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林出版社:「引進來」並重「走出去」
專家學者:「出版商」兼顧「出版家」
本報記者 張彥武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9-09-15 [
列印] [
關閉]
在剛剛結束的第十六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上,譯林出版社召開成立20周年暨《譯林》雜誌創刊30周年座談會,翻譯家文潔若、葉廷芳以及中國社科院外文所所長陳眾議等專家學者就「我國學術翻譯出版得與失」和「中國出版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建言獻策。
成立於1989年的譯林出版社目前隸屬於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它2009年入選「全國百佳圖書出版單位」,20年來形成了「名著譯林」、「傳記譯林」、「人文與社會譯叢」等特色板塊,累計出版了《20世紀外國文學史》、《古希臘悲劇喜劇全集》、《金色筆記》、《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朗讀者》、《魔戒》、《我父親的夢想:歐巴馬回憶錄》等各類獲獎書和暢銷書。
譯林出版社近年來與上百家知名海外出版商建立了業務往來。近期向海外輸出的《符號中國》叢書在「走出去」戰略中取得重大突破。該社還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辦《國際博物館》等重要學術期刊,分別與中國社科院和南京大學聯辦《外國文學動態》和《當代外國文學》等外國文學研究刊物。
中宣部出版局局長張小影認為,譯林出版社是順應改革開放的國運而發展和崛起的。該社「尊重作(譯)者,服務讀者」,今後應在中西方雙向的翻譯和交流中發揮更大作用。
清華大學劉東、王寧教授及北京萬聖書園總經理劉蘇裡建議,譯林出版社應像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設立北京貝貝特分公司那樣,在北京設立一家分支機構。資深德語翻譯家範大燦、北大教授李強、清華大學教授萬俊人等學者強烈呼籲提高翻譯水準。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譚躍說,老的商務印書館在民國年間的出版界中做到了經濟規模最大,但它今天為人記住的仍是一批好書。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銷售過百億元的核心應該是:出一批好書。應努力成為出版商,更應成為出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