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家韓松:葉永烈啟迪我們的是「想像力不要設禁區」

2020-12-16 新京報網

新京報快訊(記者 周依)記者從上海作協獲悉,著名作家葉永烈今天(5月15日)上午病逝,享年80歲。「他是一個很溫和、親切又很智慧的人。」著名科幻作家韓松今天下午接受記者專訪時說,葉永烈的科幻作品樹立了一個標杆,就是科幻創作「在想像力方面不要設立禁區」。


葉永烈1940年出生於浙江溫州,是著名小說家、歷史學家、報告文學作家,早年從事科普科幻創作,20歲時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1961年完成的科幻作品《小靈通漫遊未來》影響深遠。


「我第一次見到他是1991年,那是中國科幻從低谷開始恢復的時候,在成都舉行的世界科幻年會,所有科幻界重要的人物都重新出來了。我那時候還在讀大學,他就跟我握手。」回憶起與葉永烈的交往,韓松說,他是一個很溫和、親切又很智慧的人。


韓松回憶,後來自己又與葉永烈見過很多面,最近一次見面是前年上海書展。「他見到我很高興,把我叫到他身邊,陪著他籤售,坐了很長時間。他還問我,『你們其他的人還好嗎?』」當時他思路還很清晰,狀態看起來很好,今天聽到他去世的消息非常意外。


談及葉永烈在科幻文學界的地位,韓松說,「他是上一代裡中國科幻最知名的作家之一。他最有名的那本書《小靈通漫遊未來》,是三體以前中國銷量最大的科幻書,影響了一代人甚至幾代人,對我的影響也很大。它描述的實際上就是現在的中國,有機器人上課、工廠能生產出人造肉、電腦普及等等,幾乎就是全面小康的場景」。


韓松認為,葉永烈寫的大量科幻小說樹立了一個標杆,就是科幻創作「在想像力方面不要設立禁區」。


《小靈通漫遊未來》中的未來是一個光明的未來,同時葉永烈也寫了很多對未來社會表示憂慮的小說。韓松提到,這種憂患意識難能可貴。「在愛滋病還沒有進入中國之前,他就寫過一本書叫《愛之病》,以想像的方式,預言愛滋病在中國如果爆發流行會對經濟社會帶來什麼影響。這本書對我的影響也很大,包括我後來也寫醫院,寫愛滋病,都受到他的影響。」


