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驕楊」楊開慧,面對唯一活命機會,誓死不與毛澤東脫離關係

2020-12-11 近代史

對於毛主席和楊開慧的愛情,我想只要是知道的人都會為那樣一個情比金堅的女子所感動,楊開慧,號霞,字雲錦,1901年11月6日生於長沙一個進步的知識分子家庭,她的父親更是當時曾留學日本、英國、德國,是知名學者和教育家楊昌濟,她和毛主席的相識都是因為父親。

凡是知道一些歷史的人都應該了解,楊昌濟是毛主席的恩師,按照過去人們的叫法楊開慧應該可以算是毛主席的小師妹,楊昌濟的學識在當時可以說是全國都有名的,又遇到了著名的書痴毛主席當然是要去拜訪學習的,而在1913年的時候楊開慧隨父遷居長沙,而毛主席又在長沙師範讀書,所以便經常去到家中向楊昌濟求教,這樣兩個人只是認識了。

他們的姻緣其實還是要從1918年楊昌濟帶著楊開慧去到了北京,而恰巧當時準備赴法勤工儉學的毛澤東也來到了北京,而毛主席得知恩師也在自然也要去看望,在那個時候他和楊開慧終於確立的戀愛關係,並且在1920年的時候,兩人喜結連理,之後由於毛澤東的影響她接觸到了共產黨,並且在1921年加入共產黨,成為中國共產黨成立當年湖南支部發展的第一批黨員,自此開始和丈夫毛澤東走上了並肩戰鬥的革命道路。

在1927年的時候,毛主席告別妻兒離開長沙去安源部署秋收起義,楊開慧則帶著三個孩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回到板倉來及開展地下鬥爭,雖然革命之路危險重重,但是兩個深愛之人還是彼此惦念牽掛,但是形勢所迫實在無法取得聯繫,直到1929年,楊開慧得知朱德妻子蕭奎聯(伍若蘭的化名)被殺後掛頭示眾的消息,她深知她的處境已經越來越危險,但是面對當時7歲的岸英,6歲的岸青,2歲的岸龍,她實在是不忍心,雖然當時為了躲避敵人的追捕,他們已經改了楊姓,但是現在在那樣緊密的搜捕之下,她也覺得沒有辦法躲過,為了讓三個找不到父親又或許即將失去母親孤苦無依的孩子她淚如雨下,但是為了保住她們的性命,她在1929年3月給她的堂弟楊開明寫了託孤信,信中那句:「我總覺得我的頸項上,好像自死神那裡飛起來一根毒蛇樣的繩索,把我纏著,所以不能不早作預備!」準確的表達了當時楊開慧對於即將面對的處境的預測。

正如楊開慧所想,不幸在1930年10月24日降臨。這天凌晨,楊開慧在家中被捕,敵人連保姆和孩子也不放過,把楊開慧、毛岸英和保姆陳玉英一起押到長沙警備司令部,帶著孩子的楊開慧面對即將到來的種種她深受折磨,但是還是安慰毛岸英要堅強,要照顧好弟弟們,要忠於革命,愛他們的爸爸。

在楊開慧被捕之後,當時叛徒任卓宣(曾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曾建議國民黨湖南省政府主席兼「清鄉」司令部司令何鍵說:「楊開慧如能自首,勝過千萬人自首」,這就表示只要楊開慧宣布與毛澤東脫離關係即可自由面對著唯一的可以活的生存的機會,楊開慧誓死不從,只是堅定的告訴他們:「死不足惜,惟願潤之革命早日成功。」

這樣堅強的女人帶著對丈夫愛戀,對革命的忠貞在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從容走向刑場,英勇就義於瀏陽門外識字嶺,年僅29歲。楊開慧就義的消息傳來,馬主席悲痛欲絕,當時心痛之下只揮筆致函楊老夫人及楊開慧的親屬,沉痛地表示:「開慧之死,百身莫贖。」

