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68個路邊郵筒「失蹤」多為修路部門擅自拆除

2021-01-08 中安在線網站

  3月25日傍晚,住在省城光明小區的李萬亭,拿著寫給霍山老家的信,準備到三孝口郵局寄出,但發現郵局已經下班,門口長江路旁的郵筒也不知去向。合肥市郵政投遞局透露,因為拆遷和修路,他們已經丟失了68個郵筒,修好的道路也大多沒有預留郵筒的位置,何時恢復他們很難預測。

  昨日,一名郵遞員沿著合裕路收寄路邊郵筒的信件,發現分布在沿路的5個郵筒全都不見了。隨著裕溪路高架橋開工日期的臨近,沿線的建築物也紛紛拆遷。合肥郵政投遞局局長姚本龍告訴記者,最近合肥市整修的道路較多,由於建設部門沒有向郵政部門打招呼,就將路邊的郵筒拆除,等他們發現趕到現場時,連拆掉的郵筒都不知去向。和合裕路一樣的情況,還出現在長江中路、北二環路、銅陵北路等路段。目前合肥市原有的259個室外郵筒,如今只剩下191個了。

  按照郵政相關法規,郵政部門會在人流量較集中的大型居民區、商業網點、廠礦、學校附近路邊設置郵筒,以滿足市民基本的用郵需求;郵政設施需要拆遷,拆遷人應先與郵政企業協商籤訂重建或另建協議,在不影響市民用郵的前提下實施拆遷。如今這些郵筒被拆除,肯定會影響市民的生活。

  被拆除的郵筒何時能恢復?姚本龍局長說,目前合肥新建的道路大多沒有給郵筒預留空間,他們想恢復,但不被允許。目前他們還在與市政部門交涉,希望能夠在人流量較大的地區,先恢復一些郵筒。(顏令 王志強)

