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消失的民間小吃,吹糖人上榜,最後一種00後幾乎沒見過

2020-12-13 美食者也

中國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飲食文化也博大精深,有很多民間流傳著許多小吃,雖然現在看起來會有些土氣,不過確實很多80 90後的童年回憶,也代表了我國的美食文化。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很多傳統民間小吃被遺忘,正逐步消失,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逐漸消失的民間小吃,吹糖人上榜,最後一種00後幾乎沒見過。

一、吹糖人

記得小時候在大街上,有很多製作糖人的商販,他們有祖傳的手藝,不僅是種食物,更像是街邊文化。不過現在人們會覺得,從別人嘴裡吹出來的糖,怎麼能吃呢?所以慢慢被遺棄,現在已經消失了。

二、糖稀

很多90後的孩子都吃過,一般在小學門前,都有商販推著小車,裡面有個熱鍋,裝滿糖稀,用牙籤或者半截筷子就能攪上來,拿著一個能吃挺長時間,甜味剛好,還有種獨特香味,很懷念。

三、玉米棒

和爆米花性質差不錯,在街邊有機器,添加玉米或者大米,操作起來有轟隆轟隆的聲音,出來的就是玉米棒,吃著很甜,小時候沒有薯片之類的零食,都吃這個,沒有防腐劑味道還很香。

四、芝麻鹽

很多80後都吃過,家裡沒菜的時候,這是最好的下飯菜了,芝麻碾碎和鹽攪拌在一起,配著飯吃,味道還不不錯,現在已經沒有了,成為回憶。

這就是逐漸消失的民間小吃,大家吃過幾種?