相關焦點

  • 楊開慧,毛澤東心中的驕楊
    出身詩書家庭,如果不是遇到毛澤東,也許楊開慧會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平靜的人生。毛澤東,當年曾是楊昌濟的得意學生。一篇《商鞅徙木立信論》,享譽嶽麓湘江,識得「偉大之器」。楊昌濟先生慧眼識英雄,他早就看出毛澤東非一般平庸之輩,他志向遠大,才學出眾,胸懷家國民族,立志改天換地。得益於楊昌濟先生的賞識,毛澤東經常出入楊家,自然與楊開慧日漸熟識。為了扶持毛澤東,楊昌濟可謂費盡心血。
  • 楊開慧:毛澤東心中的「驕楊」
    這位湖湘女傑、巾幗英雄就是毛澤東同志親密的戰友和親愛的夫人——楊開慧。楊開慧,1901年出生於湖南省長沙縣板倉。父親楊昌濟是一位思想進步的學者、教育家。1913年,楊昌濟到湖南省立第一師範任教,楊開慧也隨父親來到了長沙,並在這裡結識了毛澤東。1920年冬,楊開慧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為湖南第一批團員。
  • 永遠的驕楊 ——紀念楊開慧烈士犧牲89周年
    永遠的驕楊 ——紀念楊開慧烈士犧牲89周年 ——忠貞驕楊 楊開慧,名霞,字雲錦,著名學者楊昌濟教授獨女。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領導了秋收起義,開展井岡山根據地鬥爭。楊開慧按照中共黨組織的安排,獨自帶著三個孩子回到板倉,繼續堅持地下鬥爭,參與組織和領導了長沙、平江、湘陰等地的武裝鬥爭,發展黨的組織,堅持革命鬥爭整整3年。1930年10月24日,楊開慧被捕。她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嚴刑拷打,拒絕退黨並堅決反對聲明與毛澤東脫離關係,堅貞不屈、大義凜然。
  • 驕楊頌——楊開慧烈士陵園詩詞碑碑文敬讀
    首句中「驕楊」指的是楊開慧,章士釗曾當面詢問毛澤東「驕楊」作何解釋,毛澤東說:「女子革命而喪其元(頭)焉得不驕?!」而「柳」指的就是柳直荀。「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毛澤東從春天隨風飄舞的楊花柳絮獲得靈感,然後賦予英魂,楊柳既指隨風飄揚的楊花柳絮,又喻指楊開慧、柳直荀兩位烈士,讓革命英烈飄然至神仙境界;吳剛捧酒,嫦娥獻舞,演出了萬裡青天在為烈士的忠魂起舞的神奇樂章。
  • 為何喚她「驕楊」?解讀毛澤東寫給楊開慧的三首作品
    和毛澤東一道享受這些美景的,是一位18歲的姑娘。他是毛澤東的老師楊昌濟的女兒楊開慧。 正是在北京的公園和名勝一同觀賞冬春景色的日子裡,毛澤東和楊開慧確立了戀愛關係。 作為書香門第的閨秀,楊開慧生活在高尚和浪漫的愛情理想之中。 她對毛澤東的愛慕之情,也是那樣地富有個性。
  • 朗讀者·紅色家書:驕楊風骨楊開慧
    今日品讀:楊開慧致堂弟書——《說到死,我並不懼怕》。7月初的板倉,小暑將至,暑熱已來。白雲映襯在藍天的廣闊背景下,玉蘭花陣陣飄香,小鎮居民氣定神閒地忙碌。一切顯得生機盎然,又不失安寧閒適。這樣的情景,或許正是89年前楊開慧烈士就義時心中堅信的未來。夏日驕陽照射「驕楊」屋場,板倉的女兒、毛澤東同志「親愛的夫人」,留給當代人一份怎樣沉甸甸的遺產!
  • 朗讀者·紅色家書②:驕楊風骨楊開慧
