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鑑賞,通過底來辨別瓷器特徵

2020-09-10 古美之寶

瓷器的收藏對於一般藏友價值和真假是最重的瓷器的價值和年款是成正比的,是官窯還是民窯,有款和沒有款區別是很大的。

底足可以說是鑑別真假的重要依據,瓷器鑑賞有一句行話叫「舉足輕重」,意思是說鑑定瓷器真假,看器物的底足十分關鍵,所謂舉其足而知其輕重也。「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說的意思也差不多。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瓷器底足可以反映什麼?

瓷器的鑑賞基本都是看器型、辨胎釉、論紋飾以及了解歷史背景,但是對於現在的高仿品,這些特徵都能夠達到,但是瓷器底足,能反映出各個時期,各個窯口的不同特徵。

唐代瓷器的底足

唐代瓷器的底足基本上都是平底,有麻紗底,線割底。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宋代瓷器的底足

宋代「五大名窯」的瓷器基本上都是底施釉了、墊支燒、挖孔底。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元代瓷器的底足

元代瓷器的底足工藝基本上是一致的,採用的是挖割底,修足,不上釉、可見跑刀跡。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明清民國的瓷器底足

從明代宣德開始到民國時期,瓷器的底足基本上都是接底,就是說將胎泥製成帶,接到瓷器底上。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結語

