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任城鳳凰臺:15.8米石刻盤龍御道,非常罕見

2020-12-17 閒遊四方

濟寧鳳凰臺位於濟寧城西大約4公裡處,因為在任城區南張鎮鳳凰臺村,所以也被稱為任城鳳凰臺或者南張鳳凰臺。

據考證,任城鳳凰臺是古代任國先民祭祀太昊伏羲的祭祀臺,最早可追溯到古代的龍山文化和商周文化。明代天啟年間因為在鳳凰臺上修建了佛教寺院鳳臺寺(也叫觀音堂),所以影響範圍更大。

因鳳凰臺年久失修,一度破敗不堪。2005年,任城區和南張鎮對這處遺址進行了全面修復,2006年竣工。修復後的鳳凰臺巍峨高聳,氣勢雄偉,其中非常引人注目的是鳳凰臺正門的石刻盤龍御道。

這處盤龍御道長度為15.8米,由巨石雕刻的七龍二鳳圖案交錯組成,惟妙惟肖,令人震撼。石刻御道向上直通鳳臺寺的正門,御道兩側各有36級臺階,暗合「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之數。有資料介紹,鳳凰臺北門的這條御道是目前為止,國內最長的石刻盤龍御道。

鳳凰臺上面,是氣派莊嚴的鳳臺寺。鳳臺寺內有主殿觀音殿和東西兩處配殿。圓通殿內供奉有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和大行普賢菩薩。在鳳臺寺東南角還有一個著名的鳳凰亭,裡面有一隻高達1.62米的檀木鳳凰,據資料介紹,這隻檀木鳳凰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檀木鳳凰,所以也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鳳臺寺正門兩側還有兩塊石碑,一塊石碑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任城縣廳壁記》,文中「青帝太昊之遺墟,白衣尚書之舊裡。」說的就是任城是伏羲氏太昊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這也驗證了鳳凰臺是古代太昊祭祀臺的說法。

鳳臺寺正門另一塊石碑是《重修鳳凰臺記》,講述的是2005年有關方面重新修復鳳凰臺這一古老遺址的淵源。不過,這兩塊石碑和氣勢奪人的石刻盤龍御道比起來遜色很多。也許,作為鳳凰臺「門面」的盤龍御道才算得上是鳳凰臺的「點睛之筆」吧。

