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氏世系】四川鄧氏支系及字輩連載二十七:

2021-03-03 鄧氏一家親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鄧,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鄧氏一家親」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鄧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親交流。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祖德,敦親睦族,造福宗親,傳播正能量。

作者:鄧治蓉  提供:鄧道成

【鄧氏世系】四川鄧氏支系及字輩連載 二十二

【鄧氏世系】四川鄧氏支系及字輩連載 二十四

T08、雅安市雨城區上裡鎮鄧時元後裔:

先祖鄧時元生於江西省撫州府臨川縣東街第六都涼水井。明嘉靖十七(1538)年入川,落業於雅州羅純山東玉寶山(今上裡鎮六甲村玉寶山),為上裡鄧氏家族始祖。到子鄧申三時,遷居至上裡鎮治安村二組定居。由於鄧家人興旺,所在地也被成為「鄧家坎」。到二零零七年,鄧家人繁衍了二十一代,全村有鄧姓人口160餘人。字輩:高申存仲長,敏玉文洪元,曰克嘉朝廷,建國永康寧,靖世清平正。

T09、雅安市雨城區周河鄉、沙坪鎮愈公後裔鄧天佑家族:

先祖鄧天佑系明洪武開國勳臣鄧愈第十三世裔孫。湖廣武岡州州人,大約出生在明崇禎年間,生三子,長子鄧虎、次子鄧龍、三子鄧彪。三兄弟各有武功,清朝康熙前中期,剿匪進入四川,子孫一部分留在了在樂山、峨眉、洪雅的關山崗等地,其中鄧文舉這支落業雨城區周河鄉黃村周家榻。字輩派行:天虎(龍、彪)文國敏恩隆,天壽治世國小俊。

T10、雅安市雨城區和漢源縣愈公後裔:

先祖鄧仁智系愈公第十七世裔孫,清乾隆三十三年(1723)出生在四川夾江木城,與漢源縣大樹鎮、桂賢鄉的文元、文光系同族同宗。仁智青年時因謀生計,順青衣江而上,由洪雅、柳江、兩河口進入雅州嚴橋和晏場鎮經商,大約1747年在遂樂定居。1751年又在馬鞍腰「燕子窩」修房,1768年農曆二月去世。仁智的後裔在馬鞍腰繁衍生息,並與夾江木城保持聯繫。歷經260年,後裔繁衍到11代。字輩:仁遠文崇仕,國永萬……。順河鄉板羊村鄧公胡氏後裔亦屬本支。字輩:仁遠文崇仕,啟富貴榮昌——。

T11、雅安市雨城區鄧攀龍後裔:

先祖鄧攀龍系湖廣麻城縣孝感鄉人,清乾隆末年來到雅安落籍於沙溪務農二百年後的今天,後裔繁衍到第十代,有鄧姓人口二十二人,全部在城區工作。字輩:攀銘(庸)啟國,映宗文殿,鴻基培澤,積善修德,永世昌盛,茂如松柏。

T12、雅安市雨城區李壩鄉鄧炳富後裔:

先祖鄧炳富生於丹稜縣中山坪,清朝乾隆後期逃難來到雅州李壩鄉八角村六組落業。後來,由於思念故土,留下其子鄧中雲在馬草崖定居,鄧中雲生子鄧寄龍。後來丹稜縣中山坪族人鄧寄鳳投親來到馬草崖,鄧寄龍又遷居到李壩鄉漆樹村居住。到了二零零七年,鄧炳富後裔繁衍到第十代,這裡共由鄧姓人口三十餘人。派行:師炳忠寄約,學開正仕朝——。

T13、雅安市雨城區大興鎮鄧廣淵後裔:

先祖鄧廣淵明朝初年出仕西蜀內江,後裔定居內江。明萬曆年間,第八代後裔義林遷居樂山。明天啟年間,第十代後裔月躍移居洪雅。清鹹豐年間,十九代後裔東榮拉縴來到雅州,與當地王氏女結婚,置業大興鎮穆家村總崗上。據說,東榮祖父鄧啟銘有三弟兄,其中一兄弟啟璠於清嘉慶年間來到雅州滎經落業。東榮生於清道光初年,落業於大興鎮穆家村總崗上。後來青衣江漲大水,衝垮了鄧家房屋,東榮被衝走,大難不死,在下遊十餘裡的地方抓住江邊一根麻柳枝得救。這次災難後,東榮在穆家村八組定居下來。現繁衍到第七代,共有鄧氏族人三十餘人。字輩:東朝紹(樹),玉德松(克)美(麗)——

