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國瓷器時代特徵,避免在瓷器收藏中打眼

2020-12-10 樣子收藏

中國瓷器是古代對外輸出的品牌,明清時期歐洲和北美貴州以擁有中國瓷器而傲,是他們彰顯身份的象徵,可見中國瓷器在古絲綢之路的深遠影響,如今隨著拍賣市場和中國人對瓷器藝術收藏和追求,瓷器出現了仿品,如何鑑別瓷器防止打眼就需要了解中國古代瓷器的時代特徵。

宋元明清是中國瓷器逐漸發展到巔峰的時期,也是中國瓷器從陶瓷發展到藝術陶瓷的高速發展的時期,唐宋元明清每個朝代的瓷器都有自己的時代特徵,從瓷器的釉色、到瓷器的胎土以及瓷器的圈足和瓷器上圖案的畫風都能看到那個時代影子,這是我們鑑別古代瓷器的方法之一,也是現在作偽做不能模仿的,學好瓷器基礎知識,才能有效防止在瓷器收藏中打眼。1.了解中國陶瓷發展歷史,打好基本功收藏中國古代瓷器,就要了解中國瓷器的發展歷史,中國幾千年文明的歷史,從陶瓷發展歷史也得以體現,先有陶,然後逐漸發展到瓷器,唐之前主要是陶,宋以後發現了高嶺土才從陶到瓷器的根本性轉變,可以從古代和當今名家陶瓷鑑賞書籍了解瓷器發展歷史,這是收藏瓷器的基礎中的基礎。2.多參觀博物館博聞強記是基礎,是為你鑑別瓷器的知識儲備,俗話說的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現在各地都有歷史博物館,去博物館多去看看各個時期實物瓷器,了解每個時期瓷器的釉色、畫風、器形能上手最好上手看看瓷器,這樣對了解和鑑賞瓷器有幫助。3.了解古代瓷器不同朝代的時代特徵中國瓷器經歷了從陶到瓷器的發展,唐宋元明清中國進入了瓷器時代,唐初還是以陶為主的時代,到了中後期出現了陶瓷,宋代開始出現了瓷器為主的時期。宋代以單色釉瓷器為主,以簡約為美,元代出現了青花為主的瓷器,而到了明清時期,出現了五彩、粉彩、琺瑯彩百花齊放的時代。宋代人喜歡單色釉瓷器,簡約為主,開始以定窯白瓷為官窯瓷器,後來宋徽宗決定宮中用瓷「棄定用汝」,即放棄閃耀刺眼白光的定瓷,轉而使用溫婉的汝瓷。因為他篤信道教,道家崇尚青色,在齋蘸時獻給上蒼的奏章「青詞」中便可略見一二。道君皇帝主持的祭天典禮上,青色使整個齋蘸過程充滿了神聖感和儀式感:天青色的汝瓷靜靜地端居在青玉案上,默默地聽著皇帝吟誦完謄抄在青藤紙上的青詞,那一縷焚化後嫋起的青煙,沿著鳳凰棲老的青青碧梧,升上蒼穹,化為流過的縷縷青雲……,體現了北宋瓷器的主流特徵的演變。

汝窯盤

汝窯盤,宋,高3.5cm,口徑19.3cm,足徑12.6cm。盤口微撇,圈足外撇。盤身滿釉,開細碎紋片。底有5個支燒釘痕,並刻有「壽成殿皇后閣」六字。  此器製作工細,釉質純淨,開冰裂紋片,是宋代汝窯瓷器中的上品。其題字表明此器為當時供奉宮廷的器物。元代隨著蒙古帝國徵服歐亞大陸,引進了波斯的進口鈷料,即蘇麻離青,元代進口鈷料的成分是低錳、高鐵,含硫和砷,無銅和鎳,和唐宋青花、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區別,所繪青花紋飾呈色濃豔深沉,並帶有紫褐色或黑褐色較光潤的斑點,有的黑褐色斑點顯現出「錫光」。「錫光」是在黑褐色斑點中出現的一種自然光澤,並有凹凸感,是由於青花原料在高溫燒制過程中與釉熔化時依窯內氣氛而起的變化。現代仿製的元青花中也有「錫光」出現,但觀察仿品的「錫光」仿佛是一塊銀灰色片貼敷於藍黑色斑點之上,有的斑點較密集,給人僵硬之感。通過這就可以鑑別元青花,防止自己收藏瓷器的時候打眼。元青花雲龍紋獸耳蓋罐

