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顧城的一生似乎就是在踐行這句話。在文學領域,顧城是當之無愧的天才,他年輕時發表的詩作如今還被大家廣泛引用,但在生活中,他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瘋子。他的瘋狂不僅讓自己墜入無盡深淵,還讓愛他的人也承受了無盡的痛苦。
小時候的顧城十分孤僻,喜歡一個人待著,即便是在幼兒園他也是最不合群的那一個。十年動蕩期間他輟學在家,唯一的消遣就是寫詩和看故事書,在他的世界裡,紙筆就是一切。但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任何文藝活動都是不被允許的,他親眼目睹了周遭文人的遭遇,性格變得更加敏感自閉。
文革結束之後他回到了北京,開始公開發表作品。顧城在寫詩方面的才華是無可否認的,他的詩作受到許多人的喜愛,1979年發表的短詩《一代人》更是成為他天才的最好證明。這一年顧城正在經歷自己人生的高光時刻,無數讚美向他湧來,而這時美好的愛情也不期而至。
1979年7月,顧城在火車上遇見了謝燁,對方也是文學愛好者,喜歡寫詩,讀過顧城的詩作並且為之傾倒。兩人很快墜入愛河,因為不在一個地方只能靠著書信來聯繫,但兩人的感情並沒有變淡,反而愈加濃烈。但這段戀情不被謝燁的父母看好,他們不喜歡顧城的職業,也看不上他的性格。
但顧城不管不顧帶著被子住在了謝家門口,用行動表明了自己的決心,再加上女兒的苦苦哀求,謝家父母最後還是成全了兩人。1983年,兩人正式結婚,婚後依舊如膠似漆。不過在日常相處中,很多問題還是逐漸顯露。顧城無疑是天才,但他從小缺乏生活經驗,基本不會做家事,連自己的衣服都穿不好。
還有他的性格比較偏執,喜怒哀樂都十分極端,像個小孩子。謝燁未出嫁之前也是家裡嬌養的女兒,婚後面對這樣幼稚的丈夫,她卻展現出了足夠的溫柔和耐心,不僅一手包辦了所有家務,還讓顧城專心創作,不必理會其他瑣事。有了妻子的支持,顧城便將全副身心放在了創作上,寫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之後他變本加厲,要求妻子辭掉工作,在家照顧自己,謝燁同意了。
1988年兩人的兒子出生,這一年顧城的工作也發生調動,需要去紐西蘭工作。他不喜歡與人打交道,也不喜歡嘈雜的環境,後來辭掉了工作,選擇去紐西蘭的激流島隱居,謝燁自然也跟著去了。沒有工作顧城但靠著出版詩集也能賺錢,但他不願意考慮任何經濟收入的問題,一切重擔便又壓在了謝燁的肩上。
她已經沒有正當工作,為了賺錢只能養雞賣雞蛋,勉強支撐著這個家庭。而顧城依舊像是個長不大的孩子,整天琢磨著詩詞句子,完全不理會現實生活。後來他遇見了李英,夫婦兩人與這個直爽的女子成為了朋友。但沒想到李英居然愛上了顧城,還住進了兩人的家中。顧城的思維本來就與常人不同,所以他自私地要求兩個女人留在自己身邊,令人驚異的是謝燁和李英居然能接受這種畸形的三人關係。
不過這樣的情形沒能持續多久,李英不知出於什麼原因選擇了離開,顧城毫不掩飾自己的傷心,對妻子不管不問。謝燁對於他的感情也走到了盡頭,恰巧她的身邊出現了對她呵護備至的追求者,於是謝燁也決定離開這個長不大的丈夫。
顧城一生中第一次遭遇這麼大的打擊,1993年10月8日的時候,兩人爆發了激烈的爭吵,謝燁準備收拾行李直接離開,顧城在她身後漸漸舉起了斧頭......在殺死了自己的妻子之後,顧城覺得對世界再無留戀,選擇上吊自盡。
其實謝燁在多年畸形的婚姻生活中有很多次掙脫的機會,她對顧城的感情是真摯的,但人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最愛自己,其次才能去愛別人。她選擇無底線的包容,迷失了自己,也滋養了顧城的「惡」,最終導致了這個無可挽回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