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妓送別蘇軾,東坡贈詞一首,其中一句太大膽

2020-12-18 騰訊網

宋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蘇軾與好友王勝之,離開金陵,到儀真去。在宋朝,有一個讓人難以想像的規矩——每逢官宦離任或者赴任,都會有歌妓來送別或者迎候。

這一點,在蘇軾的好幾首詞中,都曾經提到過,比如《菩薩蠻·杭妓往蘇迓新守》:「玉童西迓浮丘伯,洞天冷落秋蕭瑟。不用許飛瓊,瑤臺空月明。清香凝夜宴,借與韋郎看。莫便向姑蘇,扁舟下五湖。」這首詞中的「玉童」就是代指歌妓。比如《菩薩蠻·西湖送述古》:「秋風湖上蕭蕭雨,使君欲去還留住。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殺人。佳人千點淚,灑向長河水。不用斂雙蛾,路人啼更多」,這首詞中的「佳人」,其實也是席上的歌妓。

這一次蘇軾和王勝之離開金陵,也有歌妓前來送別,蘇軾照舊贈詞一首,這首詞,卻寫得非常大膽——

臨江仙·昨夜渡江何處宿

昨夜渡江何處宿,望中疑是秦淮。月明誰起笛中哀。多情王謝女,相逐過江來。

雲雨未成還又散,思量好事難諧。憑陵急槳兩相催。相伊歸去後,應似我情懷!

「昨夜渡江何處宿,望中疑是秦淮」,寫出了蘇軾渡江的時間和行蹤,以及秦淮的繁華和瑰麗夜景。

「月明誰起笛中哀」,據《思舊賦序》記載,向秀過亡友嵇康的宅子,聽見鄰居有人吹出很悲涼的笛聲,便寫了《思舊賦》,後人便根據這個典故,以聽見笛聲,表達思念舊友的意思。

「多情王謝女,相逐過江來」,「王謝」指的是高門士族大戶,著名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就是這個意思。不過,在這裡,蘇軾用「王謝女」來比喻來送別自己的歌妓。這些歌妓,聽說蘇東坡要走了,便都過江來送別。

接下來的一句,就非常大膽了,「雲雨未成還又散,思量好事難諧」,我們都知道「雲雨」的出處,是宋玉的《高唐賦》,楚王曾經遊歷高唐,在夢中遇到一位神女,說自己是巫山之女,「聞君遊高唐,願薦枕席」。於是,就留下「巫山雲雨」的典故。當著這麼多人的面,蘇軾寫出這樣的句子,可以說是非常大膽,雖然是「未成」,卻也很直白。

為什麼「未成」呢?因為「憑陵急槳兩相催」。「相伊歸去後,應似我情懷」,這兩句透露出蘇軾不為人知的一面,這位豪放派的大詞人,也是一位深情款款的人啊!他不直接說自己的依依不捨,偏偏說歌姬們歸去之後,應該會很思念自己,就像自己思念她們一樣。

