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重生,宗鶴拳西邊村非遺傳習所釀造新未來

2020-11-17 三羽鳥

宗鶴拳西邊村非遺傳習所

南少林宗鶴拳始創於清朝道光年間,拳法以威力強大的宗勁和靈活多變的技法著稱於世。160多年來,流傳海內外,長盛不衰,尤其在臺灣地區擁有眾多弟子。南少林宗鶴拳是福建南拳中極具特色的一個拳種,2014年被列為國務院國臺辦對臺交流重點項目之一。

發源於福清的南少林宗鶴拳是中國鄉土文化典型代表,系一代宗師方世培創立。南少林宗鶴拳「蝦法狗宗身」是一套從心法到技法均為全新的拳術,靈活多變,套路豐富。方世培初創南少林宗鶴拳後,其後人開始對外傳播,目前研習南少林宗鶴拳的弟子超百萬人。

南少林宗鶴拳最大的特點是「宗」。「宗」有彈、抖、撞的含義,在訓練中要求有兩肩彈抖之勁、撞抖之勁,以及兩腿縮繃之勁,要求做到「兩手如竹繩,兩腳如車輪,進如猛虎出林,退如老貓伺鼠」。身法上則要求做到「龜背鶴身,蝦退狗宗身」。

在整個運動過程中,自始至終都貫穿著吞、吐、浮、沉的氣功運動。它的呼吸方法是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由於訓練時多以套路形式出現,就更加突出吞、吐、浮、沉的特點,剛柔相濟,構成獨特的運動方式。

南少林宗鶴拳在技擊上的特點是:見力生力、見力化力、見力得力、見力棄力,注意不注氣,注氣不注力。手上講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變化,善用「斷手」「挪手」「衝手」「摔手」。腿上常用「返腿」「踩腿」「掃腿」,講漸打漸進、漸打漸退、閃躲帶打。

整個套路共有108個動作,分三戰、四門、三點(方向打三點)、五梅花(套路路線成梅花形)、鶴翅、五步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練三戰。拳諺說:「要想宗鶴好,三戰裡面找。」故三戰是宗鶴之本,宗鶴的奧妙大都在三戰中。

南少林宗鶴拳的外形和內在的精、氣、神,都有獨到之處。當今它具有健身、防身、修身的特色,且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

宗鶴拳傳承示範基地鏡洋鎮西邊村傳習所東邊距福廈線324國道約1000多米,設在該村茶山自然村方世培故居內,故居目前是福清市文物保護點之一,始建於清代鹹豐年間,是方世培一手建造起來的。去大化山遊玩的旅客必經過故居門前,常常吸引他們進去參觀,從而也認識宗鶴拳發源地所在。

故居西側背靠巍巍大化山風景區,氣象萬千,面朝東北,視野開闊,為典型的清代四合院式民居建築風格,封火山牆二坡頂,穿鬥式木構架。故居正座面闊五間(六扇厝,約20米),進深十一檁(約12米)。故居前有紅磚鋪設的大埕。大埕前面開闢一塊約有400平方的水泥地,以用作開展宗鶴拳大型活動之用。故居正中開石框大門,大門內設屏風門,屏風門左右兩側原掛有光緒皇帝恩賜楹聯木匾,上題「名臣理學」「元老壯猷」金漆楷書。屏風門後即為石板天井、軒廊及左右廂房。天井上尚存放有石制花架(據說早期為方世培平時讀書所用)。文風武氣並存,更加增添宗鶴拳武術文化厚重積澱。最引人注目的是數塊練功石,民間稱為「武石」,分別重180斤、250斤、320斤、400多斤,是方世培當時用來訓練功力所用。傳習所學員經常利用這些練功時進行功力訓練。

大廳簷檁以跳鬥栱承託,地面為三合土鋪設,大廳屏風門兩側貼有方家輩分排序紅聯,屏風門下擺設香案,香案上安放一尊方世培坐姿彩塑。大門口和大廳布置有大量的介紹宗鶴拳歷史淵源、政府關心扶持、交流展示、功法招式、傳人圖譜等圖片文字,方家第三代傳人方美鑾等方家老一輩傳人也常常結合自身經歷和圖片文字知識,向學員村民甚至遊客宗鶴拳歷史文化,讓社會民眾了解非遺,熱心弘揚宣傳非遺宗鶴拳武術文化。

平時學員或村民都在大廳、走廊上或大埕上進行傳習活動。由方家傳人或修習過宗鶴拳的村幹部等義務授課。宗鶴拳練功場地約有300平方米,先後有200餘人受訓。

西邊村傳習所作為宗鶴拳發源地,也是海內外百萬宗鶴拳弟子向心之地、尋根謁祖之地。近年來,迎來了日本、紐西蘭、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客人參訪,特別是臺灣地區,擁有大量的宗鶴拳練習者,傳習所通過組織舉辦多屆福州市「海青節」·海峽兩岸宗鶴拳武術文化節,以及融臺青少年武術文化交流活動,讓傳習所聲名鵲起,傳習所經常組織學員與客人進行切磋交流,大幅提高宗鶴拳知名度和影響力。