T14、雅安市雨城區晏場鎮三江村鄧正龍後裔:

先祖鄧正龍是傅公後裔,於清道光末年(1845)出生在安嶽縣通賢鎮悅來鄉沙坪垻村鄧家溝。清朝同治年間(1866)做生意來到晏場鎮,與晏場鎮李氏結婚,租下鋪面,共同料理生意。到了清光緒中期(1875——1908)鄧正龍在今天的三江村張壩購買了田地房屋。時至今天,鄧家後裔繁衍到第七代,有鄧氏族人二十二人。字輩:班列存仕文,宣仁世登承,上天培國政,宗祖永時亨,遠大先人德,發祥兆豫章。

        如有遺漏或錯誤請宗親們看後斧正!提供準確線索。謝謝!

【鄧氏大歌 姐妹調聲】儋州鄧氏姐妹調聲

【鄧氏快訊】入川始祖秀蘭、秀榮公後裔

【認祖歸宗 尋親成功】重慶宗親常德尋根

【鄧氏大片·璀璨綻放】鄧氏宣傳片發布

【鄧氏會歌&鄧氏頌】更能表達鄧氏精神

諮詢《鄧族聯譜》鄧家酒《鄧氏族史》電話:15901108005(微信)

相關焦點

  • 廣東鄧氏字輩
    廣東韶關南雄堂鄧氏字輩:繼順司功光  行汝榮輝報基本脈絡:未知 8.仲文公房鄧氏字輩:通用於廣東仁化大井和臺灣《廣東仁化大井仲文公系族譜·字輩》載:貴宗子成人  永久元先德    榮膺紹漢堂 (爾嗣振業長)家聲傳善績 (家學淵源遠)  繼述啟書香 (鴻獻啟後昌) 擇厚徵源遠 (世擇克深培)  蘭馨復桂芳 (蘭馨桂馥芳)熙朝欽俊哲 (聖朝欽俊哲)  錫錦慶其昌 (錫錦兆嘉祥
  • 鄧氏家族全國各支始祖 字輩排行集錄(完整版)
    13、長沙聲字輩鄧金龍供稿稱:長沙縣榔黎金託鄧氏世係為:鑾公---達公---中公---友昌公,堂號「九睦堂」。字輩(班序)為:世代多餘澤,生成應廣傳,仕之文治國,理以德為先,正本聲宏啟,崇光道允全,家修祈孝友,保大在名賢。14、南縣宏字輩,鄧定超供稿稱:宜章縣岑水鄧氏世係為: 瑞禎公---必達公、必賢公---君用公---君相公。
  • 【鄧氏文化】鄧氏的漢字演變和姓氏文化
    鄧氏宗譜:八卷,首一卷:[寧鄉],(清)鄧述村等纂修,清同治10年(1871),木活字本,湖南,寧鄉,南陽堂,先祖:鄧祥澤;先祖:鄧祥學;先祖:鄧祥業;先祖:鄧祥仕;先祖:鄧祥任;先祖:鄧祥儒,參見清鄧經弼修《鄧氏宗譜》條目。卷首譜序、家規條例等,卷二垂絲,卷三至八世系。,清,木活字本,報本堂,存卷為世系。鄧氏宗譜,清,木活字本,南陽堂,存卷為世系。
  • 【鄧氏字輩】鄧家人必轉必看必查,沒有你家的可留言補充
    7、開縣及近域各支鄧氏支系字輩集錄註:本集錄內容原文由鄧崇林收集、發布,原標題為《開縣及近域鄧氏支系譜派集》,今為了能將鄧氏的字輩排行收集的更加全面,故事將這些內容錄入到我鄧氏簡史中來。希望能以更專業的態度為更多的鄧氏宗親提供幫助。原文為:鄧氏支族甚多,派輩各異,現將收集到的開縣及近域鄧氏支系譜派,呈予族眾,供閱知,便交流。
  • 鄧氏家譜字輩
    閩侯鄧氏宗族的字輩譜,前定是大興正春,永言孝思維則;伯叔雲臺,世譽子孫長久。宇宙立誠,為善自能賜福;聖賢至訓,修身乃可齊家。湖南麻陽拖衝、錦和支派字輩譜是:仁亞臥必丹,子土如尚興,學應成永玉,大開光明繼克紹鴻謨顯,熙忠善述長,修齊恆振志,懋德自流芳廣東麻陽九曲灣支派:朝廷大國昌,宗德顯其光,記時臣明順,邦安慶文良廣東麻陽三躍支派:仁祖子文啟,旦思興景國,大有萬世上,朝綱經綸繼,家傳功德昌,紹宗先維志,安泰支元良,修齊增延懋,盛代慶正長鎮平鄧彥拔支派:受彥先觀鳳盛賢,仁敦福永遠維新豐順鄧上增支派:文成汝芝上,金榜永名揚,詩禮佳常盛
