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 氣鼓鼓的千萬別買

2020-12-19 搜狐大連

資料圖

  「劉家橋露天市場一家魚攤賣河豚魚,這魚不是有劇毒嗎?能隨便賣嗎?」上周六下午,市民寇先生(線索獎:50元+50元禮品)反映,市場上有人售賣河豚魚,記者連忙隨報料人趕往該市場。

  不許私售的河豚出現在市場

  在沙河口區劉家橋附近的露天市場裡,一家魚攤盛放雜魚的箱子裡,有三四條河豚魚。寇先生問:「這是河豚嗎?」女商販回答:「對,就是廷鮁(河豚的俗稱)。」「這不是有毒嗎?」那位女商販聽了沒放聲。記者問道:「這魚賣不賣?」女商販說:「賣,30元一斤,這魚好吃,買回去處理好了就沒事了。」記者要了最大的一條。女商販說,這河豚是隨別的魚一起撈上來的,所以就幾條,並囑咐,回家一定要去頭,摘掉內臟再做。

  人們知道河豚魚大多是因為其味道特別鮮美,但由於此魚劇毒,很難處理乾淨毒素,常常要了人的性命。衛生部在1990年出臺的《水產品衛生管理辦法》中規定,「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大連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已對全市各類餐飲服務單位提出一律禁止加工製作鮮河豚魚的要求。在我市,有資質加工、出售河豚魚的商家寥寥,有資質的飯店都會在門前懸掛相關部門下發的資質牌匾。

  河豚魚到底有多毒?

  河豚魚有多毒?記得一部電視劇中,女主角只用小指甲鉤了一下河豚魚的內臟,然後放進湯裡,喝了湯的人不久便毒發身亡。這樣的演繹並非誇張,河豚劇毒就有這麼厲害。這種毒素是一種無色針狀結晶體,屬於耐酸、耐高溫的動物性鹼,為自然界毒性最強的非蛋白物質之一。其五千萬分之一,就能在30分鐘內麻醉神經,對人體的最低致死量為0.5mg。毒素所在部位為魚體內臟,其包括:生殖腺、肝臟、腸胃等部位,其含毒量的大小,又因不同養殖環境及季節變化而有差別,按長江河豚和人工養殖河豚的實例證明,各器官毒性比較如下:卵巢脾臟肝臟血筋眼睛鰓耙皮精巢肌肉。

  河豚究竟長什麼樣?

  河豚身體渾圓,頭胸部大腹尾部小;

  體表無鱗,光滑或有細刺,有明顯的門牙上下各兩枚;