元青花

通高46.5cm該蓋罐採用五段抖接成型。蓋呈盔狀,直壁,蓮苞鈕,內帶子口。罐洗口,束頸,溜肩,肩部兩側各貼塑模印鋪首一隻,鋪首口中穿銅環各一,鼓腹,腹下漸收,廣底淺圈足,澀胎見旋紋、積釉斑。內壁蕩釉法施釉,底部見刷釉痕。以鈕尖為中心青花繪向心式弧線,蓋面飾變體覆蓮紋,花瓣內繪雜寶紋,蓋沿繪卷草紋一道,外壁飾回紋一周。口沿繪回紋一周,頸部繪纏枝菊紋一周,罐身紋飾分為四段,中間兩段為主體紋飾依次為雲龍紋、纏枝牡丹紋一周,為輔助紋飾,罐身首段繪變體覆蓮紋一周,花瓣內填繪雜寶紋,末段繪變體仰蓮紋一周,花瓣內繪變形花頭和垂珠紋。明代除青花、鬥彩和五彩之外,其單色釉也有突出成就,最具代表性的是永宣的紅釉、藍釉、成化的孔雀綠和弘治的黃釉。明代的彩瓷發展有一個新的飛躍。明代永樂、宣德之後,彩瓷盛行,除了彩料和彩繪技術方面的原因之外,更主要地應歸功於白瓷質量的提高。明代釉上彩常見的顏色有紅、黃、綠、藍、黑、紫等,最具代表性的為成化鬥彩,鬥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結合的一種彩瓷工藝。例如成化鬥彩器的釉上彩,彩色品種多且能據畫面內容需要自如配色,其雞冠的紅色幾乎與真雞冠一致,葡萄紫色則幾乎是紫葡萄的再現。所以,彩瓷器一般都十分精巧名貴,如舉世聞名的成化鬥彩雞缸杯等。

雞缸杯

在成化彩瓷基礎上,嘉靖、萬曆時期的五彩器又揭開了彩瓷發展史上的新篇章。成化鬥彩瓷,色彩鮮豔,畫染風格以疏雅取勝;嘉萬時期的五彩則是以紅、淡綠、深綠、黃、褐、紫及釉下藍色為常見,彩色濃重,其中紅、綠、黃三重為主,尤其是紅色特別突出,因而使得嘉萬時期的五彩器在總體上有翠濃紅豔的感覺,極為華麗。清代瓷器是中國古代瓷器發展的最高峰,也是中國古代瓷器終結的時代,康雍乾為古代瓷器巔峰奠定了基礎,也出現了仿製前朝瓷器的情況,但是一般都會有款識記錄,告訴你是仿製的瓷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皇帝重視,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愛好與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製作技術高超,裝飾精細華美,中國瓷器中心以景德鎮為中心,開始了大清王朝的官窯時代,乾隆朝是瓷器燒造的集大成時期,也是清代景德鎮達到極盛的時代。這一朝的官窯瓷以豐富,多彩的品種和製作精美而著稱於世。由於乾隆元年至二十年,依然有唐英等卓越的督陶官和大批管理人才與能工巧匠。乾隆早期官窯瓷的燒造與雍正朝官窯的燒造水平幾乎不相上下,如果不施款,很難區分前後。從品種看,除了琺瑯彩是官窯在宮廷加工燒制外,其佘品種也有仿製。當時有所謂的「官古瓷」和「假官古瓷」等品種,實即是民窯所燒的上等瓷器,這類作品不斷在當地燒制。從整體看,他們的製作水平在官,民窯之間,是乾隆民窯的代表作品。鴉片戰爭之後,戰亂很多、政局動蕩、外資入侵、市場縮小,景瓷生產也受到嚴重推殘。延續500多年的御器廠也隨著清祚的傾圯而壽終正寢。