相關焦點

  • 上海郵政為鹿晗郵筒戴鹿角 疑遭當地城管拆除
    鹿晗生日的前一天,上海郵政部門工作人員給這個郵筒戴上一對高約15釐米的黃色鹿角。不過,這對鹿角昨日已被拆除。上海郵政創新拓展部總經理李青介紹,目前尚不清楚是哪個部門拆除了鹿角,目前正在和外灘風景區方面進行溝通,通過審核後將重新還原鹿角郵筒。
  • 上海外灘「網紅」郵筒「鹿角」失蹤 同款主題明信片受熱捧
    上海外灘「網紅」郵筒「鹿角」失蹤 同款主題明信片受熱捧 2016年04月21日 14:04 來源:新聞晨報 作者:謝竲 謝克偉 字號 內容摘要:月初因與明星鹿晗的合影而榮登滬上三大「網紅」之一的外灘郵筒又給自己加戲了。
  • 「中國最大郵筒」悄然拆除
    記者昨日走訪發現,去年9月被列為不可移動文物及文化遺產保護線索的廣州北岸文化碼頭9號碼頭郵筒最近已被悄然拆除。而按照相關規定,文化遺產保護線索至少要有一年的預保護期。據施工人員表示,除將大郵筒拆除外,九號碼頭內的文化園區包括寄語亞運許願牆亦在拆除範圍內。「不知道哪個部門的(施工隊伍),反正承包給了他們,這一片包括熱力發電廠都要拆掉。」陳先生指著許願牆向記者介紹。   現場施工人員表示,拆除大郵筒時,在裡面沒有發現任何信件。「空的,裡面什麼都沒有。」
  • 街頭郵筒一整天沒一封信 南京郵政部門稱仍會「堅守」
    而郵筒對於很多現代人來說也被歸入「老物件兒」的行列了。在南京街頭,有800多個郵筒,它們中很多一整天都不會有一封信投遞。不過,南京市郵政部門表示,儘管使用率不高,南京的郵筒還是會「堅守」。不僅數量不會減少,反而總體趨勢還會增加。  在南京漢中門大街和嫩江路路口,就有一個郵筒孤零零的站在路邊,不僅被往來的路人忽略,就連附近的居民都表示,幾乎從來沒有看見過有人向郵筒裡投 信。
  • 廣州中國最大郵筒被拆除 被拆具體時間和單位不明(圖)
    「中國最大郵筒」悄然拆除  去年9月被列為廣州文化遺產保護線索,按規定至少有一年預保護期  許願牆仍在,「中國最大郵筒」沒了。記者昨日走訪發現,去年9月被列為不可移動文物及文化遺產保護線索的廣州北岸文化碼頭9號碼頭郵筒最近已被悄然拆除。
  • 中國最大郵筒開一次就封? 有關部門:去留暫未知
    最近紅專廠、星坊及北岸創意園可能拆除的消息牽動市民心  星坊60收到限期拆除令、紅專廠也傳出拆除或易地搬遷的消息,而另一個從未正式運營的珠江北岸創意文化園也即將消失。近日廣州多個文化創意產業園頻傳各種噩耗,牽動不少本地文藝青年的心。  近日,因建有中國最大郵筒而聞名的珠江北岸創意文化園也傳出要拆掉的消息。
  • 上海外灘「網紅郵筒」剛裝上鹿角就不知被誰拆了,郵政想重裝
    4月19日晚,上海郵政工作人員連夜為這個「網紅郵筒」裝上鹿角。  上海郵政供圖最近,因明星鹿晗跟它合影而意外走紅的上海外灘「網紅郵筒」,再次刷爆網絡。4月19日晚,上海郵政連夜為這個「網紅郵筒」裝上兩個約15釐米高的鹿角,將其打造成上海第一個主題郵筒。
  • 長沙仍有178個綠色郵筒 郵遞員每天取兩次信
    △綠色郵筒依然站立在路邊,守望著或許會來的一封信件。長沙晚報記者 朱炎皇 實習生 賀子坤 攝影報導   你有多久沒有寄過信了 ?那麼,街角巷尾那一個個墨綠色的郵筒還在嗎 ? 近日記者採訪得知,長沙街頭仍有 178 個綠色郵筒在履行著傳遞書信的使命。   郵筒漸成 " 古董 "   通信技術的日新月異,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越來越方便。矗立在街頭的郵筒沒有了往日的 " 輝煌 ",但它們仍在風雨中守望。近日,記者在雨花區車站南路就找到了一個郵筒。
  • 街頭郵筒還能使用嗎? 每天有專人逐個郵筒取信
    街頭郵筒還能使用嗎?郵政部門:每天有專人逐個郵筒取信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記者 曉健 實習生 江睿)「路邊的一些郵筒還在用嗎?」近日,讀者高先生撥打本報新聞熱線提出自己的疑問。  高先生說,在豐源道與華巖路交叉口東北角、缸窯路冶金礦山公園公交站點附近各有一郵筒,他經常從郵筒旁路過。「郵筒看上去比較陳舊,這些郵筒是不是廢棄了?」高先生問。記者就此問題聯繫我市郵政部門。辦公室工作人員馮女士介紹,每天都有專人沿著郵政路線逐個郵筒取信,但由於人力資源、交通狀況等因素影響,取信時間不是統一、固定的。
  • 長沙街頭仍有178個綠色郵筒在履行傳遞書信的使命