一首《臨江仙·昨夜渡江何處宿》,將蘇軾多情的一面,展現在眾人面前,也將蘇軾最大膽的詞句,流傳了下來。

相關焦點

  • 朋友喜得貴子,蘇軾巧遇贈詞一首,有文化的「流氓」太可愛了
    導言:朋友喜得貴子,蘇軾碰巧贈詞一首,有文化的「流氓」太可愛了詩詞在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之一,古人所作詩詞,大都是以此來表明自己的心境,或是遇到了難以忘懷的事情,心情或惆悵或開心亦或者是悽苦,皆可寓情於詩詞之中。因而詩詞並非古典刻板的詞調,也並非是古人有意而為之。
  • 蘇軾一首送別詞,表達了慰問,讚美了友人,還留下了哲理
    雖然蘇軾很厲害,但咱今天要說的不是他,而是他的一首詞:《臨江仙送錢穆父》蘇軾和錢勰的關係可不一般,是無話不說、盡可委託的摯友,蘇軾發明了一道新菜,不敢獨享,還寫信邀他錢勰過來同食,兩人交情之深可見一斑。所以啊,錢勰途徑杭州,作為摯友的蘇軾怎麼不置酒相送呢!
  • 蘇軾一首送別詞,情理相融,將他的曠達灑脫展現得淋漓盡致!
    到了宋朝,送別詩詞依舊是人們慣常寫作的題材,也出現了許多名篇,除詩歌之外,自然也包括詞,例如蘇軾的這首《臨江仙 送錢穆父》。從詩題可以看出,蘇軾送別的人是錢穆父,那麼,這個錢穆父是何許人也呢?錢穆父本名叫錢勰,字穆父,據說是吳越武肅王六世孫,《宋史》裡有《錢勰傳》:「勰字穆父,彥遠之子也」。
  • 蘇軾最冷門的一首詞,其中9個字非常有趣,網友:蘇軾太自戀了
    蘇軾,貶官期間在茅屋東邊開墾一塊地,自號東坡居士,他身上的標籤很多,大文豪、大詞人、書法家、美食家,肥而不膩的東坡肉,就是蘇軾發明的,千百年過去了,已成為備受追捧的一道菜。讀蘇軾的作品,就像是看一場電影,故事情節讓人難忘,同時也能領悟許多道理。李白與蘇軾同為百年不出的大才子,創作風格卻有很大差別,相對而言,蘇軾比較接地氣,詩仙李白的手法太過蒙太奇。不是每一首蘇軾的詩詞都家喻戶曉,畢竟他是個高產的文人,留下的作品數量龐大,大約四千首。
  • 秦少遊寫給歌妓一首詞,洋洋得意地給蘇軾看,蘇軾:你囉嗦死了!
    他的《鵲橋仙·纖雲弄巧》中,一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成為流傳千年的不朽名句;他的《滿庭芳·山抹微雲》中,開篇八個字「山抹微雲,天連衰草」,亦足以讓秦觀流芳千古。關於秦觀,民間還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傳說,就是他和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的愛情傳奇。「蘇小妹三難新郎」,成為盡人皆知的故事。
  • 蘇軾為送別友人,寫下一首詞,最後兩句百讀不厭,驚豔千年
    如王勃《江亭夜月送別》:「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徵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李白的《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等。不過也有一些文人,在面對離別的時候,能夠以灑脫的態度以處之,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
  • 蘇軾為送別友人,寫下一首詞,最後兩句百讀不厭,驚豔千年
    「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打擊,他淪為階下囚,免於一死,被貶黃州團練副使,自此蘇軾號「東坡居士」,他的內心也變得更加平淡陪酒的歌妓不用衝著酒杯太悽婉。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館,我也包括在旅行者裡邊。這是一首贈別詞,公元1091年,當時蘇軾知杭州,而老友錢勰要赴瀛洲上任,途徑杭州,都門帳飲後,蘇軾以此詞贈別。全詞一改以往送別詩詞纏綿感傷、哀怨愁苦或慷慨悲涼的格調,創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議論風生,直抒性情,寫得既有情韻,又富理趣,充分體現了作者曠達灑脫的個性風貌。
  • 蘇軾絕佳的一首送別詞,首句便寫出新意,結尾回文句更是餘味無窮
    熙寧四年,即公元1071年,蘇軾因為上書論述王安石新法的弊端,觸怒安石,於是王安石令御史謝景在朝廷面前訴說蘇軾的「過失」,蘇軾因為這事,請求調任出京。到了元豐二年的時候,蘇軾又被調往湖州任知州,在流放過程中,蘇軾與老友李公擇相別,在送別時,蘇軾寫下了下面這首著名的《蝶戀花》詞作。
  • 蘇軾攜歌妓拜訪高僧,眾僧大怒,他淡定寫一首詞,令對方啞口無言
    但同樣風流的蘇軾,卻在文品與人品中做到了雙豐收,別人蓄妓是玩火,他蓄妓則成了文採風流的必要象徵。其實大家不必太過介懷,畢竟宋代歌妓的服務項目與服務對象與大家所想像的有著天壤之別,宋時的歌妓就像是街頭藝人,那個時候就是流行「文人填詞、歌妓唱詞」。
  • 灑脫的蘇軾,在送別好友的宴席上,寫了一首詞,同歌女較起了勁
