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最早的指南工具,不是指南針而是指南車,它是誰設計的?

2020-12-14 騰訊網

  軒轅黃帝

  很多朋友認為中國最早的方向指示工具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其實有研究發現,指南車的出現要早於指南針,什麼是指南車呢?就是靠人力拉動的一種兩輪車,車上站著一個木人,在車子移動的時候通過內部的機械運作利用差動讓木人的指向與車子轉向的角度相反,這樣木人所指的方向會一直保持指南車出發時設置的方向,車子怎麼動木人都會指向南方。

  涿鹿之戰

  關於它的設計建造者,相傳在4000多年前,黃帝和蚩尤涿鹿大戰,蚩尤釋放大霧使黃帝迷失了方向,黃帝組織其他能工巧匠研究製造了指南車,於是順利走出大霧並擊敗了蚩尤,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另一個說法是在西周初期,越裳氏使臣來朝賀周朝天子,由于越裳氏居住在偏僻的南方地區,周天子擔心使臣回去的路上會迷失方向,因此建造了指南車來為他們引路。

  指南車復原品

  上面的說法都是基於傳說而來,科學家們不禁思考:指南車真的存在過嗎?它具體是什麼樣子的呢?三國時期的馬鈞是一個著名的機械製造專家,他研製了很多在當時看來非常奇特的工具,還改進了提花機讓它在使用的時候更省時省力還能織出複雜而精美的圖案。還發明了龍骨水車,能夠在灌溉時提供不間斷的水,甚至還把諸葛弩加以改進在連射基礎上讓效率再次提高了五倍。

  馬鈞製造的翻車

  為了適應東漢末年的戰爭需要,他還設計建造了一種很厲害的攻城工具叫做輪轉式發石機,利用完美的機械原理能夠連續的發射磚石,而且射程有幾百步,在當時來說是非常遠的。由此可見,這位馬鈞擁有著無與倫比的機械設計才能,並且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平臺,發揮的可謂淋漓盡致。

  指南車復原圖品

  到了魏明帝時期,在皇帝的支持與鼓勵之下,據說他潛心的去研究了指南車的原始構造和機械原理,在一段時間後建造出了一輛車子也是機械的能夠指定方向的,這個車子還運用了齒輪傳動技術,當車子轉動起來的時候,木人能夠自動辨別和指示方向。這種車子的指向原理和使用磁鐵製造的指南針是完全不同的。

  指南車復原品

  不過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史書和古籍有記述馬鈞製造這臺指南車的製造方法,通過有限的記載,我們目前只知道馬鈞成功製造出了指南車,但是沒有在軍事和民間普及和使用,更多的是作為一種象徵作為陳設擺放在了高閣之上。到了西晉末年,由於中國再次陷入了戰亂和紛爭,這臺馬鈞製造的指南車就已經下落不明了,也算是留給了世人一個千古之謎。

  指南車雕像

  到了十六國時期的後秦,根據記載,皇帝姚興下令讓令狐生研究指南車的製造方法,並且再次成功製造出了一臺指南車,但是十六國時期各政權極其的不穩定,在後秦滅亡的時候這臺指南車被作為一種戰利品被運送到了建康,但是沒有人懂得指南車的運作原理和設計理念,放在那裡無法很好的去進行維護和保養,就這樣年久失修,各種零件散落,最終喪失了指南功能,成為了一種遺憾。

  祖衝之

  在這臺指南車消失六十年後,齊王蕭道成在研讀史書的時候發現了有關指南車的相關記載,他讓當時的著名科學家祖衝之再次潛心研究這個奇寶,於是祖衝之開始閉門不出,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指南車的設計和研發工作上。跟祖衝之一個時代的發明家林麟由於不服氣祖衝之自己也成功造出來了一輛。在幾百年後,北宋時期的燕肅也製造過理論相同但樣式不同的車子,這些都是目前在古籍上已知的關於指南車的記載。

  指南針

  由於指南車製造出來的年代久遠,在當時沒有普及開來,到了後世歷朝歷代研製出來的時候由於社會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指南車由於製造較為困難,相對比較笨重,實用價值已經不高,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文化的象徵被收藏在宮廷之內。但是古人們對於指南車的不斷探索和改進,很好的反映出了勞動人民的辛勤和創新精神,正是因為這種創新精神,才為後來指南針的發明創造了有利條件。