    綠色郵筒依然站立在路邊,守望著或許會來的一封信件。那麼,街角巷尾那一個個墨綠色的郵筒還在嗎?近日記者採訪得知,長沙街頭仍有178個綠色郵筒在履行著傳遞書信的使命。   郵筒漸成「古董」   通信技術的日新月異,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越來越方便。矗立在街頭的郵筒沒有了往日的「輝煌」,但它們仍在風雨中守望。近日,記者在雨花區車站南路就找到了一個郵筒。
  • 唐山街頭郵筒還能使用嗎?有專人逐個郵筒取信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記者 曉健 實習生江睿)「路邊的一些郵筒還在用嗎?」近日,讀者高先生撥打本報新聞熱線提出自己的疑問。  高先生說,在唐山市豐源道與華巖路交叉口東北角、缸窯路冶金礦山公園公交站點附近各有一郵筒,他經常從郵筒旁路過。
  • 南京800隻郵筒難收信件仍堅守 看其他國家的郵筒命運如何
    甚至有的市民還會有這樣的擔心,如果把信投到郵筒裡面,現在每天還有郵遞員來收信嗎?  市民說:「信件投進去,能不能開箱?什麼時候開箱?我們都不知道,所以不敢投進去,對不對。實際上我們說把信件直接送給郵局然後放心一點。」  寫信的人越來越少,像這樣的路邊郵筒會慢慢消失嗎?
  • 寫信的人越來越少 海口海甸島7個郵筒一天收不到一封信
    而郵遞員們,依舊穿梭在街頭,堅持每日兩次打開郵筒。記者曹寶心 文/圖  1 空箱是常態  海甸島7個郵筒,一天收件量均為零  記者從海甸島京海花園公交站出發,乘坐20路公交車到達龍華路的海口市一中公交站點,沿途看到4個綠色郵筒,分別坐落在公交站點、郵政服務網點以及學校周邊的街頭。
  • 800個郵筒的深圳堅守
    &nbsp&nbsp&nbsp&nbsp15個郵筒一天收到13封信&nbsp&nbsp&nbsp&nbsp3月23日上午,記者走上街頭,隨機詢問路人是否知道哪兒有郵筒,幾乎所有人都表示不清楚。
  • 書信時代漸行漸遠街頭郵筒「餓得慌」
    通過多日的細心觀察,郭師傅一方面對郵局工作人員認真踏實的工作態度大加稱讚,另一方面也在心中漸漸產生了這樣的一個疑問—曾經在街頭比比皆是的郵筒,如今還有存在的必要嗎?「我發現他雖然天天來,可基本上很少能從郵筒裡拿得出信,估摸著一個月能取出一封就不錯了。」
  • 郵筒還有嗎?郵筒去哪兒了?
    大十字郵局門口的郵筒。   隨著網絡的建設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現代人已經習慣了快捷的現代化通信,有什麼事一個簡訊或者微信,著急了打個電話就可以了,寫信寄信好像離我們已經很遠了。郵筒還有嗎?郵筒去哪兒了?   近日,市民張先生打來本報熱線詢問,街邊的郵筒都去哪兒了?還在用嗎?
  • 棗莊9郵筒一天只收十幾封信 基礎設施不取消/圖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網絡、電話、手機等新的通訊方式日趨流行,昔日傳遞家書的郵筒,如今長年默默立在路邊,似乎已淡出了大多數人的視線。  記者調查發現,棗莊市區路邊上的郵筒大多數時間都「吃不飽」,還經常遭到破壞。但是作為郵政基礎設施,又不能將其撤銷,郵政部門每年都要花錢維修維護。
  • 書信時代漸遠郵筒成擺設 郵政:短期不會取消
    通過多日的細心觀察,郭師傅一方面對郵局工作人員認真踏實的工作態度大加稱讚,另一方面也在心中漸漸產生了這樣的一個疑問——曾經在街頭比比皆是的郵筒,如今還有存在的必要嗎?「我發現他雖然天天來,可基本上很少能從郵筒裡拿得出信,估摸著一個月能取出一封就不錯了。」
  • 海口郵政花12萬元換郵筒遭質疑:有人寫信嗎(圖)
    海口街頭更換的新式郵筒。南國都市報記者秦銘攝  有市民認為寫信少了花巨資換郵筒是浪費,郵政部門稱為延伸服務而設置  「近一個月來,海口街頭新增了一批新郵筒,似乎都成為擺設。隨著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的飛速發展,還有多少信件需要通過這裡寄出?」
  • 廣東「寄給三十年後的信」郵筒將拆 信件多遭棄
    珠江北岸創意文化園內的大郵筒如果將拆除,那麼筒中的信如何處置?記者探訪發現,號稱「寄給30年後的信」3年不到多已被撕毀、丟棄。對此,相關律師表示,中國郵政等單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拆開被丟棄在郵筒內的信中,記者翻閱發現,愛情是主題。而這些普通人筆下的愛情,樸實動人。「如果你真的是50歲時看到這封信,看到我的筆跡,希望你停頓一下,懷念我們一起走過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