康熙官窯青花瓷

【青花龍紋瓶】青花龍紋瓶,高23.5cm,口徑4cm,足徑6.1cm。  瓶口微撇,短頸,圓肩,肩以下漸收,圈足。瓶身繪立龍2條,張牙舞爪,龍身捲曲,威武兇猛。足內有青花楷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 此瓶造型挺拔,為康熙官窯青花中的佳作。

民國時期中國瓷器出現了造假的時代,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都是個人造假的,跟明清官窯傾力製作的瓷器無論從成本和釉色和器形上都不可比的,所以很好鑑別,不容易打眼,關於瓷器的時代特徵今天就為你介紹到這裡了。希望多了解瓷器收藏的基本常識,這樣在種類繁多的瓷器收藏中才不會打眼,才能體會到瓷器收藏的真正樂趣。

相關焦點

  • 古瓷器收藏如何避免誤區?其實現代瓷器是未來發展的「原始股」
    大收藏時代的到來,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藝術品收藏領域。從現代藝術家作品到古代藝術品,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愛追捧。但是專家提醒,收藏需要各方面的知識素養和鑑賞能力。誤區之二:紙上談兵,沒見過真品,比照鑑定理論書中的特徵,往贗品上湊。誤區之三:總想撿漏,盲目自信,生怕漏掉稀世珍品,寧肯掏錢一搏。誤區之四:不了解實際行情,預期過高,不切實際。
  • 了解了解瓷器做舊
    一、 關於古器做新今天我們主要講古器做新,很多收藏界的藏友由於實戰經驗不足,而又見的真東西不多,常常在在這些地方犯難,著急,留下過打眼的經歷。關於古器做新,根據我收藏三十年來的經歷總結了八個方面的內容,供大家注意吧。1.老胎新彩。這也是瓷器造假中的一個常用的手段。
  • 把握瓷器收藏尺度,你將會一夜暴富!最全收藏分析,值得收藏!
    瓷器收藏同社會的經濟文化發展是密不可分的,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們物質精神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國的古瓷器收藏隊伍,日益壯大,據小編了解,目前的陶瓷收藏隊伍中,除了一部分學者型藏家和有實力的企業型藏家追求高端珍品以外
  • 真相揭秘:為何國人偏愛定窯瓷器?
    真相揭秘:為何國人偏愛定窯瓷器? 收藏定窯瓷器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沒有長期的接觸學習,豐富的經驗,即使玩了很多年的老手,也有打眼的時候。有時候打眼也是長學問,長見識的一種過程。收藏就是要不斷的專研,學習,一個品種,一個品種的去了解。
  • 了解元青花燒造工藝特徵,讓我們鑑定元代瓷器變得簡單了
    元代景德鎮已能燒製成熟的青花瓷器,景德鎮成為元青花的主要燒造窯口,元青花是古代青花瓷器收藏的翹楚,是元青花瓷器讓中國瓷器傳揚到世界,震驚了世界,可見元青花在世界和中國人心中的地位。青花瓷器的盛行改變了青瓷為主的局面。
  • 用騎兵換瓷器的國王收藏的中國瓷器
    攝影/丁佳榮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於7月26日至11月3日舉辦的「白色金子 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中,奧古斯都二世用騎兵換瓷器的故事引起了觀眾的濃厚興趣,觀眾在驚嘆於國王的「壯舉」的同時,也在發問:這個國王為何如此痴迷瓷器?他收藏有什麼樣的中國瓷器?德國德勒斯登國家藝術收藏館的陶瓷藏品就是建立在奧古斯都二世所收藏瓷器的基礎之上的。
