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北方城市參加茶博會的時候,我們都能很明顯的感受到北方朋友對普洱熟茶的偏好。一問才知道,原來在他們心裡,普爾生茶更像綠茶,充滿著草木的清新,但也飽含著強烈的刺激性,腸胃不好的人群能明顯感受到一種清腸刮肚的體驗,尤其胃酸過多的人群更是無福消受。所以,熟茶才成了他們眼裡更加正統的一張普洱茶名片。
香型
先來說說熟茶最為正點的香型。熟茶的魅力在於醇厚的陳香,細分之下,它還可以表現出棗香、樟香、木香、參香以及稻香等等。其中,棗香香型最為常見,而樟香多見於果敢地區的茶料。木香、參香還有稻香大多源於長時間後期轉化而得,發酵期一般以五到八年最佳,滋味悠長,香滑水甜,口感柔,茶湯順。
口感
熟茶非常依賴發酵師的手藝,我們之前的文章也有科普過整個發酵過程中控溫控溼等環節的重要性。那麼發酵不好的熟茶在口感上會帶來怎樣不悅的體驗呢?用專業的術語來講,首先你會感覺茶湯很燥,它失去了熟茶本身溫和可口的特性;其次有的熟茶它鎖喉掛舌的感覺十分明顯,似乎舌苔上有一層說不清道不明的物質牢牢附著,影響我們對甜度和芳香物質的感知。品質差的熟茶還有一定的澀感和酸度,倉味與堆味令人難以下咽。
熟茶的拼配
不少經典的熟茶口感會呈現優秀的層次感,有的越喝越甜,有的越喝越順,有的從濃濃的湯質感到潤澤的甘泉感,這些內在口感的變化源自於熟餅當中,不同等級、不同堆子甚至不同山頭的茶料的持續出湯。有的茶料甜度高,有的是香氣好,有的則厚度優秀,所以調控好這些茶料的比例,就能得到屬於自己品牌某款產品的經典配方。如果追求口感的一致性,那麼則需要純料打造,但同樣也需要平衡好葉梗、粗葉、嫩葉、芽頭的比例,才能得到一款優秀的產品。
老茶頭和茶化石
老茶頭是熟茶渥堆過程結塊的茶,它們被果膠粘稠得格外緊實,不規則的外形也常被人們叫做疙瘩茶。這樣的茶疙瘩經過機器的重壓和切割,而後拋光為茶化石。有的茶化石還要經過糯米葉的薰香,形成更加適口的全新味道。老茶頭和茶化石是普洱熟茶充分創新與深加工的典範,它的口感比較淡雅,但十分耐泡,湯質的醇滑感格外明顯,陳香氤氳,令人念念不忘。
醒茶的秘密
普洱茶的醒茶分為溼醒與幹醒。幹醒是讓為了解除熟茶自身的一種「沉悶」之感,我們把熟茶撬成小份,放置於乾燥的紫砂罐中,使其更好的透氣呼吸,釋放自身的渥堆之氣。特別是溼倉儲藏的熟茶,這種醒茶對風味的提升更加明顯。品飲之前甚至可以照射日光半小時,衝泡出來的口感必將更加香甜。而溼醒則是衝泡前的沸水衝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洗茶,一方面高溫消毒,一方面舒展茶葉,讓後續之味可以更好的衝泡進茶湯之中。
選茶標準
熟茶除了喝,我們還應該了解它的哪些特徵呢?首先可以觀察熟茶的餅面,好茶必然是精細的,它的芽頭會十分均勻,條索清晰,茶梗較少。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聞它的味道,任何令人不悅的黴變味、腥味,包括濃重的堆味都是它品質不佳的一種體現。要認知好的普洱熟茶,大家一定要能區分這些雜味和陳香味的不同,才能更好的做出自己的判斷。
本期的無墨小講堂著重給大家分享了關於熟茶的種種小知識與小常識,了解了這些乾貨以後,我們日常的飲茶和選茶過程會心裡更加有數。最後打個小廣告,我們無墨記做高端熟茶也是自成一派的,口感驚豔,收藏價值極高。想喝茶的朋友們,歡迎大家來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