瓷器的鑑賞底足是很重要的參考條件,了解各個時期實際底足的特徵,足以面對現在各種臆造品,同時我們也需要注意新身老底。

相關焦點

  • 瓷器的重要特徵-底足鑑定瓷器真偽
    古陶瓷鑑賞有一句行話叫「舉足輕重」,意思是說鑑定瓷器真偽和年代,看器物的底足十分關鍵,所謂舉其足而知其輕重也。「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說的意思也差不多。瓷器的底足傳遞了許多不同時代瓷器製作的諸多信息,瓷器底足也是贗品製作的「軟肋」,可以「形似」,而「神似」 極難。
  • (分享)元代瓷器底足特徵,瓷器新老鑑別,圖解瓷器的底足特徵
    附圖裡,各底部圖樣下面的「青花」、「釉裡紅」等標註是該瓷器所屬的品種。各個時代、各個窯口的瓷器都帶有它們自身不同的DNA,這些不同點在器物的露胎處——底足往往有許多表現。小小的底足能反應瓷器的重要特徵,抓住這些特徵綜合分析,較易找到感覺,避開假貨,真品。簡單介紹幾種底足特徵:比如,底足中的「乳突」、「旋痕」(包括田螺紋及切削紋)、「跳刀痕」、「棕眼」、「火石紅」(窯紅)、「墊燒痕」、「湖米底」、「敲底」、「沾窯砂」等都是古瓷所留下的明顯的年代痕跡。「乳突」為底足中心隆起如乳房突起。
  • 瓷器鑑賞:以底胎底款判斷瓷器年代不得不看
    瓷器鑑賞:以底胎底款判斷瓷器年代不得不看如果以款識的內容作為評判依據,乾隆之後的粉彩瓷器的款識則多用紅彩。清帝中,康熙、乾隆好講理學,所以兩帝時代御製瓷器堂名,也就多愛用理學語。清慈禧太后制瓷名大雅齋,多以豆青色作底,黑線雙勾花;也有五彩者,則多繪牡丹、萱花、繡球之類。
  • 一場走心的瓷器鑑賞會,來一次就愛上了
    品類豐富、獨步瓷壇的「宣德官窯」佳器不過,真正燒造官窯的時間只有七年多些時間宣德時期青花紋飾具有獨特的時代特徵可能是受宣德皇帝的影響不僅繪畫豪放、生動,筆法酣暢淋漓粗細都有,題材非常廣泛官窯落款最早在宋時,但都是在底部只有宣德朝不拘一格,
  • 明清瓷器的玉璧底有什麼區別,怎麼通過瓷器玉璧底斷代(圖文)
    瓷器鑑定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鑑別方式就是瓷器底部鑑定,是眾多瓷器辨偽方式最有效的方式,斷代也是要靠鑑別底足的,明清兩朝瓷器底部工藝特徵樣式也是完全不同的,今樣子收藏介紹一下明清瓷器玉璧底的區別和鑑別,可以通過瓷器的對比這樣比較容易理解。
  • 瓷器鑑定六大必備特徵
    ,一直是人們爭相購買藝術品,其價格也非常之高,從瓷器中牟取暴利的機會非常大,這就催生了仿品的出現,而且瓷器鑑別是比較難以上手的一個類別,很多人就只能望「瓷」卻步,對於剛剛入門的收藏愛好者來說掌握一些基本的鑑別手段,辨別真偽,區分優劣,是非常必要的
  • 學會這幾種胎底特徵,你也可以鑑別瓷器
    我們在鑑賞一件瓷器時,不外乎觀器型,識胎釉,辨紋飾,知背景四個方面。但是隨著藏品高價頻出,仿品更是數不勝數,這些瓷器上辨別到代的明顯特徵,仿品幾乎都能做到假可亂真。可是仿品假作再完美也會有紕漏,而第一眼並不受到注意的胎底,恰恰可以透露出瓷器真偽的重要線索。今天簡單列出幾種不同的底足特徵,鑑別瓷器時不妨從胎底著手,尋找瓷器真偽的蛛絲馬跡。
  • 從五代瓷器底足特徵揣測柴窯
    柴窯之謎困擾著諸多瓷器收藏者,爭論也愈演愈烈,大家各執一詞不肯相讓,卻又拿不出有力的證據,人們只能從古代文獻中意會柴窯的樣子,而不能用實物來證實文獻中的柴窯,無不讓人感到遺憾。到了宋代,還實施了銅禁,民間不得私自使用銅器,這讓瓷器有了很大的發展空間,為燒造出精美的瓷器創造了條件。五代時期瓷器和唐代相比,瓷器胎子明顯變薄,這不僅是製造工藝的進步,還是為了節約成本,邢窯因原材料匱乏而被淘汰給世人提了個醒。關於柴窯的記載最早出現在歐陽修的《歸田集》,但有人提出質疑,這本書裡有很多漏洞,根本就站不住腳,更像是後人借歐陽修的名氣而作。
  • 瓷器鑑賞:贗品總是「釉層僵硬」!
    收藏之旅:考考你的收藏眼力·瓷器篇(2020第63集)鑑賞範圍:陶瓷、字畫、玉器、錢幣、銅器、雜項;鑑賞老師:崔凱,姜鳳利,張慶玉等;瓷器鑑賞1:瓷器鑑賞2:藏友諮詢:麻煩老師看下年份窯口,謝謝!姜鳳利鑑定回覆:藏友您好,通過圖片看這件褐釉注壺,造型在口沿向外翻卷工藝、頸肩腹脛部弧線、手柄和流部工藝都非常僵硬生愣,整體不夠順暢自然,造型沒有傳承關係。身體上拉坯成型的旋紋痕跡顯得特別刻意,不是歷史當中自然的工藝特徵。
  • 元·青花瓷器——底足特徵(高清 多圖)
    ( 微信號:shgudong )  古陶瓷鑑賞有一句行話叫「舉足輕重」,意思是說鑑定瓷器真偽和年代,看器物的底足十分關鍵,所謂舉其足而知其輕重(比喻瓷器的真偽和年代)也。「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說的意思也差不多。