相關焦點

  • 逐漸消失的5種民間小吃,吹糖人上榜了,只有在廟會上才能看到!
    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種好吃的民間小吃,有的都已經快要消失了,你都吃過哪些呢?逐漸消失的5種民間小吃,吹糖人上榜了,只有在廟會上才能看到第1種就是冰糖葫蘆了,小編這裡的冰糖葫蘆又叫糖球,小時候每次上街的時候,都會讓大人買給我們吃,我們長大了,就會自己買糖球了。小編最愛吃的糖球就是被壓扁的冰糖葫蘆,因為這樣的冰糖葫蘆吃起來沒有種子,味道也不會很酸。
  • 國內正在逐漸消失的特色小吃,吹糖人上榜,有錢也不一定能吃到
    國內正在逐漸消失的特色小吃,吹糖人上榜,有錢也不一定能吃到說到小吃相信很多人都是不會陌生的,現在人們可以吃到的小吃多種多樣,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些小吃都不是他們熟悉的,特別是老一輩記憶的小吃很多都是傳統小吃來著,只是很多傳統特色小吃已經是逐漸消失
  • 盤點國內逐漸消失的特色小吃,吹糖人光榮上榜,就問你有沒有吃過
    盤點國內逐漸消失的特色小吃,吹糖人光榮上榜,就問你有沒有吃過,說到小吃相信很多人都是不會陌生的,現在人們可以吃到的小吃多種多樣,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些小吃都不是他們熟悉的,特別是老一輩記憶的小吃很多都是傳統小吃來著,只是很多傳統特色小吃已經是逐漸消失,如今也是難得一見。
  • 「逐漸消失」的3種小吃,你吃過其中一種,就會被羨慕糖人丁丁糖
    「逐漸消失」的3種小吃,你吃過其中一種,就會被羨慕糖人丁丁糖中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小吃文化也博大精深,中國的小吃數不勝數,隨著歷史的發展,一些小吃的手藝沒有被傳承下來,它們正在逐漸的消失,對於這三種小吃,你吃過其中的一種,都會被好多人羨慕。
  • 5種逐漸消失的幼時零食,吹糖人上榜,全吃過的多半是80後和90後
    5種逐漸消失的幼時零食,吹糖人上榜,全吃過的多半是80後和90後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好,基本上不缺吃甚至是不缺喝的,可以說啥都有,要是想給他們買點什麼好吃的,真是得費好多勁了。我們那時候呢,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要是不信,今天就跟大家介紹5種充滿回憶的幼時零食,吹糖人上榜,全吃過的多半是80後和90後。無花果乾無花果乾應該也是很多人童年最愛吃的一種零食,因為據說這種無花果乾就是用無花果曬乾製成的,再搭配上糖粉,吃起來真的非常酸甜有嚼勁,所以一吃就停不下來了。
  • 逐漸「消失」幾種民間小吃,或許農村趕廟會還能見到,你吃過嗎?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是越來越好了,在我們的生活中,人們在購買東西的時候也越來越方便了,可以說不管什麼樣的東西,都是能夠在超市裡邊買得到的,就算在超市裡邊買不到,我們也是可以上網購買的,雖然說現在我們買東西越來越方便了,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有一些民間小吃正在逐漸的消失,而這些民間小吃的口味也並不差
  • 80後童年的回憶,最愛的小吃——吹糖人,可惜快失傳了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這美麗的中國有很多的精湛傳統手藝都是讓人非常嘆服的,小編最近最近在街上就看到一個非常印象深刻的東西,那是80後童年的回憶,是他們最愛的小吃——吹糖人,可惜快失傳了,對於現在的90後和00後應該是很少見到過吹糖人了,可是對於80後那是滿滿的回憶感。
  • 吹糖人!口吹手捏的古老藝術,你還見過嗎?
    吹糖人,舊時北京的一個行業,北京話為「吹糖人兒」,漢族民間手工藝品之一。製作者多挑一個擔子,一頭是加熱用的爐具,另一頭是糖料和工具。在老一輩的那個時代裡,走街串巷的吹糖人藝人承載著他們很多的記憶,每當想起晶瑩剔透的糖人,總會想起自己的童年。隨著時代的發展,這項傳統的民間技藝正逐漸在大街小巷中消失。
  • 中國民間手工藝品之一的吹糖人,現在已不多見
    吹糖人是中國民間手工藝品之一,小時候時常有小販們肩挑挑子走街串巷,引來饞嘴的孩子從家中拿些零錢或破爛來換。偶然在民俗館門前看到一個吹糖人的老藝人,他面前有一個小爐子上的大勺裡放滿了糖稀。應觀眾的邀請,老藝人用小鏟取一點熱糖稀,放在沾滿滑石粉的手上揉搓,然後用嘴銜一端,兩手待不停的捏出糖人的形狀。
  • 民間藝術――吹糖人
    常聽媽媽說起她們小時候有吹糖人的,沒見過,雖然好奇,也想像不出糖人是怎麼吹出來,今天終於在這條小吃街上看到了一位吹糖人的老人,老人烤著麥芽糖,擦試著滿頭大汗,在手中塑出一個個藝術品。媽媽為了滿足我們姐倆的好奇心,讓我們體檢了一下吹糖人的感覺。
  • 吹糖人:小時候做夢都想要的糖人,如今卻銷聲匿跡,難尋蹤跡
    或許是城市管理的約制,也或許是賣糖收入的低微,這群人仿佛消失了一般,讓人難尋蹤跡。現在想買一個糖人給孩子,都不知道要去哪裡去買。記得小時候,糖人還很「貴」,小孩子沒有零花錢去購買糖人,只能苦苦的哀求父母,不知道要哀求多久,父母才答應給買一個糖人。
