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真能相信這靈知之心就是佛,一切放舍,就不必念佛了

2020-11-09 禪宗文化

佛說法,有權說,有實說;有了義經,有不了義經;有小乘,有大乘。是對不同根基人講的不同法。如果都講真理,說實話,恐怕有人就不會相信了。為什麼呢?佛說《法華經》,有五千證羅漢果的比丘退席了。他們不相信一切眾生都有智慧,都有佛性。就象現在我對你們講,你們一念斷處、了了分明的靈知就是你們的真如實性,你們肯相信嗎?恐怕不會。為什麼呢?因為你們認為假如這個靈知就是我的真如實性,我就見性悟道了,該發神通了。但是現在未發神通呀!不發神通就不是了,所以你們不相信。殊不知悟道與發通有先後,不是初悟就發通的,因為多生歷劫的習氣重,須於悟後歷境勤除,將舊習除光才能發通。而且所謂神通,現在穿衣吃飯就是神通。因為這一切動作,皆是佛性的妙用。離開佛性,這身體就不能動彈,所以儘是神用。「決定說,佛心印」,是直接指示你們見佛性的心印,印就是指佛的心與我們的心相印,一模一樣,各人的心印都是一樣。可憐眾生愚痴,障重,不肯相信,所以讓大家念佛。其實你真的相信這靈知之心就是佛,一切放舍,就不必念佛,我本來是佛,不垢不淨、無取無舍,還念什麼佛?!但眾生不肯相信,釋迦佛只好想個辦法,兜個圈子,叫我們念佛。念到根塵脫落,能所雙亡,親見到佛的心印確是真實之佛,才能信受無疑。


相關焦點

  • 佛教:真能老實念佛,一切魔不能侵擾
    佛云:「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印光大師語:「若論念佛法門唯以信願行三法為其宗要。三法具足,決定往生。若無真信切願,縱有真行,亦不能生。」念佛法門圓收圓超一切法門,淨土以外法門全憑自力,末世修行,多諸障難。
  • 淨界法師:你念佛的那個心就是佛
    二乘人的智慧是觀一切法空,他認為一切的有為法是沒有價值的,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這些依他起的有為法是沒有價值的,完全沒有價值,只有空性才是真正的歸依處,就是什麼是修學的最圓滿的境界?就是安住在畢竟空的境界就是最大的歸依處了。當然這樣也好,解脫了三界的生死,這也是深妙禪。但是大乘的禪法呢,它觀一切法空,它還要生起妙用。
  • 怎樣念佛才能得到佛現身給你摩頂?
    你若慢了,就懈怠;若快了,就會有緊張的毛病發生,所以要心平氣和地念得很自然。 「集中精神須菩提」,你要把你的精神集中,不要常常打妄想;常打妄想,這精神就不集中。精神不集中,念佛的功夫就會散失了。怎麼叫精神集中?也就是專一,只有這念佛的一念,沒有其他雜念。怎麼說須菩提呢?
  • 念佛的真意——世間一切皆是佛
    有了這樣的念頭,你就是佛了。泰戈爾說過一句話:世間一切都是神,神無處不在。孔子也說過:「祭神如神在」。那麼我們佛教的人呢?世間一切便都是佛了,佛無處不在,通過我們修習佛法來看,也的確是這樣的,佛確實無處不在。
  • 佛說:一個人,能看懂這「五條」念佛法門,功德無量!