  • 瓷器鑑賞,通過底來辨別瓷器特徵
    瓷器的收藏對於一般藏友價值和真假是最重的瓷器的價值和年款是成正比的,是官窯還是民窯,有款和沒有款區別是很大的。底足可以說是鑑別真假的重要依據,瓷器鑑賞有一句行話叫「舉足輕重」,意思是說鑑定瓷器真假,看器物的底足十分關鍵,所謂舉其足而知其輕重也。「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說的意思也差不多。
  • 怎樣鑑別成化鬥彩瓷器
    怎樣鑑別成化鬥彩瓷器收藏成化鬥彩瓷器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沒有長期的接觸學習,豐富的經驗,即使玩了很多年的老手,也有打眼的時候。有時候打眼也是長學問,長見識的一種過程。收藏就是要不斷的專研,學習,一個品種,一個品種的去了解。
  • 清代瓷器上龍紋的時代特徵
    之前介紹過明代瓷器上龍紋紋飾特點,今天介紹清代瓷器上的龍紋紋飾特點,清代龍紋其造型變化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清初早期的龍紋形象略有明末的遺風,康熙、雍正、乾隆時,龍紋發生較大變化,龍首較之前「豬咀」明顯縮小,鬍鬚變化,龍眼,康熙時略長形,雍乾後則顯圓,清代早期龍紋整體形象強悍,昂昂上升之態,一派盛世景象。中晚期清代龍紋瓷器有形無力之意,無精打採之態。
  • 瓷器中民窯瓷器有收藏價值嗎?
    據說中國陶瓷史就是中華文明史。這一文明史的每一頁都與陶瓷的發展息息相關。也就是說,每一次中華文明的進步,都會在陶瓷中找到影子。如秦漢原始天然陶瓷、唐朝旺盛的陶瓷、宋朝精緻內斂的陶瓷、元代獨特的陶瓷、明代多彩的陶瓷、清代多彩的陶瓷、民國陶瓷等,是當時社會理想、審美情趣和技術能力的體現,是最耀眼的時代光環。這是文物收藏中史料的價值所在。
  • 詳解瓷器的定義:如何收藏瓷器?帶你走進瓷器收藏的歷史大世界
    中國的瓷器製作歷史悠久,產量龐大。從古到今流傳下來和已經出土的瓷器藏品不計其數。時代不同,瓷的風格樣貌也就隨之不同,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特定的特點。即使在相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窯,製作的瓷器特點也有所不同。但是每個時代總有那麼些人為了謀取私利,運用各種各樣的手段大量地複製偽品,真真假假,魚目混珠。
  • 瓷器鑑定六大必備特徵
    ,便是藝術收藏品中的最佳選擇,但是,瓷器的收藏也是有一定的風險的 ——贗品 要想收藏到好的瓷器,瓷器鑑定知識是必備的,在對古瓷器鑑定的時候,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憑藉自身經驗進行鑑定,同時在日常的鑑定過程中要加強學習,從相關文獻和圖像當中,掌握更多瓷器特點和外形鑑定,這也是較為傳統的方法,而另外一種鑑定方法,主要是採用科技力量鑑定,要充分運用分析、化驗等科技手段進行鑑定,兩種鑑定方法,有著各自的優點,同時也存在一定差異性
  • 「瓷器」「瓷器收藏」中國特色文化的延續傳承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5000年的璀璨文化如果選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那麼必然是我們中國引以為傲的瓷器文化中國的瓷器不但影響著華夏民族而且對西方國家和世界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影響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我們中國的瓷器文化吧