  • 【鄧氏文化】鄧姓的漢字演變和家族來源過程
    鄧氏宗譜:八卷,首一卷:[寧鄉],(清)鄧述村等纂修,清同治10年(1871),木活字本,湖南,寧鄉,南陽堂,先祖:鄧祥澤;先祖:鄧祥學;先祖:鄧祥業;先祖:鄧祥仕;先祖:鄧祥任;先祖:鄧祥儒,參見清鄧經弼修《鄧氏宗譜》條目。卷首譜序、家規條例等,卷二垂絲,卷三至八世系。,清,木活字本,報本堂,存卷為世系。鄧氏宗譜,清,木活字本,南陽堂,存卷為世系。
  • 【鄧氏簡訊】重慶奉節鄧氏文化研究會「孝、友、傳、家」茅公支系 選出新任負責人
    今既姓「鄧」,同澤祖恩,共感祖德,關注「鄧氏一家親」。了解鄧家事。【鄧氏會歌&鄧氏頌】唱鄧氏精神【認祖歸宗 尋親成功】家譜發布助力【鄧氏盛會】重慶奉節鄧氏文化研究【鄧氏簡訊】國際模特大賽冠軍鄧梨【鄧氏宗祠】陞郎鄧公堂重建落成誌慶好消息!
  • 廣安協興鄧氏1380年鄧鶴軒入川,100年內世系記載
    圖文無關明儒吳伯通《石谷文集》有五篇文章記載了協興鄧氏先祖世系。五篇文章:1488年《觀瀾堂記》(1488);《鄧君邦奇名字說》;《祭鄧文明通判文》;《挽鄧兵馬封君(鄧邦器)詩》;《鄧少府(鄧文華)固辭樂隱次韻王太守》。
  • 「族譜編修」熱烈祝賀《鄧氏宗譜祁陽長吉支譜》籤約成功
    2020年3月14日,永州市祁陽縣鳳凰鄉長吉山鄧氏宗祠修譜理事會就《鄧氏宗譜祁陽長吉支譜》的網絡數位化編修與印刷工作與九親文化湖南事業部洽談並達成一致,參會人員紛紛認為,新時期的家譜編修應順應時代潮流,緊跟時代步伐。
  • 「鄧氏堂號」打開家譜,看看您這支鄧氏家族是屬於哪個堂號?
    東漢堂筆者在由貴州習水的一個鄧氏宗親(鄧三祝公的後裔)提供的貴州習水鄧氏族譜中看到。據此支族譜記載,其世系與南陽郡鄧氏存在較大差異。其總堂是世德堂,是福建龍巖新羅小池卓洋鄧氏、所有外遷各地敦本堂友興公後裔的總祠堂,自明朝創建至今已經數百年。此支鄧氏分布於今天的湖南醴陵、瀏陽與環洞庭湖各縣市;江西萍鄉、湘東等地;還遠及四川成都周圍包括金堂和重慶包括巫山一帶(原太昌鎮(今巫山縣大昌鎮公平村)),已繁衍至少超過五六萬之眾。
  • 鄧氏簡史:【第一章】鄧氏之由來
    止而享之。雛甥、聘甥、養甥請殺楚子。鄧侯弗許。三甥曰:亡鄧國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圖,後君噬臍。……弗從。還年,楚子伐鄧。十六年,楚復伐鄧,滅之。」《世本》(又作世或世系。世是指世系;本則表示起源。是一部由先秦時期史官修撰的)記載:「鄧姓,出南陽、安定二望。殷王武丁封叔父於河北,是為鄧侯,後因氏焉。」
  • 臨武縣鄧氏始祖來源詳情
    長子:子彰公字名遠,生於宋政和甲午歲公元1114年三月初三日巳時,長房舊派行:承夢汝叔原伯玉景仁兮以思文紹存世學應朝廷時際中天泰運現主要集聚地人口分布:老東春、下東春、西街、鄧家田、樂昌、四川家譜是珍貴的文化遺產和燦爛的古代典籍,他記載同宗共祖的血緣世系人物和事跡等多方面歷史圖籍。尊重長輩歷史記載使我鄧氏歷史悠久、淵源流長,水有源,樹有根,人有祖。如今我鄧氏人文蔚起、祖德流芳、名人學者層出不窮,子孫後代遍布全國各地。現在續修族譜實乃我族之偉業,是我們鄧氏家族的盛事。熱烈歡迎鄧氏文遠公後裔回家!