    這樣的情景,或許正是89年前楊開慧烈士就義時心中堅信的未來。夏日驕陽照射「驕楊」屋場,板倉的女兒、毛澤東同志「親愛的夫人」,留給當代人一份怎樣沉甸甸的遺產!在「板倉楊」故居臥室和天井旁,那些粗糲土磚牆後面,1982年曾發現楊開慧藏匿在牆縫裡的7篇手稿。
  • 毛澤東與楊開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
    而毛澤東為楊開慧寫過三首詩,很顯然,他對楊開慧感情最深。 毛澤東和楊開慧志同道合,感情深厚,1920年冬結婚。婚後不久,毛澤東為楊開慧填了第一首詞《虞美人·枕上》:「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曉來百念都灰盡,剩有離人影。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毛澤東忙於事業,東奔西走,夫妻聚少離多。但夜深人靜時,毛澤東也不免思念妻子。
  • 毛澤東的初戀為何是楊開慧而非陶斯詠
    在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的日子裡,一位在長沙默默研究楊開慧20年的文化學者顧慶豐,在楊開慧故鄉長沙縣講述《毛澤東永遠的「驕楊」》時,臺下不少觀眾擦拭眼淚。為什麼是楊開慧,而不是陶斯詠?顧慶豐系長沙市委宣傳部原文藝處處長,因工作原因,從1991年中央電視臺拍攝《楊開慧》,到近年《恰同學少年》、《毛澤東遺物的故事》等,凡與楊開慧相關的電視劇、紀實片的拍攝都可以看到顧的身影。他也利用種種機會,邊工作,邊記錄,並對楊開慧的生平展開全新視野的研究。
  • 革命烈士楊開慧:毛澤東追念不已的一生最愛
    1957年,毛澤東在給故人柳直荀的遺孀李淑一回信時,寫下了《蝶戀花·答李淑一》,其中第一句就是「我失驕楊君失柳」。對女子的稱呼本應用「嬌」字,章士釗問「驕楊」當何解釋?毛澤東說:「女子為革命而喪其元(頭),焉得不驕?」1923年4月,毛澤東到上海黨中央工作。楊開慧帶著毛岸英和毛岸青也來到上海,協助毛澤東開展工作,並同向警予一起組織女工夜校。
  • 楊開慧烈士陵園詩詞碑碑文敬讀
    毛澤東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一)碑文詞題為「答李淑一」。李淑一女士是毛澤東夫人楊開慧同窗好友,1924年經楊開慧介紹,她與毛澤東的戰友柳直荀結婚。首句中「驕楊」指的是楊開慧,章士釗曾當面詢問毛澤東「驕楊」作何解釋,毛澤東說:「女子革命而喪其元(頭)焉得不驕?!」而「柳」指的就是柳直荀。
  • 千古絕唱,一代驕楊:一個鮮為人知的楊開慧
    毛澤東的這首《蝶戀花·答李淑一》詞,在中國早已是家喻戶曉,詞中熱切懷念的「驕楊」就是他的夫人和戰友楊開慧。由於楊開慧英年早逝,再加上她留給世人的東西太少,所以真正了解她的人並不多。出身書香門第 楊開慧,1901年11月6日出生於湖南省長沙縣板倉。
  • 毛澤東寫給妻子楊開慧的幾首詞,偉大領袖的人生追求與兒女情長
    毛澤東因愁苦而輾轉反側,因獨處而寂寞孤獨,自然而然深情思念新婚的妻子,到最後竟然「不拋眼淚也無由」了。這是毛澤東真性情的反映,更是對楊開慧無限愛慕的真實情感。 這是毛澤東詩詞中真情流露最深切的一首,是一首長恨綿綿的寄思詞,更是兒女情長與革命豪情相融合的佳作。「算人間知己吾和汝」表達兩人相知相愛、毛澤東對楊開慧「人生得一知己足也」的真摯感情;「重比翼,和雲翥」是毛澤東給楊開慧的美好承諾——在將來的革命鬥爭中會晤時再在雲霄中比翼雙飛,是一個充滿革命人情味的希望。
