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鑑賞:以底胎底款判斷瓷器年代不得不看

2020-09-22 懵懂古董

瓷器鑑賞:以底胎底款判斷瓷器年代不得不看


如果以款識的內容作為評判依據,收藏界也有一個排序原則,依次排列分別為本朝款、寄託款、人名款、字款、畫款、簡單花押款。

如果對不同的款識從內容上予以區分,比較常見的就有帝王年號款、官字款、花押款、堂名款、銘文款、吉語款、用途款以及寄託款(也有人稱之為偽託款)以及人名款。


明清官窯瓷器中最主流的款識就是帝王年號款,它於明永樂年間出現,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就出土過標有「永樂元年」的楷書款陶瓷殘件。

明代的帝王年號款多為青花料書寫,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時,官窯瓷器的款識書寫也多用青花,而琺瑯彩瓷等品種則採用料彩,乾隆之後的粉彩瓷器的款識則多用紅彩。

與帝王年號款相映成趣的則是人名款,這種款識標註著陶瓷工匠、瓷器作坊主、器皿監造者或收藏者的姓氏,而且書寫與刻劃的位置也無固定模式,或刻於陶瓷的外底(多見於明代中晚期到清代晚期),或書於器皿的外壁。

清代瓷器款識中的堂名、齋名大多數都使用楷書。

製作此品之人有四種:一為帝王,一為親貴,一為名士而做大官者,一為制瓷界雅匠良工。


清帝中,康熙、乾隆好講理學,所以兩帝時代御製瓷器堂名,也就多愛用理學語。親貴諸王所制瓷品,康熙時有拙存齋、紹聞堂等。乾隆時有彩華堂、彩繡堂,所制瓷品也都是內府御用之物。

至於名士且做大官的人所制瓷,則有乾隆時的雅雨堂制、玉杯書屋、聽松廬等。

當時名工雅匠則有寶嗇齋,有陳國治、王炳榮等。

道光時有恆堂瓷款為最多。款識為:道光某年定府行有恆堂珍賞,實為清瓷款識中之奇品。道光時的聽雨堂、惜陰堂.,這些瓷品的主制人是誰,則不可知也。

清瓷款識中,稱堂、齋的,為帝王、親貴、達官、名匠所制瓷;

而在瓷款中稱書房、山房,稱珍藏、珍玩,稱雅制、雅玩的,僅僅達官親貴擁有。


說到這類瓷器的價值,以慎德堂、紹聞堂、O竹主人所燒制最為有名;

其次則.東園文石山房、瑤華道人、十硯齋、紅荔山房所制亦堪稱珍玩;

南京出土重要古代瓷片,其中就有「紅荔山房」

慎德堂所制瓶類瓷品,至近代則已極罕見,因而價格昂貴。

清慈禧太后制瓷名大雅齋,多以豆青色作底,黑線雙勾花;也有五彩者,則多繪牡丹、萱花、繡球之類。豆青色底的橫題大雅齋3 個字,旁有天地一家春印章;底有永慶長春4 個字,亦有大雅齋款字在底。

到民國時期堂名款曾盛極一時,陶瓷的人名款相對以前變化極大,不僅書寫人名,還添加了籍貫、別號等信息,長篇題款屢見不鮮。《景德鎮陶瓷史稿》稱「民國十七年景德鎮彩瓷業有一千四百五十二戶」,紅店主為將自家的產品與別人區分開來,多會在瓷器上標註繪製者或店主的姓名。

