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毛主席和楊開慧的愛情,我想只要是知道的人都會為那樣一個情比金堅的女子所感動,楊開慧,號霞,字雲錦,1901年11月6日生於長沙一個進步的知識分子家庭,她的父親更是當時曾留學日本、英國、德國,是知名學者和教育家楊昌濟,她和毛主席的相識都是因為父親。
凡是知道一些歷史的人都應該了解,楊昌濟是毛主席的恩師,按照過去人們的叫法楊開慧應該可以算是毛主席的小師妹,楊昌濟的學識在當時可以說是全國都有名的,又遇到了著名的書痴毛主席當然是要去拜訪學習的,而在1913年的時候楊開慧隨父遷居長沙,而毛主席又在長沙師範讀書,所以便經常去到家中向楊昌濟求教,這樣兩個人只是認識了。
他們的姻緣其實還是要從1918年楊昌濟帶著楊開慧去到了北京,而恰巧當時準備赴法勤工儉學的毛澤東也來到了北京,而毛主席得知恩師也在自然也要去看望,在那個時候他和楊開慧終於確立的戀愛關係,並且在1920年的時候,兩人喜結連理,之後由於毛澤東的影響她接觸到了共產黨,並且在1921年加入共產黨,成為中國共產黨成立當年湖南支部發展的第一批黨員,自此開始和丈夫毛澤東走上了並肩戰鬥的革命道路。
在1927年的時候,毛主席告別妻兒離開長沙去安源部署秋收起義,楊開慧則帶著三個孩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回到板倉來及開展地下鬥爭,雖然革命之路危險重重,但是兩個深愛之人還是彼此惦念牽掛,但是形勢所迫實在無法取得聯繫,直到1929年,楊開慧得知朱德妻子蕭奎聯(伍若蘭的化名)被殺後掛頭示眾的消息,她深知她的處境已經越來越危險,但是面對當時7歲的岸英,6歲的岸青,2歲的岸龍,她實在是不忍心,雖然當時為了躲避敵人的追捕,他們已經改了楊姓,但是現在在那樣緊密的搜捕之下,她也覺得沒有辦法躲過,為了讓三個找不到父親又或許即將失去母親孤苦無依的孩子她淚如雨下,但是為了保住她們的性命,她在1929年3月給她的堂弟楊開明寫了託孤信,信中那句:「我總覺得我的頸項上,好像自死神那裡飛起來一根毒蛇樣的繩索,把我纏著,所以不能不早作預備!」準確的表達了當時楊開慧對於即將面對的處境的預測。
正如楊開慧所想,不幸在1930年10月24日降臨。這天凌晨,楊開慧在家中被捕,敵人連保姆和孩子也不放過,把楊開慧、毛岸英和保姆陳玉英一起押到長沙警備司令部,帶著孩子的楊開慧面對即將到來的種種她深受折磨,但是還是安慰毛岸英要堅強,要照顧好弟弟們,要忠於革命,愛他們的爸爸。
在楊開慧被捕之後,當時叛徒任卓宣(曾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曾建議國民黨湖南省政府主席兼「清鄉」司令部司令何鍵說:「楊開慧如能自首,勝過千萬人自首」,這就表示只要楊開慧宣布與毛澤東脫離關係即可自由面對著唯一的可以活的生存的機會,楊開慧誓死不從,只是堅定的告訴他們:「死不足惜,惟願潤之革命早日成功。」
這樣堅強的女人帶著對丈夫愛戀,對革命的忠貞在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從容走向刑場,英勇就義於瀏陽門外識字嶺,年僅29歲。楊開慧就義的消息傳來,馬主席悲痛欲絕,當時心痛之下只揮筆致函楊老夫人及楊開慧的親屬,沉痛地表示:「開慧之死,百身莫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