  • 東漢皇室中的鄧氏望族
    表明了鄧氏宗族在東漢王朝之顯達的原因,也就闡明了鄧氏望族人物對歷史的進程和社會的進步具有一定的影響即被史家稱之為"光武中興"的盛世意義。   《鄧氏族譜》:殷武丁封叔父於河南為鄧國,後因以為氏。漢以前譜牒無考至元公德業功名炳彪古今,於是鄧氏為元公後者遂以元公為始祖。
  • 鄧氏祠堂對聯
    〖鄧氏祠堂七字以上通用楹聯〗大小行事執快心,東平云為善最樂古今義禮歸何處,朱子曰讀書更高此聯為鄧氏宗祠南陽堂通用聯(6)。全聯勸誡族中子孫為善、讀書。世長勢短,宜忘勢而處世人多仁少,須擇仁以交人此聯為鄧氏宗祠南陽堂通用聯(3)。全聯勸誡族中子孫如何處世、如何交人。派分河北,由汀州而潮州、惠州、袁州,一脈流傳愈盛祭舉冬至,自始祖迄高祖、曾祖、顯祖,千秋陟降攸臨此聯為鄧氏宗祠南陽堂通用聯(8)。上聯尋跟,寫出了鄧氏的源流及其曲折的遷徙路線、支脈分布情況。
  • 【鄧氏尋親】尋德全公(德昌、德興、德隆、德禎、德祥和德全)後裔日鳳公入川世系同支親人聯宗
    關注鄧氏宗親圖譜 解密家族基因圖譜德全—綰榮(字維仁)
  • 「鄧氏宗祠」白坭鄧氏大宗祠基本完工
    在全國各地廣大宗親的關注和支持下,在當地宗親的共同努力下,廣東佛山白坭鄧氏大宗祠基本完工。將選擇適合的吉日舉行慶典。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鄧氏大宗祠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鄧氏大宗祠
  • 「宗祠上梁 鄧氏興旺」鄧氏宗祠上梁大吉大利!
    12020年7月31日,農曆二零二零年六月十一日吉時,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大井村鄧氏宗祠上梁典禮隆重舉行。鄧氏宗祠上梁大吉大井村鄧氏宗祠規模宏大,上梁場面壯觀敲鑼打鼓,喜氣洋洋:鄧氏宗祠上梁,是鄧氏宗祠建設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隨著宗祠的建設,年內將實現宗祠整體工程竣工,屆時,鄧氏家族將舉辦盛大的宗祠竣工慶典鄧氏宗祠位於大井村風景區,景區風光秀麗,
  • 鄧氏清風詩詞學院||《鄧氏詩詞》第一期「徵稿啟事」
    鄧氏清風詩詞學院||《鄧氏詩詞》第一期「徵稿啟事」 為繁榮鄧氏文化,提升族人素養及影響力,醞釀近兩年鄧氏詩詞學會於2020年3月19日宣布成立。2020年3月19日成立,計劃編輯出版一本《鄧氏詩詞》,現面向廣大鄧氏詩詞愛好者徵集詩詞文稿。
  • 最美宗祠,南康鄧氏!
    南康鄧氏淵源鄧氏宗祠莊嚴肅穆,飽含豐富的鄧姓文化跟隨小南一起來看看吧魅力鄧氏宗祠(鄧氏宗祠)(鄧氏宗祠內景)(南康及周邊地區鄧氏分布圖)鄧氏宗祠凝聚了鄧氏宗親的心血和汗水一起看看都有哪些鄧氏宗親為宗祠的興建出力費心鄧氏宗親樂捐榜