  • 為何大英博物館喜歡收藏中國瓷器,看看古代歐洲把瓷器叫什麼
    英國的大英博物館裡陳列和收藏了非常多的中國瓷器,而這些瓷器的來源,一些是英國人的民間收藏,還有一些是古代英國的購買保留下來,最大量的其實來自英國對圓明園的掠奪,但是大家會是否奇怪,為啥英國人對中國的瓷器情有獨鍾呢?
  • 文玩市場中,為什麼陶瓷最有收藏價值,瓷器收藏要注意什麼?
    中國陶瓷是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是中國人民對世界的文明貢獻,是硬通貨,同時也極大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準、生活品位。在古代,瓷器一度作為中國的代稱,並支撐佔據著外貿大量份額。陶瓷以優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藝及富有時代特徵的色彩與圖案,博得世人垂愛。靜賞它可使人頓生一種穿越感,有怡情養性之效,所以人們常作家居擺件用。瓷器作為一種傳統文化的載體,是無價的,收藏它主要是其文化價值,珍藏而傳世,使更多的人認識其所蘊含的文化價值,方為收藏的真正意義。
  • 康熙民窯瓷器,需要先了解收藏知識
    青花是指以氧化鈷為呈色劑在生坯上描繪紋飾,然後罩上一層透明釉在高溫中一次燒成的釉瓷器。氧化鈷在釉下呈現出鮮豔的藍色,因此人們習慣上將其稱為「青花」或「藍花瓷器」。清代是中國瓷器的時期,數量大、藝術水平高的當屬青花。元代以後,青花以鮮豔穩定的色彩、豐富多彩的紋飾以及釉下彩褪色的特點,逐漸取代其品種成為景德鎮瓷器的主流。
  • 你對青花胭脂紅瓷器了解多少
    收藏青花胭脂紅瓷的意義在於傳承文化,陶冶情操,提高修養,在玩賞中感觸歷史,在藝術作品的氣息中品味文化內涵,鑑賞力非常重要。青花、白花、胭脂和紅瓷是歷史遺留下來的物品。有些古董很值錢,可以見證歷史的興衰,有些可以代表古代高超的技術。
  • 一分鐘了解宋代五大瓷窯,收藏愛好者應該了解的瓷器常識
    說起收藏古瓷的知識,不得不提到宋代五大名窯,以前大家可能有途徑卻沒精力去系統的了解一下這些名貴瓷器的常識,今天剛柔匠心就用比較通俗易懂的話來講述一下這些小常識,如果您喜歡的話,請關注我一下,讓我們在古玩文玩收藏的道路上共同進步,每天一篇小知識絕對讓你愛不釋手,下面剛柔匠心小課堂就開課了
  • 從五代瓷器底足特徵揣測柴窯
    柴窯之謎困擾著諸多瓷器收藏者,爭論也愈演愈烈,大家各執一詞不肯相讓,卻又拿不出有力的證據,人們只能從古代文獻中意會柴窯的樣子,而不能用實物來證實文獻中的柴窯,無不讓人感到遺憾。說起柴窯就要先說時代背景,五代後周戰亂紛紛,戰爭對金屬的依賴性很強,而當時人們寵信佛教,以至於大量金屬用來鑄造佛像等。到了宋代,還實施了銅禁,民間不得私自使用銅器,這讓瓷器有了很大的發展空間,為燒造出精美的瓷器創造了條件。五代時期瓷器和唐代相比,瓷器胎子明顯變薄,這不僅是製造工藝的進步,還是為了節約成本,邢窯因原材料匱乏而被淘汰給世人提了個醒。
  • 青花瓷中的真「絕色」,成化青花瓷器特徵詳解
    成化瓷器鑑定特徵1,胎釉胎質潔白細膩,瓷化程度好,多薄胎,修胎規整,胎體普遍偏輕,有的近似於脫胎,半透明度很高,迎光透視胎體呈淡淡的肉紅色,圈足較直。典型明代特徵,器物底部有釉底與砂底兩種,小件器物多是釉底,有的細砂底盤子,底呈「糊米粑」狀,人們習慣上稱為成化「糊米底」,用手撫摸十分光滑二,青料分早、中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