  • 她是毛主席心中永遠的驕楊,是我黨歷史上第二位女黨員,巾幗壯哉
    她是一代偉人心中永遠的「驕楊」。毛澤東和楊開慧1914年春暖花開,他們相識在板倉楊」的寓所裡,那年,楊開慧還是一個13歲的小姑娘,毛澤東已是名滿三湘的青年才俊楊開慧和孩子「驕楊」是毛主席對楊開慧的崇高讚美,是丈夫對妻子的無限眷戀。
  • 驕楊 我們永遠的驕傲:紀念楊開慧英勇就義80周年
    因為,楊開慧是毛澤東「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的情竇初開,是「揮手從茲去,更那堪悽然相向,苦情重訴」的新婚惜別,更是「開慧之死百身莫贖」的生死之情! 作為我們永遠的驕傲,楊開慧是忠厚傳家的好女兒,忠烈為民的好學生,忠貞愛情的好妻子,忠義教子的好母親,忠誠革命的好黨員。 楊開慧,字雲錦,乳名霞,1901年11月6日,出生於長沙縣板倉屋場一個進步書香世家。
  • 毛澤東去世6年後,楊開慧塵封52年的手稿被發現:為毛澤東而生
    1957年,毛澤東在給愛妻楊開慧生前好友李淑一的回信中,寫下了那首千古絕唱《蝶戀花·答李淑一》,毛澤東在詞中表達了對妻子楊開慧的強烈思念,他把楊開慧稱作「驕楊」,有人問毛澤東,本來歌頌女子應該用「嬌」字,為何偏偏換成了「驕」字呢?毛澤東解釋說:「女子為革命而喪其元(頭),焉得不驕?」
  • 毛澤東關於楊開慧的三首詩—至死無悔的情意,雖然短暫卻最為雋永
    面對又要離去的愛人,正在坐月子的楊開慧心裡或許也是有兒女私情的怨言吧,或許他們也有過吵鬧與爭執,但她也是一個進步的革命女性,明白丈夫所進行的事業有著什麼樣的意義,埋怨過後,她仍選擇了無悔地支持,在做他妻子的同時,也成為了他的戰友。再次為毛澤東收拾好行囊,腳步默默踩著丈夫的影子,把他送出東門外。
  • 白派劇團創排革命歷史評劇《驕楊》
    天津市評劇白派劇團創排的革命歷史評劇《驕楊》昨日在津建組。此劇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而創作。建組會過後,劇組人員即刻投入創作。《驕楊》取材於革命烈士楊開慧為革命事業英勇獻身的故事,展現共產黨人高尚的革命氣節和崇高的革命精神。該劇編劇趙德明、柳峰,導演鍾海,王冠麗飾演楊開慧,天津市評劇白派劇團眾多實力演員共同出演。
  • 楊開慧手稿披露與毛澤東的纏綿愛情(組圖)
    這位開國領袖為中國的自由和平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他最親密的愛人楊開慧為此犧牲,年僅29歲。在這個特別的日子,人們深切懷念偉人與英烈的豐功偉績。  與毛澤東離別後,楊開慧有著怎樣的情感世界?面對死亡,為何她會顯得出奇的冷靜?1982年和1991年修繕楊開慧長沙縣板倉故居時,人們相繼在故居內發現了楊開慧親筆的手稿,這些謎團得以解開。但對於毛澤東,這些卻是他最揪心但永遠無法獲知的秘密了。
  • 白派劇團創排革命歷史評劇《驕楊》(圖)
    本報訊(記者 劉莉莉 攝影 姚文生)天津市評劇白派劇團創排的革命歷史評劇《驕楊》昨日在津建組。此劇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而創作。建組會過後,劇組人員即刻投入創作。  《驕楊》取材於革命烈士楊開慧為革命事業英勇獻身的故事,展現共產黨人高尚的革命氣節和崇高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