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和成長性思維 重構微軟

2021-01-10 金融界

來源:證券時報網

熊華喬

作為全球最大和最成功的技術企業之一,微軟公司自1975年創建以來,先後經歷比爾·蓋茨、史蒂夫·鮑爾默、薩提亞·納德拉三位掌門人,今天的微軟佔據全球最大軟體市場份額。

比爾·蓋茨時代,微軟聚焦軟體技術研發,與頂級企業英特爾為伍,讓客戶擁有更多更好的產品選擇,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軟體公司。

史蒂夫·鮑爾默2008年接棒後即宣布微軟將從一家軟體公司轉變為服務公司,採用投資併購、內部資源整合等方式實現戰略願景。鮑爾默執掌公司13年,穩定發展Windows和Office業務,不斷壯大伺服器與工具部門,營業收入從200億美元增長至778億美元。然而,公司市值不升反降,資本市場對微軟的經營作業評分不高。華爾街投資者認為,在鮑爾默的領導下,微軟技術優勢不再,貽誤進軍移動網際網路和雲計算最佳戰機,接連決策誤判引致鮑爾默黯然去職。

2014年,先後求學威斯康辛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的印度理工男薩提亞·納德拉接棒鮑爾默,掌舵微軟深度轉型。納德拉帶領微軟將業務重心轉到雲服務,讓錯失一系列創新機會的網際網路霸主微軟全面布局雲計算、人工智慧和混合現實,擺脫經營泥淖再度輕舞,沉寂落寞的微軟重新光芒閃耀,東山再起。納德拉帶領微軟公司擁抱同理心、培養無所不學的求知慾和建立成長型思維,不斷試錯迭代、尋求成功轉型方略,實現微軟自我轉型與文化重塑,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個組織。不斷變革戰略和核心產品,由一家傳統軟體公司進化成平臺型企業,以雲+AI搭建生態實現轉型重生,成為全球商業史上經典戰例。微軟公布2020財年第三財季財報顯示,微軟第三財季營收350億美元,同比增長15%;淨利潤107億美元,同比增長22%。微軟在過去5年標普500指數增長了327%,公司市值在資本市場持續走高,當前微軟股票市值1.69萬億美元。微軟逆襲長成萬億美元巨頭,雲服務撐起萬億帝國雄心,成功的關鍵是用同理心和成長性思維重塑微軟,將公司戰略重心從Windows作業系統轉向雲服務Azure,實現微軟公司軟體在蘋果和安卓智慧型手機上順暢運行。憑藉Azure遍布全球的數據基礎設施和優質服務,越來越多企業將服務和數據存儲業務轉移到微軟Azure。世界各地領軍企業大多選擇微軟雲服務構建數位化能力,廣泛應用於智能硬體和工業製造等物聯網垂直領域,基於微軟雲服務與AI應用無處不在。微軟智能雲穩健增長,是助推市值猛漲至萬億美元的核心動能之一。

當納德拉從鮑爾默手中接過權力棒時,此時的微軟正經歷成長的煩惱,公司政治淹沒了客戶真實聲音、部門以鄰為壑各自為戰、內部交易成本劇增,反應不再敏捷,和正在發力雲計算的亞馬遜相比稍遜風騷。按照新制度經濟學鼻祖、產權理論奠基人羅納德·科斯的理論,當組織足夠大的時候,每個部門之間實質存在一個「企業的邊界」。公司山頭林立、員工身心疲憊士氣受挫、內部折騰內耗嚴重,在一個需要多方協作的商業時代,得不到其他部門實時回應協力加持,這樣的組織亟待展開一場重構大修。

深刻同理心賦能每一人,有力實施移動為先、云為先戰略。納德拉重振微軟如何破局?要推動一個巨型企業轉向,大象曼舞,需要一個行之有效、清晰有力的價值觀與企業文化。如何讓一個日漸僵化的團隊適應這個協同的時代?納德拉說:變革文化,重新「尋找微軟的靈魂」。全方位實施「移動為先,云為先」戰略,納德拉為公司找到的「靈魂」是技術的全民化和個性化,讓每個人和每個組織都能獲得強大的技術。身處劇變時代,人與人之間的同理心,極具價值和力量,同理心是創新的源泉,同理心決定了企業能不能抓住用戶沒有被滿足和尚未表達的需求。微軟賦能大眾,不僅僅是賦能個人,還包括賦能人們建立的組織。微軟藉助雲服務實現自己的新戰略和靈魂,重新定義「人類體驗的移動性」。公司上下就使命感、世界觀和商業及創新願景進行定期和清晰溝通,建立相互成就的夥伴關係,全員驅動文化變革,共同做大蛋糕,日益提升客戶滿意度。