相關焦點

  • 宗鶴拳保衛戰
    3日舉行的福清市第三屆元宵民俗文化節上,宗鶴拳第五代傳人方長玉率領的宗鶴拳團隊,成為全場最大的亮點。而在數月前,方長玉剛剛率團赴臺灣交流拳藝,贏得廣泛讚譽。如今風光無限的宗鶴拳,曾一度面臨湮滅的危險。宗鶴拳是福清市鏡洋鎮西邊村茶山人氏方世培所創,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宗鶴拳主要特點是『龜背鶴身,蝦退狗宗身』的身法。」
  • 臺灣鶴拳弟子訪閩交流宗鶴拳武術
    0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何路曼     由林耿賢會長帶隊的臺灣臺中二高賴醒民白鶴拳研習會參訪團到訪福清市宗鶴拳協會。   清朝道光至光緒年間,出生於福建福清鏡洋鎮西邊村茶山自然村的方世培開創了中國南拳拳種之一的「宗鶴拳」(臺灣地區稱「縱鶴拳」),而成為一代宗師,其弟子遍布海內外。雙方鶴拳弟子進行鶴拳武術招式切磋。 鄭松波 攝  據介紹,民國初年,方氏宗鶴拳傳人方紹翥(阿鳳)在福州創辦宗鶴拳武術館招徒授藝,與各門各派拳師比試交手均為上風,結交很多武林拳師。
  • 方世培創立「宗鶴拳」 近代翻譯家林紓曾隨其習武
    宗鶴拳的創始人是福清市鏡洋鎮西邊村茶山自然村人方世培。方世培,名徽石,字世培。生於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卒於光緒十二年(1886年)。他勤學苦練,運用五行相剋的關係,開創了中國南拳拳種之一的「宗鶴拳」(也叫「縱鶴拳」),而成為一代宗師,揚名海內外。  在福清齊雲山下天竺寺邊長大的方世培,少時在家中放牛,走遍山川溪流,得山海之靈氣。
  • 瀏陽市花鼓戲劇團獲評長沙市示範性非遺傳習所
    資料圖片紅網時刻12月4日訊(瀏陽日報記者 陳鬱琳)近日,長沙市文旅廣電局公布了第一批長沙市示範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展示館評定結果,瀏陽市花鼓戲劇團獲評長沙市示範性非遺傳習所。瀏陽市花鼓戲劇團創建於1956年,是長沙市各區縣(市)中建團最早、機構保留最完整的縣(市)級專業劇團。
  • 臺灣宗鶴拳弟子到福清尋根拜祖
    在閩期間,參訪團拜會了福清市宗鶴拳協會,到位於福清鏡洋鎮的創拳祖師爺方世培祖居、宗鶴拳的發祥地---茶山天竺寺尋根拜祖。9日,臺灣的宗鶴拳弟子們還和福清的同門師兄弟一起登臺亮相,在福州舉辦的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舞臺上展演宗鶴拳。清朝道光至光緒年間,出生於福清的方世培開創了中國南拳拳種之一的「宗鶴拳」(也叫「縱鶴拳」),而成為一代宗師,其弟子遍布海內外。
  • 臺灣白鶴拳拳師與福清市宗鶴拳武師同臺練拳
    中新社福州2月28日電 題:拳風中的兩岸武術脈源  氣沉丹田、吞吐浮沉、宗勁發力,臺灣白鶴拳拳師們與福清市宗鶴拳武師們同臺練拳。潺潺音樂中,形肖意同,兩岸一脈相承的武術源流清晰可見。臺中二高賴醒民白鶴拳研習會會長林耿賢率弟子跨海而來,與福清市宗鶴拳協會以拳會友,並同登兩岸民俗文化節的展演臺。  資料圖:一支臺灣參演武術隊精彩展演《宗鶴拳》。 劉可耕 攝  「鶴拳要練好,就在三戰找。」林耿賢用一句閩南諺語開講臺灣白鶴拳的源流。
  • 海峽兩岸青少年宗鶴拳武術交流活動將在福清舉行
    福州日報8月10日訊(記者 陳鐵夫 通訊員 滕端欽)記者昨日從福清市宗鶴拳協會獲悉,海峽兩岸宗鶴拳武術文化節暨融臺青少年文化武術活動繼續作為第四屆海峽青年節系列活動之一,將於10月27日至30日在福清市舉行。
  • 浙江後營村的身份「三變」:從「羊村」走向「未來」
    鄭薇提供中新網杭州10月12日電 題:浙江後營村的身份「三變」:從「羊村」走向「未來」作者:童笑雨從「羊村」到民宿村,再到「未來村莊」建設樣板,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後營村的「身份」一變再變。該村黨支部書記張興忠感慨,和做夢一樣。
  • 汝陽縣十八鄉盤斜紋村:釀造葡萄美酒 增收致富奔小康
    數九寒冬,在汝陽縣十八盤鄉斜紋村冰墨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們迎來了冬季採摘冰墨葡萄的絕佳機會,為冬季釀造高山冰紅葡萄酒做好準備工作。地處山區的汝陽縣十八盤鄉斜紋村冰墨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十八盤鄉黨委、政府的引導、扶持下,圍繞冰墨葡萄精心打造特色農業「品牌」。
  • 方明:讓傳統村落走向現代、走向未來、走向世界!
    讓傳統村落走向現代、走向未來、走向世界!中國城市科學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方明本文是作者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的「文化2030︱城鄉發展:歷史村鎮的未來」國際會議上做的主旨發言深化而成。四、讓傳統村落走向未來鄉愁是鄉村的文化記憶,相對於城市的狂躁、複雜與多變,傳統村落則有著更多詩意與溫情。