    今天要說的蘇軾的這個作品,裡面充滿了對分別的感懷,東坡先生便是經歷了欣喜後,又遭受了痛苦,因為很久沒見的老朋友相見又匆忙同他道別,於是東坡先生寫下了這首詩,不光是對朋友的不舍,也同時隱喻了世事的無常。>痛飲解除心中的惆悵,這歌妓卻還跑到酒杯前面搔首弄姿,唱一些令人傷心的歌,快點停下吧,我們不想聽了。
  • 朋友家的四位歌妓,讓蘇軾讚嘆不已,寫下四首詞,驚豔了世人千年
    被貶黃州之後,蘇軾結識了很多新朋友,其中有一位名叫徐君猷。徐君猷,是當時的黃州太守。其實,他還有一個職責,是負責監督被貶的蘇軾。但是,這並不影響兩人之間成為了至交好友。在黃州的時候,蘇軾為徐君猷寫下了很多詩詞,《少年遊·端午贈黃守徐君猷》、《醉蓬萊·重九上君猷》、《浣溪沙·覆塊青青麥未蘇》等五首,是在雨後微雪,太守徐君猷攜酒來找蘇東坡,在酒席上,蘇軾作了三首同韻的《浣溪沙》,第二天酒醒後,又用前韻作了兩首;徐君猷離開黃州的時候,蘇軾又寫了一首《好事近·送君猷》。
  • 歌妓向蘇軾勸酒,蘇軾贈她一首詞,無意間成為千古名篇,記得收藏
    古代人寫詩但是有非常大意境的,他們的詩時而豪情奔放,時而熱淚盈眶,總而言之古代人對於詩而言,大多數全部都是信手拈來的,只要腦中一想,醞釀片刻,一首千古名詩就出來了,什麼唐詩三百首,這全部都是扯淡,連李白據說是上萬首,不過真正屬於他的也有千把來首吧,因此古代人針對詩詞那就是情有獨鐘的。
  • 蘇軾的一首送別詩,情緒的反轉,讓友人得到勸慰,離別不再傷感
    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看蘇軾的一首詞,叫做《臨江仙.送錢穆父》。一起來看一看蘇軾對於分別的解讀,以及他豁達的心境。從題目中就能夠看出來,這個作品是蘇軾在送自己的朋友錢穆父時候寫的。那麼錢穆父是誰呢?蘇軾的寫作條件和環境是什麼樣的呢?錢穆父曾經從越州搬家到瀛洲的時候,經過杭州。而那時候蘇軾恰好在杭州,於是,就寫下了這首詞來送別自己的朋友。
  • 蘇軾為歌妓寫下這首定風波,末一句已成了蘇軾人生態度的代名詞
    下面這首詞中提到的王定國,指的是東坡的好友王鞏。王鞏因為受到「烏臺詩案」的牽連,曾經被貶謫到當時鳥不拉屎的嶺南地區,在王鞏遭到貶謫的時候,王鞏的歌妓柔奴陪同王鞏來到了嶺南。到了元豐六年,即公元1083年的時候,王鞏終於得以北歸。
  • 蘇軾少有的一首散文送別詞,朗朗上口,最後11個字才是他的本意!
    這樣的頹勢一直延續了很久,直到一個人的出現——蘇軾。之所以,蘇軾稱得上是宋詞乃至中國古詩詞中的領軍人物,是因為他將北宋時期那一度低迷、風月的詞進行了勇敢的變革,將剛勁、豪放的風格引入到詞中,大膽地撕破了那一層層變化面前的遮羞布,打破了晚唐五代以來「詞為豔科」的樊籠,並為後世留下了數以萬計的經典名作。
  • 蘇軾落難紅顏知己不顧流言相送,當場為她寫首詞,從此她揚名北宋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正是蘇軾為一位風塵歌女寫的詞,詞名為《醉落魄·蘇州閶門留別》。其實這不是蘇軾第一次為身份卑微的女子寫詞,當年在好友王鞏家,看到歌妓柔奴陪著好友歷經磨難歸來,當場為她寫了首《定風波》。其中那句「此心安處是吾鄉」,流傳了千年。
  • 從《東坡》到「東坡居士」,一首小詩,看被貶黃州的蘇軾如何解圍
    這首寫在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的小詩,蘇軾這種轉變便在字裡行間體現得淋漓盡致: 東坡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确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賞析一首詩,自然先應就詩論詩。
  • 蘇軾稱讚歌女的一首詞,有作者曠達的情懷,最後一句是經典
    蘇軾是中國文學史上久負盛名的人物,他影響了宋代甚至是後世文學的發展,多少困頓的才子,在蘇軾的詞中得到心靈的慰藉。一生的風雨飄搖,在蘇軾心中,不過是過眼雲煙而已,他在紛紛攘攘的世間泰然處之,別人嚴重的苟且生活,在他眼中,就是在追求自己瀟灑的人生。
  • 蘇軾攜妓拜訪高僧,高僧大怒,急中生智寫下一首詞,對方啞口無言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雖然這是一句玩笑話,仔細品味一下,感覺非常有道理。古代才子多風流,況且他們有風流的資本,僅憑才華就能博取芳心,撩妹技術相當高超。一代文豪蘇軾,歷經宦海沉浮,幾乎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處事態度,其心態令人佩服,被貶黃州期間,閒來無事在城東開墾荒地種菜,並給自己起個「東坡居士」的綽號。
  • 蘇軾即興而作的一首小詞,四十餘字盡顯東坡的超群才華
    宋神宗熙寧七年,蘇軾調任到密州做知州,在經過江蘇鎮江的時候,和孫巨源等人在多景樓中有過一次集會。文人相會,不免會有歌姬獻藝,其中一個叫做胡琴的女子,才藝俱佳,而當時樓下的風景也十分美麗,夕陽、晚霞、微風、美酒,這一切如此令人心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