持續弘揚微軟歷史中的寶貴傳統即技術全民化,此乃推廣雲服務所必需的精神指引,以技術全民化、予力全球每一客戶引領雲服務變革。納德拉善於折衷、審慎決策,採取穩健的過渡戰略,選擇向客戶提供混合雲解決方案,即私有的本地伺服器結合公有雲,充分調動既有伺服器和工具業務團隊積極性,兼顧向云為先戰略的穩健轉型。納德拉與團隊成員單獨見面促膝長談,傾聽心聲、消弭分歧、吸納眾智,作為一個團隊,大家必須達成共識,雲業務即是目標和方向。微軟轉型成功的關鍵節點,是領導者必須同時看到外部的機會和內部的能力與文化、以及它們之間的諸多聯繫,並在這些洞見變得明朗前率先反應搶佔先機。

用成長性思維武裝公司。愛因斯坦說過,不能在製造問題的層次解決問題。換言之,以產生問題的思維方式終結問題難有勝算。這需要升級重構思維方式,需要用成長性思維因應不斷的變化,需要從更高角度和思維方式破解問題。納德拉致力將微軟打造成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公司,把關注點從做錯了什麼轉變為從中學到了什麼,從而讓企業更好應對和預測不確定性。他鼓勵所有員工用成長心態面對工作和生活,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員工逐日精進、不斷超越自我。

納德拉總結企業變革歷程時用語謙遜、情真意切。在描述工作成果時,納德拉用的主語是「我們」,而非「我」,極其強調團隊重要性。轉型中的微軟致力於全面增強「技術強密度」這一衡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技術強密度不僅指企業未來競爭力將取決於企業對技術全面應用的能力,更取決於企業因技術變革所帶來的文化變革及不斷再創新的能力。對於全球客戶,微軟公司Win10的新品發布會,反映出以深刻同理心「賦能每一人」的公司願景。集結基層、中層和高層各層級代表人物參加務虛討論會,跨部門協同作業,向客戶取經。納德拉表示,隨著全球在響應疫情、從疫情中恢復以及重新想像後疫情時代的人類社會和商業中反覆迭代演進,數位技術已然極為重要,數位化轉型迫在眉睫。任何組織要在前所未有的不確定環境中勝出,就必須推動公司員工以成長性思維實現每天進步、賦能員工、成就員工,培養新的混合辦公方式、以新方式與客戶交互、轉型產品與服務的商業模式、確保員工與客戶安全等,這需要用數據構成生生不息的循環,從而實現數位化轉型以及重塑企業的「韌性」。

轉型中的微軟公司強調,領導者應該「傳遞明確信息、產生能量、找到取得成功的方式」。公司的轉型反覆強調一致性。公司文化、願景和價值觀要保持一致性,此「一致性」對於公司上下統一思想、步調一致必不可缺,一經形成,全員恪守。歷經改革後的微軟在雲服務方面勇猛趕超,與亞馬遜的市場份額差距日漸縮小。納德拉找到了關鍵的改革破冰變量,找到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自然秩序,運用同理心和發力成長性思維,力出一孔向特定節點施加壓力進而一子落滿盤活,全面重塑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開放流動的作業系統,持續不斷為客戶賦能和創造價值,形成更深更寬的企業護城河,牽引微軟公司嬗變迭代贏得未來。