    佛說:一個人,能看懂這「五條」念佛法門,功德無量!佛是什麼呢?佛是覺,佛是智。念佛就是念覺、念智,任何一個法門,離開真實智慧,離開徹底覺悟,那就不是佛法了。沒有一個法門不是念佛法門。從能念,菩薩歸納了五條;從所念,他講了二十一門。將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統統包括在其中。能念五門。(一)「緣境正觀念佛門」。大概我們現在一般念佛都是用這個方法。我們攀援境界。這個裡面,有真佛、有應佛。
  • 念佛的種類
    ,念佛也就是指對佛表示歸敬、禮拜、讚嘆、憶念之意,由念佛之功德,能使貪嗔痴不起,可生於天上、得入念佛方法雖然有很多種,公認的有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四種。這四種念佛方法是宗密在《普賢行願品疏鈔》中提出的。
  • 一心念佛就是真正懺悔
    我做了多少多少錯事情,在佛前面求懺悔,諸位想想你把你那些做的錯事回味一遍,就又造了一次。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每回憶一遍就又造一次,這個業障怎麼能懺除得了?愈懺愈多,懺一遍就又造一遍了,這還得了!這是不懂得懺悔的道理,不懂得懺悔的方法。懺悔是後不再造,這一心念阿彌陀佛,這就是後不再造。
  • 佛說大乘《念佛》正法!
    念有所念,有念有佛,是名邪念!作者:鴻無道人!許多人,都錯解了《念佛》的含義。以為《念佛》,就是口中念佛號,心口存佛像。記住,這是邪見。世尊曰《世人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可見,世尊早預料到末世《口中念佛號,心口存佛像。》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的邪法念佛。
  • 學佛就是修心、念佛就是念心,心外無佛、心內無塵便是佛
    佛是覺者,是指心覺,我們念佛,就是念心覺。心不覺悟、口念心不覺、也起不到念佛的作用。純印老人說:「光口頭佛不行,心須要有佛心。口說佛,心無佛,不去修,不去做,等於瞎胡鬧,還是沒有佛。」如果一個念佛人、煩惱不減,你的內心、沒有真正的覺悟,甚至沒想改變自己的內心,六根接觸六塵,還是和原來一樣,貪嗔痴、沒有絲毫的減少,只是為念一句佛號而念,這樣念佛,就是攀緣心。什麼是覺悟的心呢?就是菩提心,大慈悲心,真如法性、常住自性、清淨覺海、寂滅性海、無住真心、圓覺妙心、清淨真如、大光明藏、大圓鏡智。
  • 念佛之人,若做不到「日行一善」,一切皆是枉然!
    念佛之人,若做不到「日行一善」,一切皆是枉然!凡念佛人,日行一善,一心正念,絕不妄想見佛見境界之事。以心若歸一,見佛見境界,皆不至妄生歡喜。遂致得少為足,便成退惰。不見佛不見境界,亦了無所欠。心未歸一,急欲見佛見境界。勿道所見是魔境,即真系佛境,以心妄生歡喜,即受損謂生歡喜退惰不受益矣。當以至誠念佛為事,勿存見佛見境界之心。倘正念佛時,或有忽現佛像及菩薩諸天等像。但心存正念,勿生取著,知所見之像,乃惟心所現。雖歷歷明明顯現,實非塊然一物,以心淨故,現此景象。
  • 真能念佛的人,是稀有之人!一心念佛,有大功德!
    很多念佛人都會持佛名號,但是觀想法卻修得很少,這是為什麼呢?在念佛時,通常會在「阿彌陀佛」四個字前面加上「南無」。「南無」是皈依的意思,用這兩個字是表明自己殷切的嚮往之心。也就是非常嚮往能夠入到彌陀佛國裡,非常嚮往能夠入在彌陀願海裡,這就表明有了信心。
  • 念佛就是斷我們的妄想,內外佛都是一致的,都來源於我們的自性
    所以說念佛有多種,總之目的就一個,就是去掉我們的毛病、習氣,來弘揚正法,這都是念佛。我們要把念佛弘揚開,把所有的事情都看成是念佛,這樣我們念佛就更得力了,更能離一切相。特別是大家在念佛期間,有很多身體不好的,都沒有提出毛病,說我身體不好,需要怎麼怎麼照顧,都沒有,都是在咬牙克服,非常好。還有歲數大的,都主動去念佛。
  • 佛理智慧:《圓覺經》之『心不放舍,漸次求證』
    歡迎關注佛理智慧。我自幼受母親影響,喜歡佛經,學佛修行二十多年,對佛法感悟頗深,希望把我的心得感悟與大家一起分享。《圓覺經》第十一章,佛對圓覺菩薩說:善男子,若諸眾生,修於禪那,先取數門,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齊頭數,如是周遍,四威儀中,分別念數,無不了知。善男子,如果眾生修習禪那,先取數門,這裡的數門不是天台宗的數息法,而是觀心法門。
  • 諦閒法師:你真念佛 三個月就有效果!
