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裡為什麼有很多送別詩,寫得那麼真情?

2020-10-18 維尼小怪讀書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所以要探究送別詩為何會在唐詩宋詞中佔有重要地位,就要回到那個時代,去感受古人的生活狀態和文化心理。

圖片來自網絡

一、古代的生活條件造成生命脆弱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古人尤其重視離別,這與他們當時的生活條件是分不開的。

古代雖有車馬轎船,但交通還是極為不便。荒山野嶺,江濤海浪,加上交通工具的落後,使古人的跋涉往往窮年累月。

長途旅行,給古人的生命安全帶來隱患。旅途中,飲食多靠自帶的乾糧,夜晚可能露宿野外。若不幸生病,受醫療條件所限,往往致命。若不幸碰上盜賊或野獸,則又危矣。

自然環境惡劣,交通不便,醫療落後、治安不穩,這些生活條件都造成古人生命脆弱。

圖片來自網絡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一旦離別,大家都像「孤蓬」一樣,萬裡漂泊。

古代的通訊條件也很落後。沒有網絡,不能通話,無法視頻。碰到戰爭等動蕩時期,就連寄信,都不能順暢。

這樣的背景下,焉知離別不是意味著永訣?

所以,送者和行者才會這樣的依依不捨,送別詩才會如此濃墨重彩。送別詩中的依依惜別之情,更可以說是他們對未來命運的擔心。

圖片來自網絡

二、古代自然經濟,使古人不願背井離鄉

古代的生活基礎是自然經濟——以家庭為單位,農業與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

既自給自足,人們便不大需要出門。農民在土地裡忙碌,地主也很少輕易離開。

既以家庭為生產生活的單位,人們便團聚在一起生活,家族觀念深入人心。有家族的支持,個人的發展才能長遠。沒有家族的支持,個人便如失根的浮萍,虛弱無力。

所以,受自然經濟和家族觀念的影響,古人不願離開家園。

而背井離鄉,通常都有不得已的原因。或是被貶,或是避難,亦或是自尋出路等等。

違背主觀意願的離別,更令人不舍。送別詩裡流露的真情,往往深沉複雜,有不舍,有擔憂,有叮囑,有希冀……

歡迎大家在我文章下方點評!也可以關注「維尼小怪讀書」,查看更多好文章,和我一起分享書香!