相關焦點

  • 錢穎一:薩提亞首先是一個丈夫和父親,其次是微軟CEO
    在自我介紹中,他首先說自己是一個丈夫和父親,其次說自己是微軟的執行長,可見家庭對他的重要性。這正是他這本書的一個特點:在幾乎每一章中,他在描寫在微軟的工作中,都會夾敘夾議地講到他的家庭,他的父母、妻子、兒女對他的影響。這是在同類有關企業管理和領導力的書中不常見的。這本書的主題是「重新發現微軟的靈魂」。
  • 微軟開放小冰計算框架:幫更多企業創造有「同理心」的AI beings
    在第七代微軟小冰發布會上,微軟宣布將把小冰背後的計算框架通過工具包的方式開放出來,讓用戶自己輕鬆構建具有完整情感計算能力的人工智慧助手、社交對話機器人、人工智慧內容創作和IP人物角色等,從而幫助更多公司創造自己的「AI beings」。
  • 什麼是同理心
    核心提示:  同理心這個詞讓人很難理解,個人認為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與立場去換位思考,同理心這個詞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常用名詞,可以被譯為設身處地的理解,有共情共感,可以做到將心比心,可以對他人的情感與情緒有認知性,有絕對的理解心。
  • 大步向前:微軟執行長訪談錄
    接過帥印以來,納德拉對雲計算、人工智慧 (AI)和社交網絡加大投入,同時不斷推動微軟創新和協作能力的提升,以及轉向真正的以客戶為中心。同理心與目的Q:你談到很多關於加強文化同理心的需要。有些前瞻性的指標感覺就像「同理心指標」。產品是否進展順利?客戶是否喜歡?客戶是否在用它們?
  • 你們都在說華為沒有同理心,真正的同理心究竟是什麼意思?!
    這兩天被251事件刷屏,都在說華為沒有同理心。由於本人掌握的信息有限,對事件本身不發表看法。畢竟,對於可以公開發布的信息,負責任的態度,本人還是有的。但是,將一個企業實體和個人的糾紛扯上同理心,就感覺很魔幻了。至少,我們需要先把真正的同理心搞搞清楚。
  • 情商中的「自我激勵」與「同理心」
    心流就是在乏味和焦慮之間的微妙地帶。如果你能做到以上幾點,你的自我激勵能力自然提升了不少。講完了「自我激勵」,下面跟大家分享情商的另一個能力:同理心。同理心又叫「共情」,我個人更喜歡「共情」一詞,因為「同理心」的「理」字,更多是形容思維的。
  • 卓美品致:在戲劇教育中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原標題:卓美品致:在戲劇教育中培養孩子的同理心齊魯晚報12月07日訊:美國著名的未來學家丹尼爾·平克預測:社會正從理性時代走向感性時代, 「具有創造力、同理心、能觀察趨勢,以及為事物賦予意義」的高感性人群將成為未來世界的主人。這一預測為兒童教育瓶頸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以培養高感性人才為目標的戲劇教育開始風靡全球。
  • 如何對惹惱我們的人施與同理心
    我們可以試著對惹惱我們的人培養一些同理心。怎麼對一個惹惱我們或者我們不喜歡的同事施與同理心而不是抱怨仇恨呢?我們都曾在工作中遇到過讓我們惱火生氣的人,這可能與這個人的溝通方式有關,也可能會是你不喜歡他的某些行為,比如這人開會總是遲到。但是,當工作越來越以團隊為導向,項目往往需要緊密的合作時,你必須找到一種與最煩人的人建立聯繫的方式。
  • 同理心和同情心有什麼區別?關鍵在一個行動!
    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區別同情心和同理心在本質上是不同的,但密切相關有同理心的人能夠想像自己身處困境之中,設身處地地感受他人的痛苦。同理心比同情心提高了一個層次。當你富有同理心時,你會感受到他人的痛苦,然後將盡其所能減輕他人的痛苦。例如,汶川大地震期間,數百萬人流離失所,而一些人無視那些為幫助倖存者而捐款的呼籲,因為他們覺得事不關己。
  • 如何用同理心,在日常生活中,運用並成就自己
    人們在任何時候都會遇到一個重要的詞,那就是同理心。我們想知道 ,究竟在被人百般辱罵的時候需要有什麼樣的同理心;在別人的指責與揮舞著手指罵你的時候,你怎樣擁有一顆同理心;在工作事業家庭通通不順利的情況下,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同理心?
  • 蒙克:全球疫情中的「同理心赤字」與集體行動困境
    疫情暴發後各國在應對措施和輿論上的反應,揭示出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全球同理心赤字」(Global Empathy Deficit),即各國難以產生對他國國情、政策的共情與理解,從而無法基於理解調整自身政策和行為,形成共同抗疫的集體行動。本文將探討此次全球抗疫中的集體行動與同理心之間的關係。