  • 堅守中國自信 釀造世界味道
    李家民在獲獎感言中,對中國酒文化自信、中國酒的傳承與弘揚、中國酒走向世界之路、建立釀造味道新世界等,做了精彩分享。經李家民獨家授權,現將發言稿全文發布。作為法國的國家名片葡萄酒,從舊世界走向新世界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商品特性的研究和技術的創新。  此外,澳大利亞、紐西蘭的葡萄酒也通過葡萄酒健康因子的發現等技術創新樹立國際形象。  如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相互交流與整合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這為中國味道走向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那麼,中國味道怎樣才能被全世界認知並受到歡迎呢?
  • 讓傳統村落走向現代、走向未來、走向世界!
    浙江桐廬不舍·青龍塢民宿,在原來黃泥牆、青瓦構成的民居基礎上舊料新做,不僅保留了原來的整個房子結構,還融入了更多具有現代感的裝飾元素。 (四)文化傳承是傳統村落工作未來的重點方向 1、儘可能的保護好傳統建築。
  • 老幹部藝術團走進嶼頭村 獻上戲曲歌舞盛宴
    老幹部藝術團走進嶼頭村 獻上戲曲歌舞盛宴 qz.fjsen.com 2014-01-09 17:05   來源:泉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老幹部藝術團走進嶼頭村
  • 軍嫂重生文,她重生七零年隨軍考大學賺錢帶孩子,做非一般軍嫂!
    今天姜文推薦得是:軍嫂重生文,她重生七零年隨軍考大學賺錢帶孩子,做非一般軍嫂!第1本:《穿越七十年代末》——作者:長麵包的樹簡介:穿越到七十年代末期,不願意隨大流的隨軍考大學賺錢帶孩子,努力做軍功章後的另一半,她要做一個不走尋常的路非一般軍嫂!
  • 國產酒業數位化轉型之路,區塊鏈賦能看行業新未來
    在科技的賦能下,今天的葡萄酒業能否打下一片新的天地?通天酒業,讓世界品嘗中國葡萄酒的味道作為國產葡萄酒中唯一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通天山葡萄酒一直是業內獨特的存在。坐擁長白山、鴨綠江兩大地標,吉林省通化市是中國著名的「葡萄酒城」。憑藉優異的品質,通化當地出產的葡萄酒還曾作為開國大典的指定用酒。
  • 人民日報評論部:「讓歷史說話」才能走向未來
    準確書寫歷史、正確認識歷史,正是為了確立前行的方向、標定進步的坐標,更好地走向未來。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提出「堅持正確歷史觀」命題。從本體論上說,是要「讓歷史說話」;從方法論上說,是要「用史實發言」。把握住這兩點,才能將史實與史識結合起來,從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教訓,在歷史中發現智慧和力量。   「看得見多遠的過去,就能走得向多遠的未來。」
  • 同安區褒美村彩紅楊走向全國 三年內將建成文旅網紅村
    近年來,同安區褒美村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多措並舉發展特色農業,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子。近日,記者來到褒美村,探尋彩紅楊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的故事。  打造百畝種植基地 褒美村彩紅楊走向全國
  • 人民日報:浴火重生新唐山
    人民日報:浴火重生新唐山   大革命時期,革命先驅李大釗「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開灤工人階級「特別能戰鬥」;解放後,唐山西鋪村靠「三條驢腿」組織起「互助社」,被毛澤東稱讚為代表「我們整個國家的形象」的「窮棒子精神」;沙石峪人「萬裡千擔一畝田,青石板上創高產」,被周恩來譽為「當代愚公精神」。
  • 城村共生,中國城市的另一種未來圖景
    今天的深圳有著2000多萬人口,有近一半的人生活在這樣非正規、非規劃出來的城中村裡。走進這些街巷,它們擁擠且充滿活力。策展南頭:一個城/村共生與重生的樣本接下來進入一個快轉的模式。從2005年到2015年,深圳的土地被快速的城市化發展所佔領,深圳面臨著一個很大的困境——發展空間受限。這個時候,很多城中村就變成了未來發展的新的、深耕的潛在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