  • 糖人,一種傳統的民間手工技藝,產生於民間並且發展於民間
    糖人的製作,在我國也是屬於傳統技藝與文化的一部分。糖人,是一種過去民間比較常見的一種零食,製作者都挑一個擔子,一頭是加熱用的爐具,另一頭是糖料和工具。糖料由蔗糖和麥芽糖加熱調製而成,本色為棕黃色,也有的加入顏料或色素使之呈紅色或綠色。
  • 農村「瀕危滅絕」的3種小動物,黃鼠狼上榜,第一種00後沒見過
    農村「瀕危滅絕」的3種小動物,黃鼠狼上榜,第一種00後沒見過大家好,我是六六,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科普知識是:農村「瀕危滅絕」的3種小動物,黃鼠狼上榜,第一種00後沒見過要說農村的那些事接下裡小編就與大家聊一聊快瀕危滅絕的小動物,看看你見過幾個?首先,「刺蝟」這種小動物真的是越來越少了,記得小的時候,每當走在小路上的時候,你就向路邊看去,看著草叢裡有點動靜,你過去一看準是小刺蝟,它們不僅可愛,而且走起路來也很好玩,當你們要想摸摸它時,那可真不容易,它們會立刻縮成一團,露出鋒利的背刺來保護自己,十分有意思。
  • 甜蜜的民間技藝,吹出來的精美小糖人!
    不管是70後、80後、還是90後,當看到街道兩旁路邊的小糖人,美好的童年記憶就會在我們的腦海中浮現出來。一聽到銅鑼敲打的聲音,就知道吹糖人的手藝人來了,飛一般的便跑了出去。只見那些糖人製作者都挑著一個擔子,挑子一頭是一個帶架的長方櫃,柜子下面有一個半圓形開口木圓籠,裡面有一個小炭爐,爐上的一個大勺裡放滿了糖稀。手藝人們將這鍋熬好的糖汁在經過熟練的吹氣操作後,製成了各式各樣、栩栩如生的人或物,看到這些小糖人都讓我們對兒時的記憶產生了一絲甜蜜而芬芳的氣息。
  • 毓璜頂廟會落幕 吹糖人六天淨賺一萬多元
    2月19日是毓璜頂廟會的最後一天,經營烤肉串攤位的高超粗略計算了一下,這6天平均每天能賣出1000串烤肉,除掉攤位費、原料費等,總共賺了7000元左右,相比於去年的3000多元,翻了一番還要多。據了解,由於天氣持續晴好,公園人氣較旺,廟會上的不少商販都反映生意比往年好了許多。而其中最火的莫過於小吃和有「文化味兒」的老手藝工藝品。
  • 吹糖人:精湛的手藝,不朽的文化
    吹糖人是我國一項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它不僅是舊時北京的一個行業,其中也蘊藏在幾代人的記憶中。早年間,各地街頭巷尾少不了做這種生計的人,他們每天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吹著糖人,甚至是集市廟會都不會錯過。民間有三種製作糖人的工藝:吹糖人、畫糖人和塑糖人。而老北京多數以吹糖人和畫糖人為主,其中吹糖人的工藝最複雜。
  • 吹糖人:精湛的手藝,不朽的文化
    作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是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們,每當偶然看到那晶瑩剔透的小糖人,一句「撥浪鼓兒風車轉,琉璃咯嘣吹糖人」,總是會喚起塵封已久的童年記憶,那是一份淡忘已久的歡樂與驚喜。吹糖人是我國一項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它不僅是舊時北京的一個行業,其中也蘊藏在幾代人的記憶中。
  • 各地民間小吃,其中糖人據說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製作糖人是一種民間的手工藝術 據說,吹糖人兒的祖師爺是劉伯溫。傳說朱元璋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傳下去,就造"功臣閣"火燒功臣。劉伯溫僥倖逃脫,被一個挑糖兒擔子的老人救下,兩人調換服裝,從此劉伯溫隱姓埋名,天天挑著擔子走街串巷。這門手藝就一傳十、十傳百,傳到現在據說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 糖人是怎樣製作的呢?吹糖人可以吃嗎?
    現在的集市上不經常見到了,在小時候只要一有集,就少不了那些畫糖人,吹糖人的身影。把熬的糖稀吹成鼓鼓的一個造型,但是師傅是怎樣吹起來的呢,有什麼技巧呢?今天來學習一下。據說,吹糖人兒的祖師爺是劉伯溫。據說吹糖人技藝始於明末清初,製作時把糖稀熬好,用一根麥秸杆挑上一點糖稀,在對這麥秸杆吹氣,糖稀隨即像氣球一樣鼓起,在通過捏、轉等手法配合吹起塑成各種造型。最後用竹籤挑下,冷卻後成型。吹糖人以動物造型居多,體態豐滿,常見的是以十二生肖為內容。吹出的糖人質地很薄,易碎。按照其製作工藝的不同,可分為三種:吹糖人、畫糖人和塑糖人。
  • 民俗記憶吹進糖裡 情定杭州河坊街的北方吹糖人魯立清
    周洲攝  浙江在線08月13日訊(浙江日報見習記者 周洲 記者 毛珺 通訊員 徐小紅)在杭州,有這樣一位民間藝人:吹著糖,從北方一直走到江南,甚至還走到國外,最後把杭州作為沉澱技藝的地方。早在1995年,他就獲得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1997年,出訪汶萊,給蘇丹國王現場表演;1999年參加首屆香港花燈廟會。如今,他把傳承民間藝術視為事業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