  • 改善訣竅:好好說話,增強同理心
    殊不知,讓他背上情商低這個標籤的,是因為同理心的缺乏。01 同理心讓人成為共情高手最近一項職場人際關係調查結果顯示:職場人際關係是最令僱員感到困擾和難以解決的問題。有七成年輕僱員會因為工作間人際關係問題而轉換工作環境。職場相處之道像是一門玄學。
  • 人際交往,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到同理心
    從心理學的視角來解釋,很接近於「同理心」的含義。所謂同理心,就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同理心和同情心不同,它更多的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到你自己不願意接受的事物,不要去強加給他人,更多的要去設身處地、將心比心。不論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還是同理心。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需要凡事適當地為他人著想,適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
  • 如何運用同理心解決衝突?
    向別人了解更多的你,讓別人更了解你,從他人的反饋中了解自己更多,與他人的互動中開發自己潛能二、Empathy 同理心>我說的都是對的,聽不聽是你們的事情都是他們的問題4)同理心的阻礙:自我為中心,過分關注自我的需要
  • 為什麼要在遠程課堂中培養同理心和公平?
    Lee和其他演講者在ISTE 20 Live(國際教育技術協會年度會議)上分享了這些鼓舞人心的演講詞。受新冠疫情的影響,ISTE今年舉辦了一次虛擬活動,這是該組織今年的首次活動。除了討論如何利用技術加強教育的實用建議和信息之外,ISTE的演講者還討論了平等、數字公民身份、可接近性和促進創新等話題。
  • 能拯救生命的心理學:缺少同理心的人,本質是自己內心的匱乏
    擁有關心他人的同理心,是我們社會中的一種典型美德。我們希望別人怎樣對待我們,我們就會怎樣對待別人。儘管同理心的定義各不相同,但所有人都認為同理心是一個過程,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和理解他人的感受,並能促使我們以體貼和關心的方式做出反應。關心他人是一件好事。因此用同理心來指導我們的社會生活是有意義的。
  • 高考作文猜題、優秀作文點評:《「硬核大爺」的同理心》
    而我們進一步發掘「勿需讓座」的深意,又能感受到溫暖與感動:自尊自愛,而又愛人,多可貴的「同理心」!有這樣的長者在,代際關係如何不和諧?【點評:結合材料,稍加詳述,提出觀點,概括精到】同理心是現代交際情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
  • 捫心自問,我們還剩餘多少同理心?(上)
    #同理心##新手作者專屬活動#01捫心自問,我們還剩餘多少同理心?(上)「據香港電臺網站3日報導,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向全港中小學發出通函,公布加入「守法」和「同理心」作為首要培育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和態度,以加強學校推行價值觀教育,當局會持續提供學與教資源和教師培訓,支援學校推行相關價值觀教育工作。」一句老話,我們經常會看手機,還剩餘多少電量。卻很少看我們的內心,比如還剩餘多少同理心。
  • 揭秘微軟掌門人納德拉,看他是如何用3年時間重塑微軟的(上)
    已經為公司效力24年的微軟總裁兼首席法律官Brad Smith這樣說道。在華爾街和矽谷看來,Nadella剛接手時的微軟是一個日漸沒落的帝國。當時,科技行業已經從桌面電腦轉向智慧型手機,從微軟的Windows轉向蘋果的iPhone和Google的Android。Windows手機市場份額跌至不到4%。
  • 同理心到底是什麼?這個「最無力的名詞」用來管公司最有力
    如果一個企業短時間內缺乏同理心,問題可能沒那麼大。但如果企業的DNA裡就沒有同理心,那麼它最大的缺陷就是目光短淺,不切實際,就像被困在了象牙塔中一樣。書中的一個案例是關於寶麗來,在它的發展與全盛時期,膠片似乎會一直火爆下去。但創新在其他領域不斷湧現,有人說:「我們應該關注一個叫『數字』的東西。」但當時,膠片業務正勢如破竹的寶麗來並沒有動力去關注『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