相關焦點

  • 瓷器鑑賞,通過底來辨別瓷器特徵
    瓷器的收藏對於一般藏友價值和真假是最重的瓷器的價值和年款是成正比的,是官窯還是民窯,有款和沒有款區別是很大的。底足可以說是鑑別真假的重要依據,瓷器鑑賞有一句行話叫「舉足輕重」,意思是說鑑定瓷器真假,看器物的底足十分關鍵,所謂舉其足而知其輕重也。「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說的意思也差不多。
  • 瓷器的重要特徵-底足鑑定瓷器真偽
    古陶瓷鑑賞有一句行話叫「舉足輕重」,意思是說鑑定瓷器真偽和年代,看器物的底足十分關鍵,所謂舉其足而知其輕重也。「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說的意思也差不多。瓷器的底足傳遞了許多不同時代瓷器製作的諸多信息,瓷器底足也是贗品製作的「軟肋」,可以「形似」,而「神似」 極難。
  • 學習瓷器的底足
    我們在鑑定瓷器的過程中當然可以通過瓷器的神韻,器型,釉面,畫工,款識,發色等等來鑑定,但是底足的鑑定是鑑定環節中極其重要的,尤其是對於真偽和斷代是非常重要的依據,這也是為什麼作假者往往需要老底新接的原因之一。下面為大家盤點一下瓷器底足鑑定25條!每一條都超級實用!
  • 玉看皮瓷看底:瓷器底足鑑定25招
    我們在鑑定瓷器的過程中當然可以通過瓷器的神韻,器型,釉面,畫工,款識,發色等等來鑑定,但是底足的鑑定是鑑定環節中極其重要的,尤其是對於真偽和斷代是非常重要的依據,這也是為什麼作假者往往需要老底新接的原因之一。下面為大家盤點一下瓷器底足鑑定25條!每一條都超級實用!
  • 如何從瓷器底足上看出年代痕跡?
    鑑定瓷器的年代和真偽,要從細節著眼,小小的一個瓷器底足只要會分析,就能很輕易的避開假貨找到真品,例如瓷器底足上的「乳突」、「旋痕」(包括田螺紋及切削紋)、「跳刀痕」、「棕眼」、「火石紅」(窯紅)、「墊燒痕」、「米糊底」、「敲底」、「沾窯砂」等,都保留了古代燒制陶瓷時留下的年代信息
  • (分享)元代瓷器底足特徵,瓷器新老鑑別,圖解瓷器的底足特徵
    即使上護胎釉,也極為稀薄,連釉的顏色也看不出來。宋、清兩代瓷器的足底多是有釉的,宋代有的瓷器內外上下通體一色釉面。明代早期沿用元代習慣,一些大件瓷器的底部也不上釉,但後來多上釉了。元代瓷器的足底為何不上釉?這一直是人們探討的問題。
  • 弄懂這14個鑑別瓷器底足的方法,從此購買瓷器「不求人」!
    在瓷器收藏的圈子裡,大家都知道,鑑定瓷器,主要是從神韻、器型、釉面,還有表面紋飾的畫工,發色來判別的,當然還有款識和底足,都能做為辨別瓷器的依據,並且,這裡面,底足在瓷器的辨別方面,也是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的,尤其是辨別真偽和斷代方面,底足更是有著功不可沒的作用,那麼,底足到底該怎麼看
  • 老窯青釉瓷器底
    唐宋之間的五代十國青釉瓷器,底部官字款。五代十國持續五十年,青釉製作在唐代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官」字款為刻劃款,書體有行、楷、草數種,瓷器上的「官」唐代灰白釉瓷器,胎色略深,質硬,手感較重。失透的灰白釉施釉不及底,剝釉明顯,光弱內斂。
  • 瓷器鑑定底足的25個特徵!
    我們在鑑定瓷器的過程中當然可以通過瓷器的神韻,器型,釉面,畫工,款識,發色等等來鑑定,但是底足的鑑定是鑑定環節中極其重要的,尤其是對於真偽和斷代是非常重要的依據,這也是為什麼作假者往往需要老底新接的原因之一。 下面為大家盤點一下瓷器底足鑑定25條!每一條都超級實用!
  • 瓷器底款你以為可以隨便蓋?裡面大有文章
    走近建窯老盞,鑑賞「供御」款黃褐紋盞和「供御」款黑釉敞口兔毫盞。,內外均滿布青黃兔毫紋,底落「供御」款。,可以發現「供御」款的書寫方式是多樣化的,但大致可以分為粗放型和細膩型兩種,其中,細膩型的款識之中有相當部分「供御」底款的書寫方式和宋徽宗的瘦金體書法極為類似,所以葉先生有此論述。
  • 瓷器鑑賞:仿「元青花」,卻沒有蘇麻離青那種深入胎骨的效果
    全民愛收藏:考考你的收藏眼力·瓷器篇(2020第340期)鑑賞範圍:陶瓷、字畫、玉器、錢幣、銅器、雜項鑑定老師簡介:劉越,高古瓷器.明清瓷器著名瓷器鑑藏家、作家。2002-2016年就職於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歷任瓷器工藝品部和陶瓷部總經理策劃組織各類重要拍賣上百場,出版有暢銷小說集《骨董時光》和長篇小說《龍缸》,陶瓷專著《收藏之眼》等。瓷器鑑賞1:藏友諮詢:想入手,請老師看看是哪個年代?價值多少?謝謝老師!劉越老師回覆:藏友您好!