相關焦點

  • 最早使用指南針航海的是誰?
    《鬼谷子》一書最早記錄了「司南」一詞:「鄭人之取玉也,必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鄭國人到山中採玉,就用裝置有指南針的車子裝載玉石,這樣就不會在山中迷路。戰國時期,古人在磁山(河北邯鄲武安境內)發現了磁石,並認識到磁石有辨別方向的作用。
  • 指南針為什麼不叫指北針?指南針是誰發明的?
    指南針在我們生活中有巨大的作用,無論是野外求生還是航海船隻,都離不開指南針,大家可能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指南針明明指的是北方,為什麼要叫指南針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解釋一下指南針為什麼不叫指北針,在一起了解一下指南針的一些故事。
  • 司南與指南車的異同,重新審視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
    導言 在很長一段歷史中,對於司南和指南車經常混為一談。這根源在於《晉書 輿服志》中對於指南車的記載。而事實上司南是中國古代早期的磁性指向器和以齒輪結構為基礎的指南車應該有顯性的區隔。本文從歷史文獻記載中來看一下關於司南還有指南車到底有啥異同點,而歷來的史學界又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 司南不是指南車,我們都被《晉書》給騙了
    導言在很長一段歷史中,對於司南和指南車經常混為一談。這根源在於《晉書 輿服志》中對於指南車的記載。而事實上司南是中國古代早期的磁性指向器和以齒輪結構為基礎的指南車應該有顯性的區隔。本文從歷史文獻記載中來看一下關於司南還有指南車到底有啥異同點,而歷來的史學界又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通過比較也許我們會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現規律,利用自然從產生更多的崇敬之情。文獻中的司南首先我們先給司南下一個簡單的定義:它就是一種磁性指向器。在中國的文獻中最早是《韓非子 有度》中記載「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 司南,指南針的始祖
    司南的簡介:司南是中國古代辨別方向用的一種儀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發明。據《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河北磁山一帶。據近代考古學家猜測用天然磁鐵礦石琢成一個勺形的東西,放在一個光滑的盤上,盤上刻著方位,利用磁鐵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別方向,是現在所用指南針的始祖。傳統的觀點認為司南是中國漢代甚至戰國時代華夏勞動人民發明的一種最早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器,但還不是指南針。
  • 指南針能指南也能指北,為什麼不叫指北針?
    指南針被稱作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目前常用的指南針是一個放在豎直尖軸上的小磁針,在地磁場的作用下它的一端大致指向南方,另一端大致指向北方。指南針既能指南又能指北,為何叫指南針不叫指北針?你完全可以叫它指北針,指北針和指南針都是一回事,只不過絕大多數人習慣了叫它指南針。從中國的歷史淵源上講,叫它「指南針」更符合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國地處北半球,把房子建成門朝南,一年四季陽光都可以照進來,南方自然而然就有了一種優勢。若是某個裝置能夠藉助地磁場指示出方向,用「北」給這個裝置命名就不如用「南」給它命名好。
  • 指南針能指南也能指北,為什麼不叫指北針?
    指南針被稱作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目前常用的指南針是一個放在豎直尖軸上的小磁針,在地磁場的作用下它的一端大致指向南方,另一端大致指向北方。指南針既能指南又能指北,為何叫指南針不叫指北針?你完全可以叫它指北針,指北針和指南針都是一回事,只不過絕大多數人習慣了叫它指南針。
  • 四大發明之指南針
    指南針是一種判別方位的簡單儀器,又稱指北針,據《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磁山一帶。指南針的前身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司南,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
  • 指南針明明指北可為什麼叫「指南」針?
    中國最早指南針司南是指向南方的。原因在於,古代中國人指北不用指南針,而用北極星。中國是個天文學發達的國家,而且位於北半球。從史前時代,中國人就對天上的恆星、行星、星座很感興趣,勤於觀察。他們對天空中的北鬥七星是相當熟悉的。這7顆亮星中的4顆組成鬥形,另3顆組成鬥柄;而且用北鬥星很容易找到位於天北極的十分耀眼的北極星。
  • 追溯指南針發明的故事