  在不利環境下腹部能膨脹。捕撈上來的河豚像吹了氣的氣球。

  本報記者雲海 實習生楊雲伊

");}

相關焦點

  • 看到氣鼓鼓的河豚魚千萬別隨便買(圖)
    資料圖  「劉家橋露天市場一家魚攤賣河豚魚,這魚不是有劇毒嗎?能隨便賣嗎?」上周六下午,市民寇先生反映,市場上有人售賣河豚魚,記者連忙隨報料人趕往該市場。  不許私售的河豚出現在市場  在沙河口區劉家橋附近的露天市場裡,一家魚攤盛放雜魚的箱子裡,有三四條河豚魚。寇先生問:「這是河豚嗎?」女商販回答:「對,就是廷鮁(河豚的俗稱)。」「這不是有毒嗎?」那位女商販聽了沒放聲。記者問道:「這魚賣不賣?」女商販說:「賣,30元一斤,這魚好吃,買回去處理好了就沒事了。」記者要了最大的一條。
  • 街邊有人販賣這種魚,中毒後沒有解藥,千萬別買!
    3日上午,有市民向YMG全媒體記者反映:有人在芝罘區原紅利市場東側小區街頭,公開販賣新鮮河豚魚。市民擔心如果有購買者食用不當,會引發中毒事件。市民反映:河豚魚擺在街頭賣,擔心引發中毒事件根據市民反映,記者來到賣魚現場,這個攤位是街邊臨時攤位,擺放著各色魚等。
  • 河豚魚有劇毒!請勿食用,發現售賣及時舉報
    近期是河豚魚產卵季節,毒性最強,也是河豚中毒事件的高發期,市民千萬不要食用。河豚魚是一種有劇毒的魚類,河豚毒素是耐酸耐高溫的動物性鹼,為自然界毒性最強的非蛋白物質之一,中毒後出現口、唇、舌尖、手指輕微麻木等早期症狀,隨後出現嘔吐、步行困難、言語困難,進而出現血壓迅速下降、呼吸困難,直至意識消失,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 台州市場現野生河豚魚 傳說做成魚鯗食用無毒
    近日,有網友爆料,溫嶺等地的水產市場上,一些攤販在悄悄銷售野生河豚魚。  河豚魚有劇毒,而且國家明確規定河豚魚是不能流入市場的,攤販真敢賺這「性命錢」?  昨天,記者來到被網友舉報的松門水產品批發市場,轉了一圈,並沒有看到河豚魚的影子。隨後,來到一個攤鋪前,向老闆詢問有無河豚魚,對方馬上有些緊張。
  • 千萬別吃!男子吃這魚中毒,醫生:無解藥……浙江曾有人誤食身亡
    它也能「充氣」重回圓鼓鼓。有人猜出來了嗎?它就是河豚!別看它賣萌裝可愛,有人為了貪圖它的這一口鮮美,險!些!喪!命!每年1月到5月是河豚魚產卵的季節,其生殖系統發育毒性最強。有人以為只要水煮加熱河豚毒就會消解。事實並非如此。河豚毒素在220℃以上方可分解,鹽醃或日曬不能破壞。河豚組織器官中毒素含量不同,導致其毒性大小差異很大,根據其毒力大小依次排列如下:卵、肝、皮、腸、腎、眼、鰓、脊髓、脾、血、精巢。
  • 為什麼河豚有劇毒呢?河豚的劇毒主要分部在哪些地方?
    河豚是無鱗魚的一種,也是一種淡水及海水,均有分布的魚類,又稱豚魚、氣泡魚,其知名度極高,河豚魚味道十分鮮美,但由於含有劇毒民間有「拼死吃河豚」的說法,可見吃河豚魚要冒生命危險。河豚含毒部位比較複雜,包括卵巢,肝臟,血液,鰓、甚至皮、肉等都含有毒性,其中以卵巢和肝臟最多,而且這些部位所含的毒性根據河豚的種類、成長程度以及烹飪方法有不同的差別。
  • 毒性極強河豚魚加工標準在福建引發爭論
    據介紹,河豚魚毒性很強,一條河豚魚的毒素可導致二三十人死亡。由於缺乏科學的管理標準和加工方法,民間經常發生食用河豚魚中毒事件。  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加工流通與質量監督處副處長王奇欣表示,福建省此次制定的安全加工規範和加工品地方標準嚴格規定了河豚魚原料魚的品種(棕斑腹刺豚和暗鰭腹刺豚)、鮮度指標、理化指標和河豚魚加工品的感官指標、理化指標、衛生指標、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籤、包裝、運輸和貯存要求。
  • 千萬別吃!男子吃這魚中毒,醫生:無解藥!