相關焦點

  • 濟寧鳳凰臺遺址遊記
    近觀鳳凰臺苦苦尋覓久居濟寧西城,常聽人說起一個地方——鳳凰臺。鳳凰臺?鳳凰臺一側我於是很想去看看濟寧的鳳凰臺。問了幾個熟人,他們都輕描淡寫地說:「往西走不多遠就是。」我沿著洸河路西行,到丁字路口,一無所獲。我沿著金宇路西行數裡,也不見蹤影。
  • 濟寧鳳凰臺
    臺高11.5米,底面4241平方米,頂面1341平方米,正面為三層,另三面皆為二層。《濟寧縣誌》記載:「鳳凰臺距城八裡,周一百四步,臺二層,上層高三四丈,下層二丈奇,上銳下寬」。民間傳說古時候這個高大的土臺上布滿了梧桐樹,曾有一隻鳳凰落到了此處的梧桐樹上,「鳳凰臺」因此而得名。「鳳臺夕照」,是濟寧州志上有名的「濟寧八景」之一。「故郡志列於八景之中,洵為濟之勝跡也」。
  • 畫說運河.京杭大運河<濟寧段>歷史文化名勝(三)任城鳳臺寺
    圖.文/劉忠 鳳臺寺位於濟寧城西5公裡的鳳凰臺村。臺髙10米,分為3層,石階36級,底部面積4000平方米,頂部1600平方米,寺廟建於臺上,故名。 <鳳臺夕照>為明清時代濟寧八景之一。 鳳臺寺建築風格獨具匠心,造型別致,國內罕見。
  • 濟寧市資訊|濟寧鳳凰臺植物園「解封」了,快去看看吧
    濟寧鳳凰臺植物園「解封」了,快去看看吧濟寧鳳凰臺植物園位於濟寧洸河路西延路段的路北,是一處佔地面積約一千畝的大型植物公園鳳凰臺植物園因該園西鄰的著名名勝古蹟鳳凰臺而得名,於去年十月份建成後對市民開放。鳳凰臺植物園內,既有波光粼粼的鳳凰湖,也有高大巍峨的鳳凰閣,還有各種各樣的奇花異草,景色非常優美,是目前濟寧西部唯一的大型休閒遊樂場所。不過,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鳳凰臺植物園自去年十月份開始,開園僅僅三個月就被迫「封園」了,實在令人為之遺憾。令人高興的是,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現在鳳凰臺植物園已經「解封」了。
  • 濟寧地圖像一隻展翅的鳳凰?濟寧這三個地方都是鳳凰文化的代表
    其實,說起濟寧的鳳凰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在濟寧轄區內的任城、鄒城、嘉祥,都可以找到鳳凰文化的蹤跡,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任城鳳凰臺任城區鳳凰文化以任城鳳凰臺為代表。任城鳳凰臺位於濟寧西郊南張鎮境內,是一處集始祖文化、佛教文化和運河文化為一身的著名古蹟,現為省級重點文物單位。
  • 濟寧歷史最悠久的三處古蹟,值得你去看一看
    任城鳳凰臺位於京杭大運河北岸、任城區南張鎮鳳凰臺村。據考古發現,鳳凰臺遺址底層是龍山文化遺址,中層是商周文化遺址。據資料記載,鳳凰臺又名風化臺,是遠古時期風姓先民祭祀始祖太昊的祭祀臺。唐代大詩人李白在《任城縣廳壁記》中盛讚任城是「青帝太昊之遺墟,白衣尚書之故裡」,其重要依據正是古任城西鄰的鳳凰臺遺址。
  • 任城與濟寧:老運河岸邊的兩張歷史名片
    很多外地朋友常常搞不清任城與濟寧的關係,其實,任城就是濟寧,就是濟寧這個地級市的政府駐地,是濟寧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但是,即使是說濟寧,也許仍有很多人並沒有聽說過。雖然以儒學大師孔子出生地聞名的曲阜、以水滸文化聞名的梁山都是濟寧管轄的縣市,但它們似乎真的比濟寧更加著名,當然也比任城更加著名。濟寧下轄的縣市區不少都很著名,除了曲阜、梁山,像中國古九州之一的兗州、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鄒城、以風景秀美的微山湖著稱的微山,知名度似乎都勝過了任城。但任城確實是一座老城,歷史非常悠久。
  • 「老濟寧」才知道!「濟寧八景」真的就只有八景?差點就上當了!
    掘泉築池,四周砌石環繞,池旁構築方亭,名「墨華亭」,明代王轂書「墨華」石刻立亭旁。至清代乾隆年間大修祠宇,重修後堂,起層樓,塑李白、杜甫、賀知章三公像,又掘方、圓二池,皆曰:浣筆,自此,「墨華亭」更名「浣筆泉」。一年四季,泉水潺潺不息,水呈墨色,一眼望去猶如墨花沉浮其中,故名「墨華泉碧」。
  • 「我的祖國」喬羽作品濟寧任城演唱會舉行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9月12日晚,「我的祖國」喬羽作品濟寧任城演唱會在喬羽的家鄉——山東濟寧市任城區隆重舉行。蔣大為、佟鐵鑫等當代知名歌唱家傾情獻唱,與現場群眾一起為偉大祖國喝彩。19點30分,演唱會在歌曲《我的祖國》中拉開帷幕。
  • 揭開濟寧石刻書法的千古面紗 「聖地石華·濟寧漢魏石刻書法大展...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18日訊 (記者 胡高彤) 12月18日上午,第五屆孔孟之鄉漢碑行「聖地石華·濟寧漢魏石刻書法大展」在濟寧市美術館開幕。記者了解到,「聖地石華·濟寧漢魏石刻書法大展」按照漢魏石刻、摩崖石刻、漢畫像石題記三大版塊,以拓片的形式,展出濟寧漢魏石刻作品126件、190餘幅。其中,葛山摩崖石刻超長拓片共10幅27米,從展廳天花板處瀑布般垂下,景象壯觀、令人震撼。
  • 濟寧任城:傳承弘揚運河文化 推進「運河之都」建設