    於是在一團不知從何而起的大霧中,一個叫風后的奇男子,祭出了自己最新研製的法寶——指南車。現代的人們普遍認定,後代的司南、羅盤,都是指南車的嫡系子孫。人們還說,沒有它們,就不會有大航海時代。到底是誰最早把這磁石製成的設備裝上了海船,沒人知道。不過我們確知,這種船,最早出現在廣州附近的海面上。
  • 古代明明有指南針了,為啥還有人發明指南車?兩者究竟有什麼不同
    目前關於指南針的記載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的文獻資料,但指南針的應用應該在更早的時候,畢竟它是伴隨著磁鐵礦的出現而發明出來的,古人要是開採了磁鐵礦,那麼就不難發現磁鐵的這種特性。不過在史書裡面有記載,我們的華夏始祖黃帝曾經發明過指南車,他與指南針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經過後世學者們的考證,紛紛認為指南車這個情節應該是杜撰的,因為黃帝那個時代車都還未出現,更加不用說指南車了。而西漢張衡以及晉朝祖衝之造指南車,這些都是有歷史依據可以查的。因此問題就來了,指南車之前已經有指南針了,為啥還會有人發明指南車出來?這兩者又有些什麼異同呢?
  • 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的發現、發明和發展
    二、最早對磁石司南使用的記載司南儀的出現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因為它是以與天文定向原理截然不同的磁學原理製成的新型導向裝置,在任何天氣條件下都能晝夜工作,迅速指出方向,操作簡便易於攜帶。"司南"之稱,最早指測影的表杆,而不是磁石做的指南的工具。
  • 中國四大發明之指南針
    人們出行不需要時刻帶著地圖、指南針,只需要在手機上打開地圖,東南西北,隨處可去。而在古代,因為有了指南針,世界文明得到不斷發展。司南指南針,古代叫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
  • 宋代如何製造「指南針」?一個小小指南針,見證了古人智慧
    導語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隨著絲綢之路傳播到全世界,深刻影響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在技術水平有限的情況下,古人是如何製造指南針的?小小一個指南針,看似無足輕重,卻見證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促進了大航海時代的到來。
  • 火藥和炸藥 羅盤和指南針
    火藥、指南針、造紙術、活字印刷,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早已婦孺皆知,廣播海外。然而,據說在一個「中國古代發明創造文物展」上,國家文物局和中國科協重新定義的新「四大發明」是:絲綢、青銅、造紙印刷和瓷器,未列入火藥和指南針。
  • 為何指南針發明於中國 長進在國外?
    依照這本「航海針經」所標識的航向和航程,為300餘萬平方公裡的南海繪製一張航海圖,其中包括西沙群島常用的傳統地名33處,南沙群島常用傳統地名72處,其精準程度,幾乎不亞於用現代測繪技術製作的航海圖。但是,用指南針導航,追溯起來,最先並不在海路,而是在陸路。《鬼谷子》(此書年代有異議)中的《謀篇》記載:「鄭人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
  • 「指南針知識百科」指南針怎麼看 指南針怎麼用
    導讀指南針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佔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現代被廣泛地用於迷信、航海、軍事、探險等活動。
  • 指南針
    指南針 生活工具
  • 基於ARM9平臺的電子指南針的設計
    摘要:針對指南針精度與顯示界面的問題,在ARM9的開發平臺上,設計了一款界面美觀且能夠實時顯示方位、溫度和時間的電子指南針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0/305807.htm0 引言指南針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作為一個重要的導航工具,廣泛的運用在生活各領域。隨著半導體技術的飛速發展,如今的指南針不僅體積小,靈敏度和精確度都已得到很大的提高,而舒適清晰,簡單快捷的人機互動界面更是日益追求的目標。
  • 外國人使用指南針導航,竟是跟中國人學的
    文/李鐵《航海往事》可能是愛之深責之切,魯迅先生對中國古代的航海事業並不看好,認為外國人把羅盤針當航海工具,而中國的不孝子孫卻沒把它用到正地方,只用來看風水。這種說法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中國人並不願意把最新科技用於航海,因而從古代開始,中國的航海水平就落後於歐洲。但這並不是事實,中國人其實很早就把指南針應用於航海了,古代歐洲人航海技術一直都很落後,使用指南針導航其實也是從中國傳過去的。只是在清朝以後,他們的航海技術才超過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