「他對社會的反思是很深刻的,把科幻當成不光是天馬行空的東西,而且是一個對社會要有責任的文學品種,我覺得這是非常了不起的。」韓松說。


新京報記者 周依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吳興發

相關焦點

  • 對話中國著名科幻作家韓松:今天,我們為什麼讀科幻?
    豐富的想像力,讓科幻作品與其他文學體相比,有著與眾不同的審美。在韓松看來,「超乎現實的想像」恰恰就是科幻文學的優勢。「它是一門創造神奇的藝術,能讓我們看到現實中不可能看見的大場面。」電影《流浪地球》中,杭州沒有以「人間天堂」的樣子存在過一秒。出場即以冰凍的形式「死亡」。實際上,劉慈欣曾在浙江與一眾作家朋友探討過另一種讓杭州消失的方式。
  • 韓松:中國科幻薪火相傳
    葉永烈是一位科普科幻和紀實文學作家。在我看來,他的科幻成就至少有三:一是他在科學基礎上建構起對未來的嚮往。這方面突出表現在《小靈通漫遊未來》。二是用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普及科學知識和倡導想像力。葉永烈的作品至今仍保持很高銷量,他的故事很好讀,廣受讀者歡迎。他把科幻與推理結合,創作「金明戈亮探案系列」。他發揚科幻類型文學的特色——要讓廣大群眾愛看,要有閃光的點子、驚人的想像、精彩曲折的故事,而不是玩語言文字遊戲。葉永烈把科幻推向更大眾的人群。三是對社會和歷史的深深關切。
  • 韓松:《科幻世界》38年來點燃著千千萬萬人的想像力
    編者按:2000年,韓松出版了一本叫《想像力宣言》的書,為「中國人為什麼缺乏想像力」這個問題作出了自己的回答。近日,在成都國際科幻大會上,韓松以《科幻世界》:一本雜誌與一個民族的想像力》為題,講述了自己的創作經歷,以及近些年科幻的發展和變化。
  • 科幻小說家韓松的書房
    韓松坐在遮天蔽日、混亂無章的書的茂林裡,一手做新聞,一手寫科幻,一副「時人不知餘心樂」的怡然自得。 韓松現任新華社對外新聞編輯部副主任兼中央新聞採訪中心副主任,他的另一重更知名的身份是科幻作家,與劉慈欣、王晉康、何夕並稱中國當代科幻「四大天王」。 他讀書涉獵寬泛,政治、經濟、歷史、哲學、文學……無所不包。
  • 作家韓松:中國科幻離阿西莫夫還有多遠?
    韓松:中國科幻離阿西莫夫還有多遠  2012年4月6日,世界三大科幻作家之一艾薩克·阿西莫夫去世20周年。早在上世紀阿 西莫夫的科幻小說中文版出版後,就有了一大批的擁躉者,他不僅激發了中國科幻小說的創作熱情,還成為一代人的記憶。作為世界科幻界的裡程碑人物,阿西莫夫 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思考?
  • 中國科幻文學:現實比科幻更「科幻」
    6月17日,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舉辦了「科幻文學」主題工作坊,這一場科幻文學的學術大會不僅有王德威、宋明煒和陳思和等這樣的華語文學批評學者,還來了中國科幻小說界的「三巨頭」——劉慈欣、王晉康、韓松,以及香港作家陳冠中、臺灣作家駱以軍等。6月17日,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舉辦「科幻文學」主題工作坊。
  • 紀念大眾作家葉永烈:在舊書攤上風靡全國
    從《十萬個為什麼》到中共黨政要人傳記,再到被收入全國統編小學語文教材的文章《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葉永烈的作品在大眾層面上獲得了巨大成功,乃至成為盜版書商們青睞的對象,各種冒用其名義出版的偽作充斥坊間,這也讓「葉永烈」的名字在舊書攤上出現的機率僅次於金庸、古龍等武俠小說作家……11歲發表第一首作品葉永烈1940年出生於浙江溫州
  • 紀念大眾作家葉永烈:在舊書攤上風靡全國
    據葉永烈回憶,「我父親曾經每天在開門營業前,把所有員工召集在一起,由他主講《古文觀止》,當時這在我們溫州是絕無僅有的。我小時候似懂非懂地在旁邊聽,這其實是我最初的文學薰陶」。小學五年級時,葉永烈11歲,他家附近有一家報社叫《浙南日報》(《溫州日報》的前身),報社門口立有一個大木箱,上面寫著「投稿箱」。
  • 專訪|科幻作家韓松:我們都有病,在宇宙這個大醫院尋找解脫
    延續了《地鐵》《高鐵》《獨唱者》的科幻現實主義,時隔四年科幻作家韓松為讀者帶來了又一部反烏託邦之作——《醫院》。韓松的科幻故事常常成為現實的預言。1990年代中期,其長篇小說《火星照耀美國》中就預言未來中國會掘起,美國世貿大廈將被恐怖分子炸掉。書中當時還詳細描寫了世貿倒塌的情形:「像兩座火炬一樣燃燒。上面的人紛紛從上面跳下來,然後兩棟樓轟然倒掉。」
  • 韓松:科幻是大國雄心的表達方式
    12月29日,著名科幻作家韓松參加了2019年最後一場有關科幻的活動,在家鄉重慶,他見證了釣魚城科幻中心的成立。此前,他還發表了一篇文章——《科幻,中國城市的新名片?》。韓松既是資深新聞工作者,又是科幻作家,雙重身份讓他格外敏感於中國城市對科幻的關注,他將這種關注視為中國城市在現代化進程中主動面向世界與未來的一種折射。
  • ...底蘊是科幻的寶庫」——專訪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專委會主任韓松
    ▲當代著名科幻作家、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專委會主任韓松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尹江勇 溫小娟  「河南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埋藏了中華文明的大量密碼。科幻作品本身是對於文明演化的一個描述,我覺得河南的很多東西都能夠變成很好很厲害的科幻題材。」9月26日,當代著名科幻作家、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專委會主任韓松面對記者的採訪,毫不掩飾自己對河南這片土地的欣賞。  溫文爾雅,思維敏銳,是被譽為當代中國科幻「四大天王」之一的韓松給人留下的印象。