    有人猜出來了嗎? 別看它賣萌裝可愛, 有人為了貪圖它的這一口鮮美, 險!些!喪!命! 14小時後,範先生開始清醒,四肢有輕微活動;28小時後,開始有自主呼吸;近48小時後,停機拔管,四肢活動,自主呼吸完全恢復。
  • 衛生部門提醒:千萬不要吃河豚魚
    衛生部門提醒:千萬不要吃河豚魚   近期是河豚魚性成熟期,此時河豚魚毒性最強,春季最易發生食用河豚魚中毒事件。
  • 河豚魚養殖有限解禁一年,江蘇活體河豚交易火熱、來源難追溯
    「解禁」近一年以來,市場需求得到了迅速釋放。&nbsp&nbsp&nbsp&nbsp由於野生河豚魚的「劇毒」屬性,衛生部1990年便出臺「禁令」,明確「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nbsp&nbsp&nbsp&nbsp從此,在政策層面,河豚魚的食用與養殖,一直遊走在灰色的邊緣地帶。
  • 千萬別吃!3-5月河豚魚最毒 煙臺嚴禁餐飲加工!
    原標題:千萬別吃!3-5月河豚魚最毒,煙臺嚴禁餐飲加工!每年3月至5月是河豚魚產卵的季節,毒性最強,最易發生河豚魚中毒。為防止餐飲服務環節因加工、經營河豚魚引發食物中毒事故,煙臺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根據《食品安全法》和國家局《關於餐飲服務提供者經營河豚魚有關問題的通知》 (食藥監辦食函〔2011〕242號)的有關規定,進一步強化各項監管措施,嚴格禁止餐飲服務單位加工、經營河豚魚(或以其他替代名稱)及其製品,切實保障公眾飲食安全。
  • 河豚魚等毒魚引起的食物中毒
    河豚魚又名「純」,俗稱「氣泡色」、「雞抱魚」或「乖魚」,該魚肉味極其鮮美,營養豐富,但因體內肝臟含有劇毒的河豚毒素,人畜誤食後可致中毒,甚至死亡,河豚魚多產自沿海和內河水系。我國和日本、南中國海沿岸各國都有人有「拼死吃河豚」的愛好,所以每年都有多起因河豚魚中毒而死亡的悲劇發生。
  • 浙江台州:無須「封殺」河豚魚
    河豚魚能不能吃?能,且味道鮮美。    河豚魚有多鮮美?有人這樣形容吃河豚魚的感受:「食得一口河豚肉,從此不聞天下魚。」宋朝大文豪蘇軾寫過名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據說,以詩中的蔞蒿和蘆芽燉河豚,味道比東坡肉還好。    河豚魚能不能賣?
  • 河豚有劇毒,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吃?
    河魨俗稱「河豚」,是硬骨魚綱魨科魚類的統稱,因捕獲出水時發出類似豬叫聲的唧唧聲而得名河"豚",另有氣泡魚、吹肚魚、河豚魚、龜魚、艇鮁魚、肺魚等稱呼。河魨大部分生活在海中,但在淡水及海、淡水匯合處也可發現。當遇到外來危險時,整個身體呈球狀浮上水面,同時皮膚上的小刺豎起,藉以自衛。
  • 這種美食吃不得!會致命!趕緊看!
    小編要非常嚴肅的告訴你:開不得半點玩笑!有劇毒!真的不能亂吃!野生河豚的嚴重危害野生河豚有劇毒,絕不能食用。它的內臟、血液、魚皮、魚頭等部位含有劇毒的河豚毒素,其中內臟和卵巢的毒性最強。河豚有劇毒,留給自己吃?衛生執法人員表示,這是經營者的狡辯之詞,國家明文規定,不管是菜市場還是餐飲單位,一律不準售賣河豚。最終當場沒收這些含有劇毒的河豚,並對此事進行立案查處。
  • 廣州食藥監局:食用人工養殖河豚魚有中毒風險
    專家稱巴魚是河豚的一種,可養到無毒,但不鼓勵隨便吃   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日前提醒市民,市面上經營的「巴魚」多為人工養殖的河豚魚,有較大的食品安全風險,且酒樓食肆經營巴魚屬違法行為。然而,記者近日走訪市內部分水產市場和酒樓,發現巴魚售賣已成常態,且商家都稱巴魚是人工淡水養殖的無毒河豚品種。那麼巴魚與河豚到底有何異同,是否可以放心食用,新快報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