  • 一些館藏明清瓷器的底足與款識
    很多人喜歡收藏的明清瓷器,因為傳世品多同時仿古品更多,所以鑑定時要心中有數。需對器型、釉面、紋飾、胎質、底足、款識等基本特徵有一定識和研究,尤其是足底和款式包含的信息多,是重中之重。文字總結概況和直觀感覺對於認知明清瓷器到底哪個重要?其實沒有必要糾纏不清,那種方法管用就用那種,這些是大家公認的館藏品。
  • 瓷器鑑定底足的25個特徵!
    我們在鑑定瓷器的過程中當然可以通過瓷器的神韻,器型,釉面,畫工,款識,發色等等來鑑定,但是底足的鑑定是鑑定環節中極其重要的,尤其是對於真偽和斷代是非常重要的依據,這也是為什麼作假者往往需要老底新接的原因之一。 下面為大家盤點一下瓷器底足鑑定25條!每一條都超級實用!
  • 全民愛收藏:老瓷器「瑕不掩瑜」,依然很美!
    個人經歷有超過十年圖片鑑定經驗,可以從工藝角度客觀分析,進而辨別真假,提供文物投資意見。可以提供服務有:1、藏品圖片初檢;2、指定拍賣會真品縮選;3、拍賣購買陪鑑;4、海外藏品代選代購;5、藏品估價及未來市場走向分析。瓷器鑑賞1藏友諮詢:請老師看一下,家傳此盤魚樵耕讀是否康熙中期,泥鰍背,糯米胎。
  • 了解中國瓷器時代特徵,避免在瓷器收藏中打眼
    中國瓷器是古代對外輸出的品牌,明清時期歐洲和北美貴州以擁有中國瓷器而傲,是他們彰顯身份的象徵,可見中國瓷器在古絲綢之路的深遠影響,如今隨著拍賣市場和中國人對瓷器藝術收藏和追求,瓷器出現了仿品,如何鑑別瓷器防止打眼就需要了解中國古代瓷器的時代特徵。
  • 瓷器 陶器 陶器的特徵及其鑑定
    根據款識來確定瓷器的新舊和真偽,是絲路營行鑑別工作中重要的一個環節。今日的傳世品和仿品以明,清兩代瓷器居多,而明、清官窯絕大部分都有年款和特徵。如明代款識就有所謂「永樂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雜」一類的說法。
  • 精品瓷器鑑賞——傳世哥窯的特徵,後世的仿造以及市場價值
    這是傳世哥窯的主要特徵之一。器形有各式瓶、爐、尊、洗及碗、盆、碟等。多見仿古造型,底足製作不十分規整,釉面常見縮釉和棕眼。宋瓷純淨古樸、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乃是陶瓷史上永遠的經典,明代精英階層盛行復古風,宋瓷為當時鑑賞家所珍視,清代宮廷繼承了明代的內府珍藏,乾隆皇帝本人的鑑古趣味也大抵延續了明代的審美傾向,其中尤以明代末文人高濂的《遵生八箋》對他影響最大。
  • 瓷器鑑賞:「老瓷器」總是古樸厚重,釉色純正!
    收藏之旅:考考你的收藏眼力(2020第464期)鑑賞範圍:陶瓷、字畫、玉器、錢幣、銅器、雜項鑑定老師簡介:路傑,古陶瓷研究學者,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員,河北省古陶瓷學會會員,北京元青花俱樂部副會長瓷器鑑賞1:藏友諮詢:高25.7公分,全品,請路老師看看年代價值,謝謝!路傑老師鑑定回覆:藏友您好,感謝長期信任。
  • 建窯瓷器辨別真偽
    其實,鑑別也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要我們耐心地多看、多問、多上手,通過對實物的造型、胎、釉、紋飾和做舊程度的細心觀察,就可提高自己的鑑別能力。本文對建窯瓷器辨偽方法介紹如下:(1)兔 毫 盞 的鑑 別:宋代 建窯兔毫盞名 氣很大,宋 代 文人 對它 多有 贊 美之詞,如蔡 襄《茶 錄》云:「兔毫紫甌新,蟹 眼清泉 煮。」因 兔毫盞 幽 菁 可愛,從盞底 刻有「供御」、「進琺」字樣來 看,曾一度 為貢品進貢朝 廷。
  • 瓷器鑑賞:「老瓷器」令人心馳神往!
    全民愛收藏:考考你的收藏眼力(2020第422期)鑑賞範圍:陶瓷、字畫、玉器、錢幣、銅器、雜項瓷器鑑賞1:宋·吉州窯香爐規格:口徑8.3cm,高6.2cm,底徑5.3cm,足沿有一處磕,足壁有一條0.6cm衝線;品相:足沿有一處磕,足壁有一條0.6cm衝線;鑑賞描述:此件宋代吉州窯香爐,斂口平沿,短筒狀身,折腰,圈足。
  • 瓷器鑑賞:「霽藍釉」越來越受追捧!
    收藏之旅:考考你的收藏眼力·瓷器篇(2020第103集)鑑賞範圍:陶瓷、字畫、玉器、錢幣、銅器、雜項瓷器鑑賞1:藏友諮詢:請老師看看是不是到代的瓷器通過圖片看這件灑藍釉描金皮球花紋賞瓶。賞瓶康熙時期沒有,創燒年代是雍正時期。造型在口沿、頸肩部弧線、鼓腹至外足牆的過渡,都非常規整流暢飽滿,符合歷史當中在自然傳承關係下形成的造型制淨富有層次。金彩質感熠熠生輝,是礦物金特徵,描金口沿處繪如意雲紋、脛部和腹部主題紋飾繪皮球花、肩部繪纏枝蓮壽字紋,紋飾規矩細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