  • 韓松:在今天,科幻小說其實是「現實主義」文學
    曾經科學技術離我們還有點遠,但現在就到了我們身邊,發生在今天中國的科幻熱預示著科幻小說已經成為今天的「現實主義」文學。  2018年末,「韓松精選集」問世,收入他科幻創作早期至今的重要作品,中短篇集《冷戰與信使》《苦難》和兩部長篇《紅色海洋》《火星照耀美國》之外,還有隨筆集《我一次次活著是為了什麼》、詩集《假漂亮和蒼蠅拍手》,呈現出韓松的科幻寫作全貌以及科幻之外的文字世界。出版六卷本作品集,在國內科幻作家中並不多見,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韓松的科幻寫作無論數量還是水準都到一個值得總結的階段。
  • 科幻作家吳巖追憶葉永烈:他曾是中國科幻代言人,提攜幫助後輩
    南都此前報導,5月15日9時30分,著名作家葉永烈因癌症造成的器官衰竭,在上海長海醫院病逝,享年80歲。上海市作協將與其家屬商議決定,是否公開舉辦告別儀式。 葉永烈自少年時期開始文學創作,一生在科幻、紀實等領域出版了大量作品。他去世的消息傳出後,眾多作家及讀者為其致哀。
  • 科幻作家韓鬆開玩笑:河南元素都被河南作家劉慈欣、王晉康寫完了
    今天參加中國科幻電影創作高峰論壇的韓松也多次來過河南,9月26日上午,在接受大河網記者採訪時,韓松表示,河南的悠久歷史和中原文化能激發創作靈感,河南有很多科幻作品的素材。 而作為中國科幻行業的標杆人物,韓松也是資深媒體人,1992第一屆金雞電影節他作為記者參與報導,此次再次出席金雞百花電影節,他說:「從來沒想到現在會作為一名科幻作家來主持科幻論壇,這個變化實在太科幻了。」 科幻作家有什麼特點?
  • 河南的文化底蘊是科幻的寶庫——訪當代著名科幻作家、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專委會主任韓松
    科幻作品本身是對於文明演化的一個描述,我覺得河南的很多東西都能夠變成很好很厲害的科幻題材。」9月26日,當代著名科幻作家、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專委會主任韓松面對記者的採訪,毫不掩飾自己對河南這片土地的欣賞。厚重河南,亦可科幻「河南是非常有科幻感的一個省份。」
  • 一生著書180多部,書寫3500萬餘字,揭秘科幻作家葉永烈的生活
    當我們真正熱愛這世界時,我們才真正生活在這世上。——泰戈爾擁有「多面人生」的葉永烈,曾是北京大學化學系的高材生,是堪稱八十年代劉慈欣的科幻文學代表作家,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不斷發掘事實的紀實作家,也是刻畫傳奇,描繪溫柔的長篇都市小說作者……他的一生豐富多彩,讓人驚羨,而能夠擁有如此的「多面人生」,正是因為他對生活抱有足夠的熱愛和好奇
  • 韓松:科幻是中國社會變化的一面鏡子
    ▲《給孩子的科幻》發布現場,「給孩子系列」總主編北島(左三)、本書主編韓松(右二)、劉慈欣(右一)等座談。 攝影:李牧鳴▲韓松以科幻作家身份在新華社和讀者交流。攝影:羅娜新華社北京11月3日電(記者韓松)11月2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韓松:科幻是中國社會變化的一面鏡子》的報導。今年是我到新華社第27年,第一次以科幻作家身份在這裡和大家交流。科幻從某種程度上是一個民族想像力、創造力的縮影,這些年我國也出現了一個科幻熱潮,尤其是劉慈欣獲得雨果獎之後。
  • 韓松:科幻作品是如何構建世界觀的?|講座預告
    對科幻作家來說,「編世界觀」是比「編故事」更重要的事。世界觀構建得足夠細緻,故事才足夠可信。讀者與觀眾只有相信了環境,才會相信劇中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劇中事是活生生的事。科幻作家可能也是近代世界裡最早進行世界觀建構的人。在一百五十多年前的著名科幻小說《地球到月球》中,「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構建了一個哪怕在今天看來仍令人驚嘆的有別於現實的「虛擬世界」。
  • 韓松:科幻作品是如何構建世界觀的?
    第2927期文化產業評論 科幻世界的構建者遊走在想像力的懸崖邊,科幻的另一個名字就是自由和顛覆。韓松認為,建構一個科幻世界要考慮八個方面:概念、狂想、世界、奇觀、細節、科學、宗教、藝術。
  • 作家葉永烈去世 《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男神走了
    作家葉永烈去世原標題: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著名作家葉永烈於2020年5月15日上午去世,享年79歲。葉永烈,筆名蕭勇、久遠、葉楊、葉艇。1940年8月30日生,一級作家、教授、科普文藝作家、報告文學作家。浙江溫州人。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上海作家協會一級作家、教授。以兒童文學、科幻、科普文學及紀實文學為主要創作內容。曾任中國科學協會委員、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常務理事、世界科幻小說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