相關焦點

  • 隋朝末年一首不知道作者的送別詩,卻已經有了唐詩宋詞的韻味
    雖然有很多創舉,但是年限實在太短,很多的榮耀都歸同到唐朝當中,並稱為隋唐;二則是因為隋朝的詩歌確實不夠太出色,被唐詩的光芒完全覆蓋。唐詩宋詞是中國古典詩詞史上最精彩的作品,其實也不過是在前朝各個朝代歷史的積累而最終帶來的。古典詩詞的發展是一脈相承的,在不同的朝代呈現出不同的形式和色彩。
  • 從詩經到宋詞 簡析10首送別詩 看看古人怎樣寫好送別詩詞
    景從外來,目之所觸,留心便得;情從心出,非有一種芬芳悱惻之懷,便不能哀感頑豔。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則認為沒有那麼玄乎:」寫景而離情自見。「敘述送別這件事的過程中,如果能做好情景交融以抒發作者感受並引起讀者的共鳴,就是好作品。老街列舉幾首古人優秀的送別詩,看看古人是怎麼做到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順便練習幾首交流。
  • 李白的這首送別詩,寫得如此壯美雄健,它是送別的誰
    我們欣賞唐詩宋詞,其中就有很多送別的詩。送別的詩一般都有主人和客人,或者還有餞行、祝酒之類的。但是我們讀李白的這首詩題目裡有送別二字,但是詩裡卻沒看到一個人,這算不算是送別詩,如果是,那到底是誰送誰呢?
  • 李白的這首送別詩,別具一格的表現手法,寫得非常悽美!
    那麼說起唐詩,很多的詩作,那都是寫得非常的優美,而且各種各樣的類型都有,這又是唐詩另一個偉大的地方,只要去讀這些唐詩,那麼總能夠在唐詩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那麼說起唐詩可能大家都是比較的熟悉,很多的詩人,他們的作品,都是有被收錄在小學的課本裡,可以對於小朋友來說,剛開始讀這些唐詩的時候,只是能夠感受到唐詩的美,並不能夠真正明白唐詩的意思,但是只要能夠感受到美。
  • 隱藏在唐詩宋詞裡的重陽節,登高望遠,賞菊抒懷
    古詩詞裡出現重陽節,至少在南梁庾肩吾《九日侍宴樂遊苑應令》裡就已經有了:「朔氣繞相風,獻壽重陽節。」唐詩宋詞裡,湧現了許多記載了重陽節登高望遠、賞菊抒懷以及懷鄉思親等習俗的佳作。和王維後來那些富於畫意、構圖設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有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首詩雖然不事精雕細琢,非常樸實無華,卻極具感染力。千百年來,人們在作客他鄉的情況下讀這首詩,感同身受,都能強烈地感受到了這首七絕的力量。
  • 為什麼唐詩宋詞那麼著名,元曲卻沒有?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其中唐詩宋詞最為著名,明清小說其次,元曲最後。這是為什麼?個人理解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1、年代背景論中國古代歷史,無論是綜合國力還是文化的鼎盛時期,唐朝和宋詞是佼佼者,其產生的文學作品不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俱佳的。
  • 3首關於送別的唐詩,每一首都是經典,背下來一定用得上
    柳永說,「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想必這是送別那一刻,最傷感的畫面吧?其實在唐詩宋詞中,送別詩並不一定就是那麼地令人傷感,有時候會表現為一種樂觀,一種豁達,一種牽掛。一年冬天,高適與董大在睢陽巧遇,二人短暫相會,又不得不分別,臨行高適寫了這首送別詩。別董大唐 . 高適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 3首關於送別的唐詩,每一首都是經典,背下來一定用得上
    相逢一笑,固然是生命中的美好,但送別時分,亦是旅程中的點滴。柳永說,「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想必這是送別那一刻,最傷感的畫面吧?其實在唐詩宋詞中,送別詩並不一定就是那麼地令人傷感,有時候會表現為一種樂觀,一種豁達,一種牽掛。
  • 盛開在唐詩宋詞裡的杜鵑花,奼紫嫣紅,爭奇鬥豔
    杜鵑花裡杜鵑啼:鳥語花香。在唐詩宋詞裡,我們經常能聽到杜鵑鳥的鳴叫,也能看到杜鵑花的綻放,唐詩宋詞真可謂是「鳥語花香」。本文開頭的謎語「杜鵑花中杜鵑啼」,也是出自白居易的詩「「杜鵑花落杜鵑啼,晚葉尚開紅躑躅」。白居易不僅寫過很多杜鵑花的讚美詩,而且還親自移植栽培,靜待花開。
  • 唐詩裡很經典的一首送別詩,通篇淡淡著筆,平淡中蘊含了無限深情
    而唐詩裡面就有很多描寫送別的詩作,尤其是王維的一首《送別》,更是成為了送別詩裡的千古名篇。那除了王維的《送別》一首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同樣很感人的詩作,譬如權德輿的這首《嶺上逢久別者又別》,同樣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意境悽美,雖然通篇淡淡著筆,但是平淡中又蘊含了無限深情,讀來當真是令人感慨萬千。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送別詩,一千多年來無人超越,成為唐詩裡的名篇