  • 古瓷器真偽鑑定之底足辨偽法
    但是隨著收藏的日益火爆,古玩市場上的古瓷器贗品越來越多,大有「鋪天蓋地」之勢,令人防不勝防。那麼如何鑑定古瓷器呢? 陶瓷鑑定的方法很多,比如看器型、辨胎釉、論紋飾,了解歷史背景等途徑,但對初學者來說,不管是看器型還是翻書,掌握起來都不太容易,那麼突破口是什麼呢?我們不妨從底足著手。各個時代、各個窯口的瓷器都帶有它們自身不同的DNA,,這些不同點在器物的露胎處——底足往往有許多表現。
  • 學習瓷器的底足-3
    明清瓷器底足信息豐富,是鑑別的重要方面,主要把握以下幾點:一要認真觀察修足工藝。明代瓷器罐、瓶底足牆多採用削足工藝,盤和碗底足常有跳刀痕跡(圖1);清代瓷器盤和碗底足牆大多修成「泥鰍背」狀(圖2),露胎的盤和罐底常有旋紋。總的看,老瓷器修足自然順暢,新仿品修足呆滯、生硬。二要認真觀察款識。
  • 丹麥皇家哥本哈根瓷器的底款和年代鑑別
    已經有200多年歷史的皇家哥本哈根,目前全廠110 位瓷繪師,300 位陶瓷製作師傅,仍然堅持著手工打造的傳統,每位工藝達人均累積十幾二十餘年深厚的技能基礎,創作精緻完美的作品。時至今日,皇家哥本哈根的生產依舊沿用傳統的手塑手繪的方法,代表著歐洲瓷器黃金時代的唐草系列Blue Fluted(1775年) 、 丹麥之花Flora Danica(1790年)等歷久不衰,為西方上流社會和收藏家所青睞。
  • 瓷器鑑賞:贗品總是「釉層僵硬」!
    收藏之旅:考考你的收藏眼力·瓷器篇(2020第63集)鑑賞範圍:陶瓷、字畫、玉器、錢幣、銅器、雜項;鑑賞老師:崔凱,姜鳳利,張慶玉等;瓷器鑑賞1:請幫忙看下這個福壽碗是不是嘉慶本年的,幫忙估價,謝謝!瓷器鑑賞2:藏友諮詢:麻煩老師看下年份窯口,謝謝!姜鳳利鑑定回覆:藏友您好,通過圖片看這件褐釉注壺,造型在口沿向外翻卷工藝、頸肩腹脛部弧線、手柄和流部工藝都非常僵硬生愣,整體不夠順暢自然,造型沒有傳承關係。身體上拉坯成型的旋紋痕跡顯得特別刻意,不是歷史當中自然的工藝特徵。
  • 瓷器鑑定乾貨 | 從胎釉鑑別瓷器真偽
    可以說千百年來所制仿古瓷器幾乎是到處可見。偶爾不經心就易出錯。要鑑定一件陶瓷古董的真假,首先要對中國幾千年各地陶瓷的生產有所了解,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從胎釉方面看,由於時代和地區的不同,在胎釉成分和燒造方法上也或多或少有著比較明顯的差別,故在鑑別瓷器時應對此細緻的觀察。觀察古瓷,要注意釉質的粗細、光澤的新舊以及氣泡的大小、疏密等幾方面的特徵。如舊瓷多有所謂「瑩光」或「酥光」的說法。
  • 瓷器鑑賞:底款是典型的民窯仿款
    瓷器鑑定: 藏友諮詢:高35公分,請老師看一下是不是官窯? 這是一件清末民初時期的霽藍釉玉壺春瓶,屬於民窯寄託乾隆款製品。整體形制相比清代中期顯得更為粗壯,瓶口翻口過於平直,頸部變粗,腹部的腰線位置看下垂墜,胎質粗糠,底款是典型的民窯仿款,整體釉色比較幽靜深邃,是使用鈷料製作的祭藍藍釉,市場價格在2.5萬至3.5萬元左右,我是路傑,希望我的意見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 底款對於瓷器鑑定,有多重要?
    瓷器底部的款識,是瓷器鑑定的一大特徵,稍微懂點的人,上手時都會下意識地翻轉過來,看看底部有沒有款識。就像挑瓜的時候看看花紋,拍拍震不震手。而再深入了解你就會發現,瓷器的底款並不單一,從製作方法上來說,大抵可以分為,刻劃款、書寫款和印製款。
  • 元·青花瓷器——底足特徵(高清 多圖)
    ( 微信號:shgudong )  古陶瓷鑑賞有一句行話叫「舉足輕重」,意思是說鑑定瓷器真偽和年代,看器物的底足十分關鍵,所謂舉其足而知其輕重(比喻瓷器的真偽和年代)也。「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說的意思也差不多。
  • 瓷器鑑賞:「霽藍釉」越來越受追捧!
    收藏之旅:考考你的收藏眼力·瓷器篇(2020第103集)鑑賞範圍:陶瓷、字畫、玉器、錢幣、銅器、雜項瓷器鑑賞1:藏友諮詢:請老師看看是不是到代的瓷器通過圖片看這件灑藍釉描金皮球花紋賞瓶。賞瓶康熙時期沒有,創燒年代是雍正時期。造型在口沿、頸肩部弧線、鼓腹至外足牆的過渡,都非常規整流暢飽滿,符合歷史當中在自然傳承關係下形成的造型制淨富有層次。金彩質感熠熠生輝,是礦物金特徵,描金口沿處繪如意雲紋、脛部和腹部主題紋飾繪皮球花、肩部繪纏枝蓮壽字紋,紋飾規矩細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