句「來年陌生的,是昨日最親的某某」,如今聽懂已是曲中人。有些人不必強留,有些關係也不必強求。要看淡任何人的漸行漸遠,也要接受任何人的不辭而別。與其苦苦掙扎在過去,不如學會「舍」得,邁向更美好的明天。
  • 手繪頭像丨女生頭像丨男生頭像丨卡通頭像丨情侶頭像丨可愛頭像丨...
    手繪頭像丨女生頭像丨男生頭像丨卡通頭像丨情侶頭像丨可愛頭像丨狗狗頭像 女生頭像
  • 塊肉餘生丨紅燒肉與小排
    但豐子愷老先生是「三四歲以前,本來是要吃的,肥肉也要吃」,而我和他相反,長大後倒是什麼都願意送嘴裡嘗嘗,但依舊害怕肥肉。 「外婆的紅燒肉」,在我看來,是一個偽命題。我記憶裡,外婆家是經常去住的,外婆總是和薄荷綠豆湯、山楂糕、小餛飩聯繫在一起,沒有山海碗的紅燒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