    這也就是為什麼唐詩裡很多的經典名篇,使得後世很多的詩人一直去模仿,可是他們的模仿,卻是一直也無法超越。那說起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那當屬李白、杜甫和王維,他們三位也被稱為是盛唐時期的三駕馬車,每個人的作品拿出來那都是驚天地泣鬼神,而且他們的很多作品不僅寫得好,同時還充滿了哲理,有著對於人生深刻的探討,也正是這種深刻性,也令這些作品顯得別具一格,使得人們讀來不僅能夠感受到唐詩所獨有的魅力,同時也能夠從中學會更多的東西,明白更多的道理。
  • 一首寫送別的唐詩,有情有義有景有心,關鍵還有爭議
    唐詩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有代表力的文學樣式,在中國人的骨子裡留下了不朽的文化基因,讀唐宋詩詞就像吃一道家常菜,可口而溫暖,又像是暗夜裡守望的一盞明燈,情深而意重。文章千古事,詩詞在心中。在唐代詩人李白的送別的詩裡,有這樣一首詩,有情有景有心,關鍵是這位大詩人留下的詩,現在有兩個版本,於是便有了爭議。《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 唐詩裡非常獨特的一首送別詩,沒有兒女情長,一掃纏綿憂怨的老調
    唐詩裡有很多送別詩,但是這些送別詩,大多都是一個格調,那就是寫得哀婉動人,或是纏綿悱惻,無論是友人之間的送別,還是與戀人之間的分別,都是哭哭啼啼,沒有任何的新意,從而也使得詩作,顯得很頹靡,所以有一些詩人,他們就另闢蹊徑,把送別詩寫得別出心裁,沒有了以往的憂愁,反而多了幾份歡快,所以這樣的詩作
  • 現代人如何學寫唐詩宋詞?
    現代人如何學寫唐詩宋詞?唐詩和宋詞,是唐宋時期的文化產物,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都經歷了千年的歷史考量。唐詩宋詞的影響力、生命力和在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地位,歷久彌新,魅力永恆。後人把唐詩宋詞並稱「雙絕」。既然是「絕」,當然無法超越。現代人只有學寫了。如何學寫唐詩宋詞呢?一,多讀多背多記。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謅」。
  • 現代人如何學寫唐詩宋詞
    現代人如何學寫唐詩宋詞?唐詩和宋詞,是唐宋時期的文化產物,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都經歷了千年的歷史考量。唐詩宋詞的影響力、生命力和在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地位,歷久彌新,魅力永恆。後人把唐詩宋詞並稱「雙絕」。現代人只有學寫了。如何學寫唐詩宋詞呢?一,多讀多背多記。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謅」。「謅」不是胡謅、瞎謅,而是因為背讀了很多唐詩宋詞,面對景物,有些詩句自然會脫口而出。
  • 唐詩中最絕妙的六首送別詩,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
    送別是古代詩歌中最多的內容題材之一,送別詩也是古詩詞一大類。僅僅唐代將近三百年,四萬餘首唐詩中的送別詩就多逾數千。在最為經典的唐詩選本《唐詩三百首》中,入選的送別詩不下於三十首。其中有很多流傳千古的佳作,也不乏膾炙人口的名句。
  • 唐代送別詩有很多,李白的《送友人》借景抒情,既灑脫又深遠
    流傳於世的唐詩近五萬首,其中的送別詩佔有很大的分量。惜別故土、骨肉分離、摯友相送,送別的場景盡述筆端,讓人黯然銷魂的離愁別恨成就了唐代送別詩的獨特韻致。人有悲歡離合,本該天長地久的親友,卻不得不依依惜別,天各一方。
  • 唐詩宋詞裡的富春江
    唐詩宋詞裡的富春江。如此美美與共的經典組合,究竟能碰撞出怎樣美妙的語言和美好的意境?  「一川如畫」的山水長卷  唐詩宋詞告訴你,富春江,美如畫。  請看唐朝詩人吳融的七律《富春》: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畫晚晴新。  雲低遠渡帆來重,潮落寒沙鳥下頻。  未必柳間無謝客,也應花裡有秦人。
  • 詩和詞的區別:愛唐詩的簡潔凝練,愛宋詞的婉約多情
    《詩經》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可以說是奠定了「詩」作為文學體裁的根源。先秦時期的詩歌通過有節奏感的韻律言辭來反映生活以及抒發情感,後來的唐詩則是詩歌巔峰的代表。詞是在「詩」的基礎上衍生而出的,由詩歌中的五言、七言加上流傳民間歌謠創作加工的一種配樂詩體,宋詞可以稱得上「詞」的巔峰代表。
  • 大器晚成的孟郊同樣才華橫溢,一首經典的送別詩,描寫得感人肺腑
    只有極少部分的詩人大器晚成,不過這些詩人同樣很有才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中唐詩人孟郊。只要提起孟郊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那都是非常的熟悉,他的作品也都是膾炙人口,譬如《遊子吟》、《登科後》、《遊終南山》等等,也都是難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