    孔子生於濟寧曲阜,孟子生於濟寧鄒城,濟寧因此被稱作「孔孟之鄉」。作為濟寧中心城區的任城區,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元明清三代均將河道總督衙門駐節在濟寧任城,作為全國漕運的中樞,悠久的運河文化賦予其「運河之都」的美名。
  • 中國文物學會歷史文化名樓-濟寧太白樓
    太白樓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樓之一,悠久的歷史始終見證著詩仙李白文化在濟寧的傳承,是一代代濟寧人心目中的文化地標。太白樓即「太白酒樓」,是唐代賀蘭氏經營的酒樓,原址坐落在古任城東門裡(今小閘口附近)。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於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同夫人許氏及女兒平陽由湖北安陸移家至任城(濟寧),居住在酒樓之前,「常在酒樓日與同志荒宴」。
  • 濟寧鳳凰臺植物園「解封」了,快去看看吧
    濟寧鳳凰臺植物園位於濟寧洸河路西延路段的路北,是一處佔地面積約一千畝的大型植物公園。鳳凰臺植物園因該園西鄰的著名名勝古蹟鳳凰臺而得名,於去年十月份建成後對市民開放。鳳凰臺植物園內,既有波光粼粼的鳳凰湖,也有高大巍峨的鳳凰閣,還有各種各樣的奇花異草,景色非常優美,是目前濟寧西部唯一的大型休閒遊樂場所。不過,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鳳凰臺植物園自去年十月份開始,開園僅僅三個月就被迫「封園」了,實在令人為之遺憾。令人高興的是,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現在鳳凰臺植物園已經「解封」了。
  • 說說濟寧太白樓的故事
    濟寧太白樓李白在濟寧生活20餘年,日日在此飲酒賦詩,並且在此得到唐玄宗的徵召,受到皇帝的恩賜後又歸於此。所以濟寧太白樓與李白最為密切。這裡甚至還有因為當年李白洗筆的浣筆泉。當年李白來任城之時,他的六叔正在任城做縣令,兄長在中都(今天的濟寧汶上)做縣令,族弟李凝在單父(現在的單縣)做主薄。這樣看這裡已經讓李白感到居有所依,寄有所靠,便再此安居23年之久。
  • 畫說運河.京杭大運河<濟寧段>(五)濟寧太白樓
    唐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李白偕夫人許氏及女兒平陽由湖北安陸遷家至濟寧,就住於此,先後長達23年之久,他的兒子在此出生,女兒在此長大,夫人在此去世,因而詩仙李白對濟寧(唐代稱任城)感情深厚,寫過許多懷念詩文。 因為李白常在此樓與友人暢飲,故唐末吳興人士沈光篆書<太白酒樓>匾額,並撰《李翰林酒樓記》,而李白原住處並經常飲酒的賀蘭氏酒樓便以太白樓之名傳諸後世。
  • 李白在濟寧生活23年,把家安在了哪裡?任城、泗水、兗州各執一詞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濟寧生活23年,從36歲到59歲,度過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光。在濟寧任城,李白留下了太白樓和浣筆泉兩處著名的古蹟。後來,為了紀念李白,任城還用他的名字命名了太白樓路、太白廣場、太白小區等。
  • 山東濟寧這座漢朝王陵,中國迄今所知漢代石刻中最為重大的發現
    山東省濟寧市北郊蕭王序村南有一墓葬群,為東漢任城國國王及其配偶的墓葬群。據《濟寧縣誌·卷一疆域略》載:「九女堆,在縣北五裡,凡九堆,七在西,二在東,參差相向,或以為檀道濟唱籌量沙所築……」所云方位距離相吻。
  • 濟寧太白樓,一座酒樓和詩仙李白的不解之緣
    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即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公元736年,李白帶著妻子許氏以及女兒李平陽離開居住多年的安陸,千裡迢迢來到任城府,即現在的濟寧市,這一年李白已經三十五歲。之所以來到濟寧,是因為他的叔叔李陽冰擔任任城縣令,兄長在汶上擔任縣令。
  • 書法寫生行×大米藝術:山東摩崖石刻訪古之旅8月18日開啟
    姚鋒(河北美院特聘教授)2020年8月18日—23日地點:曲阜、鄒城、濟寧、泰安」,為您開啟曲阜、鄒城、濟寧、泰安四城的碑崖畫像石刻之旅,聚合《張遷碑》《衡方碑》《史晨碑》《乙瑛碑》等一大批經典漢碑名品,探尋《任城王黃腸刻石》《泰山經石峪》及「四山摩崖」刻經大字書法的獨特風採,帶上藝術的心去尋找一段靈魂的仿古之旅。
  • 濟寧伏羲文化學會劉昌建會長參加四川省任氏宗親團拜會
    他說:今天是2020四川省任氏宗親團拜會,我非常榮幸地受四川省任氏宗親會的邀請,代表濟寧伏羲文化學會前來參加這次團拜會,作為弘揚、研究和傳承伏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專業團體,即是太昊伏羲家鄉的研究團隊,又是任氏得姓之地的家鄉人,能夠有幸參與到中華民族龍的第一代傳人、中華人文始祖太昊伏羲的直系血親、也是排在第一位的嫡長血親任氏宗親的團拜會,感到由衷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