    然則一邊念佛,一邊起妄念者,因其口中雖念,心早馳散。並非同時有兩個念頭也。 此實由於妄念種子力強之故,當此之時,不必強抑,以剎那生滅,不相逐及故,更不必嫌。以前念當體是空,嫌之反增妄念故,唯有至誠懇切,提起念佛之一念。如是久久,便能薰心成種。淨種分分成,妄種分分銷矣。如香分分著衣時,臭即分分離衣,不能並立也,念佛人,不可不明此理。
  • 佛說實相念佛
    自性空,則無所念,無所念故,是為念佛。皆是教導我們要用般若觀智照破萬法無自性,離一切相,契入第一義空,就是修實相念佛。《婆沙論》明新發意菩薩,先念佛色相,相體相業相果相用,得下勢力,次念佛四十不共法心,得中勢力,次念實相佛,得上勢力。不著色法二身。偈云:不貪著色身,法身亦不著,善知一切法,永寂如虛空。
  • 相信念佛成佛,就是第一智慧
    但能直下無疑,悉皆第一智慧。乃至展轉無疑,皆稱智慧。「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無疑」,「直下無疑」就是直接、當下沒有任何懷疑,佛說到哪裡就信到那裡。說有極樂世界,馬上相信;說有阿彌陀佛,馬上相信;說只要念阿彌陀佛,就可以到極樂世界成佛,馬上相信:就是第一智慧。
  • 劉素雲老師:你真念佛,三個月就有效果!
    念頭就是貪嗔痴、自私自利,隨順煩惱習氣,這是無始劫來薰習成的,第一個念頭起來了,第二個念頭就一句阿彌陀佛把念頭止住。   妄念之多,即由正念提不起。如正念得力,妄念自無。何以故,正念妄念,不同時故。當知念只是一,隨於正則謂之正念,隨於妄則謂之妄念耳。如同時念有兩個,便成兩人。今只是一,故正念有力,妄念即消。妄念有力,正念即隱。
  • 五方便念佛門---天台智者
    三體真禪。四方便隨緣禪。五息二邊分別禪。凡住心一境名曰凝心。且如行者念佛之時諦觀如來玉毫金相。凝然寂靜了亮洞徹。名凝心禪。次前雖凝心。所習慣馳散令制之。令還諦緣金相。名制心禪。複次前雖制心得住定境。既非理觀。皆屬事修。今體本空。誰制無佛無念。名體真禪。複次前雖謂體真。猶滯空寂。無量名相昧然不知。今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從空入假萬相洞明。不為空塵之所惑亂。名方便禪。複次體真及以方便各據空有。不離二邊。
  • 佛系漫畫:念佛讓我一無所有!念佛讓我應有盡有!
    豆腐師父有話說:別走開,還有念佛金言送給你念佛的十五種利益1、彌陀住頂;2、佛光護身;>3、諸佛護念;4、菩薩相隨;5、冥眾護持;6、消除罪障;7、增長福慧;8、離諸厄難;9、能得壽康;10、將獲善終;11、入正定聚;
  • 29條理由告訴你:一切不如念佛
    所謂「修實相行」,就是能夠證悟諸法實相,能夠入實相之理,不修而修,修而無修,這叫「實相行」。以凡夫來講,要修實相行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做不到,我們都是有相凡夫。但是,我們如果念佛,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實相行。凡夫能修的實相行,除了念佛法門之外,再沒有了。如果修其他法門,對於我們這樣的凡夫來講,都成為有為有漏的造作,不成為實相真實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